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無論一個政府多麼強大,它也不得不遵守當初同意的一項原則。這項原則就是它必須服從公權。聯邦是建立在自願原則的基礎上的,在聯合的時候各州並沒有放棄自己的主權,也沒打算組成一個單一的和民族相同的國家。一個州如果現在想把自己的名字從盟約中取消,那它也很難證明不可以這樣做。聯邦政府要想反對它,也顯然沒有力量和權利。
爲了讓聯邦政府能夠輕鬆應對某個州對它的反抗,必須就像世界聯邦制度史上常見的那樣,只能使一個州或者幾個州的利益緊密地同聯邦的存在相結合。
假如有一個州要獨享聯邦的優勢,或者使它的繁榮依賴於聯邦的存在,那麼顯而易見,它會大力支持並迫使其他州服從中央政權。但中央政權的力量在這時已並非來自於本身,而是基於與它的本性相反的一項原則。各州的人民要結成聯邦,只是爲了從聯邦中獲得同等的好處;而剛纔所說的那種情況,就等於在聯合起來的各個州之間製造不平等,從而使聯邦政府得到鞏固。
再假如聯邦中有一個州的優勢大得足以壟斷中央政權,就會視其他的州爲下屬,在其主權得到其他州的尊重後,就要覬覦聯邦的主權了。這時,雖然一些大事名義上
①請看看北方各州在1812年戰爭時的表現。傑斐遜在1817年5月14日給法夷特將軍的信中寫道:“在戰爭期間,東部的四個州就好像死人拖累着活人那般,緊緊地把我們的手腳束縛住了。”(見康塞伊編:《傑斐遜回憶錄》)(參看《傑斐遜文集》第15卷第115頁,華盛頓,1905年)②美國所處的和平安寧的環境,讓它沒有任何藉口建立常備軍。如果一個政府沒有常備軍,就無法提前做好準備,再利用有利時機去消除反抗,用聯邦的主權壓制地方的要求。還是出自聯邦政府,但是聯邦早已名存實亡了①。
以聯邦的名義行事的政權在這兩種情況下會變強,就不顧聯邦的原來政體和公認的原則了。
在美國,雖然目前的聯邦對所有的州都是有利的,但是並非必不可少。有幾個州即使要割斷與聯邦的紐帶,其他州的繼續聯合也不會受到危害,然而它們的繁榮富強的總成果會有一定的減少。沒有一個州的存在和繁榮是完全依賴於目前的聯邦的,所以也沒有一個州會爲維護聯邦而甘願付出重大的代價。
另一方面,就目前的情況而言,還沒有一個州懷有野心想要控制聯邦。當然,對聯邦的立法、司法、行政的影響各州並不完全一樣,但是沒有一個州能夠作威作福,把其他的州當做自己的下屬或者不如自己的州來對待。
所以我確信,聯邦的某一部分如果真要與其他州脫離關係,不僅沒有阻止的可能,而且也沒有人想去阻止。因此只要各州願意聯合下去,就能使目前的聯邦存在下去。
這個問題既已解決,我就感到輕鬆了,因爲我們的目的不是研究結成聯邦的各州是否能夠分離,而是要研究它們是否願意繼續聯合下去。
在使聯邦給美國帶來好處的所有原因中,有兩個主要原因最引人注意。
雖然美國人幾乎是獨立於他們的大陸,但是貿易卻使同他們有往來的一切國家成爲鄰國。所以,美國人儘管表面處於孤立狀態,但是他們要強大才行,而他們要想強大起來,只有完全留在聯邦之內。
各州如果分裂獨立,不僅會減弱現有的一致對敵的力量,而且有可能招致外敵入侵。分裂以後,還需要單獨建立一套內陸關稅制度,對山川大地進行瓜分,使得上帝賜給他們治理的這片大好河山變得支離破碎。
美國人今天沒有外敵入侵之憂,所以既不必養兵,又不必爲此而徵稅;而聯邦一旦解體,這一切事情就很快變得必要了。
所以,繼續維持聯邦對美國人具有重大的利益。
另一方面,就目前情況而言,也沒有什麼物質利益促使某一部分想要脫離聯邦而獨立存在。
當鋪開美國的地圖時,看到從東北走向西南的阿勒格尼山脈穿過400里約(1000英里)國土時,我們情不自禁地認爲上帝的安排是要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大西洋海岸之間建立一道天然的屏障,以阻隔人們的往來以及好像是要爲不同的民族劃出必要的界線。
①尼德蘭聯省共和國的荷蘭省就是這樣,再如,在如今的德意志聯邦,普魯士的皇帝就會偶爾號令聯邦,利用聯邦的權威爲普魯士謀利。
阿勒格尼山脈的平均高度不到800米①。它的一些圓形山巔,以及山間的寬敞谷地,方便人們從四面八方進去。注入大西洋的幾條大河,即赫德森河、薩斯奎哈納河、波托馬克河,都發源於阿勒格尼山脈上的與密西西比河流域接壤的一片高原。這些河流經過這裡②,再鑽過彷彿逼着它們向西流的屏巒,在流經的山區裡爲人們開闢出可供通行的數條天然道路。
所以現今英裔美國人居住的各個地區之間,沒有任何天然屏障妨礙交通。阿勒格尼山脈不僅沒有把他們隔離開,也未能阻礙各州的往來。紐約州、賓夕法尼亞州和弗吉尼亞州包圍了這條山脈,並延展向它的西面和東面③。
美國24個州以及有居民但尚未取得州的資格的三個大區現在共擁有領土131144平方里約④,相當於法國領土面積的五倍。這片領域土質不同,氣候條件也各異,物產也是多種多樣。
英裔美國人所建各州的土地遼闊,所以有人懷疑聯邦能否維持下去。對此要進行分析。在領土遼闊的帝國內,各省或者各州之間利益的對立可能導致彼此之間的衝突。國土的遼闊這時可能對國家的長治久安有害。但是,如果這樣廣大國土的人民沒有利益衝突,國土的遼闊本身就有利於國家的繁榮,因爲政府的統一爲國內不同產品的交換提供了便利,也便於產品的流通,增加產品的價值。
我確實見到美國的不同地區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但是我從沒有發現它們之間存在對立的利益。
南方各州大都以農業爲主,北方各州專門從事製造業和商業,西部各州兼營製造業和農業。而在南方,則主要是菸草、棉花、水稻和甘蔗的種植。北方和西部種植小麥和玉米。雖然財源不同,但是聯邦卻能爲人們提供這些財源的機會均等取得條件。
北方把英裔美國人的產品輸送到世界各地,把世界其他地方的產品又運回聯邦;而爲了讓美國生產者和消費者的人數保持平衡,它最希望聯邦能按目前狀況維持下去。北方既是聯邦南方與西部的天然橋樑,又是聯邦與世界其他地區的中間人。所以,北方希望南方和西部繼續留在聯邦裡共同繁榮,以便於給它的製造業提供原料和租用它的船舶。
在西部和南方,保留聯邦和使北方繁榮也和人們的直接利益相關。一般南方的產品都要經由海上出口,南方和西部也因此需要得到北方商業的支援。它們希望聯邦擁有強大的艦隊,以便有效地保護它們。雖然南方和西部自己沒有船舶,但一定也願意出錢建
①據沃爾內《美國氣候與土壤概述》第33頁記載,阿勒格尼山脈的平均高度爲700~800米;而根據達比的說法則爲5000~6000英尺。法國的孚日山脈的最高峰海拔約1400米。
②參見達比《美國視野》第64頁和第79頁,費城,1828年。
③阿勒格尼山脈的最高峰沒有孚日山脈的最高峰高,因此也沒有像孚日山脈那樣爲產業的開發製造障礙。阿勒格尼山脈東側與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天然聯繫,類似於法國的弗朗什—孔泰地區、勃良第地區和阿爾薩斯地區間的天然聯繫。
④按英制,爲1002600平方英里,參見達比《美國視野》第435頁。設海上力量,因爲歐洲的艦隊一旦封鎖南方的港口和密西西比河三角洲,那該如何處理南北卡羅來納出產的大米,弗吉尼亞出產的菸草,以及密西西比河流域生產的糖和棉花呢?聯邦預算的每一部分,可以說都有利於保護聯邦各州的共同物質利益。
除了這種商業利益以外,聯邦的南方和西部還能從它們繼續結盟和與北方繼續結盟當中獲得重大的政治利益。
而今有大量的奴隸存在於南方境內,這部分人口正在威脅着現在,更加威脅着未來。
西部各州地處大河流域。流經其中的河流,發源於落基山脈和阿勒格尼山脈,匯入密西西比河後又流入了墨西哥灣。在西部各州,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呈現與歐洲傳統和舊大陸文明的隔離狀態。
因此,之所以南方居民願意維護聯邦,是爲了讓自己不在黑人面前顯得孤立;而西部居民之所以願意維護聯邦,是想避免自己被封閉在美國中部,導致與世界其他各地往來不便。
北方之所以不希望聯邦分裂,是因爲它想把聯邦作爲紐帶,以維繫廣大的國土與世界其餘部分的聯繫。
因此就可以看出,在聯邦的各部分之間,有着緊密的物質利益聯繫。
在這種聯繫當中產生的觀點和感情,我們認爲,同樣能夠產生人們之間的非物質利益聯繫。
美國居民對他們的愛國精神談得很多;那我也願意直說,我並不相信這是理智的愛國主義,因爲它是建立在利害關係之上的,一旦情況發生變化,利害關係也將隨之變化。
對美國人經常表示的要把祖先採用的聯邦制度維護下去時提出的論點,我並不怎麼看重。
那種要把全部公民置於同一政府的保護之下的論點,主要不是出於人民自願聯合的理智,而是出於本能的同意,或者說是出於非自願的一種同意,這是感情上的類似和看法上的接近所造成的結果。
我絕不認爲只是由於承認同一個領袖和服從同樣的法律就可以組成社會。只有當人們從同一個角度去考慮絕大多數問題時,只有他們對絕大多數問題具有同樣看法時,只有一些事件給他們留下同樣的印象和使他們產生同樣的感想時,才能存在社會。
運用這一觀點研究問題和考察美國現況的人,不難發現美國的居民雖然分散在24個擁有主權的州,但仍然能像統一民族那樣繼續生活下去。甚至這樣的觀察家可能認爲,英裔美國人聯邦的社會狀況,比那些只擁有一個立法機構和只服從一個人領導的歐洲國家的社會情況還顯得合理。
雖然美國人有好幾個教派,但英裔美國人對所有教派都一視同仁。
他們治理國家並不總是採用同樣的方法,而是時常改變方式以適應政府的工作,但關於治理人類社會所必要的普遍原則方面,他們卻是意見一致的。從緬因州到佛羅里達州,從密蘇里州到大西洋沿岸,依法成立的一切機關的權力都是來自於人民。在所有州中,對平等、自由、出版、結社權、陪審制和公務人員的責任,大家都有一致的看法或者觀點。
如果從政治和宗教角度,去看制約他們日常生活的行動和指導他們全部活動的哲學和道德思想,我們依然會發現這種一致性。
英裔美國人①像承認全體公民是政治權威一樣,也把公認的道理看做是道德權威。
而且他們認爲,必須由公意來判斷什麼是被允許的,什麼是被禁止的,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相信,只要清楚自己的利益,就能走向公正和至善。他們確信,每個人從出生就有自己管理自己的權利,任何人都無權強迫他人去追求幸福。
他們一致相信,人生是可能達到至善的。他們斷言,知識的傳播會產生有益的結果這是必然的,導致可悲的致命後果的是無知。他們把社會視爲不斷進步的機體,把人生視爲一幅不斷變化的圖畫,沒有一件東西是永久不變的和應當永久不變的。他們承認,在他們看來今天是良好的東西,明天就可能被比它更好的東西所代替。
我不是說這一切觀點都是正確的,只是美國人都那樣認識而已。
英裔美國人一方面因爲這些共同的觀點而團結起來,另一方面又因爲驕傲的這種感情而與其他民族疏遠起來。
50多年以來,曾經有人不斷向美國居民宣告,說他們正在成爲世界上最虔誠信教、最有知識和最自由的民族。他們認爲,民主制度至今只在他們那裡得到發展,在世界其他地方都遭受失敗。他們因此而自視甚高,確信自己是人類中的突出人種。
所以我們認爲,威脅美國聯邦的危險,並不是他們之間的意見分歧或者利害衝突,而是美國人的性格變化和激情。
在美國廣大領土上居住的人,大都出於同一種族。然而久而久之,氣候,尤其是蓄奴制,在性格上就使得美國南方的英裔與北方的英裔產生了特別顯著的差別。
我們之間的有一些人認爲,蓄奴製造成了美國不同地區之間的利益分歧。這種情況我沒有發現。蓄奴制並沒有在南方產生與北方對立的利益,南方居民的性格卻因此而改變了,並且使得南方人養成了與北方不同的習慣。
我在前面已經指出蓄奴制對南方人的經商能力造成了什麼影響。這種影響也波及了南方的民情。
奴隸是百依百順和不敢吭聲的僕人。雖然他們可以暗殺他們的主人,但是他們從來不敢公開反抗主人。沒有一個南方家庭窮得沒有奴隸。南方人從小就是家庭小霸王。他們所獲得的首批人生觀念中,就有他們生來就是發號施令者這個觀念。他們養成的第一個習慣,就是叫奴隸百依百順地聽從他們的指揮。教育因此就成功地把南方
①我覺得,在使用“英裔美國人”一詞時不必說明指的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在這個大多數中,個別的例外還是有的。的美國人培養成高傲、狂暴、急躁、易怒的人。他們窮奢極欲,遇到障礙就不耐煩,一旦失敗還容易泄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