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小人之所以喜歡互相勾結,是因爲他心裡有鬼,想通過這種勾結謀取私利,或維護既得利益。我們常說的“結黨營私”,就是這個意思。而君子則胸懷坦蕩、光明磊落,也正因爲他坦然無私,所以能夠平和中正、溫文爾雅,能夠以善意跟所有人走到一起。
中國一直以和諧爲美,真正的和諧是什麼?就是在堅持不同聲音、不同觀點的前提下,對他人持一種寬容、尊重、理解的態度,這就是君子之道。
因爲“君子儒”和“小人儒”有這許多不同,因而同二者相處,情形會很不一樣。
孔子說:“君子易事而難說(悅)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一個君子,你很容易與他相處,但是你又難以取悅他。假如你想以不正當的手段取悅他,給他一點小恩小惠,拍他的馬屁,他反而會不高興。因爲你違背了他做人的原則,陷他於不義之中。但工作當中,他也會根據你的才幹,給你安排一個合適的位子。
“小人儒”的特點是你很容易取悅他,但很難與他相處。生活中,這樣的人比比皆是。比如你幫他一個小忙,請他吃個飯、喝一頓酒,這個人就會很高興了。即便你取悅他的方式是不怎麼正當的,比如請他去KTV找小姐,去按摩房放鬆,他照樣求之不得,美得屁顛屁顛的。因爲他沒有原則,只要你伺候好就行了。
但這樣的人又是很難共事的。你千萬不要以爲取得了他一時的歡心,他以後就會非常忠誠地一路給你開綠燈。雖然你費了很多力氣,花了很多錢,送了不少禮,甚至搭上了自己的身體,但等到他真要用人的時候,他不會根據你的能力給你安排工作。而是求全責備,覺得你這兒也不夠格,那兒也不達標,你以前所做的一切都算白費。他會想盡辦法刁難你,讓你覺得很尷尬。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爲這樣的人沒有做人的原則。這樣的人都比較“隨性”,想起一出是一出,當然就陰晴不定,很難相處了。
這就是“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區別。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君子並不是玩世不恭、桀驁不馴、落落寡合的。相反,他既懂得如何在生活當中施展自己的才華,又很有生活的情趣,知道如何善巧方便地贏得他人的好感;之後他在無形當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身邊的人,讓他們也趨近於君子之道。
小人就不用多說了,所謂“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一旦跟這樣的人沾上邊,就跟踩了一坨狗的排泄物一樣,即便你把鞋子刷乾淨了,但臭味卻還在,其可惡之何如!
3.慧眼識朋友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朋友,在我們的人生當中往往扮演着非常特殊的角色。他可能比父母更貼心,比愛人更寬容,比子女更瞭解自己。記得有人說:在三十歲之前,人是爲自己活着;在三十歲之後,人是爲朋友而活着。雖說的有些失之偏頗,但的確道出了朋友的重要性。
交友之道,應講求互相尊重,親疏隨緣。一切好的友誼,往往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是相視而笑、莫逆於心的靈犀相通。刻意求之的友誼,往往摻雜了功利的成分,那樣的朋友,未免有些酸臭味。並且再好的朋友也應該有距離,太熱鬧的友誼,往往空洞無物。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羣分”,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朋友,往往直接反映着他的爲人。想了解一個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夠了。人有什麼樣的朋友,就有什麼樣的世界。
但朋友也有好壞之分,良友益友可以給自己帶來很多幫助,惡友佞友卻往往會引你走上邪路。因此,選擇朋友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怎樣分辨朋友的好壞,怎樣才能交上好的朋友呢?
孔子就是一位交友大師,他非常看重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朋友的作用。他說: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這是一個好朋友的三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
第一,友直。好的朋友一定是真誠,坦蕩,剛正不阿的。他有一種朗朗人格,有一身錚錚鐵骨,沒有一絲諂媚之色、阿諛之心。他可以在我們怯懦時給予勇氣,猶豫時給予果決。朋友的人格可以影響我們的人格,久而久之,我們也就能養成這樣的品質。
第二,友諒。好的朋友一定誠實誠懇,不虛僞做作。跟這樣的朋友交往,我們不必在虛情假意中婉轉周旋,我們的心是妥帖安穩、澄淨自若的,這是一種精神上的淨化和昇華。
第三,友多聞。好的朋友見聞廣博,上知天文、下識地理,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知識面寬,屬於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一個好的朋友一定要多聞,這是因爲在孔子生活的先秦時代,沒有報紙新聞、電腦網絡,資訊不發達導致大部分消息都是通過口耳相傳的形式傳播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人要想廣視聽怎麼辦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結交一個百科全書式的朋友。這樣,當你在一些問題上感到猶豫彷徨、難以決斷時,不妨到朋友那裡,也許他廣博的見聞可以幫你作出選擇。
總結來說,益者三友就是正直的朋友,誠實的朋友,廣見博識的朋友。這是好朋友的三個標準,那有沒有方法可以讓我們快速識別出壞朋友,以將其驅逐出朋友隊伍呢?
孔子又給我們列出了“損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第一,友便辟。這種朋友專門喜歡諂媚逢迎,溜鬚拍馬,見了誰都能給捧得滴溜溜轉。這種人特別會察言觀色,見風使舵,細心體會你的心情,以免違逆了你的心意。
“友便辟”和“友直”正好相反,這種人毫無正直誠實之心,沒有是非原則。他們的原則就是讓你高興,以便從中得利。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這樣的人,你說什麼話,他都會說“太精彩了”;你做什麼事,他都會說“太棒了”。從來不會對你說個“不”字,反而會順着你的思路、接着你的話茬,稱讚你,誇獎你。
這樣的朋友,真是想拒絕也難啊!
Www⊕ⓣⓣⓚⓐⓝ⊕¢ ○
我們一定記得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的大奸臣和珅,王剛老師把他演繹得真是惟妙惟肖,入木三分。看到精彩處,總不免讓人噴飯。他對乾隆皇帝百般逢迎,千般諂媚,幾乎無所不用其極。
結果怎麼樣?乾隆皇帝明知和珅貪贓枉法,卻還是離不開他,捨不得治他的罪,爲什麼?有這種奴才在身邊,你就像隨時隨地都在泡溫泉、做足療一樣,特別舒服、痛快。想找這樣的人都找不到,怎麼捨得把他轟走呢!
這種朋友,就是心靈的慢性毒藥,就像鶴頂紅、逍遙散、蠍美人一樣,讓你在快樂中“死去”。
第二,友善柔。這種朋友,當着你的面永遠是笑靨如花地滿面春風關不住;但在背後卻傳播謠言,造你的緋聞,侮辱你的智商和人格。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控訴:我的這個朋友長得那麼和善,言語那麼溫和,行爲那麼體貼,我把他當作閨蜜、哥們兒,跟他掏心窩子。可他卻利用我對他的信任,謀取私利;還散佈我的謠言,傳揚我的。當面質問他的時候,他又會矢口否認,裝出一副老好人受委屈的樣子。
到底他是怎麼樣的人,這就是在考驗我們的眼光和知人論世的能力了。
這樣的人,往往就是我們常說的“雙重人格”。他既有好的一面,更有壞的一面;雖然可能我們每個人都有點“雙重人格”吧,但都不至於反差如此劇烈。時間長了,這樣的人沒準就會發展成爲“人格分裂”,弄得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哪一個纔是真實的自己了。
《致命ID》《瘋院人魔》《機械師》《捉迷藏》等影片,都是探討人格分裂的經典之作,當然也不能忘了懸疑大師希區柯克的電影。這些影片的出現,一方面是由於弗洛伊德等心理學家對人的心理的深度挖掘,另一方面是由於“現代病”的流行使人們精神失常的概率大大增加。
第三種,友便佞。這指的是言過其實、誇誇其談的人,就是我們常說的“光會耍嘴皮子”的人。
這種人天生就是一副伶牙俐齒,沒有他不知道的事,沒有他不懂的道理。說起話來,滔滔不絕,義正詞嚴,不由得你不相信。可實際上,除了一張好嘴,他什麼也沒有。這種人和上面講的“多聞”有明顯的區別,就是沒有真才實學,雖巧舌如簧卻腹內空空。
孔夫子從來就非常反感花言巧語的人。君子應該少說話,多做事。他最看重的不是一個人說了什麼,而是他做了什麼。當然,在現代社會,人們的價值觀有了一定變化,有真才實學的人,如果口才不行,不善於表達自己,也會給自己的職業和人生帶來一些障礙。但是,如果只會見風使舵,沒有一點真功夫,那他翻船的機率可就很大了。
總結一下,損者三友就是諂媚拍馬的朋友,兩面派的朋友,還有那些誇誇其談的朋友。這樣的朋友千萬不能交,否則,得到一時的痛快之後,我們將付出慘重的代價。
應該親近什麼樣的朋友,警惕什麼樣的朋友,現在是昭然若揭了。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友之道,不可不慎。最後,我們還是用夫子的話自我警策一下:
商也好與賢己者處,賜也好說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所使,不知其地視其草木。
故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
雖然這段話不是“文言”得特別厲害,爲了方便大家理解、閱讀,還是把它翻譯一下吧:
孔子說:商人喜歡和說自己好話的人相處,身在高位的人喜歡與不如自己的人相處。如果不瞭解兒子,就看看他的父親;不瞭解這個人,就看看他的朋友;不瞭解這個君主,就看看他的臣下;不瞭解這裡的土地,就看看在這土地上生長的草木。
所以說和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就好像進了擺滿芳香蘭花的房間,久而久之便聞不到蘭花的香味了,這是因爲自己已經和香味融爲一體了;
和品行不好的人交往,就好像進入了放滿臭鹹魚的倉庫,久而久之也就聞不到鹹魚的臭味了,這是因爲你已經跟臭味融爲一體了。
硃砂所蘊涵的一定是紅色,墨漆所蘊藏的也一定是黑色,所以君子必須謹慎地選擇朋友。
4.放開自己,享受幽默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會遇到什麼。在下一刻,你可能會被天上掉下的林妹妹砸中,也可能會跟各種尷尬、矛盾和問題來個親密邂逅。面對這種生命的不確定性,有人說“人生何其精彩”,也有人說“人生何其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