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政黨權威的特質
(一)政黨權威的含義
在上一節對權威下了一個定義:“所謂權威,就是指對他人意志的服從。”那麼什麼是政黨權威呢?如果把權威的定義套用在政黨上,也可以說,政黨權威就是政黨在運行過程獲得民衆對自己意志(意識形態)的服從關係。和權威一樣,政黨權威的服從關係包括兩個方面,如果他人對政黨的意識形態、價值觀是認同的,他們對政黨發出號召,對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會自覺、自願地服從,也就是說會主動地貫徹執行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另一方面,如果民衆對政黨的意識形態不認同,但是該政黨掌握着國家權力,它就會利用國家權力對民衆進行壓制,那麼民衆在行動中也會服從政黨的意志。在政黨實際運作過程中,這兩種服從關係在政黨發展的歷史上都是存在的。
以中國共產黨爲例。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現階段的革命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使它成爲真正的民主共和國。中國共產黨在全中國人民面前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中國共產黨在廣大人民羣衆中廣泛宣傳這個綱領,獲得了人民羣衆的認同,並逐步擴大了在工人和整個社會中的政治影響,樹立了自己的權威。因此當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勞動組和書記部,發動工人罷工時,得到了工人的自覺服從和響應。資料顯示,在全國第一次勞動大會前後,以1922年1月香港海員罷工爲起點,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罷工爲終點,掀起了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個**,在持續十三個月的時間裡,全國發生大小罷工一百餘次,參加人數在三十萬以上。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使中華民族面臨亡國的嚴重危險。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及時提出實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竭力倡議兩黨合作抗戰,得到了全國人民和愛國華僑的熱烈歡迎和自願服從,從而鞏固和加強了自己的權威。中國的青壯年紛紛參軍參戰,及時補充了兵源,愛國華僑紛紛捐款捐物,中國共產黨依靠自己的權威,使抗日戰爭成爲中國近代史上空前規模的反侵略戰爭。
政黨通過行政命令使民衆強制性服從自己的權威,這種情況也屢見不鮮。1918年至1920年底蘇俄國內戰爭時期,面對國內外敵人的圍攻,俄共爲了戰勝國內外敵人,實行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這項政策帶有許多強制性的內容。如:對農民強制徵收全部餘糧,實行餘糧收集制;取消市場經濟、禁止貿易自由;將全部中小企業收歸國有,對全部生產和產品分配由國家集中統一管理;實行全民義務勞動制。這項政策用行政命令的強制手段,使農民服從自己的權威。雖然這只是在當時戰爭條件下的一個權宜之計,並且它對捍衛蘇維埃政權也是有功勞的,但是這項違反客觀經濟發展規律和超越經濟發展階段的做法,卻直接侵犯了農民的利益,挫傷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列寧總結這一政策時也強調指出:“我們計劃(說我們計劃欠周的設想也許較確切)用無產階級直接下命令的辦法在一個小農國家裡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產品生產和分配。現實生活說明我們錯了。”懾於壓力,農民對餘糧收集製表面上是服從的,但是國內戰爭一結束,條件變化後,他們對這一政策產生了嚴重的不滿情緒,以致發生了遍至全國的農民騷亂。這是對俄共權威的巨大挑戰。面對國內嚴峻的政治形勢,俄共及時廢除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實行了新經濟政策。對農民實行糧食稅政策,減輕農民的賦稅,允許農民在向國家納稅後所剩餘糧全部歸個人自由支配,給予農民經營自
由和週轉自由;把沒收的中小私人企業租借給私人經營,實行國家資本主義;對外國資本家實行租讓制,利用他的資金和技術發展社會主義經濟;開放市場,利用商品貨幣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新經濟政策符合了農民的利益,適應了新的形勢,它的實施獲得了農民羣衆的自覺服從,俄共喪失了威信又逐漸獲得了恢復。
另一個典型是靠武力迫使民衆服從權威。1929年至1933年的經濟危機,希特勒登上了納粹黨的領袖地位,他反對資產階級政黨主張的民主原則,認爲擁有武力和組織系統才能爭取民意,通過武力才能建立新國家,而最好的國家制度必須堅決選擇有權威的領袖,由他實行獨裁,只有獨裁才能真正治理好國家。因此希特勒上臺後,取消一切政黨,宣佈納粹黨爲唯一合法的政黨,利用黨衛軍和蓋世太保對民衆實行殘暴的鎮壓,以便能獲得民衆絕對地服從。納粹黨在國內到處逮捕不滿納粹政權的人,對猶太人實行種族滅族政策。黨衛軍和蓋世太保還秘密監視德國民衆,在全國實行恐怖統治。在文化上,納粹黨控制新聞、出版、教育和文化藝術等部門,向德國民衆灌輸納粹主義思想,實行精神控制。對外納粹黨瘋狂發動侵略戰爭,終於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對,納粹黨終於走上了覆滅的道路。
由此可見,政黨權威的獲得,如果是建立在民衆自覺服從的基礎上,它才能真正獲得民衆價值上的認同,權威纔會穩固,政黨如果僅靠強制手段獲得權威,使民衆服從,最終會發生反權威的局面,權威會逐漸消亡。
(二)政黨權威的特徵
政黨是一個組織,所以政黨權威具有組織權威的一般特點。政黨又是一個特殊的政治組織,因此政黨權威又有同其它組織不同的鮮明的特點。
1.階級性
在階級社會中,人都是劃分爲階級的,人與人之間的最本質的關係就是階級關係。而階級通常又是由政黨來領導的。政黨是一定階級的組織,處於階級的核心地位,在階級中起着骨幹作用。政黨通常代表和維護一定階級的利益,是本階級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政黨爲了實現自己的利益和意志總是利用自己的權威在社會中形成強大的力量;形成對其它階級、階層所產生力量的制約關係,以制約和規範其他社會力量和自身成員的行爲,爲實現自己的利益開闢道路。這說明政黨權威是爲政黨所依據的階級基礎服務的,是爲了代表和維護本階級的利益和意志,這就是政黨權威的階級性,這也是政黨權威的本質特點。
2.依附性
政黨權威常依附於政黨這種特定的政治組織和政黨的領導者,也就是政黨領袖的身上。政黨權威是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但是人們確實感受它的影響力和控制力。這種影響力和控制力體現在政黨組織或政黨領袖身上,人們服從了政黨組織或政黨領袖的意志,通常也就可以說是服從了政黨的意志。因此可以說,人們因服從政黨組織或政黨領袖的意志而產生的權威關係,就是政黨權威關係。其他社會權威則與之不同,比如學術權威是指某一個人在某一個領域內是有權威的,他的講話是令人信服的。但他的權威的產生並不一定是他屬於哪一個組織而產生的(例如,他可能在某一個學術機構身居要職),而是他確確實實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取得了一系列有重大影響的科研成果,引起了學術界內外的關注,從而獲得了自己的權威地位。他成了學術界的權威後,則可能會逐漸地走向某一個學術機構的領導地位。
3.強制性
前面已經講過,政黨權威的服從,一種是自願服從,一種是強制性的服從。這就展示了政黨權威的強制性特點。事實上,在現代政黨政治中,政黨權威表現得比較多的就是強制性服從。只是強制性手
段在不同的階段表現有所不同。我們知道政黨是以奪取政權爲目標,在奪取政權之前,政黨靠的是規章、紀律、獎懲和精神控制等形式實施對民衆和本黨黨員的強制,而在某一政黨奪取國家政權以後它掌握了政治權力,它就有可能通過國家機器,如軍隊、法庭、警察等暴力機器對民衆實施強制。例如,20世紀40、50年代,艾德禮主政的英國工黨政府,面對1948年5月倫敦工人的大罷工,調動軍隊去鎮壓罷工,以維持自己的權威地位。在更多的條件下,特別是在現代政黨政治條件下,政黨權威的強制性表現是通過一種威懾力量來要求人們服從。如果強制手段特別是物理的強制手段(如頻繁調動警察、軍隊等暴力機器)被經常使用,這個政黨的威信就會逐漸下降,從而喪失自己的權威地位。達爾曾經深刻地指出了這一點:“使強制生效的並不是實際使用強力,生效的是以強力來傷害他人的威脅,如果他不順從的話。強力的威脅常常使強制成爲一種有效的目標或是對行動的遏制。實際使用強力有時也有助於提高威脅的可信性。但如果威脅總是必須付諸實施時,強力強制就會自拆臺腳。”
4.能動性
政黨權威“剛一產生,對社會來說就是獨立的,而且它越是成爲某個階級的機關,越是直接地實現這一階級的統治,它就越獨立”。政黨權威屬於政治上層建築,它不可能完全是被動的,在多數情況下,政黨權威具有能動性。這種能動性最基礎的表現是政黨權威的主體會主動利用政黨所擁有的權威,去爭取和實現特定階級、階層的利益。這種主動性可能會帶來兩方面的後果。一是政黨權威主體動員和號召民衆做好事,去快速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二是政黨權威主體濫用權威,做一些阻礙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事情。恩格斯曾經對國家權力對經濟發展的反作用有過精闢的論述,可以幫助我們正確理解政黨權威的能動性。恩格斯指出:“國家權力對經濟發展的反作用可以有三種:它可以沿着相同方向起作用,在這種情況下,社會發展得比較快;它可以沿着相反方向起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像現在每個大民族的情況那樣,它經過一定的時期都要崩潰;或者是它可以阻止經濟發展沿着既定的方向走,而給規定另外的方向——這種情況歸根到底還是歸結爲前兩種情況中的一種。但是很明顯,在第二和第三種情況下,政治權力會給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損害,並造成人力和物力的大量浪費。”恩格斯的話同時也說明,政黨權威掌握在哪個階級、階層和個人手裡,對社會和歷史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對政黨權威的能動性要做出正確地分析,就要鼓勵政黨權威主體利用權威做好事,實現政黨權威的正向功能,制約政黨權威主體利用權威做壞事,要防止政黨權威負向功能的出現。
5.工具性
政黨權威和政黨權力一樣也有一個行使的問題。而行使又總是和一定的目的相聯繫。政黨權威事實上也是政黨爲了達到一定目的而使用的一種工具或手段,這就是政黨權威工具性特徵的含義。政黨權威行使的目的構成了政黨運行的內在動力,使政黨權威主體的意志不斷轉化爲能促使政黨權威客體服從的支配行爲,以維護特定的利益,實現特定的目標,從某種意義上說,任何現實的政黨權威都是爲一定利益需要服務的,那種沒有利益傾向的政黨權威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既然政黨權威是政黨的一種工具,那麼,它本身並不是政黨所要追求的終極目標,作爲一種工具,政黨權威具有獲取某種政治價值的價值。所以不論哪種類型的政黨,大黨、小黨,執政黨、在野黨,保守黨、激進黨等等都竭力要樹立自己的權威地位,以獲取民衆的認同和服從,因爲失去民衆的認同和支持,政黨社會在政治舞臺就會逐漸消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