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混製造圈的道道 > 混製造圈的道道 > 

第一節 遇上“海歸派”

第一節 遇上“海歸派”

田東最近有點煩。

田東今年27歲,身高1米八,身材偉岸,膚色古銅,五官輪廓分明而深邃,猶如希臘的雕塑。田東在學校成績很優秀,也經常參加各種社團活動,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都很強,所以老師、同學們都一致看好。大學畢業以後他才發現:就業的競爭壓力是如此之大,大家爲了一個職位都擠破了頭,原來“畢業就是失業”的傳說是真的。有些同學靠父母的關係很快就安排好工作了。而來自農村家庭的他,一無背景人脈、二沒工作經驗,找份工作真是難如登天。

反覆輾轉,他終於進入了一家民營企業。這家公司的規模並不大,連辦公室在內總共才50多個人。田東剛開始上班的職位是製造工程師,由於他人比較聰明,也很刻苦耐勞,深得老闆的喜歡。兩年後,田東提升爲製造部主管。

今年是田東在製造部主管這個位置上第三個年頭了,總的來說各項業務開展得還是比較順利的。想想自己難得遇到一個看得起自己的老闆,雖然工資不高但是工作也順心,田東暗暗下決心要好好努力工作來回報老闆的信任。本着對老闆負責的態度,他把公司製造部搞得有聲有色。在他的管理下,貨物總是能夠及時交付給客戶,做出來的產品質量也非常好,許多客戶經常在老闆面前表揚他。

但是,生活並不總是按人的意願發展下去的,有時可能會轉彎。

老闆的小舅子曹振明從英國回來兩個多月了,一時半會兒在國內還沒找到合適的工作,於是老闆決定在2016年元旦之後就進入這家公司掛職營運副總,直接管理着田東所在的部門,當然也包括田東自己。

對於這個變化,田東心裡多少有一點失落:自己把本部門管理得好好的,現在在自己的頭上再安了個“婆家”,管理起來就沒那麼順手了。田東在安慰自己:“反正公司是老闆的,自己只是個打工的,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好好工作吧”。

田東想好好地工作,但是曹振明恰恰沒辦法讓他好好地工作。

曹振明今年才25歲,長得白白淨淨、斯斯文文的,戴着一付金邊近視眼鏡,頭上每天都打滿了髮膠,頭髮閃亮地左右中分,名牌西服穿在身上顯得非常紳士。他高中畢業以後在姐夫的贊助下去了英國讀大學,畢業之後本來想留在英國繼續發展,可是在那邊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一晃兩年過去了,沒有正常的收入,每天的支出非常厲害,沒有辦法只好回到國內投靠他的姐夫。現在當上了營運副總,他想把在英國學習到的所謂“管理經驗”應用到這家公司裡面。實話實說,他並沒有真正地接觸到企業的管理工作,只是在實習的時候在英國某著名公司呆了一段時間,主要是給別人打打下手;之後斷斷續續的工作可以說與管理沒有半點關係。

2016年1月4日上任第一天,曹振明就把全體工人召集在一起,學着英國人很有“紳士風度”地發表“重要演講”:我們要尊重人權;我們要在公司進行民主建設;我們發揮大家的積極主動性……

曹振明一出口就是“散裝”的英語,加上很多“專業”的詞彙。坐在下面的工人聽了半天也摸不着頭腦,不知道他的演講想表達什麼。工人們想:“老闆總歸是老闆,他說他的,我們聽我們的。左耳進來右耳出去就是了。”演講結束後,全體工人報以熱烈的掌聲,“圓滿”結束了這一次的見面大會。

曹振明要求田東把現有的生產管理制度全部作廢,並推出以自己的主張爲主的新制度,美其名曰“要進行大膽改革、富有創新精神”。田東聽了以後非常擔憂,他覺得自己建立的這些制度實踐下來是行之有效的:不但節約了公司的成本,而且在產品質量保證和交貨期方面已經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員工經過了這兩年的磨合,逐漸也習慣了這一套制度。怎麼能說作廢了說作廢了?他決定找老闆溝通。

老闆是一個精明的生意人,但是這一次顯然沒有摸清楚情況,在他老婆勸說下,他認爲應該放手讓“海歸派”年輕人大膽地試一試。

田東對此非常失望,心想“吃別人的飯,聽別人的話吧。”儘管田東很想運用自己的能力幫公司繼續經營好,但是製造部卻在曹振明的瞎指揮下慢慢走向崩潰。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