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都安頓下後,卓韶邑和安親王商量着爲翩然和驚鴻安排下了一些日常的課習時間,有所不同的是安親王每天去軍隊時都會帶上驚鴻,翩然央求安親王也帶她去卻被拒絕,只好乖乖的呆在家裡。卓韶邑也開始爲他們講解兵法步陣這類知識,翩然的文才根基本來就比驚鴻好許多,如今就多了更多的時間去讀醫書或者兵法類的書籍,雖然其實內心裡翩然對兵法書沒有多大興趣,但心裡想着起碼能幫着驚鴻多記一些也未嘗不是好事,何況在風都這裡不向京城,年齡相近的高官子弟根本沒有,平日裡安親王也不怎麼讓他們亂跑,畢竟地處兩國交界的敏感之地又有着他們這樣的身份,所以還是有着一定的危險的。
京城中時時有書信送來,起初那些認識的人都會寫些客套的話來,後來漸漸的少了,保持着鴻雁往來的除了幾位皇子也就玉可梵了,晉王如今也在朝中有了職位忙了起來,當初他們離開京城時,大皇子十一歲,二皇子和三皇子都才七歲,晉王已經十八了,再過兩年也快要大婚了,自然會比小皇子忙碌許多。
天曆十五年的春節是翩然和驚鴻在天陽以外的地方過的第一個春節,兩年前的春節王妃病重,沒幾日就大去,一年前的春節前後是王妃的一週年,所以這年的春節翩然和驚鴻也沒有任何心情來過,安親王更是在臨近年關前把自己悶在房中悶了好幾日。
當初王妃大去前曾給了驚鴻二人一個錦盒,裡面整齊的放了二十封信箋,當日翩然和驚鴻就反覆的看了許多次,如今還是習慣性的拿出來翻看,本來按王妃信中所言,是從他們的六歲寫到三十歲的囑咐,漫紙全是些言語切切的囑咐之語,卻深深溢滿着王妃的愛子之情。終是放不下心的,若不是天命難違人無力迴天,王妃又怎麼捨得離去。
“鴻兒,然兒:
吾兒吾愛,見信乃如面。
一別悠悠又過兩載,恍如隔世。憐子之情,舐犢之愛,盡躍紙上。不知兒可服水土?可有長進?
如今兒已七歲之齡,身體有長高。兒如今都已七歲,然兒足月能言,堪爲異象,固,學之道起步實乃甚早;鴻兒亦自小聰慧,而今你二人需得有所志向爲表,方能更得深造,由此引出立志之說。人無志不立,然,立志之重。近者少年問題實令吾堪憂,吾雖悉汝之秉性,然爲汝憂者,深恐爲京中子弟之不良風氣所染,時及此事,寸心時如沸湯澆灼。吾對汝負有訓導之責,幾欲作書與汝而事煩未能也,而今不能親身導之,堪爲此生之憾,吾兒莫怪。
立志乃人生之大主意,一生之學術事業,無不本此一貫之,故不可少有差失,立志須正而實,不立爲當世之志是自棄也。志一立,斯能隨時隨地不忘吾有所事,方能不爲流俗所轉也,方能抵禦各種浮華之惑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心常用則活,不用則滯,如泉在地,不鑿汲不到甘泉,如玉在璞,不切磋則難成美玉。求之古人事業彪炳千古者,斷無不能作文之人。
以上所言,懇盼慨允。海天在望,不盡依遲。
此詢安好,望互相督之求進爾。
上官容月燈下手白”
每次翻看着王妃當日所留的信箋,雖然都早已記熟與心,但親眼再讀着那字字清麗語語心牽的信箋,翩然和驚鴻還是會忍不住心中愴然。王妃去世也給他們了一個警示,在這裡生存,許多的手段就是生存的必須,所以他們越加努力的苛刻般的要求着自己,文武之修勤紮實練,本來就都是七竅玲瓏的人,更何況比旁人平白多出來的知識沉澱,再加上如今的良師相輔和自身的刻苦,兩人的進展可謂一日千里,看的安親王和卓韶邑心中異常的歡喜。
年後元宵燈會時,卓韶邑帶翩然和驚鴻上街遊玩,翩然和驚鴻看到一羣小乞丐在一個酒肆邊上打架,年齡看起來和他們也都差不多,心中一動,剛好上去試了試身手,結果毫不意外的把那十來個小乞丐輕鬆的全部撂倒,翩然見這些小乞丐甚是可憐,央着卓韶邑給他們銀子安置。
驚鴻見到此狀倒是忽然心中一動,俯在翩然耳邊說道:“我們不如多多收些這樣的小孩,身家清白的,又孤苦無依的,把他們現在培養起來,學着遊家的商業網絡那樣把他們以後分散開來,對我們肯定有幫助。”
翩然有些不解道:“可是,有必要嗎?而且就算要做,我們如今也不過七歲而已,自己學都學不過來哪有閒工夫教人?要請人教的話我們又沒錢?哪有這麼容易的事。”
“可以問卓韶邑嘛,他鐵定同意。”驚鴻認真的看着翩然,“你想想看,當初娘被刺的事到現在那幫混蛋都查不出個結果,實在可惡的很,還真的都是一羣飯桶,我們若不趁早培養些能爲我們所用的人,以後肯定會有不少麻煩。安親王的這個樹忒是大了點,不招風倒奇怪了。實在不行,回去和爹商量下,我覺得他也會同意此事的。”
翩然想了想,便和驚鴻一起把此事告訴了卓韶邑,卓韶邑有些驚訝兩人的頭腦居然能如此看的長遠,對此事自然答應放手支持他們去做,但心中對驚鴻翩然二人的看法不由得更深了些,七歲的年齡能想出這樣的法子實在讓人驚歎,卓韶邑自己也沒想到過這些事。
回府後,卓韶邑把此事原原本本的告訴了安親王,安親王也是愕愣後欣然應承,這樣的想法出之自己的兒女,不管他們心思是否有着不同與他們年齡該有的城府,顯然此事是大有益彰的。如今各個國家也都有着屬於自己的消息眼線遍步,隸屬與皇家直接管轄,江湖上也有些脈絡網線類似與此,倘若驚鴻他們真的能把這樣的計劃實施開來,若干年後,不容小覷啊。
得到安親王和卓韶邑的認可後,翩然和驚鴻便着手做起了此事,先收養起第一批小乞丐,就在王府的側園內讓他們日常居住,文字武功由安親王爲他們找來啓蒙的師傅教授,外面的人只知道安親王接濟窮人,並不知道內中情況,瞭解整個事情的除了始作俑者以及他們的“靠山”外就只有那些教導先生和丐兒們自己了。通過前期的學習分化後,驚鴻還依照他們不同的資質爲他們也劃分了不同的科目學習,而收羅小乞丐和孤兒的面也越來越廣,風都周遭都被他們尋了遍,只要覺得符合條件的,徵的本人應允都陸續的接了過來,人數越來越多後,驚鴻還求的安親王爲他們重新安置了隱秘的地方,然後再慢慢的把他們一批批送出去,漸漸的一點點的奠定着基礎。
這日子過的倒也是繁忙中不亦樂乎。
正所謂:“興亡盛衰不由人,繁華滄桑憑人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