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混製造圈的道道 > 混製造圈的道道 > 

第二節 “先進”的理念

第二節 “先進”的理念

2016年2月1日,曹振明上任不到一個月,他就下了一個重要的通知:從當月起,所有生產線一線作業員不得安排週末加班。他解釋理由說:“生產線員工應該利用好週末時間,好好陪同家人一起享受家庭時光。這是對人文的關懷!”

田東知道這樣做肯定會出問題的,因爲他清楚地瞭解到:生產線一線作業員來自於五湖四海,每個人身上都揹負着生活的重擔和養活家庭的壓力;作業員的基本工資每個月只有2200塊,如果取消週末加班的話,交了五險一金後到手的工資不到1800塊;再扣除房租費用和伙食費,所剩無幾了,必然會引起員工的不滿!往輕裡說可能會出現消極怠工的現象,嚴重的話直接會導致員工的大量流失。

按法律規定,週末的加班是按兩倍計算加班工資的,這樣一來每個週末上班八個小時的情況下一般就是兩百多塊錢。不要小看這兩百多塊錢,員工卻是非常的在乎。想想看,在公司加班可以賺到錢,還可以在公司吃到免費的工作餐;沒有加班的話,那隻能在宿舍裡自己掏錢吃飯,到外面玩還可能花更多的錢。一正一反,相差就大了,這一筆帳作業員誰都會算。

田東把這個情況跟曹振明詳細地說明了一下,滿以爲能夠說服他。可是,曹振明壓根就沒有考慮到要接受田東的意見。在他心目中田東只是個土包子,沒有見過世面,而且這種計算方法過於市儈,沒有站在“更高的格局”去看待問題,也沒有考慮到讓員工如何“享受生活”。他很傲慢地說:“我的主意已定,你不必多說。有任何的問題我來負責任。”

田東急得不得了,他要去找老闆再談談。走到半路的時候,他停了下來腳步,心裡在想:“我算什麼呢?我何必在當中摻和呢?還是見步行步吧。哎!我只是個打工的。”

取消週末加班的通知發出去之後,陸陸續續地收到了生產線作業員的離職申請書並且很快就離開了。本來公司的人就不多,一下子離開了近十名熟練員工,生產安排一下子就變得緊張起來,部分產品不得不安排延時發貨。田東要求人力資源部經理趕緊招人,廣告發出去以後的確也有不少人員過來參加應聘,可是一聽說連週末加班都沒有,紛紛掉頭就走。

曹振明覺得公司應該加強審批流程方面的管理,比如說:所有的物料發放應該規範審批流程,只要超過100塊的物料都需要找他簽字才能夠生效。爲此他要求田東幫他設計了各種各樣的審批表單,定義各種各樣的審批流程。“沒有大公司的命,卻有大公司的病!”田東在心裡嘆了一口氣。

曹振明覺得只有建立一個嚴謹的審批流程,纔會讓公司的各個方面充分受到控制。他卻不知道,這樣一來損失了不少工作效率,花在填寫報表、處理報表上的時間其實是不增值的。審批流程正式實施以後,這下可好了,公司上下的員工都忙着填寫各種各樣的表單,找不同的部門負責人簽字。有些時候某個負責人出差或者開會,不得不打電話到處找人;如果找不到的話,就直接導致了生產線的停產。

曹振明喜歡找一些員工到他辦公室去聊天,美其名曰“保持與下屬的溝通”。他看過幾本“心靈雞湯”的書,書中那些令人激動的成功故事深深地打動了他,他堅信跟員工聊天能夠大大提高生產效率,許多管理學上的名人不就是這麼做的嗎?於是不管生產線多忙,不管有什麼情況,他每天上午都會找三、五名員工坐在他辦公室裡一起喝茶、聊天。

作業員一開始到他辦公室的時候,還是非常緊張的,不知道該說什麼。去了幾次以後,精明的員工發現不用幹活,光陪領導聊天也能領到當天的工資,於是就放開了跟他“侃大山”了。

田東叫苦不迭,原本熟練工人的流失已經給他的生產安排帶來非常大的困擾,現在每天再去幾名員工無所事事地在他辦公室裡吹牛;一方面人員缺少生產根本就安排不過來了,另一方面在生產線上其他沒有被請去聊天的員工也開始無心戀戰:既然副總喜歡聊天,那我們也在車間聊天吧!於是串崗聊天居然變成了常態。

有一次,田東巡崗的時候發現有位員工的工作不在狀態,就批評教育了一下。後來發現此員工屢教不改,忍無可忍就發警告單給人力資源部要求處理。誰知道這份警告單還沒到人力資源部就被曹振明打回了,理由是:“我們要保障員工的人權,不能粗暴管理。”並引用書中的經典,對田東說:“沒有不好的員工,只有不好的管理者!你應該想想在自己身上到底做錯了什麼?”

田東氣得直哆嗦,心裡非常無奈卻沒有辦法,心想:“老闆出差要一個月後纔回來,要不要打電話跟老闆反映反映這些情況?”他知道這個時候找老闆,老闆肯定也是幫着他的!田東感覺到天很快就要塌下來了,就是不知道這個黑鍋由誰來背呢?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