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沐平時往來於青縣和鄉里,閒暇時候就去周邊的樹林去尋找他的木材。他的生活很清閒,衣食無憂,只是很少朋友。他的好友,在讀書,或者已經開始做工,賺錢, 準備婚嫁。遠郊鄉里的青年閒暇的不多。他喜木雕,但是從未跟任何匠人師傅學過。所以他的雕刻不入流,不精緻,不好賣錢,不能養活自己。每次在樹林裡找木材,或者坐車他爺爺家那頭老黃牛拉的板車來回於縣鄉的時候,被鄉里的人看到,都覺得張謙家裡怎麼出了這麼一個遊手好閒的小公子哥。有時候這些話也會傳到張謙的耳朵裡,他總是選擇相信自己的孩子,並且私下也在爲他打算未來的出路。
這日,城裡很是熱鬧。小江在門口不住的探望,詢問來往的路人,得知是在京爲官的宋大人還鄉探望。宋大人是青縣柳鄉人士,自幼飽讀詩書,年僅十三歲就高中路州州學,又因在州學裡成績優異,勤奮好學而被挑選進入最高學府太學。學成後參加考試順利中舉,現官至正三品寶文閣學士。張謙得知宋大人回鄉探望,便回廚掌竈,準備了他拿手的幾樣菜餚。不多一會,李大人就差遣雜役來取豬皮膾和張謙醃製好的洗手蟹了,這次還特意點了李氏做的胡餅。
縣令李大人本在淳然居大擺宴席,準備好好招待下宋大人,。可宋大人生性清貧,不喜熱鬧,願回到家鄉吃點家常菜就好。李大人遂請宋大人移步至自己宅中,命後廚做了幾道小菜,還特意命雜役來張謙的店裡,點了幾道他拿手的好菜。不多時候,雜役取來了豬皮膾和洗手蟹,後廚也做好了菜餚,特意做了羊頭籤,網油肥羊這樣的大菜。取了自己珍藏的樊樓名酒眉壽酒。宋大人見李大人如此熱情,也不好在推諉。美食美酒又是在自己的故鄉,加之席間不停有人敬酒,宋大人也有些醉意。談及自己在朝爲官的見聞,也將京都汴梁跟席間衆人描述了一遍,青縣諸官無不心嚮往之。青縣距離京都甚遠,也就沒辦法見識到京都汴梁的勝景。吃罷宋大人已經醺醺醉意,詢問李大人:“這肥美的螃蟹是青縣獨有,這種做法這種味道我甚是喜歡,能否請您家後廚來此,然我見一見呢”。李大人回道:“這並不是我家後廚所做,這是城北食店張謙所做,我這就命人去把他找來”。宋大人擺了白首,“作罷,你帶我去。我在京已六年有餘,這次正好你帶我看一看這青縣縣城的風光。”
李大人於宋大人行在觀馬街上,這平時也是集市諸多商販擺攤的地方。宋大人遣散了跟在身後的幾班衙役,跟李大人漫步在青縣街頭。路邊還飄揚着“診病、算卦”的號幡。觀馬街是青縣的主街,貫通南北,近北處被沱河截斷,河上有一橋,名爲青橋。青縣的名字也是由此而來,石橋已有百年之久。青縣幾年的變化着實讓宋大人大吃一驚,城中酒店食店、各色商鋪,醫館茶館琳琅滿目,雖遠不及京都,但一小縣城有如此光景,足夠讓他驚奇了。走上青橋,輕撫這古老的石橋,他走之前橋也是這個樣子,他小的時候,也和同伴在橋上嬉笑,而如今呢。過了青橋,往西至不遠就看到張謙食店的號幡,小江正在門口招攬食客。
小江見李大人正恭敬的跟在一人後面,不多想便知那人是宋大人。忙在店裡招呼了一句“來看宋大人。”張謙跟李氏相繼出門,在店門口駐足張望。宋李二位大人,前後來到食店門口。宋大人先是開口“何人是張謙?”張謙回到:“我是,大人”。宋大人拍了拍張謙的肩膀,拉着了他的手“螃蟹做的不錯,味道我甚是喜歡。”張謙倍感榮幸,微笑迴應“您喜歡就好,您喜歡就好。”遂命小江,將後廚的蟹子包好給大人帶回去慢慢品嚐。宋大人問起價格,要照價買下,張謙拗不過,便收下宋大人的銀錢。
談話間,宋大人無意看到了食店門口擺放的一排木雕。饒有興致的走過去,輕輕拭去上面的灰塵,問道:“食店還兼買玩具?”李氏答道:“我那不成器的兒子,雕着玩雕着玩,可不敢言買”。宋大人好像沒有聽到李氏的話,只是拿起一個木雕來回擺弄的看,又是摸又是聞。大家都不解,爲什麼大人偏愛這無人問津的木雕呢。過了會,宋大人問道:“你那位不成器的兒子在哪,我見一面可否”小江忙去臥房叫來了張沐,張沐聽小江說了句,很是高興。上來便恭恭敬敬的給宋李二位大人鞠了個躬。宋大人眼見這位青年,樣貌俊秀,問道:“這是你雕刻的?”張沐終覺遇到了伯樂,又是這麼一位大人,肯定可以讓爹媽覺得驕傲了。“正是我雕刻的”,聲音比平時高了半分。
宋大人又問到“你的木料平時取自何處”,張沐答道:“遠郊鄉里有幾處樹林,我平時會去那裡摘撿木料,回來加工雕刻”宋大人又問“你可知這是用什麼木料雕刻而成的?”張沐接過他雕刻的這個木雕,應該是一隻小豬,他也只能大概認得出。“不知”。宋大人背手而立,輕捻鬍鬚“這是一塊銀杏木,應該有些年歲,如果你認得,你就不會這麼糟踐這塊上好的木料了”。張沐聽到糟踐二字的時候,得意之色已經變作失望。“這塊木料還有剩餘麼?這樣的好木料我在京都都很少見到”。“已經被我雕刻用盡了”張沐低頭答道。宋大人擺了擺手,搖了搖頭,轉身要走了。
張謙看了下失落的張沐,斗膽拉住宋大人,問道:“大人,您常年在京師,見多聞廣,能不能幫我子張沐想個出路,讓他好有個謀生之路。”宋大人沒有轉身:“讓他斷了雕刻這路吧,如果他善於探找木料,可以讓其販賣說不定是條出路”。宋大人行至數步,回頭道:“京師有賣花郎,一日也可收幾貫錢,愛花之人數多,家裡閒田,可以栽花售賣”。張謙聽之,連連感謝,目送兩位大人遠去。回頭看着張沐,拉着他回店了。
張沐還是低頭不語,手裡攥着他的小豬木雕。張謙摸着他的頭,道:“這個木雕,可以做爲你的愛好,不要覺得失望。咱鄉里還有閒田,我們可以考慮下宋大人講的,種點花,當個賣花郎也不錯嘛。閒暇時候,你可以繼續找你的木料,也可以回家陪陪你的爺爺,說不定這就是你的出路呢?”張沐低頭不語,怔怔的出神。張謙嘆了口氣,起身欲出門。“好”。張沐突然答道。張謙拍了下張沐肩膀“明天咱們回鄉,咱爺倆去看看那幾處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