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然和驚鴻可以獨自行走後就商量着瞅準時間趁晉王來找他們玩時小小開溜一次探討下他們如今詳細的情形,不幾日就等到了這麼個機會,趁晉王帶他們在院子裡玩耍王妃回屋內拿東西時,翩然和驚鴻趁其不備,輕車熟路的轉到花院附近一個小小的偏屋裡,晉王發覺他們跑遠來追時發現找不到兩個小傢伙了,急了起來吩咐下人到處找,還驚動了王妃,倆個小人縮在屋裡還沒“探討”到多長時間,就被外面亂哄哄的聲音打斷,怕王妃擔心,就乖乖的跑了出來。
晉王在一邊急的眼淚都快掉了出來,王妃也是急的不行,心裡疑惑着這兩個小東西在王府裡面還能丟了不成?待看到他倆一身灰撲撲的樣子,又見兩個小人自投羅網後偷偷摸摸作怪的好笑樣子心裡是又氣又樂。
翩然乖乖的拽着王妃袖子,癟着小嘴,怯生生道:“孃親,我們下次不亂跑了,孃親莫氣。”驚鴻也大咧咧的去那安撫晉王。待倆人不惱他們了,私下互相偷偷眨巴眨巴眼睛,小小的得意不已。
雖說沒能一次說完,但因爲兩人獨立走動的時間越來越多,加上都可以大膽的儘量說些話了,幾次下來,驚鴻大概也明白了箇中原由。翩然告訴了他,他們倆可能是遇上了類似與時空交錯或者類似投胎這樣的事,至於到底怎麼一回事,也沒法子解釋清楚,畢竟連偉大的科學家前輩們都還只是懷疑加探索的高深事情,翩然也只是在書中偶爾見過,如今真的發生了也是不明不白。但這絕對不是一場夢,所以無論如何,既然已經決定了好好生活,那其他的因素就不必多多理會了,只要好好的走下去,就可以了。
翩然從晉王那知道他們在的國家是涼國,開始還以爲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前涼,還擔憂了一番,畢竟亂世之中可不是好玩的,而且前涼總共也就幾十年的時間還一直打仗,涼洲也是偏僻荒蕪之地,自己可不想還沒好好活呢就在戰亂中灰飛湮滅了。
知道晉王的名字後,疑惑了下這魏姓可不是前涼的皇室所姓,如果沒記錯的話,前涼的王族應該是張姓。後來經過王府裡多人教誨和對魏祁銘的旁敲側擊,翩然才肯定了這裡的涼國並不存在與她所熟悉的歷史之中,至於大概處與她所學習的中國歷史中的哪個階段或者說是從哪分化演變的,怕是魏祁銘不會懂,只能等以後再大點了可以讀書後再研究此事。
知曉此事後,驚鴻更是堅定了決心要好好幹,畢竟依他的看法,既然自己的行爲不會影響到我們偉大祖國的歷史變遷,那麼自己如此“驚世奇才”,至少也比這裡的許多人先進了不少年頭,不做出點作爲,有愧自己嘛。而且無論如何,翩然和驚鴻已經盟誓銘記:“鳳兮鳳兮,何德之哀!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只待到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天曆九年初,剛剛過完翩然的一歲生日後,卓韶邑接到一封急信後匆匆的拜別王府衆人,翩然對這個知識淵博的叔叔非常崇拜,照她看來,卓韶邑比她在這裡見過的所有人都更是博文廣見,而且卓韶邑對她和驚鴻都很是大方,喜愛之情不用言表,此時翩然十分不捨,畢竟良師難尋啊。驚鴻有次半夜起來還看到卓韶邑似乎在深夜習武,本着對武術的天性好奇,告訴翩然後倆人偷偷在那個時辰觀察了幾次,確定卓韶邑武功肯定也不錯,當然了,卓韶邑也是他們見到的第一個真正會“飛”的會武功的人,他們第一次見到卓韶邑輕輕一飄站到樹上時嘴巴張的能吞個雞蛋了,但沒見過別人這樣的武功,自家的老爸也是武將,但只見過他揮刀弄槍的鍛鍊身體沒見過其他玄妙的招式,也沒了什麼可比性,所以不知道卓韶邑的功夫算什麼檔次。驚鴻本想等自己大點就拜卓韶邑爲師,但眼下卓韶邑這麼快就走了,也是悶悶不樂。
卓韶邑心裡也有些捨不得這兩個孩子,但自己要事在身,而且在這涼國的都城天陽也待了三年之久,不得不離去,走之前,翩然眼淚花花的拽着他不放,卓韶邑留給他們一些他先前來帶的書和幾本後來自己手書的冊子,只要他們有心學習,必然對他們今後大有幫助。見到他們小小臉上的不捨真情,卓韶邑承諾道五年之後定會再來,囑咐他們好好的學文養性,待年齡再大些後加之習武鍛鍊,日後他要考察他們之後方會教習他們其他。自己留的那些書籍,等識字多後,可以慢慢揣摩研讀,還留了幾本手書的比較易懂卻也非常精妙的醫書,如果他們有興趣也可以習之。
就這樣,翩然和驚鴻在這個世界裡第一次告別了心目中的親人,兩人攜手立在府門前,看着卓韶邑的馬車遠遠離去,良久方纔回去。卓韶邑所留之書,讓他們更是愛不釋手,裡面還有一個小冊子,大概是類似氣息遊走內功養息之類的東西,驚鴻更是視若珍寶,可惜裡面的字大部分都不認識,畢竟繁體字和簡化字區別還是很多,更何況驚鴻從前對於文學幾乎是一竅不通,所以只好先藏了起來,等日後認識字了再慢慢學習。
春去秋來,日月荏苒。
花草樹木一歲一枯容,翩然和驚鴻慢慢的在安王爺的嚴格教導和王妃的悉心照料下越來越出衆,晉王和他們成了“忘年之交”,雖然驚鴻每次見了他還是依禮稱他爲晉王,但卻絲毫不影響他們的關係。皇帝對他們也是偶有關注,逢年過節,賞賜不斷。加上那個老喜歡逗弄驚鴻的太后姨娘和身邊許許多多的或真或假關心自己的人們,翩然和驚鴻對這裡的生活迅速的適應習慣了下來,前塵往事化雲煙,在這裡愉快迅速的成長着……
天曆十一年,翩然和驚鴻已滿三歲。倆人在王妃王爺的指導下,結合以前所學,認字的速度非常之快,尤其翩然更是得天獨厚,除了少數少見的偏白之字大都熟記於心,王府中書房內的書物讀起來大都信手拈來。
翩然愛看書的習慣還是沒變,常常在書房裡一待就是大半天,王爺特地給他倆做了矮凳矮桌,爲了督促驚鴻快點學會古文,翩然每次必定拉上驚鴻,威逼利誘的監督他學習,驚鴻起初不是特別情願,但爲了自己以後的前途,也漸漸的溶入其中,遇到不懂的也不掩飾,非常好學好問,這也許與他以前的良好習慣也有關係,畢竟在這裡,以前自己所愛好的知識用處不是太大,既來之,則安之,所以也勤而補之,翩然還私下偷偷告訴他些這裡書中不存在的有名詩詞,這樣以來,倆人的學識長進速度,都非常迅速,幸好這兩人都不是喜好顯擺之人,反而多爲謙斂,不然恐怕早被奉爲當世文學大家了。
翩然還由此大概估計出現今與自己以前所知對比之下的大概時代,約從魏晉南北朝期間,西晉16年(公元291~公元306)之久的八王戰亂中,這裡可查的史書所記載就開始與自己記憶之中的史實開始不一樣了。
書籍中,啓蒙所用的書籍大都是以《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爲主,後面雖然沒有四書五經的籠統之稱,但是《詩經》,《尚書》,《儀禮》,《周易》,《春秋》,《論語》,《孟子》,《中庸》,《大學》這些書籍也都是要學的更精深的必須研讀的書物。
作爲王族要學的更多,大致也就如後來稱呼的六藝②,六藝指的是:禮、樂、射、御、書、數。“禮”包含政治、道德、愛國主義、行爲習慣等內容;“樂”包含音樂、舞蹈、詩歌等內容;“射”是射箭技術的訓;“御”是駕馭戰車的技術的培養;“書”是識字教育;“數”包含數學等自然科學技術及宗教技術的傳授。要求文、武並重,知能兼求。
由於安親王將門出生,家中兵法書籍也不少,這點驚鴻的興趣倒是大過翩然,但翩然也對這些早有過研讀,在這裡,大多書還是從《孫子兵法》而演化,還有《孫臏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司馬兵法》這樣的傳世之作,但是沒有現代非常出名的《三十六計》,《太白陰經》,《紀效新書》這幾本有名之做,這點翩然也告訴了驚鴻,因爲《三十六計》這幾本書是南朝時慢慢纔有的,在這裡從西晉的八王之亂開始就與自己熟悉的歷史錯身而過了,所以並不存在,翩然以前把有名的古典和現代書籍都通讀過不下數次,這些書她也基本記憶猶新,私下裡憑記憶告訴了驚鴻一些,後決定等驚鴻把這些研究通透了,來日方長,以後再告訴他詳細的東西,最重要的不要外傳。
在書山書海的鑽研琢磨中,驚鴻的學識突飛猛進,翩然也自是溫故而知新。一歲多學會寫字後就早早央求安親王讓他們能進國子學學習,國子學類似與現在我們所知道的國子監③,國子學系涼國最高學府。但高﹑中級官員子弟坐監讀書,僅是掛名,數量既少,平日聽課者又甚寥寥,可國子學中的國學、太學、四門學在招生對象上是有等級區別的,人數亦殊,但年齡限制均爲14歲——19歲,修業期限均爲9年,類比現在的大學之後到博士的教育。
因爲他們年齡太小,所以進不得。但若去私塾,翩然他們卻覺得不如不去,畢竟按他們的水平,讀個大學肯定是沒問題的,奈何規矩所定,加上畢竟倆人一直儘量低調行事,這麼一來在別人眼中他們雖然在同齡人中屬於佼佼者,可也沒到與國子學士可以比肩的程度,所以安王爺一直親自教授,一直還沒提到入學之事,何況翩然還是女子,雖然安親王並非拘泥與這的人,當初他和安王妃還是在王妃男妝之時相識的,但畢竟讓女兒去外面讀書心裡也不放心,若是年紀大點還好,怎麼說也只是三歲多的孩子而已。
驚鴻和翩然問過魏祁銘他讀書的事情,得知魏祁銘他們這些皇子是由專門的老師教育的,讀書的地方也是許多皇子皇孫一起,公主如果還沒及笄也可以請奏皇上一起學習,這個習慣和啓國成國的皇子教育都差不多,讀書的地方就在皇宮西側,在涼國那裡叫做“靜書閣”,成國叫“按律室”,啓國叫“明言堂”。
這種地方類似與清朝時期的上書房④。
魏祁銘凡皇子們年界四歲,即閣讀書,文武都有老師教導。文這方面一般派大學士一人或二、三人來教授,常常都是當世的文學大家或者那些名人的高徒。武學由驍騎都尉或參將教授騎射。還有一個總師傅,均多以貴臣充任,總師傅有事則來,不必日日入值。師傅們輪流入值,與皇子皇孫們相見,僅以捧手爲禮而不下跪。每天早晨寅時(3—5時),就要到靜書閣學習,雖嚴寒酷暑不輟。師傅往往在卯時(5—7時)教課,一般要到午時(11—13時)方散,有時要到申時(15—17時),下午往往還有騎射等課程。
皇子年滿十四就能自由的出入宮廷,此時通過老師的考試後,如果通過了就可以不去讀書了,如果不能通過,就要繼續的在靜書閣學習。魏祁銘現在十五歲了,但因爲他並非如今的皇帝之子,屬於皇弟,在孝弟登基後只在靜書閣裡讀了四年就搬出了宮,他三歲能詩聞名與諸國,後來拜與當世名儒大家歐陽絕門下,又不喜歡武學,上奏皇帝后,就再也沒去過那裡了。
翩然一聽,驚訝之餘立刻打消請求皇上幫忙讓她和驚鴻入學讀書的事,太哪,早上3點起來太誇張了,何況皇子還住在宮裡,這安親王府到那更遠,不是得兩點就起來?半夜三更的睡都睡不好還讀什麼書。
驚鴻也在暗中對魏祁銘等皇子的特殊“享受”默哀了一會。確實,這等作息的方法,難怪雖然皇家錦衣玉食的他們大部分一個個還這麼瘦,尤其皇帝,不管是如今親眼見到的,還是以前電視上或者畫中見的都是瘦的偏多,以前還不明白爲什麼,原來是這個道理啊。
正所謂:“年華如水匆匆過,彈指已過二三年。”
註釋:
②六藝:中國奴隸社會時期學校的六門教育教學課程。即禮、樂、射、御、書、數。其萌芽在夏代已見端倪,經商代,至周而逐步完善。
③國子監:國子監,官署名,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和官府名。於西晉武帝咸寧四年(278),始立國子學,設國子祭酒和博士各一員,掌教導諸生。
④上書房:“上書房”是“滿清皇子皇孫上學讀書的地方”。清道光之前,叫“尚書房”,道光年間奉旨改爲“上書房”。
⑤大概六七月份的樣子:本文是農曆記錄日期,所以與現在使用的陽曆不同,大概也可以折換算出。古代採用的是“干支紀日法”。
預告哦,下章有新的小帥哥登場拉~
這一章節寫的很是辛苦,因爲牽扯的書籍史料太多,我可是一一查了個仔細的,累啊~
還請大家多多推薦多多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