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已經泛起青綠,柳樹也躥出了新芽。春神踏着料峭的春風,重回大地,萬物終於甦醒了。立春可是一個大節日,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代表着開始,代表着開始耕種,代表着一年收穫的開始。青縣城東十餘里有一處春神廟,這幾日神廟甚是熱鬧。十里八鄉的百姓們紛紛來祭拜春神,以求今年可以風調雨順,田地有個好收成。
立春日的前一天是迎春日,縣令李大人帶衆官員,雜役們扛上提前做好的迎春宮,便恭恭敬敬的向春神廟去請春。到至廟前,李大人帶衆官員和十里八鄉有名望的鄉儒叩拜春神,祈禱春神今年保佑青縣風調雨順,百姓豐收。行完禮儀,便可請春神回城,回城時鞭炮鑼鼓齊鳴,好不熱鬧。回城後將迎春宮放置縣衙門口的搭建的春臺之上,城裡的百姓就可來祭拜春神。
立春日這天肯定是張謙食店忙碌的一天,李氏早三更天便起身張貼紙畫。昨日新買的春神圖張貼在食店大堂的東牆上,春牛圖貼在後院牲口棚的棚門上,今天牲口棚的老黃牛也可好好吃上一頓今春的新草。張貼完後,就開始在廚房忙碌,烙春餅,醃蘿蔔條。摘洗昨日新挖野菜,熬上滿滿一鍋響春粥。每年立春日城裡百姓都要排隊來買一碗響春粥,李氏的熬春粥的手藝可是城中數一數二的。五更天時,縣衙就開始安排伶官,在城中街道沿街唱調。唱的是慶春調,打更的更官今天可以睡個懶覺了。食店也在五更時開了店門,張謙喝了二大碗春粥吃了幾塊春餅,好不痛快。摸了摸肚子,回頭衝李氏笑了笑,便出門去早市上採購食材了,今天須多準備些食材,每年的今日都是很忙的。
等到張沐起牀時,天已大亮,每年他好像都聽不到伶官的慶春調。李氏跟小江已經在大堂忙開了,張沐起身發現李氏早已經把早飯端至臥房的桌子上了,一大碗春粥,幾塊春餅,一小碟蘿蔔條。張沐吃完也便去大堂幫忙了。
忽聽得外面鞭炮聲陣陣,大堂內食客也紛紛結賬奔出去看熱鬧。小江和張沐在食店門口不住的張望,鞭炮聲來自縣衙門口,開始鞭春牛了。張沐本想去湊熱鬧,但又怕店裡忙不過來,索性坐在大堂也不出去張望了。李氏見狀,便招呼張沐到她身前,道:“想去就去看吧。”張沐搖了搖頭:“不去了,每天都是一樣。今天店裡忙,我在店裡幫忙就好。”李氏摸了摸張沐的頭,道:“去吧,我們能忙的過來。”張謙在廚房聽到母子間的聊天,在廚房叫道:“去吧,給我搶塊牛頭回來!”李氏又道:“去吧,給你爹搶塊牛頭回來。”張沐很是開心:“好嘞”。他本年少,怎能不喜熱鬧。
縣衙門口,已經請出了十尊泥土牛,栩栩如生。列在春臺前,縣令李大人主持本次的鞭春牛禮,鞭春牛寓意百姓家養的黃牛都能勤勤懇懇的耕作,寓意着今年的田地都有一個好收成。李大人有請孟老爲大家鞭響這新春的第一鞭。孟老本是縣裡縣學的老教授,教書育人,勤懇工作三十載,在縣裡很有名望,當然他也是李大人的岳父。孟老鞭完春牛後,圍觀百姓就可以上前哄搶土牛了,牛頭最爲吉祥。張沐本來也是要搶這十個牛頭的。不消多一位,十尊土牛已經被哄搶殆盡,土牛已經被一片片一塊塊的被百姓搶回家了。搶到的土片,回家放置在牲口棚內,寓意吉祥。張沐要去哄搶土牛片的時候,發現在了街邊張望的劉以三,熱鬧場總少不了劉以三,
張沐腦子裡突然想起了前些天他聽的那些故事,便上前去問詢劉以三。劉以三還在觀看哄搶牛片熱鬧的場景,不時嘿嘿一笑。並不知道張沐已經到其身後,張沐問道:“察情人是不是那羣老婦啊”劉以三嚇了一跳,嘴裡開始罵咧咧的。回頭看了張沐,神情和緩了許多,:“嚇死我了,你小子怎麼不去搶牛片,在我身後做什麼”張沐這纔想起張謙讓他搶牛頭這事,現在爲時已晚,牛片也被搶乾淨了,道:“我不感興趣,我問你,那天你講的佛寺的故事,察情人是不是那羣老婦。”劉以三眼睛在眼眶裡轉了好幾圈:“哦,我想起來了,那個故事啊,這個我可不能隨便告訴你。”張沐很是好奇,那天他隱約聽懂了那個故事,很有感觸,他想更透徹的瞭解那個故事。張沐追問:“怎麼樣才能告訴我,你說”。劉以三嘴一咧:“這簡單了,五兩大酒。”張沐立馬答道:“好,你等着。”
張沐奔至城西管辦酒庫,打了五兩小酒,小酒比大酒便宜多,張沐平時零碎的銀子本就不多,他玩了個心思,也並不像在劉以三上浪費太多銀子。張沐奔回,拿大酒給劉以三,劉以三嘿嘿一樂,趕緊咂了兩口,眉頭一皺,輕吐一口氣。張沐以爲這酒鬼嚐出他是以次充好,忙要張嘴。劉以三先是開了口:“好酒”。張沐送了口氣,問:“這下該你告訴我了吧”。劉以三道:“告訴你什麼?”張沐追問:“那個故事啊,佛寺的故事!”“哦,我早忘了,我有個習慣,上一刻講的這一刻就忘了”。張沐怒,還是被這個老江湖給戲弄了,厲聲道:“還我酒錢”。劉以三樂嘻嘻的盯着張沐:“生什麼氣,真是小屁孩,就這麼點氣度,不就是五量酒嘛。”張沐怒目圓睜,氣而不語。劉以三接着道:“好吧好吧,這樣吧,我給你兩樣好東西,算是答了你的酒錢”。張沐道:“你還能有什麼東西,我還怕被你戲弄呢,給錢!”劉以三道:“彆着急,我最近又有一個新故事,到時候我請你來免費聽!”張沐有點心動了,他百無聊賴的日子也多虧有劉以三的故事來爲他打趣,問道:“還有呢?”
劉以三故弄玄虛道:“這個就厲害了”,手伸進懷裡摸來摸去,好不容易摸出一樣東西,還是被黑布包着。“你跟我來”。劉以三帶張沐到一處無人的巷口,劉以三把黑布包裹的東西遞給了張沐。張沐問答:“這又是什麼?”“你自己看吧”劉以三很是得意。張沐解開黑布,發現是一朵栩栩如生的假花,用染着彩色的粗布製成,上面還墜有粉珠綠葉,煞是美麗。劉以三在張沐耳邊道:“前幾日那個宋大人跟你父親說的賣花維生,城裡已經傳開,不消多日城中便就會多出許多賣花郎,你說你的這門生意會好做麼”張沐若有所思。以三繼續道:“宋大人本是柳鄉人士,柳鄉鄉民善種花草,那宋大人不是爲你謀出路,是爲他鄉人謀出路,回去告訴你父親,尋幾個手藝去精巧的縫紉匠,做這種假花,低價出售,這纔是一條好的出路。”
張沐還在回想劉以三說的話,忽如晴天霹靂,如若那位宋大人真是爲他爲他父着想,何不進店悄聲告知,非要在街頭大聲呼喊呢,這豈不是全縣的人都知道,賣花是一門可以做的生意麼,那立春後這街頭可不正是劉以三所說的遍地都是賣花郎嗎?張沐正好回神答謝劉以三,擡頭卻發現劉以三已走遠。他爲什麼要告訴我,他可以自己做啊,假花外觀不輸真花,又能保質,價格還低。張沐想不明白,劉以三這個人越來越神秘,但是張沐對他的沒了像縣城百姓對他的那種成見,反而有了好感。張沐拿着假花,忙奔回家,他要告訴他父母這個好消息,他感覺劉以三的這個主意,肯定會讓他父母感到驚喜,他對他的未來第一次感到充滿希望。
劉以三見張沐已經奔走,忙扔掉張沐給他打來的酒,呸了幾口,道:“這官家的小酒,真不是人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