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強化意識形態教育
作爲社會哲學基本範疇的意識形態,是一定社會階級的思想體系。也就是說,一定社會成一定社會階級、集團基於自身根本利益對現存社會關係自覺反映而形成的理論體系構成意識形態。這個理論體系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學、道德、藝術、宗教等社會學說、觀點。從根本上說,意識形態是該階級、該社會集團的政治綱領、行爲準則、價值取向、社會理想的理論根據。作爲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和意識形態,在整個社會意識體系結構中處於核心地位。
如前所述,意識在社會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如導向作用、維護功能、批判功能和教化功能等。導向作用,就是一定的意識形態作爲一面旗幟,爲一定的社會或國家進行政治目標導向和社會價值導向,對人們的思想、行爲進行符合目標的引導並對偏離目標的思想、行爲進行阻滯。維護作用,就是指一定的意識形態總是要爲一定政黨進行合法性論證併爲其經濟基礎服務,維護和鞏固一定政黨在思想上的統治。批判功能就是指一定意識形態總是要對異質意識形態進行批判、排斥、削弱、肅清異質意識形態的影響。也就說每個社會集團都希望自己的意識形態能爲更多的羣衆所接受,並不斷強化和擴大自己的意識形態的影響。正因爲意識形態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每一個政黨都非常重視意識形態的作用,竭力強化政黨自身的意識形態教育,不斷擴大政黨自身權威。
(一)政黨的意識形態
在闡述政黨怎樣強化意識形態教育之前,首先要弄明白的是五花八門,林林總總的政黨意識形態。縱觀古今世界各種政黨的意識形態,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1.保守主義
保守主義是保守黨恪守的意識形態。長期以來,保守主義作爲自由主義的對立面或制約力量存在着,因它們共同維護資本主義的政黨制度。保守主義的始作俑者是18世紀著名的政治家和理論家埃德蒙柏克。他所倡導的保守主義思想對英、美等國的政治傳統、政治制度及主流意識形態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其之後許多政治學家如伯恩斯、羅西特等都對保守主義作出過各自不同的解釋,都有其合理之處。總體來說保守主義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強化穩定和秩序。
保守主義認爲,沒有秩序和穩定,就沒有個人自由或文明。秩序和穩定必須保持在尊敬權威的程度上。不要一切權威的個人自由,會導致無政府主義的泛濫。因此,必須保護基於宗教、出身、愛國主義的傳統權威,那些破壞一切權威的行爲只能威脅人類文明的健康發展。
(2)提倡人性惡論。
保守主義認爲人性是惡的。這些惡源於基督教的“原罪”。只有通過法律和宗教實踐對人加以限制,才能保證“惡不外揚”。否則,人的邪惡社會通過戰爭、征服、暴力和掠奪表現出來。
(3)重視經驗。
保守主義重視經驗,輕視理性。他們反對任何浮誇的國家政策,對人的完善性持悲觀的態度,懷疑迅速改變社會的計劃的有用性。
(4)主張改良與漸進。
保守主義反對激進的變革,認爲社會沒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它始終是自然演進的過程。保守主義者認爲社會是一個以過去爲根基的有機體,它通過幾個世紀的努力才發展今天這個樣子。人們不應錯誤地把社會視爲一部機器。以一代人或幾代人的時間和努力就可把它拆卸和重新組裝。社會的發展不是靠行政命令。而是靠發揚過去的傳統和經驗。
(5)提倡機會平等。
保守主義者反對平等觀念。他們只承認上帝面前的平等,就是說,每個人都是上帝賜予的同一個“肉體和精神的客體”。作爲上帝的人,應當是每個人的目的,而不是爲了達到別的目的的手段。只有在上帝面前的人人平等,纔能有機會的平等,充分發揮自己才能的權利平等,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政治權利的人人平等。人在才能、愛好、智慧、品德上的差異是自然造成的。一個良好的社會應建立在這種平等的基礎之上。人根據各自的水平選擇在社會中相應的地位,同時機會平等的原則又能使人們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從而在自由升降的社會中,改善自己的處境。社會政策的目標就是“公正”、“正義”,而不是“平等”,而是階級調和,而不是消滅階級。
(6)提倡多樣化。
保守主義崇敬多樣化反對普遍主義。他們認爲同樣的政治原則在英國可以發揮良好的作用,但不能移植到其它任何國家。不同國家和不同民族應得到獨立的發展,因爲不同國家和民族的經驗從來就不是相同的。
(7)對政府的態度。
保守主義者認爲政府的存在是絕對必要的,人不僅是社會的產物,而且也是政治的產物。政府的存在,如同家庭的存在一樣,是人本身的需要所決定的。人即使是天使,人世間也會存在着一些家庭所解決不了的問題。因此,就需要某種政治機構從中協調。這種政治機構就是政府。現代保守主義者認爲政府的權力必須分散和均衡,他們反對福利國家觀,反對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8)個人和集體的關係。
保守主義強調人的社會性和集體的重要性。他們認爲,社會是由許多小單位組成的整體。一個人只有成爲家庭、教會、集體的一部分,纔有存在的意義,只有和別人合作,個人的利益才能得到滿足。集體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它給個人以生活和工作、安逸及精神上的支持,而且還在於它能形成抵制政府幹預的強大力量。保守主義強調社會的利益重於個人的利益,因爲人只有成爲集體的一員纔有意義,而只有社會的各個集體才能組成國家。
保守主義的一些政治主張,在20世紀70年代以後曾經風靡世界,它在反對世界各地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維護資本主義國家政策的穩定方面起了積極的作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初,保守主義政黨先後在西方主要國家的政治舞臺上佔據主導地位,如英國撒切爾夫人領導的保守黨在下院選舉中獲勝;美國共和黨候選人里根在保守派的支持下入主白宮;(聯邦)德國的保守組織基社聯盟上臺執政;法國保衛共和聯盟取得了政府總理的職位。保守派上臺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恢復經濟,保障就業,維護穩定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保守主義也不是解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靈丹妙藥,不但未能真正解決失業等問題,反而加劇了社會的貧富分化,增加了失業人口,引起了社會上越來越多人的不滿,因爲它無法提出一個完善的解決方案,所以,保守主義政黨也逐漸被其它政黨所取代。
2.新自由
主義
自由主義是在西方流傳很廣的一個意識形態,它們主要信奉者是英國的自由黨和美國的民主黨。自由主義按其發展歷程分爲古典自由主義和新自由主義兩個階段。20世紀以前,古典自由主義很盛行,但是隨着資本主義制度發生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後,古典自由主義開始衰落,新自由主義逐漸興起,它的基本主張包括以下內容:
(1)提倡和諧競爭,反對壟斷。
新自由主義認爲,爲了使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必須反對壟斷,同時創造一種環境,使壟斷組織在自由競爭的條件下進行活動。美國民主黨總統羅斯福執政期間大力推行新政,減少失業,遏制通貨膨脹,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經濟和社會的大危機,推動了新自由主義的盛行。
(2)肯定私有企業制度的優越性。
新自由主義主張給私人經濟活動以充分的自由,認爲私有制是人類歷史上最完善的制度,只有在私有制得到不斷髮展的基礎上,人類才能獲得富裕和幸福。
(3)反對帝國主義。
在國際關係領域,新自由主義者支持民族自決,平等合作與世界和平。
古典自由主義把政府從市場中驅除出去,新自由主義又把政府招了回來,這一次是爲了保護公民,使之避免經濟體系中某些時候的不公平。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紅極一時的新自由主義,其政策主張在實際應用中收到了一些好的效果,但遠不如人意,各國政黨也是爲了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現實問題而尋求新自由主義理論上的支持,但經濟社會發展的困難不可能僅靠一個主義就能夠解決的。對於新自由主義所起的歷史作用也應該辯證的對待。
3.民主社會主義
民主社會主義是社會民主黨的意識形態。當前,世界上信奉民主社會主義的人數有兩億多,而且遍佈世界各地多個國家。社會黨還專門成立了國際組織——社會黨國際。其實民主社會主義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19世紀中後期的歐洲,在1951年社會黨國際成立大會正式成爲該國際的意識形態。按照社會黨國際自己的說法,民主社會主義是“在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動盪不安的這些日子裡,“唯一能夠給第三世界人民和工業化國家人民帶來希望的意識形態,它也是同時考慮到社會主義,自由和尊重人權等需要的唯一方法。它是超越年齡,性別和種族限制,團結各種人的一種信念;最後,它是能毫不含糊地處理世界和平與安全問題的意識形態。”但是民主社會主義事實上非常複雜,既反映了工人階級的一些願望和要求,也包括一些爲資本主義歌功頌德的理論觀點。當然民主社會主義沒有統一的定義和界說,但總的來說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1)多元化。
社會民主主義多元化的主要表現是沒有確定的理論基礎,沒有統一的指導思想,思想是多元的。正如社會黨國際的綱領所宣佈的那樣,社會主義是一個國際的運動,它不要求在處理問題方法上嚴格一致。不論社會黨人把他們的信仰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的分析社會的方法上,還是建立在其他方法上,不論他們是受宗教原則啓示還是受人道主義原則的啓示,它都是爲了共同的目標而奮鬥,這個目標就是一個公平合理、生活美好與世界和平的制度。在這一多元思想指導下,社會黨認爲在階級關係上,各階級和階層之間不應該處於對立狀態,而應成爲“社會夥伴關係”。政治方面社會黨要走一條既不同於資本主義,也不同於社會主義的第三條道路。經濟方面,社會黨人提出“混合經濟”的理論。
(2)民主社會主義的政治目標是政治民主。
這主要包括以民主的方法建立一個自由的新社會;沒有自由,就沒有社會主義;民主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社會黨人始終爲人權而奮鬥;民主需要有一個以上的政黨存在和彼此反對的權利。
(3)經濟目標是客觀經濟民主。
民主社會主義認爲公有制只是諸種阻止剝削手段中的一種,私有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實行公平分配的關鍵是實行社會主義經濟化和工人蔘與管理和監督。
(4)社會民主。
民主社會主義認爲社會主義是以民主爲核心擴大個人在社會一切方面的自由,所以他們要保證提供給全體人民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生存權利。民主社會主義社會不僅要建立一個新的政治、經濟的社會制度,還要保證這種經濟和社會的進步具有解放與發展人類個性的道德價值,並保證人們擺脫各種形式的壓迫和貧困,爲個性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
(5)國際民主。
民主社會主義認爲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孤立地解決它的所有經濟與社會問題。解決諸如戰爭、環境、發展等問題必經依靠各國人民的共同努力。
在戰後資本主義世界迅猛發展的形勢下,社會黨國際及其成員黨大力推行民主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先後有40多個工黨、社會黨和社會民主黨通過議會民主競選上臺,單獨執政或參與聯合執政。執政的社會民主黨在增進工人和人民大衆福利,促進工人蔘與民主管理和民主決策,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民主社會主義只限於局部改良,修修補補,採取一些有利於社會主義因素的措施,未能從根本上改變資本主義,達到社會主義。
4.綠色生態主義
在20世紀後半期,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同時,環境問題也越來越突出,以反對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惡化和資源浪費爲契機,西歐一支新的政治力量——綠色組織,進而發展爲綠黨。它所信奉的綠色生態主義是其意識態的反映。在價值觀上綠黨主要強調生態優先、人權、基層民主、非暴力、女權主義。綠黨以價值觀爲基礎制定了自己的各項政策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起來,贏得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1)經濟主張。
綠黨以生態優先原則爲指導,主張對目前的經濟制度和經濟行爲進行徹底的改道。重新確定經濟活動的理性方針,使經濟活動從單純追求增長和創造利潤轉變到滿足人們必要需求,減少浪費和污染,保護環境,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上來。
(2)社會主張。
在就業政策上綠黨主張實行一種新的“充分就業模式”,即按照有利於生態的原則重新調整產業結構,使生產結構向小型化、多元化、分散化方向發展,以產生更多的就業機會;大幅度削減工時,實行工作機會分攤。同時創建積極的勞動市場機制。在性別平等政策上則通過立法保障婦女的就業權利、墮胎權利、不受暴力虐待;在移民政策上,要求各國政府切實保護少數民族和移民權益,對移民給予更寬的政策
,儘快使他們享有所在國公民權,並全面享受社會福利保障。
(3)第三世界主張。
綠黨認爲世界的生態平衡和環境治理離不開第三世界國家。西方國家要減少對第三世界國家的剝削和掠奪,緩解這些國家人口與資源的矛盾,同時西方發達國家要加大對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援助,幫助他們儘快擺脫貧困,共同承當起保護全球生態環境的責任。
綠黨所信奉的綠黨形態在西方國家掀起了軒然大波,這種淡化階級鬥爭觀念的意識形態推動了歐洲政治的發展,使可持續發展成爲共識。但是綠色生態主義中除了有些空想的成分外,還有些消極和反動的東西,所以綠色生態主義意識形態還須不斷完善。
5.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產生於19世紀40年代的德國,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工人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社會革命論,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指導思想。
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包括三個基本的組成部分,即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每一個組成部分又都有特定的研究對象和相對獨立的科學體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它是研究自然、社會、思維一般發展規律的科學,它是整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礎、馬克思、恩格斯從思維和存在的相互關係這個哲學基本問題出發,構建起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框架。馬克思所發現的唯物史觀,是研究歷史和整個社會科學的理論基礎。
以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爲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恩格斯深入研究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關係和經濟運動規律,對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和滅亡作了最全面、最詳細、最深刻的理論論證,揭示了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不可調和的矛盾,追求超額剩餘價值是資本家的本性。
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尤其是剩餘價值學說和唯物史觀爲理論基礎,馬克思、恩格斯研究了無產階級的運動,研究人類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這個特定歷史階段的發展規律,從而得出了社會主義必然要代替資本主義的結論。
馬克思主義還論述了無產階級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掘墓人和共產主義制度的創業者的歷史地位,指明瞭無產階級要實現自己的歷史使命,必須組織自己的獨立的革命政黨——共產黨;指明瞭無產階級革命的第一步是要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闡述了無產階級在取得政權後,要進一步消滅一切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同時要大力發展生產力,不斷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並逐步創造條件,實現共產主義。
馬克思主義誕生後,立即成爲工人階級政黨的哲學思想,在這一思想的指引下,國際工人運動蓬勃發展。東歐劇變後,雖然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動的實踐,以及越南、老撾、朝鮮、古巴等國的發展現實表明馬克思主義仍然是有強大的生命力,它必將引領世界走向共產主義。
(二)政黨強化意識形態教育的方式
任何政黨想樹立自己的權威,在政治生活中存在,發展下去必須成功地向社會大衆宣傳其意識形態,必須使其成員信奉其理想的價值體系及其制度模式。達到這一目的的方式就是強化意識形態教育,一般而言政黨採取以下方式來強化意識形態教育:
1.成立政黨自己的宣傳教育培訓機構,專司意識形態教育工作
教育培訓機構大都叫做黨校、政治學院等。如奧地利社會黨成立了卡爾·倫納黨校,墨西哥制度黨黨校名稱叫政治培訓學院,該院以培訓全國各地的中下級幹部和首都地區的普通黨員爲主。學院根據學員的情況開設正規班、公開班、專題班等。通過這些班次的學習,爲學員提供各種信息,普及黨的基本知識,提高黨的幹部的思想理論水平。英國保守黨設有政策和政治諮詢委員會和溫斯頓學院;日本自民黨中央有特別講習會和政治大學等等。
共產黨除了設有專門培訓幹部的學校——黨校外,一般還成立意識形態監管部門——宣傳部。黨校一般負責對黨的幹部進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教育,宣傳部則對言論、出版物等進行審查,維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放鬆對意識形態的控制,會對社會造成不良的後果。蘇聯解體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意識形態被沖垮了。面對西方敵對勢力對蘇聯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制度的肆無忌憚的進攻與發難,前蘇聯中央宣傳部部長亞·雅科夫列夫竟然聽之任之,採取放任自流的態度,結果導致了反共思潮的滋長和氾濫,進一步發展爲政治傾向,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反社會主義組織,製造了社會的動亂。
2.政黨通過對大衆媒體的利用和控制從而實施黨的意識形態教育
大衆媒體主要是指報紙、雜誌、書籍、廣播、電影、電視等信息載體。這些媒體信息量大,傳播面廣,是民衆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因而成爲政黨宣傳自身意識形態的主要渠道。在美國雖然許多有影響的媒體都是私營的,獨立於政黨與政府,但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政黨的控制,成爲政黨的喉舌。如美國之音,自由歐洲電臺等都由政府撥專款來運營。“新聞傳播將各種觀念灌輸到美國人民腦子裡,人們耳濡目染的,該看到什麼、該聽到什麼,全都是由那些控制傳播工具者來決定。”另外,美國還專門成立了聯邦調查局和中央情報局並使之成爲壓制進步思想和控制意識形態的工具。如聯邦調查局在戰後對共產黨和共產主義進行了大肆攻擊,將共產主義與“愛、仁慈、正義”這些抽象的人類共同追求的美德對立起來,與專制制度等同起來。而中央情報局則竭力培植國際反共意識形態力量。在國內美國執政的總統杜魯門簽署《忠誠調查令》並頒佈《麥卡錫法》;藉助國家暴力機器,置公民基本權利於不顧,以維護“國家安全”爲藉口,竭力壓制、削弱、瓦解異己的意識形態。在法國各政黨一般都有自己的報紙對自己的意識形態進行宣傳。
3.在政治活動中加強意識形態的宣傳教育
突出的表現就是在總統競選活動中,各黨派的總統候選人努力把自己的政治主張、意識形態向選民兜售,爭取更多的選民的支持,以贏得選舉的勝利,美國總統選舉的一個必要手段就進行競選旅行。總統候選人通常到了一個地方就演說,直至跑遍全國,這樣的競選旅行對於普及和宣傳本黨的各項主張,確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另外,西方各國政黨還利用宗教在公民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宣傳自己的意識形態,如基督教在美國有廣泛的受衆,美國政黨利用宗教儀式或大規模的宗教集會,爭取更多的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