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大明:從科舉開始宰執天下 > 大明:從科舉開始宰執天下 > 

163.第163章 隨本王去殺人!

163.第163章 隨本王去殺人!

第163章 隨本王去殺人!

朱棣坐回了位置。

他雙眼有些失神,臉色變了又變。

最終徹底沉默了下來。

朱元璋在軍事上的才能是遠超當世所有人的。

雖然後世論放棄將蒙古高原據爲己有,算得上是錯估了天下未來的形勢變化,但爲了加強大明的邊防,朱元璋做了很多的措施,在長城沿線設置了大量軍鎮衛所,構建起了一套十分完善的防禦蒙古人南下的堅固堡壘。

即是後世熟知的‘九邊重鎮’。

即便如此,朱元璋依舊認爲不夠,作爲博覽羣書,熟識歷朝歷代統治經驗的朱元璋,在深思熟慮之後,施行了郡縣制跟分封制相結合的統治體制,地方官府管民政,十三個藩王坐鎮北方各軍事要地。

繼而形成塞王守邊的局面。

在朱元璋的謀劃下,諸塞王沿長城線矗立,從東到西,從內到外連成一起,形成層層防線,足以抵禦蒙古人的接連攻勢。

也足以確保大明江山永固。

但朱元璋同樣清楚,這些塞王掌握很大的權利,可以調動軍隊,任命王府官吏,在一定程度上,這些掌握軍權的塞王,本身就成爲了一股足以威脅到中央朝廷的危險力量。

因而必須得加以遏制跟約束。

軍政必須得分開。

這是紅線。

只是朱棣的政治敏感性,明顯不如其他的塞王,因而在‘郭桓案’的波及下,北平遭受的重創最大,朱棣也是被嚇得最慘的人,但歸根結底,還是朱棣對大明政治理解太低了,空有野心,而沒有實現野心的能力。

不守規矩,在最看重規矩的朱元璋眼裡,是十分致命的。

一定意義上,朱元璋歷史上放棄立朱棣,未嘗不是因爲朱棣不守規矩,朱元璋想要的繼承者,是要能繼續自己路線的帝王,而不是喜歡亂改自己制度的人,朱棣尚只是個藩王,就這麼蠢蠢欲動,若是真的當了皇帝,名正言順之下,豈不更加胡作非爲?

大明的體制要的是墨守成規的帝王。

不要自以爲是的帝王。

或許最開始朱棣跟晉王、秦王等人擁有同樣的可能,但晉王、秦王比朱棣有一點好,就是當朝廷要他們帶兵打仗的時候,眼裡就只顧着帶兵打仗,絕不會摻雜其他,即便是在封地作威作福,各種囂張跋扈,哪怕是欺壓到地方布政司頭上,也只是欺壓,絕不會想着將布政司納入到自己的麾下。

這就是燕王跟晉王、秦王最大的區別。

朱棣之前一直不明白。

也一直覺得朱元璋偏心,殊不知,正是朱棣的自作聰明,導致了這一切。

朱元璋能夠容忍自己的子嗣欺壓百姓,魚肉鄉里,甚至是胡作非爲,但決不能容忍,他們觸碰政治紅線。

他能去寬恕。

但大明後世的帝王呢?

真指望隔了數代的大明帝王念着舊情?

夏之白感謝朱棣是真心的。

若非朱棣的自作聰明,朱元璋不會這麼動怒,繼而讓朱元璋對自己這套塞王守邊體系生出動搖,從而最終讓‘軍改’成爲現實。

過去朱元璋是篤定自己設計的制度會堅如頑石,但現在朱元璋恐只會恨鐵不成鋼,也就朱棣沒有在應天府,不然朱元璋的鞋拔子只怕早就飛朱棣臉上了。

甚至

殺了朱棣都有可能。

朱棣太順了,不懂得收斂,更不懂得蟄伏。

心高氣傲,又太早暴露自己的野心,也就歷史上朱元璋的三個兒子相繼病逝,加上朱允炆喜歡微操,這才讓朱棣僥倖取勝,不然但凡大明有個正常的‘儲君’即位,都能將朱棣按得死死的。

朱棣現在需要明白一件事。

他現在是要當將領,還是要當藩王。

至於爭儲那是想都不要想。

連朱元璋要求他做的事,尚且都做不到,哪有那個資格能力去爭。

朱棣也聽明白了。

他首先要當好守邊將領,當好守邊的藩王,才能去想着日後爭儲,而不是想着一口吃成胖子,什麼都沒做好,就幻想着能一步登天,入主應天。

良久。

朱棣擡起頭,臉色有些蒼白。

額頭上滿是汗漬。

彷彿剛從水中撈起一樣,眼中充滿了恐懼跟後怕。

朱棣道:“你的意思,我手伸的太遠了?”

夏之白點了點頭,道:“殿下是有領兵的才能,但殿下太高看自己的天賦了,如今只不過是大明國力鼎盛,能夠容許大規模的征伐,但這種國力鼎盛,真能長久持續?”

“我怕不見得。”

“作爲北地的軍事重鎮。”

“若殿下不將自己視爲藩王,只當做爲一名領兵將領。”

“那就需在練兵上練出一些名堂。”

“若殿下以藩王自居,就該以皇室的視角,謀劃戰略戰術,鞏固北平的戰略地位,推演進攻防禦的手段,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戰果。”

“在其位,謀其政!”

“有舍纔有得,只不過如今的大明皇室,早就爲身上的皇族光環籠罩了。”

“不經百姓苦,不知百姓累。談何爲民言,憑何守初心?”

夏之白搖了搖頭。

他看向朱棣,又道:“殿下若當真想幹出一些成績,就該先做好自身的事,而後再在戰略戰術證明自己,如此才能讓人另眼相看,不然外界對殿下的吹捧,纔是真正的‘花言巧語’。”

“我無心跟殿下爭辯。”

“殿下聽也可,不聽也罷。”

“我都言盡於此。”

“此後北平,我只關心經商的事,至於其他的,我不希望殿下找我麻煩,也不希望殿下的將士來阻攔,同樣,我也不會暗中去針對殿下爲難殿下。”

“我目前要做的事很多。”

“北方有很多藩王,有很多衛所,都需要踏足。”

“都需要去開闢出新的商路。”

“任重而道遠。”

夏之白朝朱棣躬身一禮,便朝着大堂外走去。

他沒有想跟朱棣多費口舌。

只是給朱棣講清楚一些事情,至於朱棣日後會怎麼做,他做不了主,也沒有想太關心,他也不希望自己捲入到這些莫名的紛爭之中,他要藉此‘上告’朝廷的事,已經都說完了。

至於當今陛下會如何做,那是朝廷需要去做的。

他當下還是得經商。

掙錢。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沒有足夠的錢糧支撐,想控制整個北方的鹽市,甚至推動鋼鐵產業的升級,都是癡心妄想。

至於後續打通商路,跟北元經商,亦或者籠絡色目人、蒙古人,發展他們爲大明的細作,甚至是收買北元官員等等,這都需要大量的錢糧去做。

這都不是目下能做到的。

萬丈高樓平地起。

正是因爲要做的很多,夏之白也越發能靜得下心,也越發能讓自己做出取捨。

北平的事只能快進快出。

點到爲止。

一味地糾纏下去,只會讓自己深陷泥潭,最終徹底陷死進去。

這不是夏之白想見到的。

他在北平已有一段時日了,不可能就爲了一時之爭,就將自己的精力都耗費在上面。

何況這還是朱棣的主場。

朱棣雙目直直的望着夏之白離去的身影。

心中突然感覺空落落的。

夏之白來到府中所做的一切,所說的一切,完全不在意料之中。

他本想借着圍堵夏之白,再繼續施壓一二,給夏之白一些壓力,繼而好爲自己爭取一些話語權,從而能更加順利的拿回這些‘冊子’,但夏之白更乾脆,直接就送過來了。

還替他點明瞭問題所在。

至於他還想問的那些乞丐,還有那些色目人的問題,他此刻也找到了答案。

天下真有想當乞丐的人?

只怕沒有。

之所以有這麼多乞丐,無非是北平的官員玩忽職守,沒有把解決這些乞丐當回事,任由這些乞丐流浪街頭,也不願給一些田地安置,甚至地方官吏,還有他麾下的武官,都是造成這一切的原因。

他們根本不想把北平的田地分給這些人,他們更寧願把這些田地據爲己有。

這纔是問題。

至於色目人、蒙古人,又算得了什麼?

只是一些被飽受排擠的小羣體罷了,尋不到差事,找不到活路,自然是會見風使舵。

這又當真能怪得了這些人?

他這個燕王,又當真爲地方百姓做過什麼實事?

或許

唯一的實事就是拉攏北平布政司官員,害的這些官吏被父皇一鍋端了,這倒是讓北平的百姓負擔少了不少,但父皇對自己的期望當真就只是個守邊藩王?

父皇要的是藩王跟布政司官員互相監督。

嚴懲不法。

他根本就沒做到。

朱棣深吸口氣,提起幾分精神。

他看向夏之白送來的書冊,簡單的翻了幾頁,眼中閃過一抹狠辣跟殺意。

他已改變了想法。

原本他想着高舉輕放,儘可能的少殺人。

但現在。

作爲一地主將,作爲穩定地方民心的藩王,他真正要做的,就是多殺人,殺得北平的官吏怕,殺的這些人不敢犯,唯有如此,才能挽回自己在父皇心中的形象。

他朝殿外道:“來人,把姚廣孝給本王叫來。”

“另外把張玉朱亮也叫來。”

“告訴他們,把刀給本王磨利點。”

“隨本王去殺人!”

調整下節奏,明日繼續三更。

斷斷續續的三更。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