首頁 > 法治的修養 > 法治的修養 > 

第7編 堅持法治與德治並舉_【古人言】

第7編 堅持法治與德治並舉_【古人言】

【古人言】

孔子論刑與德

○(漢)孔安國

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鄭子產有疾,謂子太叔曰:“我死,子必爲政。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故寬難。”疾數月而卒。

子產卒,子太叔爲政,不忍猛而寬。鄭國多盜,取人於萑苻之澤。大叔悔之曰:“吾早從夫子,不及此。”興徒兵以萑苻之盜,盡殺之,盜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詩》曰:‘民亦勞止,訖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施之以寬也;‘毋從詭隨,以謹無良;式遏寇虐,慘不畏明’,糾之以猛也;‘柔遠能達,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竟不絿,不剛不柔,佈政優優,百祿是遒’,和之至也。”

子產之卒也,仲尼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

選自《左傳·昭公二十年》

【譯文】

鄭國的子產生了病,他對子太叔說:“我死了以後,你肯定會繼續擔

任執政。只有具有德行的人,才能夠用寬和的方法來使民衆服從;差一等的人,不如用嚴厲的方法。火的特點是猛烈,人們一看到就會害怕,所以很少有人死在火裡;水的特點是柔弱,人們因而輕視、玩弄它,於是就會有很多人溺死在水裡。因此,運用寬和的施政方法很難。”子產病了幾個月後就去世了。

子產死後,子太叔執政。他不忍心嚴厲而用寬和方法施政。鄭國的盜賊很多,聚集在叫做萑苻的湖沼裡。子太叔很後悔,說:“要是我早聽他老人家的話,就不會到這種地步了。”於是,他派步兵去攻打萑苻的盜賊,把他們全部殺死,盜賊纔有所收斂。

孔子說:“好啊!施政寬和,百姓就怠慢,百姓怠慢就用嚴厲措施來糾正;施政嚴厲,百姓就會受到傷害,百姓受到傷害就用寬和的方法。寬和用來調節嚴厲,嚴厲用來調節寬和,政事因此而和諧。《詩·大雅·民勞》中說:‘民衆辛苦又勤勞,企盼稍稍得安康;京城之中施仁政,四方諸侯能安撫。’這是施政寬和。‘不能放縱欺詐者,管束心存不良者;制止搶奪殘暴者,他們從不懼法度。’這是用嚴厲的方法來糾正。‘安撫遠方和近鄰,用此安定我王室。’這是用和睦來安定國家。又說:‘不急不躁,既不剛猛也不柔,施政溫和又寬厚,

百種福祿全聚。’這是寬和達到了頂點。”

子產去世的時候,孔子得到了消息,流着眼淚說:“子產有着古人傳下來的仁愛啊。”

法制與道德

○(宋)胡宏

法制者,道德之顯爾。道德者,法制之隱爾。

法制者,道德之顯爾。道德者,法制之隱爾。天地之心,生生不窮者也,必有春秋冬夏之節、風雨霜露之變,然後生物之功遂。有道德結於民心,而無法制者爲無用。無用者亡(劉虞之類)。有法制繫於民身,而無道德者爲無體。無體者滅(暴秦之類)。是故法立制定,苟非其人,亦不可行也。

(選自《知言·修身》)

【譯文】

法律制度,是道德外在的顯現;道德,是法律制度內在的涵蘊。田地運行的規律,一定是有春夏秋冬死結的交替,颳風、下雨、降霜、凝露的變化,然後纔有產生萬物的功績。重視道德可以凝聚民心,但是沒有法律制度國家就會沒有規矩,沒有規矩就會滅亡(劉虞就是這一類的例子);重視法律制度可以把人民維繫在周圍,但是沒有道德就會沒有根本,沒有根本國家也會滅亡(秦朝就是這一類的例子)。因此,制定法律確立制度,如果不是有道德的人,也是不可行的。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