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稟生一腳剛踏出家門檻,身後秋家老頭子亮如洪鐘的聲音便喝道,“哪裡去!”
那氣勢倒像是捕快見了小賊,秋公子防不勝防的抖了一下,黑着臉轉過頭,“出去一下。”
秋烈花白的鬍子劇烈抖動,“混賬!你竟敢私下去見斯影,以爲老子不知道麼!”
秋稟生的臉抽了抽,終於面無表情,“不敢。”
“我秋家將門忠烈,明氏一族窮兇極惡圖謀不軌,你身爲秋家血脈,竟敢與歹人勾結,孽障!”
斯影正是這幾年左相明臣身邊鵲起的紅人。
“稟生自有分寸,祖父無需動怒。”秋少爺不動如山。
“混賬!”老頭子暴跳如雷,“你信不信我一掌劈了你,免得我老秋家門楣受辱!”
秋公子臉又黑,“此次,是斯影相約有事欲見,不能不赴。”
“不能不赴?秋家的人和左相的人私下往來,你想讓皇上怎麼想?右相怎麼想?”
素衣的公子嘆了口氣退回來,看鬚髮皆白的老頭子橫眉怒眼,只好勾了勾手指。
老頭子皺眉,秋公子扯了祖父的手劃了個字,一撒手道,“就是這樣。”
“我素來與斯影無甚交集,今晨路撞童子跌倒虛扶一把,便是有信相約。”
“信呢?”
“已毀。紙上只言約於某巷,‘青天在上,誠心一片,萬望大駕。’”
“這是什麼鳥語?”秋將軍瞠目,“莫名莫名!”
秋氏公子不求祖父一介武將立即通透,正言卻也說得委婉深意,“此事正與祖父手上那字相關,恐正是那位大人之意,此間深意,我只猜了幾分,尚不能確定。”
“你竟見過那位?!”秋烈驚異,“我並未聽說!”
“這事兒一時半會兒理不清。”秋公子點了個頭神色忽而凝重,“看來很快會有變動。我秋家不能再繼續旁觀了。”
“竟是這樣。”秋烈沉吟,摸了摸鬍子頷首,“即是那位名正言順不無不好,需得小心。”
秋稟生點頭折身揚長而去。
秋烈凝眉良久,猛然有所了悟,瞳中激賞之意亮起。那劃下一字,卻正是個‘青’。此般看來,那位長久修身養性不顯行跡的人,原來早有落棋。
正如秋稟生所料。
斯影其人,誠然藏有貓膩。
“秋公子。”中年男子面容清瘦,目光難見內裡,山水不顯的朝來人一揖。
“斯大人。”秋稟生亦不動聲色的回了對方一禮。“不知相邀所謂何事?”
斯影清瘦面容一笑,“斯影不是已預先告知了麼?”
秋稟生不語,神色不定。
“陛下昨日臨幸新封美人,這對血脈甚少的皇族可謂一大喜事,那位大人爲此事一早做下安排,此次斯影前來正是奉命與秋公子做個接頭,勸公子歸攏時務,不知秋公子意下如何?”
秋氏公子目光一跳,目中深沉,“焉知你不是虛意哄騙?”
斯影幽沉目光瞧了眼窗外,卻是躬身一禮,秋稟生一愣擡手相扶,對方手掌忽動,一紙信箋極快落入他袖中,本人卻是趁他相扶之勢順勢立起,口中誠然道,“斯影確是奉我家大人誠心與公子相交,‘青天在上’,焉敢有心欺騙?公子才能不輸於人,怎安心落閒家中?需得尋明主懷才得志,不枉大丈夫一場!”
秋稟生心領神會,虛禮迴應,“斯大人謬讚。稟生一介酸腐,上負祖父之期望,承家立業難成,一不能馳騁沙場,二不能廟堂鞠躬,實在慚愧慚愧!承蒙那位大人錯愛,稟生受之有愧,豈敢高攀!”
斯影眼波一轉,忽而聲漸冷淡,門口下人覺出話中拉攏不成熱絡減半的敷衍,“看來秋公子實是謙虛過甚,也罷,斯影豈是強人所難之徒,公子儘管寬心。”
“不敢不敢。”將門公子依舊是謙虛有禮的客套,“實是稟生無才無能於朝於國疏無半點助益,令大人不愉甚是惶恐,請勿要怪罪纔是。”
“國士遇之,國士報之。”斯影語氣忽而一轉,恍似嘆息,“萬望公子明白斯影的心。”
二人一言一對似有深意,虛虛浮浮繞着彎子看似淺顯又似語有雙關,和和氣氣在不點破的情況下交談幾刻,秋稟生拱手告辭。兩人一送一退,甚是客氣。
秋氏公子轉頭舉步,心中卻閃電般慮過思緒。
斯影出身庶子,舉科數次皆不得志,本也非浩大家族,偏子嗣又多。庶子受主母驅趕出門度日維艱,只與老母清寒貧苦,屢屢不得出頭,何言伸張抱負!他一氣之下罷考三年,後不知爲何起心再考,如有神助,殿試語驚四座拔得頭籌,繼而便扶搖而上,脫身寒族最後爲左相收攏。
‘國士遇之,國士報之。’莫非當年助他的竟是那位?那時她恐怕不過十二三歲!如何能得識人之才!
‘青天在上’?豈不正是寓意斯影所事的那位?新妃入宮,竟也有她的局!她究竟想幹什麼?還有這斯影委實不簡單,一口一個‘我家大人’聲樣俱作丁點兒不露,有誰聽得出這話裡深意?他勸他‘不可安閒家中’,又說‘尋明主懷才得志’,分明是說近來那人布棋已畢,需他效力的時機正到!這識時務,識得是誰的時務!
明明人遠在千里之外,何以竟能如此洞悉若明!
秋氏之人私下與左相之人私交,必也是所布迷障。表面上來說,左相同意此步,當是令皇帝一派心生嫌隙,秋氏若陷於被動不得已歸於明氏甚好,若不歸,至少成帝已然心生猜疑。然而暗地裡這何嘗不是青王下的一手好棋!她與皇帝,縱有小隙,畢竟血脈至親,況目的一致,只需暗裡互通虛實,這一搭一唱,正可謂虛假難分,防不勝防!左相如何能想到這內裡外裡層層結網?
只是,不知,對於明相女婿,手握百萬大軍帥印的沈峰,這位殿下又當如何應對?
秋稟生不知的是,斯影那年窮困潦倒家徒四壁可謂生不如死,而那尚是少時的帝氏公主兩袖飄飄從他荒蕪的小院經過,聞聽庶子書生樹下力竭聲嘶握着病母雙手泣淚如血,便靜立在草垛泥牆外一刻,聽他不遇憤懣。
“縱使再粉墨華彩的紙鳶,無有東風借力,終是隻能落入塵埃被踐踏成一張廢紙,再有骨氣再有才學不過一窮酸而已,也只能躺着去死。你自詡才高學深,卻不知人心變幻世道情故,若你的那紙熱言連曝光於人前的機會都沒有,縱使那大殿裡的人如何明辨惜才,他看不到你,你便永遠只能失敗。”
“迂腐的書生,你未輸在本事,卻是輸在世俗。”
那個孩子甩手給了他錢財信物,一臉趣味,“我倒是想看看你自負傲氣天地不公,將來能站到哪個位置。”
“憑着這個信物去京城梅落軒,不過,僅有一次!”
棄罷三年而歸,如有神助。又言,有官私換兩生文卷,東窗事發,言乃斯家重金所託。罪,斬。
明珠蒙塵,終見天光。緣也,命也。
後來那位人上人笑睨着眼看這一介位高謀臣,戲謔,“信手拾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