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進城,尋到老朋友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放開那個漢子,讓我來 > 放開那個漢子,讓我來 > 

053進城,尋到老朋友

053進城,尋到老朋友

鄧喜忠、鄧喜仁帶着大表哥鄧文俊,和村裡人一起送柿子去鎮上張老闆家。

以前都是張家派車來後山屯收購,不過今年情況不一樣,張家本沒有打算買柿子,也就沒有提前準備車馬,想賣柿子,只能自己給人送過去。

這都不叫事,後山屯的人抗也可以給抗過去。

張氏帶着鄧文秀、鄧文靜並林二春也跟着大部隊一起進城。

除了她們,村裡也有好些婦人跟着進城來,有帶柿子零散去賣的,也有賣家裡攢下的雞蛋的,都不少。

路上。張氏受林二春所託,趁機跟幾個婦人說了跟她們買柿子的事。

林二春今天就迫不及待的要來拉罐子和缸回村的,動靜不小,肯定會有人好奇。她也不打算瞞着。

當然了,說她要釀酒,肯定會惹人嗤笑,她倒是不怕人嘲笑。就怕傳回林家,又惹來一堆閒事,而且當草包太久了,平時又沒機會學習。變化的太突然了,也容易讓人起疑。

上一世的時候,她也是慢慢來的,讀書、買書。跟釀酒的人接觸等等,從不敢一下子做太過,也沒有讓家裡人懷疑她這樣緩慢的變化。

不然被人當成鬼上身燒死了那就不妙了。

還不如先將釀柿子酒的事推在大舅身上,反正不是壞事,鄧喜忠想想也就答應了。

至於舅舅家的人,林二春發現他們對自己倒是沒有那種“你就是什麼都不會、只會吃的花癡”的偏見,在他們眼中,她無非就是長得太胖,有些倔的姑娘。

林二春要釀酒,還滿有成算的樣子,他們也只當她肯定是看林三春釀酒,學了些門道,又體恤舅舅家,才一定要釀。

這種將她想得善良無比的看法來自長輩們,足見原主在舅舅家一家人看來秉性就是好的,能夠花錢幫舅舅家。

經此一事。他們對林二春的態度比之前要更親近了一成。

“你肯定是心裡不服氣,林春曉不釀柿子酒,你就非要試一試。想證明自己比她厲害!”

這種想法來自鄧文靜和鄧文秀姐妹。

姐妹間的競爭和暗地裡比較,她們懂的。

難得的這次,兩姐妹站在統一戰線上,都希望林二春贏,自家的好處另說,主要是可以讓時時壓着她們。瞧不起她們的才女“林春曉”吃癟那就好了。

反正這一關是過了,林二春沒有了後顧之憂,她打算自己先悶聲賺錢,等能夠立得住了,一樣可以大展拳腳,到時候她就算是變了,誰又能管得住她!

當然,女戶的事也得抓緊辦。

“當家的說從書上看了個法子,什麼古人什麼杜康的,我也不懂,他想自己家裡先試試釀柿子酒,這要是釀成了,以後也是咱們村的大事,免得求別人。先說好,這柿子你們可得便宜一些。”

“這不是家裡的柿子賣了一些,又不知道能不能成,萬一釀壞了,得多準備一些,多試試說不定就成了呢,他要窮折騰,我一個婦道人家還能怎麼辦,只能隨他去了。要是成了呢,給你們也送一些嚐嚐。”

張氏說完,路上都炸開了鍋了。

信的,不信的,說鄧家窮折騰的,觀望看熱鬧的,大讚鄧喜忠的各種都有。

不管怎麼樣。柿子的來源問題是不用愁了,家家戶戶都剩下一些,不多,湊起來也不少了。

張氏是個厲害的。而且不管林二春能不能釀出酒來,自家白得個名聲,她沒什麼不願意的。

一張嘴說得讓人聽了心裡舒服,最終談定的價格比想象中的還便宜。賣給張老闆是一文錢一斤。賣給鄧家算兩文錢三斤。

熱熱鬧鬧進了城,大家就分頭行動了,鄧家人約好了,一會男人們賣完了柿子就過來尋,再一起去挑缸子。

張氏帶着三女先去常去的繡坊,賣這段時間繡的帕子,順便也看看別人的花樣,買些繡線繼續繡花補貼家用。

這還惹得衆婦人一陣羨慕。

歷朝歷代江南都是繁華之地。尤其蘇繡一絕,繡娘也不少,不過這種手藝都是師帶徒,師傅少,徒弟也不多,口口相傳。

農家婦人也就是會縫縫補補,會繡花也是了不得的。

張氏的爹是前朝的一個老童生,前朝的統治者是蒙古人,類似於林二春知道的元朝,國號也是“元”,是不是歷史上的那個“元”林二春就不知道了,她對歷史不通。一心沉迷釀酒。

在元朝南方的漢人地位是最低的,而且爲了避免全面漢化,科舉被禁止了大半個世紀,漢人文人沒有什麼用武之地,也就是大戶人家讀書,普通人家不會閒着沒事幹再去讀書了,棄學者衆。

直到等到前朝末年,社會形勢十分嚴峻了,才改革重新開科舉考試的,不過在江南依舊取名額有限。

張老頭出身普通,雖然只是個童生,但是在當時已經是很了不得的人物了,所以張老頭能夠娶了一位小戶千金爲妻。

張氏也正是從她娘那學了一手繡花手藝。

張老頭跟林二春的外公鄧伯榮是同窗,鄧伯榮也是童生,雖然死得早,卻也攢下了一個山頭當家業。鄧喜忠是跟着張老頭唸的書,纔有了兩人的姻緣。

賣完了繡品,幾人又看繡坊的花樣,而且鄧文秀臘月就要出嫁了,大部分的嫁妝都早準備好了,可也得再買些小玩意,慢慢添置,鄧文靜也正跟着學繡花。正是好學的時候,張氏帶着這兩女邊看邊討論,還跟掌櫃的聊上了,一時是捨不得走了。

林二春可沒興趣看這些。她見時候還早,就想着先去尋人。

跟張氏打了個招呼,掌櫃的正跟張氏談繡一副絲絹炕屏給五兩銀子,慫恿她買好一些的絲絹和絲線,她都沒有聽清楚就放林二春走了。

林二春絞盡腦汁想着過去尋到人的地方。

先去了虞山鎮的五里橋,橋上溜了一圈沒有找到人,又摸到集市上來了。

這集市上很多小販,這會倒是人來人往十分熱鬧,林二春一個一個的尋過去,盯小販的臉看,希望能夠看到個熟悉的,老實說,她差不多已經忘了他的長相了。

這次要是找不到人,她還真不知道去哪裡尋人了。

她見過人兩次,就是這兩個地方。

上一世差不多也是這個時候,她愁東方承朔的路引,正愁着的時候,見到了牟識丁,幫他解決了個小麻煩,也通過他解決了路引。

正想着呢,突然聽見前方一陣喧譁,人羣擁擠,吭吭哐哐的東西倒地聲,還有半空蘿蔔、大白菜亂飛。

頓時亂了套了。

有人大喝:“抓住那個臭小子!他是個蒙古人!敢混在咱們這裡騙錢,弄死他!”

是啊,江南受夠了元人的苦,前朝被迫退走的時候,還打算毀掉江南,什麼都不給新朝廷留下。居然發現了個蒙古人,頓時羣情激奮。

林二春的嘴角卻翹了起來。

她想了想,往後走,決定在前面的巷子口等着,守株待兔。

這不就找到了嘛,牟識丁。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