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爲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並逐步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佈局。“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我們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迴應時代關切、實現人民福祉、建設現代中國的基本方略,是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並形成的,進一步昇華了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歷史充分證明,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夠發展中國,只有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則是實現這個總任務的關鍵一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中產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於是實行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的事情要辦好首先中國共產黨的事情要辦好。因此,抓住了這四個全面,就抓住了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就有可能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使整體利益產生乘數效應,從而帶動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新的戰略突破。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立足中國發展實際,堅持問題導向逐步提出並推進的,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習近平指出:“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立足中國發展實際,堅持問題導向,逐步形成並積極推進的。“立足中國發展實際,堅持問題導向”深刻揭示了“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問題意識和現實針對性。從習近平關於“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這些重要論述看,每一個“全面”既有理論闡述,也有實踐要求、工作部署,既有對事業全局的總體把握和規律性認識,更有針對具體問題的解決辦法。這些論述體現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要求,爲我們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對治國理政規律的探索,形成了中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治國理政方略,爲我們治國理政提供了基本遵循。“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中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治國理政的總方略。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國家,都存在一個治理問題。對當代中國來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不能得到堅持和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各種問題能不能解決好,最終也要體現到我們治國理政的水平能不能提高上。“四個全面”每一個全面都體現了我們對治國理政的新的思考和探索,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治國理政方略。這一治國理政方略,吸收繼承了人類文明的成果,體現着鮮明的中國特色,既有現實針對性又有長遠考慮,把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規律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爲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治國理政提供了基本遵循。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黨和國家各項工作關鍵環節、重點領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內在邏輯更加嚴密,這對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提供了強力保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