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東把王宏請進辦公室來:“王宏,你有什麼事情嗎?”
王宏的臉上一如既往地堆滿了笑容:“你好,田主管。是這樣的,我們1號組裝線上午有一個作業員操作失誤,把三根齒輪軸做傷了,我來向你請示一下:這件事情應該怎麼辦?”
“哈哈!上午剛跟黛西研究過這個問題,下午就有人過來考驗我了。”田東在心裡想。
“別急,我們一步一步來。首先,請你先把問題描述清楚:這個作業員是誰?在什麼時候哪一個工位做的?你說的‘做傷了’是指的是什麼?”
“哦,對不起,哈哈!可能我說得不是很清楚。今天上午11:30,在1號組裝線壓軸工位,作業員陳鵬因爲誤用了壓軸工裝,把三根齒輪軸壓彎了。工藝要求齒輪軸的直線度不得大於0.03毫米,現在我們測量下來已經是0.2毫米了。田主管,這件事情你看我們應該怎麼辦?”
“你覺得這個事情應該怎麼辦?”田東反問王宏。
王宏楞了一下,沒想到田東會問這個問題。按照以往的習慣,當他向生產主管請示問題的時候,往往要麼直接拿到答案,要麼讓他等一下過一段時間再給他答案。他只好說:“這個嗎?這個齒輪軸是國外進口的,價格相當貴,我不敢擅自做主。”
“那麼,你能夠想到的處理方案有哪些?”
“按以往的慣例來看,有兩種處理方式:要麼直接報廢,然後向倉庫申請補料;要麼嘗試着返工,看看能不能搶救回來。”
“從你的經驗來看,返工成功的概率有多少?”
“讓熟練的工人先用百分表找準彎曲的方向,然後用壓機反向壓直,多試幾次,應該可以救回來的。”
“那麼你的決定是什麼?”田東看着王宏問。
王宏看着田東,他楞住了:“什麼?讓我來下決定?”
“是的,根據剛纔你所作的分析,你覺得我們下一步應該怎麼辦?”
“那我讓熟練的工人先返工試試看,如果不行的話我再找你請示?”
“如果返工不行,通常情況下我們會怎麼做?”
“返工不了,那隻能報廢,再找倉庫申請補料了。”
“很好!我再問你一個問題:爲什麼員工會用錯壓軸工裝?”
“那兩個壓軸工裝的外觀很像,尺寸也相差不了多少,經驗不足的員工很難一下子就區分出來,所以員工經常會混用,造成物料的報廢。”
“那麼,今後如何防止這兩個壓軸工裝再次被混用?”
“田主管,那麼你的意見是什麼?”王宏首先想到的還是向上級請示一下。
“你對生產現場非常熟悉,應該會想到防止混用的辦法,你覺得應該怎麼做?我可以提醒你一些常見的技術手法,比如說顏色管理、標識管理、還有形狀防呆等等,你覺得哪一個做起來更方便一點?”
“嗯!聽你這麼一說,我覺得用顏色管理更簡單一點:把其中的一個壓軸工裝送出去表面發黑,再在這兩個壓軸工裝的表面上都刻上他們各自的型號,然後對全體員工進行培訓。我相信這樣一來,以後再也沒有壓軸工裝混用的情況發生了。”
“非常好的解決方案!那就按你的方案執行吧。”
這個問題完美地解決了,田東總結說:“其實在你的心裡早已經有了答案,知道這件事情應該怎麼做的,只是不敢下決定而已。今後碰到類似的問題,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找領導請示應該怎麼辦,而是自己先分析一下問題、找出可行的幾種方案,然後根據當前的情況判斷哪個方案是最優的,按那個最優的方案去執行就可以了。你要向我報告的是這件事情的最終結果是什麼,我們從中吸取了哪些教訓。”
王宏終於回味過來了,在剛纔的一問一答當中,要請示的問題已經找到了答案,而且全是出自自己的腦海裡的。他對這種新的管理風格感覺到既新奇,又有趣。但是他心裡還有一點不放心:“田主管,你說的這個辦法非常好!可是有些時候事關重大,我們不敢擅自做主啊!還是找你請示一下比較好。”
“我沒有規定你不許找我請示啊。遇到你沒有把握的事情,作爲你的上級,我還是要回答你的問題、給予你足夠的領導力支持的。只是在你來找我之前,需要自己先做好功課,把問題定義清楚、做好初步的分析,最好能夠討論出幾個解決的方案。拿着現成的解決方案來找我討論,我們的工作效率會更高。經過這麼幾步,有些問題你自己做可以決定了,不需要事無鉅細都要請示。這樣一來,既節約你的時間,也可以節約我的時間,處理問題的速度更快了。”
王宏唯唯喏喏地說:“好的,我明白了。今後我一定注意。要是沒有什麼事,我先出去忙了。”
“哦,請等一下。有件事情想跟你溝通一下。”
“田主管,你請說。”
“趙亮和張小嫺是你的下屬吧?”
聽到這兩人的名字,王宏的臉色變得有點不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