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遠東野望1930 > 遠東野望1930 > 

第47章 戰四平

第47章 戰四平

打長春,必須先拿下四平,這座不足十萬人的小鎮,日軍就在里布置了一個半師團,接近三萬人。.

對於四平這個戰略要地,雙方都非常重視,日軍方面,因爲四平是長春的門戶,地形上,如果這裡被對方佔領,後面將是一馬平川。

而第三集團軍這邊同樣如此,四平是必須要拿下的。

爲了攻佔這裡,第三集團軍集中了4個主力師參加四平戰役,從兵力對比上,他們是日軍的二倍多,如果比戰鬥力,就更加的強。

考慮日軍是守,而且有地形和碉堡的相互配合,孫立人很重視這次戰役,早在還沒有下達攻擊命令前的半個月,第三集團軍就開始了探查日軍在這上面火力佈置的情況。

從佔領瀋陽起,日軍就全面封鎖了進入四平等地的道路,要混進日佔區非常難,更別說進入他們的軍事要地,即使空中偵察機,能看到的也只是表面上的一些東西,並不能發現日軍真正的佈置。

當時,集團軍特種部隊之一的偵察連,多次想辦法混入四平,但都沒有實現,日軍只要看到來人,就會直接開槍,根本不問原因。

後來,還是從一些老鄉的嘴裡打聽到了一條路,可以直達四平,偵察連化妝成普通百姓,從小路混進了四平。

進入到了四平,偵察連的人首先調查可以接觸到日軍防禦的人員,這其中還真被他們發現一個。

這個人叫春炯,是個滿人,開始是日本人的翻譯,後來因爲多次鎮壓抗日人士有功,被日軍任命爲這裡的保安總隊隊長。

春炯不但貪生好色,還極爲怕死,當年,他有次被抗日隊伍的人打過一槍,把小腿骨給打斷了,現在走路還一拐一拐的,爲此他還得了個別號,春瘸子。

日軍決定加強四平的防禦工事,春炯強壓着三萬多民衆加入到了修建碉堡的建設中,當時有好幾千人死亡。

這個春炯就是罪魁禍首和幫兇,偵察連很快查到了這個人所在的位置。

可能惡事做多了,春炯裡裡外外的警衛都很嚴,躲在大院裡很少出門。

偵察連的人在晚上摸進了對方家裡,併成功抓獲了這個人,獲取了珍貴的情報,把日軍這邊的防禦體系摸了個透。

拿到這些情報,並處決了這個漢奸,偵察連回到了集團軍司令部。

有了這些東西,整個日軍在四平的防禦就不再是秘密,經過半個月準備,第三集團軍對如果攻克四平的計劃很快完成。

戰爭,是國力的對比,也是科技和綜合實力的對決,以前,日軍可以長驅直入,靠的就是他們的工業領先,武器先進,才能如此輕易的達到戰略目標。

現在,雙方基本上掉了個個,打到現在,日軍方面制空權基本沒有,彈藥補給方面越發艱難,而陸銘這邊,自已的不斷髮展和美國在後面的支援,綜合實力已經不對等。

這就讓孫立人等人有了更多的發揮空間,制定作戰計劃時的選擇更加廣闊,軍隊方面的戰術,早已經從猛打猛衝的人海戰術,轉變到現在空地一體。

先進武器的利用上,他們也有了更多的認識,就好比現在打四平,日軍有地利沒錯,但是對孫立人等人來說,他們有很多的辦法輕易摧毀這些防禦體系。

第一集團軍可以充分利用大火,逼那些躲在地下的鬼子無處可逃,同樣,第三集團軍也可以利用空中優勢,準確的打擊日軍的那些重要目標。

長春戰役發起,攻打四平的戰役第一天就取得令人矚目的進展,空軍的集中打擊,迅速摧毀了那些日軍重要火力設施,讓整個進攻開始就納入到了孫立人的控制中來。

地面進攻反是次要的,炮火優勢和空中優勢的發揮,重重打擊了日軍的鬥志,在四平防線,日軍的碉堡被一一炸燬,炮彈更是如長了眼睛般的準確落在他們中間。

有些難以拿下的工事,燃燒類炸彈會讓這一片山頭變成火山,裡面的日軍連逃的機會都沒有。

到了第二天,剩下的日軍不得不撤出陣地,進入四平準備和對方打巷戰。

但是,在總攻發起前的一天,就有一支特種作戰部隊潛入到了四平城內,這支三千多人的部隊通過小路,並沒有讓日軍察覺,等到總攻開始,他們也開始動手。

日軍在四平的指揮部成了他們的第一目標,因爲突然,日軍還沒怎麼反應過來,就被端掉了指揮部。

隨着四平陷入混亂,潛入的部隊迅速切斷了裡外之間的聯繫,並且堅守在幾個城門中,死死的拖住日軍,不讓外面的日軍進入。

隨後,傘兵一個師直接在四平強行空降,在他們的增援下,四平先一步落到了傘兵師的手裡。

接下來裡外夾擊之下,三萬多日軍全部被殲滅,只逃走了不到千人。

這一戰,雙方的傷亡比例上,日軍陣亡一萬二千多人,俘虜一萬六千多,而參加四平作戰的第三集團軍,只傷亡不到三千人,真正戰死的只有一千多人,比例達到了十比一的懸殊比例。

四平之戰,從發起到結束,只用了不到5天時間,這座戰略重鎮就被拿下,這對長春的關東軍司令部來說,是一個真正的噩耗。

四平失陷的消息迅速被傳開,在長春火車站,如果從天空往下看,入眼的除了人還是人,密集的人羣望不到邊,做出撤離行動的關東軍司令部,放開了這一路的關卡,讓大量的日本僑民逃往朝鮮半島。

那些道路也是一樣,都是逃離的人羣,各式車輛行駛在大道小路上,一路上,還有不少的日軍,這些部隊,並不是保護那些僑民的,而是關東軍先轉移的一部分。

開始時,這裡的人多少還期盼能有奇蹟出現,很多人是不願意馬上離開的,但是隨着四平被佔領的消息傳到這裡,這裡的日本僑民和漢奸們,都蜂擁而逃。

還必須提到一個人,傀儡皇帝溥儀,山田命令日軍警備部隊,把這個傀儡皇帝和他的那些人,全部押送上了火車。

山田這不是好心,而是因爲溥儀掌握着很多日軍的秘密,這裡面很多勾當是不能見人的,現在殺害這個人,日軍司令部還沒有下定決心,先做的,就是把這些人控制起來。

惶然不可終日的這位末代皇帝,也知道了自已即將到來的命運,但是他們沒有辦法反抗,在日軍強行護送下,上了開往漢城的火車。

這個隊伍還很龐大,跟隨着這個皇帝陛下的,還有上千人。

當時,溥儀手下的幾個老人出言勸道:“陛下,我們不能這樣離開,到時會沒命的。”

“你們說的我都清楚,現在的情況,還容我們自已選擇嗎?”溥儀沒好氣的嘆道。

“我們可以找機會逃離,現在不是被送往朝鮮嗎,我們有發現,這一路上到處兵荒馬亂的,押送我們的日軍,也沒有多少人,我們這邊,衛隊就有幾百號人,到時拼一下,不是沒有機會的。”

溥儀聽了真的很動心,他心裡明白,如果繼續這樣下去,真的難逃一死,日本人是不會讓他活着的。

“愛卿,我們還有多少可靠之人?”

“這個,這個。”這話他真沒有辦法回答,誰知道這些人裡面有沒有日本安排的人在,不過他們爲了自已也好,都必須這樣去拼,不拼,他們同樣難逃一死。

名義上是爲了溥儀,其實這些老人們心裡,何嘗又不是讓他們的皇帝陛下當吸引人的目標呢。

接下來,在幾個侍衛頭領和大臣們的秘密商量下,想出了個出逃的計劃,他們準備在前往漢城的路上,也就是火車中轉站內,開始行動。

首先,溥儀等人從侍衛中選出一個和他長得很像的,換上他的衣服,在外面迷惑日軍,而他本人,則混進這羣侍衛裡面,開始尋找機會。

陸銘聽到空軍發回的報告,知道這山田等人沒有了鬥志,但是他並沒有出動轟炸機去襲擊這些日本人,而是聯繫了美國和盟軍。

這件事尼米茲等人很重視,他們更擔心這些日軍增援九州,現在,美軍方面的戰略計劃還沒有完全確定,九州作爲下一個目標,還是盟軍的重點打擊目標。

爲此,盟軍艦隊加強了對朝鮮和日本本土間的封鎖,防止這裡的日軍回本土。

在這時,攻擊長春的行動已經開始。

第二和第三集團軍堅決的執行着圍三缺一的戰術,從三面開始朝日軍佔領區發動猛攻。

這一天,炮擊是進入東北以來最猛烈的一天,所有大炮都朝日軍陣地開火,光這一天消耗掉的炮彈,就是這幾個月來的總和。

長春到四平深斷裂是一條分割山地與平原的主要構造線,以東爲隆起區,以西爲沉降區,長春地區位於隆起區與沉隆區之間。

地質構造的過渡性決定了長春地貌類型的多樣性,形成了東高西低的地貌特徵。

松遼平原地貌由山地、臺地和平原組成,形成了“一山四崗五分川”的地貌格局。

長春山地面積不大,約佔長春地區土地總面積的9。其中,低山佔2。56,丘陵佔6。44。主要有大黑山和吉林哈達嶺。

長春市地處東北邊陲。在距今兩千多年以前,是北方肅慎族生活過的地方。漢至西晉爲夫餘國屬地。

其後,爲高句麗轄境。唐代中後期,屬渤海扶余府。遼屬東京道黃龍府。金歸上京路隆安府。元屬遼陽行省開元路。明代在長春設立其塔木衛、亦東河衛、木古河衛。清代設治前,屬蒙古郭羅爾斯前旗扎薩克輔國公的封地。

清初,朝廷對東北一直實行封禁政策,到乾隆朝以後,大面積土地被開發,人口劇增。嘉慶五年(18)清設置長春廳,置理事通判,隸屬吉林將軍,是長春正式設置之始。

光緒七年(1881年)長春廳理事通判爲長春廳撫民通判,並增設農安分防經歷;光緒十五年(1889年)撫民通判升爲知府,長春廳升爲長春府,隸屬吉林將軍;

198年日本爲擴大“滿鐵附屬地”,開始建設長春火車站。民國十四年(1925年)分設長春市政公所。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翌日長春淪陷,1932年3月9日,日本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成爲傀儡政權——“滿洲帝國”,僞滿洲國宣佈定都長春,改名爲“新京”。

8月,改爲“新京特別市”,隸屬僞滿洲國國務院。

僞滿鼎盛時期,這裡的人口非常密集,加上駐長春的大量軍隊、外國僑民和巨大的流動人口,全長春地區總人口已逾12萬,超過東京,號稱亞洲第一大都市。

人口一半以上是少數民族和外國僑民,寬城區-鐵北一帶主要是朝鮮族的聚居區、南關區一帶主要是滿族的聚居區、綠園區一帶主要是蒙古族的聚居區、二道主要是回族的聚居區、漢族在全城散居以及主要聚居在今天的南關區、朝陽區。

由於長春獨特的多民族多種族聚居,被稱爲“東方瑞士”。

平原地區多,山少,日軍的防禦太多數佈置在這些不是很高的丘陵上面,並以炮樓等連接成了一道道防線,靠近長春市區,還有多道日軍匆忙設置的防禦工事。

第三集團軍的準備上,很有針對性,在這之前,他們就奪取了周圍大量的高地,並且把炮兵佈置在了這些地方,這些重炮,可以直接打擊到這附近所有日軍陣地。

這也是炮擊次數如此多的原因,在制定戰術時,邱清泉當時擔心,日軍如果在這一路上佈置大量壕溝和伏擊點,會對裝甲部隊帶來很大的損失。

他們就有吃過這樣的虧,當時,日軍在前進的道路上,挖下了密集的戰壕,日軍那些敢死隊的人抱着炸藥隱蔽在這裡面,因爲戰壕挖的是凹進一邊的,正常炮擊對這些日軍沒有多少作用。

等坦克過來,這些日軍就會在戰壕下面直接拉響炸藥包,和經過的坦克同歸於盡,日軍用人換坦克的辦法,當時邱清泉就吃過這樣的一個大虧。

攻打長春,裝甲集團是主力中的主力,整個戰術也是圍繞他們來制定的,對付這些日軍戰壕,沒有別的太多辦法,孫立人和邱清泉等,乾脆來了個硬打。

直接用炮火把這些地方給掃清,重炮不一定非要直接命中對方,震也能把那些日軍震死,如果數量足夠,次數夠多,這些埋伏的日軍根本沒有機會出來。

這次,空軍方面沒有投入到這些攻擊中去,他們的打擊目標,是高處的那些日軍碉堡等防禦體系,第一天的炮擊一直打到下午五點,炮擊才慢慢停止。

裝甲集團分成了三路,如出山猛虎一般的衝了出來,這一片平原各了他們發揮的優勢,一路上橫掃而過,到天黑前,他們就攻進了日軍陣地三十多裡。

關東軍山田等人當時預計,憑藉外面這些陣地,就能阻擋對方三個月以上,關東軍的十多萬大軍在這一帶,佈置了多層防禦,對方不會那麼容易攻破這裡的。

日軍的信心是從何而來呢?

這裡面的關鍵還是人,對守衛長春這一戰,山田是作爲謝幕之戰來打的,參謀部人員當時就問:“司令官,這裡沒有地理優勢,又沒有堅固要塞可憑藉,我們防守起來很困難。”

山田不以爲然,“諸君,戰爭關鍵還是看人,只要拿出勇氣,拿出決死之心,沒有什麼不能做到的,我們在撤離前,也要重創他們,爲我們爭取時間。”

於是,在山田的命令下,十多萬日本關東軍準備用以人換人的戰術,和對方同歸於盡的辦法來消耗對方實力。

山田這樣做,有些日軍將領很不以爲然,甚至認爲這有些蠢,真是這樣嗎?

不是,山田看的很清楚,只有這個辦法,纔能有效的打擊對方,以命換命。

但是山田的計劃還沒有來的及實行,就被無情的粉碎,孫立人和烏福通兩人,在對長春作戰的部署上出奇的一致,都認爲用自已最強的一面來打擊敵人。

如果是進入東北一開始,他們也不會這樣做的,打到現在,可以說是對關東軍的最後一戰,儲存的彈藥用光也無所謂,他們希望在這樣的大戰中,能少犧牲點自已的弟兄,就儘量的避免。

等裝甲集團兵臨城下時,整個長春戰役,只用了四天。雖然長春還沒有拿下,但這個消息被迅速傳到了全國各地,全國民衆都爲陸銘的軍隊而叫好和歡呼,相比於他們,現在華北戰場的情況就有點不能見人。陳誠手下已經彙集了近六十萬大軍,北平和天津等城市還在日本人手裡,很多人不禁懷疑,這些軍隊有沒有在打仗。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