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
爲了新中國!前進!
——董存瑞的遺言
影片檔案
拍攝年份:1955年
黑白/彩色:黑白
出品:長春電影製片廠
編劇:丁洪、趙寰、董曉華
導演:郭維
攝影:包潔
美術:徐渭
主演:張良飾演董存瑞
楊啓天飾演郅振標
榮耀
影片榮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一等獎,演員張良榮獲個人一等獎。
《北京日報》舉辦全國觀衆投票推選“觀衆最喜愛的五位電影演員”中,張良憑藉在《董存瑞》中的出色表演,榮獲第二名。
歷史背景:解放隆化
1948年5月,爲擴大晉察熱遼解放區,配合華北野戰軍在華北地區的攻勢,並掩護東北主力休整,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從朝陽地區西進發,於5月18日迅速完成對駐隆化縣城國民黨軍的包圍。
隆化城,是國民黨軍外圍一個突出的據點,也是承德北面屏障。國民黨軍以苔山和隆化中學爲防禦重點,城周圍有40餘個碉堡羣,憑堅據守。在向隆化中學攻擊時,遇守軍頑抗。第6連第6班班長的董存瑞手託炸藥包,捨身炸燬橋上暗堡,爲攻擊部隊掃清障礙。最終,第11縱隊於26日成功攻克隆化城。
人物:董存瑞
董存瑞(1929—1948),河北懷來人。1945年參加八路軍。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戰鬥中,手託炸藥包炸燬敵橋頭堡,用生命爲部隊開闢了前進的道路。後被授予“戰鬥英雄”、“模範共產黨員”稱號。
光影故事
一
雄偉的長城在崇山峻嶺中蜿蜒起伏,長安嶺上的不老鬆直插青雲。這個被羣山環繞的小村莊裡,綠樹成行,青翠欲滴;溪水潺潺,叮叮噹噹。這裡,就是戰鬥英雄董存瑞的故鄉。
1945年,董存瑞還不滿十七歲。由於未獲準參軍,他十分焦急。看着新戰士們披紅戴花高高興興地排着隊走向廣場,董存瑞心裡別提有多難過,他招呼着自己的好夥伴郅振標,一起商量着參軍的事情。最後,董存瑞決定自己去和趙連長“蘑菇”,讓郅振標去找區政委王平“蘑菇”。
這時,新參軍的隊伍在趙連長的帶領下進了廣場。廣場前的松枝牌坊秀麗奪目,牌坊上無數的小錦旗迎風招展,旗下的標語上寫着:“龍延懷聯合縣第三區抗日羣衆大會”。兩旁的柱子上,清晰地刻着一副讓人耳目一新的對聯:“慶祝蘇聯紅軍攻克柏林消滅希特勒,歡送我新戰士敵後抗戰追殲日本鬼。”可是,由於年齡小,個子低,董存瑞、郅振標兩人的“蘑菇”戰術完全失效。趙連長和王平政委都沒有同意他們參軍的請求。董存瑞氣呼呼地對連長說道:咱抗戰不是一年兩年了,八路軍有的是,你們這個連,就是用八擡大轎擡我,我都不來了。郅振標在一旁感到非常尷尬、慌張,抱歉得對趙連長鞠了個躬,拉着董存瑞溜之大吉。
召開完羣衆大會的人們被摔跤場上的陣陣歡呼聲吸引過去了。新戰士、民兵及鄉親們正在觀看摔跤比賽,戰士王海山和新戰士牛玉合正扭打得難解難分。看着王海山被牛玉合摔倒在地,董存瑞惋惜地對郅振標說道:“笨蛋,這樣讓人給摔倒了。”氣憤的王海山站在場子上,對圍觀的人們說道:“鄉親們,這場摔跤比賽是我們各村參軍的新戰士利用開會前的時間進行的聯歡,以武會友,不在乎輸贏。希望看熱鬧的人,多多批評,少扣帽子。覺得自己挺不錯的,看不上別人,你就下場子和人家撂撂。”很明顯,他的話有意針對董存瑞。被激怒的董存瑞下場和牛玉合扭成一團。董存瑞被牛玉合抓起掄動着。牛玉合累得上氣不接下氣,董存瑞乘機將他摔倒在地,人們鬨堂喝彩。王平走過來說:“四虎子(董存瑞的乳名),真有兩下子啊!”一想起不批准自己參軍的事,董存瑞氣呼呼地回答說:“嗬,得了,王平同志,咱參軍還不夠條件吶!”董存瑞說完,揚長而去。趙連長和王平相視而笑,對這位小夥子不免產生了幾分好感。
日本法西斯匪徒爲確保其佔領區,殘酷地向我解放區邊沿大舉進攻。當地抗日人民轉入山地,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反掃蕩鬥爭。解放區政委王平帶着董存瑞、郅振標以及區小隊的其他民兵們,神情嚴肅而緊張地掩護羣衆轉移到山裡。
幾隊日本兵沿着狹小的山谷,從四面悄悄地向前運動着。忽然,遠遠的對面山壁下,隱藏在石塊後面的日本兵全都站起來了。這時大家驚訝地發現,山的三面都被鬼子包圍了。一個日本軍官看了一下手錶,拔出戰刀,指揮着日寇向東山溝衝去。面對這樣的突**況,王平毅然決然地說道:“現在只有突圍了!”他對小隊長說道:“讓民兵帶鄉親們一起走,區小隊馬上全部集合到北面山上,把敵人全部吸引過來,大家拼盡全力擋住日寇,掩護鄉親們突圍,沒有命令,一步也不能撤退!”緊接着,王平命令董存瑞和郅振標同鄉親們一起走。董存瑞沒有答應,他悄聲讓郅振標把手榴彈給自己,然後拿着手榴彈跑到王平所在的山頭。王平詫異地看着董存瑞。董存瑞尷尬地說道,我姐姐讓我給你送點吃的。王平立即命令董存瑞回去。然而董存瑞執拗地就是不走。
望着越來越近的鬼子,戰士們在得到王平開打的命令以後,猛力向敵羣中擲出手榴彈。在震動山谷的爆炸中,十幾個鬼子猝然倒地,王平帶着小隊戰士埋伏在煙霧瀰漫的山頭,緊張地向山下射擊着,陣地上不停地響着爆炸聲。日寇呈散兵線伏在山地上向王平所在的陣地運動。日寇發起了衝鋒,他們瘋狂地向山上潮水般洶涌而來。董存瑞在王平身後山頭的轉角處緊張不安地探頭張望着。陣地上已經焦黑一片,四周的野草燃燒起來,這場戰鬥異常激烈。陣地上只有四個戰士了。王平命令大家撤退。這時,一發炮彈飛來,王平身受重傷,董存瑞立刻轉過身,跑到王平身邊。董存瑞難過地哭了,王平說:“別哭,四虎子,我不行了,這是我5月份的黨費,想辦法交給黨。”說完,王平就犧牲了。
戰鬥結束後,董存瑞和郅振標又向指導員提出了參軍要求。指導員說:“董存瑞同志,說實在的,你今年到底十幾了?屬什麼的?”董存瑞答道說:“十七歲,屬小龍的。”指導員一聽,說:“屬小龍的,那才十六啊!”“我們那兒都這麼算……”董存瑞見越說年齡越小,着急地爭辯着。“哈哈,都這麼算,大家都跟你一樣撒謊?”“報告指導員,就是毛主席在這,我也這麼說,屬小龍的十七!”趙連長和指導員都說:“好了,四虎子,這回用不着求爺爺告奶奶的了,把王平同志的介紹信拿出來吧!”董存瑞難過地哭泣起來說:“王平同志……他犧牲了。”
董存瑞、郅振標終於穿上軍裝,成爲光榮的八路軍戰士。發放武器的時候,董存瑞摸摸自己的子彈袋,發現只有十發子彈,鬧起了情緒。戰士王海山說:“董同志,先別嫌子彈少,等到了戰場上,保證手不哆嗦,能把子彈放出去就不錯啦。”董存瑞說:“好說,王同志,真刀真槍咱見過,不服咱就在戰場上賽賽。”
這天,部隊接到了命令,伏擊日軍騎兵大隊。部隊剛在隱蔽地點埋伏下來,日寇就遠遠地出現了。連長一聲令下,機槍、步槍齊發。董存瑞興奮地一發接一發射擊,幾下子就把子彈打光了。戰鬥結束後,連隊召開戰鬥總結會,各人報告消滅敵人的情況和繳獲的槍支彈藥
。戰士們成羣結夥地欣賞着繳獲的戰利品,有的騎着繳獲來的高頭大馬在奔馳穿梭,有的唱歌說笑,只有董存瑞羞愧地站着,因爲他沒有消滅一個敵人。趙連長嚴厲地對董存瑞說:“打仗,是圖痛快?放啊,放啊,你以爲是扛火槍打兔子,打不着倒還鬧個過癮?同志,這是革命戰爭。”“報告連長,我是想狠狠地打鬼子的呀!”董存瑞哭了。指導員說:“董存瑞同志,在戰場上要是不瞄準敵人射擊,敵人就要瞄準你。再說,咱們的子彈來之不易呀!”接着,指導員給戰士們上政治課,講述革命道理,董存瑞聽得十分認真。經過這一仗,董存瑞和戰士們加緊了訓練,瞄準、投彈、拼刺刀、爆破,他樣樣練得很認真。
二
1945年8月15日,在中國人民和蘇聯紅軍的鐵拳打擊下,日本法西斯終於宣佈投降。根據地軍民盡情地歡慶抗戰勝利,大家敲鑼打鼓,一起演奏起各種樂器來。鼓樂聲嘹亮悠揚,軍民齊歡樂。臨時組織起來的秧歌隊興奮地跳着,歡舞着。人們瘋狂地跳着舞,趙連長和指導員興奮地從樂隊手中要過鼓槌,用力敲打着大鑼。董存瑞、郅振標和其他戰士夾在羣衆中盡情地歡跳着。
突然,天空飛來幾架國民黨飛機,卑鄙的國民黨空軍要扔炸彈了。炸彈在人羣中爆炸,人們驚慌地四處逃竄。
原來,在抗日戰爭中消極抗日的蔣介石爲了篡奪勝利果實,趁着剛趕走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了內戰。蔣軍飛機瘋狂地向解放區狂轟濫炸。一時間,羣衆妻離子散,流離失所。連長給大家做着戰前動員大會,他淚水漣漣的說道:“同志們,抗日烈士的鮮血還未乾,我們打鬼子的槍膛還沒涼,美帝國主義的走狗蔣介石,又向人民伸出了屠刀!”他帶着大家宣誓道:“對着那些失去了兒女的老人,對着那些失去了母親的孤兒,我們宣誓!”戰士們激昂地舉起拳頭跟着宣誓 :“打敗蔣匪軍,解放全中國!”
憤怒的戰士們給連部送來了請戰書。董存瑞走進連部說:“報告,我們班長讓我送來請戰書,還有,這是我的黨費!指導員說道:“你的黨費?可你現在還不是共產黨員。”“我早就該是了。”董存瑞很不服氣。指導員啓發地說:“當一個共產黨員要具備入黨條件啊,首先得看你對黨的認識和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忠誠!”不料,董存瑞說:“誰不知道,我四虎子早把自個交給革命了。”趙連長說:“可也得經過一定手續啊,回去寫個入黨申請書。”“這個,帶來了!”董存瑞把入黨申請書拿了出來。趙連長一看,樂了:“我說四虎子,你真不簡單啊!”
戰鬥打響後,趙連長率領七連戰士堅守全營的前哨陣地。蔣匪軍集中火力向七連陣地猛攻。陣地上硝煙瀰漫,炮聲隆隆。突然一顆炸彈落在電話線上,各班排與連部的通訊中斷了。敵人一窩蜂似地衝上了來,董存瑞焦急地對羅班長說:“敵人正集中兵力向七連陣地迂迴!”羅班長讓董存瑞儘快去請示連長。董存瑞着急地說:“班長,已經來不及請示了,咱們班應當馬上出擊,從東邊繞到敵人的背後去支援。”
羅班長說:“不行!現在我們任務是守住前哨陣地。”
董存瑞激動起來:“難道眼睜睜地看着七連陣地讓敵人搶了去?”
其他戰士也紛紛要求羅班長下命令出擊。羅班長髮火了:“住嘴!誰要再多說一句,我就要執行紀律。”
王海山衝着董存瑞說:“我可提醒你,帶頭不服從命令,要考慮考慮你怎麼入黨!”
董存瑞激動地說:“可是,革命戰士不能見死不救!眼看着……”
爭論間,匪軍衝到了七連陣地前沿。羅班長剛站起指揮還擊,就中彈負傷了。董存瑞見情況危急,大聲喊道:“一部分同志留在這兒守住陣地,郅振標、牛玉合、孫火光、劉玉林跟我來。”董存瑞繞到敵人的背後,帶領戰士架起機槍向敵人猛烈開火。敵人腹背受敵,立即敗退下去。
這一仗,七連繳獲了許多戰利品。連部對這次戰鬥進行了認真總結。從包紮所出來,班長羅志英拉拉扯扯地把郅振標帶到連部去了,他還吵吵嚷嚷地說要請求連部執行紀律。董存瑞氣憤地說,我做的我擔當,不要連累郅振標。於是,他撇下繳獲的武器,頭也不回地直奔連部。在連部裡,董存瑞彙報了戰鬥的經過:我們在敵人背後迂迴包抄,將衝向七連陣地的敵人消滅掉了,從而使七連陣地得以鞏固。
羅班長認爲董存瑞在戰鬥中不服從命令,建議給董存瑞以紀律處分。趙連長不同意羅班長的看法,說:“董存瑞同志,由於你們主動地抓住了戰機,鞏固了七連陣地,爲全團全殲敵人創造了條件。團首長命令給你們立功!”指導員給董存瑞掛上軍功章:“祝賀你雙喜臨門,黨委會已經批准你入黨了!希望你成爲一個堅強的共產主義戰士。”部隊稍作休整後,不久又接到參加解放隆化的戰鬥命令,隨即向隆化開拔。
三
隆化是承德的大門,蔣軍在這裡駐紮重兵把守,聲稱隆化“固若金湯”。驕傲的敵人在隆化中學的校門兩邊的牆上寫着:“隆化城防,固若金湯。國軍必勝,共軍必敗”。由此可以看出,國民黨軍隊的淺薄幼稚。除了校門口可以隱約顯出“隆化中學”四個大字以外,現在誰也看不出這裡原來是一座學校。學校的圍牆上修起了一道道垛口,每隔二三十米就有一座碉堡;四個大炮樓,虎視眈眈地壓在圍牆的四角。牆外是較寬的外壕,兩旁是橫七豎八的鐵絲網和大小碉堡。一座堅固的灰磚大橋,從校門橫跨到壕溝外;大橋旁邊又是一座橫立的碉堡,而且四周不停地放出照明彈。
部隊到達隆化的當晚,董存瑞、牛玉合、郅振標奉命潛入敵陣地前沿進行偵察。只見敵人的哨兵走來,他們從背後猛撲上去。敵哨兵嚇得大聲喊叫。這一喊,驚醒了碉堡裡的敵人,碉堡響起了激烈的槍聲。董存瑞摸出手榴彈,猛地投了出去。“轟”的一聲響,引得敵人的大小碉堡一齊開火。董存瑞迅速地觀察並記下了敵人火力點的數量、位置。偵察完畢,牛玉合和郅振標挾着敵哨兵往回撤。不料由於用力過度,竟把敵哨兵憋死了。
趙連長和指導員都已分別提升爲營長和教導員。他們一塊兒研究董存瑞偵察得來的情報,研究作戰方案。教導員問董存瑞:“根據你們的偵察,拿下隆化有什麼困難?”牛玉合搶先回答說:“咱們大炮一響,敵人的碉堡全垮。”教導員說道:“可是,這次戰鬥我們沒有大炮,上級決定把炮兵旅借給我們一師,集中火力轟擊苔山,消滅敵人的制高點。“我們營的任務是跟進攻苔山的部隊同時發起攻擊,不讓一個敵人跑掉。”“那我們全靠炸藥包?”董存瑞問。“對!連續爆破,摧毀敵人的火力點。”趙營長答道。作戰方案定下後,全營召開比武大會,選拔爆破隊長。經過篩選,趙營長宣佈說:“我現在任命董存瑞同志爲爆破隊長,請董存瑞同志接旗!”
董存瑞接旗後,莊嚴地宣誓:“一定堅決完成黨交給我們的光榮任務,爲打敗蔣介石、建立新中國戰鬥到底!”接着,董存瑞宣佈:牛玉合爲突擊組長,支援組長爲郅振標,王海山爲火力組長。戰士們熱烈鼓掌。董存瑞率領他的爆破隊,摩拳擦掌,等候進攻的命令。
終於,攻擊苔山的時間到了,大炮隆隆地轟鳴起來。苔山成了一片火海,敵碉堡一個接一個地被炸塌了。
董存瑞向趙營長報告說:“突擊隆化中學的爆破隊隊長待命出發!”不料,趙營長說:“我現在命令你們改作第二梯隊!”董存瑞有點急了,趙營長說道:“彆着急,好鋼要使在刀刃上。”戰鬥激烈地進行着,爆破
手將炸藥包靠上敵碉堡,拉燃導火線,然後就翻滾了出去。“轟”的一聲,敵碉堡被炸飛了。戰士們立刻向隆化中學的敵人陣地發起衝鋒。快接近敵人陣地時,未被炸壞的敵碉堡突然猛烈開火。衝在前面的戰士紛紛被擊中,衝鋒受阻了。
趙營長給董存瑞下達命令說:“現在離總攻還有15分鐘,我命令你率領第二梯隊把敵人的碉堡全部炸掉!”董存瑞二話沒說,拿起炸藥包,率隊出發了。他們冒着敵人的槍林彈雨,飛速地向敵碉堡衝去。爲了掩護董存瑞他們,機槍隊憤怒地對準敵碉堡的槍眼孔怒吼。董存瑞和郅振標終於衝到敵碉堡前,放上炸藥包。董存瑞熟練地拉燃導火線,接着迅速往旁邊一滾。“轟”的一聲,敵碉堡爆炸了。離全團發起總攻時間還有5分鐘,緊張注視着爆破隊行動的趙營長和教導員不禁鬆了一口氣。忽然,橋邊的磚石紛紛落下,接着打開幾個孔眼,從裡面伸出幾支槍口。原來這是敵人暗藏的火力點。橋堡裡的敵人猛烈地射擊着,剛剛發起的衝鋒又被敵人的火力壓下去了。
董存瑞命令戰友說:“掩護我,把它炸掉!”說完,董存瑞抱起炸藥包,一下子就衝了出去。董存瑞很快到達橋堡下面,橋下兩邊是筆直的石牆,炸藥包無法靠上。董存瑞用槍柄猛砸石牆,堅硬的石塊紋絲不動。這時,全團的總攻開始了。我軍戰士勇猛衝鋒,但是,衝在前面的戰士在橋堡前紛紛中彈倒下。趙營長焦急地拿起電話說:“趕快調苔山炮火支援!”
敵人的碉堡前,董存瑞、郅振標並肩匍匐前進。敵人的機槍在他們身邊飛落。突然,董存瑞的炸藥架子被打斷了,但是專注的董存瑞沒有覺察到。郅振標也受了傷,但是他不顧流着血的胳膊繼續前進。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受傷,仍然要堅持完成任務,董存瑞非常感動,他扶着郅振標望着前面的敵人火力十足的橋頭堡。這時,郅振標緊張地說,炸藥架子不見了。董存瑞全身爲之震動。他懷着視死如歸的神色說道,掩護我,打手榴彈。說罷,他憤然扔出手榴彈,郅振標緊跟着也扔出幾個。他在煙霧中夾着炸藥包向橋底衝去。橋頭堡在他的頭頂不停地吐着火舌。董存瑞停在橋下,將炸藥包往上放,可是夠不着;往下放,又離橋太遠了,炸不着;往河堤上貼,又貼不住。最後,他着急地用衝鋒槍敲打着河堤,想在高處打出一個能放炸藥包的地方來。郅振標在一旁焦急地看着他。趙營長焦急地看着表,指針指向三點三十分。突然,衝鋒號吹響了,四面八方的衝鋒號吹響了。戰士們紛紛跳出陣地,向隆化中學衝去。但是橋頭堡敵人猛烈地射擊着子彈,一排排衝在前邊的戰士們倒下去了,又一批戰士們衝了上來。董存瑞擡頭望着橋頂,憤怒地鎖着雙眉,瞪着爍爍發光的雙目,猛地看了一下抱在懷裡的炸藥包,豎起鋒利的劍眉,毅然地用手托起炸藥包,舉到橋頂,拉開了導火索。郅振標望着橋底淚如雨下,他不停地叫着董存瑞的小名“四虎子”,不禁失聲痛哭起來。
此時,董存瑞用力託舉着炸藥包,導火索急速地向上燃燒着。他緊閉雙眼,從他面頰燃過的導火索,照亮了他那張堅毅的面孔和胸前那枚紀念章。衝鋒號更響了,四面八方的喊殺聲驚天動地。董存瑞精神煥發地拖着炸藥包,高聲呼喊着:“爲了新中國!前進!”震天動地的爆炸聲中,巨大的橋頭堡飛向天空。趙營長含着眼淚高喊着:“爲了新中國……”指導員含着眼淚高喊着:“前進!”
紅旗在前進,越過橋頭堡,越過學校的圍牆。郅振標手持着紅旗,淚水滿面,奮不顧身地忘我地向前衝殺着。紅旗終於插上了隆化中學的學校頂樓上。郅振標在樓頂站立着,像一尊雕塑一般。在紅旗飛舞的晴空下,郅振標淚痕連連,他回憶起和董存瑞在一起的那些美好歲月:董存瑞向他高喊着“蘑菇”時的情景;董存瑞向王平同志談起自己理想情景;董存瑞從烈火中救出小姑娘的情景;董存瑞躍出陣地支援友鄰部隊的情景;董存瑞投擲手榴彈掩護同志們撤退的情景;董存瑞高舉炸藥包高喊“爲了新中國,前進”時的情景……淚水順着他的臉頰,落在地上,更深深地印在他的心裡。
爲了新中國,前進!
點擊點評:真實再現·畫面流暢
導演並沒有把主人公理想化,使他離開自己所處的環境成爲一個“超人”;也沒有拘泥於真人真事,不加選擇地把主人公的經歷平鋪直敘,而是進行高度概括和挖掘,把能體現英雄性格的最富有戲劇性的生活描繪出來。
從劇作方面看,影片敢於大膽揭示矛盾。影片通過董存瑞與趙連長“蘑菇”失敗後的苦惱心情;“摔跤”場不服輸的心情;發現子彈不夠用之後的氣憤心情;第一仗打下來之後的慚愧心情……展示了董存瑞複雜而矛盾心理。正是通過這些日常生活中平凡的舉動和激烈的火與血、生與死的關鍵時刻——兩種狀態的對比,展現了董存瑞的性格和英雄品質。
導演抓住電影善於表現運動的特點,注意到人物的運動、人物與背景的運動,從而構成了畫面行雲流水般的立體感。影片通過漸隱漸顯,將整部電影分割成幾大部分。
影片末尾,趙營長快速閃回幾個記憶片段:董存瑞向趙連長要求參軍;董存瑞和郅振標發現王平同志後的窘態;董存瑞和郅振標在隊伍中興奮地走着。這一切既是趙營長的閃回,又是給董存瑞的成長做了歷史性的總結。導演通過這些閃回的畫面,引起觀衆的共鳴,從而凸顯了董存瑞的偉大。
回望精彩
導演在拍董存瑞捨身炸碉堡的這一場戲裡,極有層次地把董存瑞的思想活動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來:他同郅振標抱着炸藥包衝到敵堡附近,看到敵人機槍的火舌不斷吞噬着我軍戰士,憤怒難抑,便讓郅振標掩護,自己帶着炸藥包奔到橋下,他想把炸藥包往上放,但是卻夠不到,往下放離橋太高,想在壕牆砸個洞,卻不能砸開。這時響起了衝鋒號,他“憤怒地鎖着雙眉,瞪着爍爍發光的雙目,猛地看了一下抱在懷裡的炸藥包,豎起鋒利的劍眉,毅然地用手托起炸藥包,舉到橋頂,拉開了導火索。”
董存瑞瞬間驚心動魄的一託,托出了軍人忠於黨、忠於國的仰天長嘯、悲壯激烈的大無畏勇敢精神;托出了軍人戰友情濃於血的眷戀情愫;托出了軍人無私奉獻、英勇獻身的報國忠魂;托出了軍人博大胸懷與巍峨高大之浩氣長存;托出了軍人渴望和平。反對戰爭的國際主義博愛精神。
電影知識鏈接:閃回
閃回,指的是在某一場景中突然插入另一場景鏡頭或片段的一種電影敘述手法。閃回的內容一般爲前一鏡頭中某個人物的思緒或回憶,以使觀衆更清晰地感受人物的思想和情緒。
星光:張良
張良,原名張慶鑄,國家一級導演。1933年7月生,遼寧本溪人。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任衛士劇團演員。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前線戰地宣傳隊任演員 。1952年後任華北軍區文工團話劇團 、瀋陽軍區抗敵話劇團演員。1955年主演影片《董存瑞》,1957年於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評獎中獲個人一等獎。
張良在拍攝《董存瑞》過程中,爲了把握好董存瑞這個角色,他反覆研究劇本,反覆與導演交談,終於漸漸的明確了方向:我要塑造一個有毛邊的、有棱角的、極有個性的孩子。這個孩子經過千錘百煉才成長爲一個堅強的戰士。於是,經過張良的努力,銀幕上就出現了一個倔強、執着、頑強進取的“四虎子”形象。觀衆不僅可以看到他令人崇敬的一面,又看到了他頑皮可愛的天真一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