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帝國在二戰 > 中華帝國在二戰 > 

第120章 全面戰爭(十九)

第120章 全面戰爭(十九)

阿拉斯加的歷史是人類發現並適應這個豐富多樣化的地理環境的歷程。從人類踏上這塊土地開始,它就一直對生活在此間的人類產生着深刻的影響。

最早的阿拉斯加人(TheFirstAlaskans)生活在約15,000年前的冰川期,那時的地球表面大多被冰雪覆蓋。今天沉沒在洋底的大片陸地當時是屹立於海平面以上的,其中一塊就連接着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

人類學家相信多數阿拉斯加原住民是從西伯利亞南下北美的遊牧獵人。這些首批登陸阿拉斯加的人主要有三個種族:愛斯基摩人、阿留申人和印第安人。

愛斯基摩人分散在阿拉斯加的北部和西部地區;阿留申人主要定居在阿留申羣島;印第安人的兩大族theTligits和theAthabascan則主要定居在東南部和中部地區。

TheTligits印第安人在森林茂密、魚羣豐富、食物充沛的阿拉斯加東南部繁衍,以圖騰柱、慶典服飾與精緻地毯著稱。

他們也是兇悍的戰士,當首批俄國人帶着槍炮想進駐Sitka時,他們奮勇趕走了入侵者。生活在中部地區的TheAthabascan印第安人生活環境相對艱苦,忍飢挨餓是經常的事。他們是天生的狩獵好手,經常長距離追捕馴鹿和大型鹿,釣鮭魚等河魚,還與其他部族交易毛皮等物品。

愛斯基摩人住在TheAthabascans印第安人的北面和西面,他們在貧瘠的土地上狩獵、捕魚並在短暫涼爽的夏季採集莓子和根生植物。勇猛的愛斯基摩人乘坐狹小的獸皮獨木舟獵捕鯨魚、海象、海豹和北極熊。

他們隨着馴鹿羣遷移,並狩獵海陸鳥類。阿拉斯加人口最少的原住民阿留申人遠離海洋居住,他們的衣、食、住、取暖乃至工具卻都來自海洋及岸邊的生物。他們雖不擅航海,但有時也乘獸皮獨木舟划行幾百英里進行易貨貿易、拜訪友人或襲擊敵人。

新定居者(NewSettlers)一直到17世紀纔有人發現這塊阿留申人稱作“Alyeska”或“大地”的地方。

1741年6月,丹麥探險家VitusBering率領一批俄國水手從西伯利亞出發向東尋找新大陸。

7月16日他們發現了阿拉斯加大陸,而在阿拉斯加水域生長的水獺成爲這次探險最大的發現。

到了1745年俄國獵人就在阿留申羣島建立了穩固的狩獵基地,從而開始了阿拉斯加的殖民時期。

緊隨其後的是英國、西班牙和美國的探險家,但真正留下來對阿拉斯加有重大影響的還是俄國人。

1784年他們在科迪亞克島(Kodiak)建立了第一個永久定居點。到1799年爲止,他們的觸角一直延伸至東南海岸的Sitka,俄國對阿拉斯加的主權擁有就此確立。

到了1854年爆發了克里米亞戰爭,俄國也害怕阿拉斯加殖民地被英國奪走,才提議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

最後在1867年4月9日,美俄雙方同意以,200,000美元成交。而土地合約的生效日期就在1867年10月18日,故一直到今日,阿拉斯加爲了慶祝這天,特定爲阿拉斯加紀念日(AlaskaDay)。

這筆土地交易成爲世界土地交易史上面積最大的一筆交易,且平均單價每英畝才二分錢。

不過負責此購地案的美國國務卿威廉·西華德(WilliamSeward)以大量金錢買下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

使得當時很多美國人覺得這並不值錢,並揶揄這是“西華德的蠢事”(SewardsFolly)或“西華德的冰箱”(SewardsIcebox)。

可是他講了一句話,他說:“現在我把它買下來,也許多少年以後,我們的子孫因爲買到這塊地,而得到好處”。

實際上,由於中間人(一名俄國人)受賄,俄國沙皇政府沒有實收720萬美金,美國人也沒有按照講好的及時付金子,而是拖延,付一張支票了事。

這個俄奸後來被人離奇的殺害了。美國人付錢的一個理由是之前俄國派出遠洋艦隊到美國海域解救美國,並犧牲了人力和物力,美國當時分文未付。

俄國人從阿拉斯加撤退時候,瘋狂捕獵近海動物,據傳鮮血染紅了峽灣。

隨著金礦的發現及石油的發掘,美國人也瞭解到阿拉斯加的重要性。

儘管如此,1867年10月18日美國星條旗第一次在阿拉斯加飄揚起來。然而在接下來的許多年裡聯邦政府並不太在意這塊最新的版圖,只是1877年在SITKA設立了一個稅收機構,掌管阿拉斯加約153萬平方英里的土地和大約40,000的居民。直到發現黃金,情況纔有了改變。

阿拉斯加有黃金是早已衆所周知的事,但淘金熱的真正形成是在JoeJunean和RichardHarris發現黃金之後。

成百上千的淘金者紛紛涌入這個後來以朱諾命名的黃金城。1897年在加拿大Yukon地區的Klondike河也發現了黃金,於是約10萬淘金者又奔向了那裡。

1898年淘金的熱點又轉向Nome附近的海灘,一夜之間,這裡帳篷林立。截至1900年,232艘船總共運來了將近18,000名淘金者。黃金把全世界的注意力都吸引到阿拉斯加。

報紙報道了發生在SKAGWAY和NOME兩地的無政府狀態下的混亂狀況,不管報道誇大與否,在阿拉斯加建立法治的必要性凸現出來。1900年制定了法律,建立了司法系統,但一直到1912年阿拉斯加才真正享有美國領土的地位。

在淘金熱的光芒掩蓋之下,另外一個不很引人注意的行業卻在悄然興起,它將成爲阿拉斯加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這就是鮭魚捕釣加工業。

到1900年,在Ketchikan和Bristol灣之間已建有50多家鮭魚罐頭廠。在隨後的數十年裡,遙遠的聯邦政府一直忙於應付經濟大蕭條和歐洲戰爭的內憂外患。

至中華帝國對美國宣戰之後,因爲頻繁的派轟炸機羣轟炸阿拉斯加,使得美國政府發現,阿拉斯加的重要性,因此,在最短的時間內,在阿拉斯加布置了十萬人,並構築了所謂的‘白令海壁壘’的海岸防線。

同時,爲了給駐紮在阿拉斯加軍隊提供後勤補給,從加拿大到阿拉斯加的費爾班克斯之間修建了一條1523英里長的砂石公路,歷時僅八個月。而且,爲了應付中華的轟炸機羣,美國政府在阿拉斯加建立了二十多個空軍基地,裝備了近三千架各式戰機。

這也使得李峰的無限制轟炸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但是,這並沒有讓李峰放棄在阿拉斯加登陸的想法。

軒轅歷1938年3月18日,在徐州戰區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之後,李峰任命劉家棋爲登陸作戰最高指揮官。

併成立遠東戰區最高統帥部,由劉家棋任司令,張盡忱爲參謀長,傅宜生,白阿喜,李小仁古德里安爲戰區各集團軍指揮。

軒轅歷1938年3月19日,遠東戰區最高統帥部成立,當日下午,劉家棋便召開了最高司令部的第一次會議,正式確定了名爲“遠征”的阿拉斯加的陸作戰方案。

參加登陸的中華軍隊的兵力共計39個師,約288萬人。各種飛機10000餘架,包括登陸船、戰艦商船在內的各種船隻超過6000艘。

當時美軍在西線部署的兵力是58個師,飛機500餘架,100艘潛艇和500餘艘輕型艦隻。但美軍統帥部爲中華軍隊代號爲“陰天計劃”的行動所矇騙,認爲中華軍隊將在白令海峽北岸登陸,因此將主力第15集團軍部署在白令海峽北岸。而駐守在白令海嶺南線及附近地區的僅有第7集團軍的6個步兵師,兵力不到9萬人。

1938年5月6日凌晨,天氣情況出乎意料的良好,而美軍根本未預料到中華軍隊會在此時此地選擇登陸作戰,負責西線防衛的艾森豪威爾將軍當日正在美國的酒吧裡抱着他的情人玩樂。

6日傍晚,中華帝國第5軍3.5萬人成功登上代號爲1號的海灘,接着“2號”、“3號”、“4號”、“5號”4個登陸點的中華帝隊也成功鞏固了自己的灘頭陣地,並在海空軍的支持下向縱深發展。

到6月12日,傅宜生指揮的第21集團軍羣已在正面80公里、縱深13公里~19公里的區域內,建立了一個連成一片的登陸場所,中華帝50萬人、33萬臺車、160萬噸作戰物資運送上岸。

6月25日,中華帝隊攻戰了白令海峽南線的1號堡壘,7月18日,又攻佔了2號堡壘與3號堡壘。

就這樣,中華帝國就在一個月裡,在美洲大陸上建立起了穩固戰線,中華帝國所有登陸大軍已全部登上阿拉斯加。

當時參加的登陸的中華帝國般隊分別爲:

新組建的第一艦隊一部共3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30艘驅逐艦,280艘其它軍艦,1700多艘登陸艦艇,司令爲中華帝國海軍少將李長空,由中華帝國戰術空軍第9航空隊提供空中掩護。

下轄3個編隊:青龍編隊負責運送中華帝國第4步兵師在2號灘頭登陸,白虎編隊負責運送中華帝國第1步兵師在3號灘頭登陸,朱雀編隊負責運送中華帝國第29步兵師在4號灘頭登陸。

第二艦隊一部共3艘戰列艦,13艘巡洋艦,30艘驅逐艦,302艘其它軍艦,2426艘登陸艦艇,司令爲中華帝國海軍少將劉奇,在解決掉感情問題之後,劉奇因爲成功的實施了對鬼子聯合艦隊的偷襲,而被任命爲中華帝國第二艦隊的海軍少將。

第二艦隊一部由中華帝國第2航空隊提供空中掩護。下轄4個編隊:‘岳飛’編隊負責運送中華帝國第50步兵師在1號灘頭登陸,‘文天祥’編隊負責運送中華帝國第3步兵師在5號灘登陸,‘蘇武’編隊負責運送中華帝國第3步兵師在6號灘頭登陸,‘狄青’編隊負責運送第二梯隊中華帝國第7裝甲師在5號灘登陸。

海軍還以7艘戰列艦,2艘淺水炮艦,24艘巡洋艦,74艘驅逐艦組成五個艦炮火力支持大隊,爲登陸士兵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

空軍又以上萬架飛機及十幾個大鳥編隊覆蓋整個登陸區域。與此同時,空軍也展開了地球統一戰爭中第一次大規模的機降作戰。

出敵不意是空降作戰的制勝關鍵。在出敵不意的時間、地點實施空降,達成作戰突然性,是空降作戰奪取勝利的關鍵所在。

空降作戰中,敵對雙方均綜合運用各種手段,使對方難以正確判斷己方的真實作戰意圖,最大限度地達成突然性,出奇制勝。

快速機動是空降作戰的先天優勢。空降作戰機動距離遠、速度快,是其他作戰方式難以比擬的顯著特點。

擇要突擊是空降作戰的實施準則。軍隊實施空降作戰時,都十分強調集中兵力、兵器,將空降兵使用於對達成戰略、戰役企圖具有關鍵意義的敵要害目標,如敵指揮機關、交通樞紐、要地等,以有限的力量達成決定性的作戰效果。

空降部隊使用的大都是輕裝備,火力相對薄弱,且具有組織實施複雜、深入敵後補給困難、易受對方攻擊等弱點。

軒轅歷1938年5月20日2時,中華帝國空降引導小組傘降,標示空降區域。7時許,第一批空降部隊繼航空火力突擊後在15號地區空降,西部集羣空降突擊團主力着陸後,攻擊15號地區的機場及其附近制高點123高地,遭到美軍的頑強抗擊,雙方傷亡甚大;

中部集羣以中華帝國第三傘兵團爲主,遭守軍射擊,運輸機隊形解散,傘兵空降的十分分散,着陸後,受敵四面攻擊,傷亡慘重。就地構築工事堅持戰鬥。

由於第7航空師以及空降突擊團指揮官相繼傷亡,空降的傘兵失去統一的指揮。

16時,中部集羣的第二批空降部隊第二傘兵團主力在16號地區空降,至日終前傷亡400餘人,未能奪取機場;

東部集羣以第一傘兵團爲主,因飛機加油太慢、數量減少,未能按時起飛,與負責支援的轟炸機空襲的時間產生間隔,17時纔開始在18號地區傘降,19時許全部着陸,守軍已經做好充分準備,中華帝國傘兵在守軍的攻擊下,無法集結,建制混亂,損失嚴重,未能奪取機場。

21日凌晨,西部集羣經激戰佔領123高地,並迅即佔領附近機場。天明後,中華帝國向西部集羣空投補給品。

西部集羣得到加強後,沿公路向東發展進攻。美軍雖然成功的令中華帝國的空降兵損失大半,但是,卻因爲空降兵的突入,使得美軍在阿拉斯加的所有佈置遭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壞。

隨後,美軍在中華帝國優勢航空火力及其增援部隊突擊下,損失慘重。

23日,中華帝國空軍突擊美國艦隊,擊沉巡洋艦和驅逐艦各2艘,擊傷航空母艦1艘、戰列艦1艘和巡洋艦2艘,迫其撤回美國本土。

此次空降作戰,中華帝國空降軍死傷約1.4萬人,損失飛機220架;其中第7航空師2.2萬人參戰,3250人陣亡,3400人負傷。

美軍損失15743人,其中陣亡1742人,3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和其他艦艇29艘被擊沉,包括航空母艦在內10餘艘軍艦受重創。

15、17空降戰役是地球統一戰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空降戰役。

不過,因爲經驗不足及美軍在阿拉斯加的強大的空防力量及雷達陣,使得中華帝國空降兵損失慘重。

空降戰役結束後,中華帝在15號空降區建立了一座戰役紀念碑。

當然了,在中華軍隊緊鑼密鼓的準備登陸作戰及空降作戰的時候,美國國防部也從各方面的情報中得出了,中華帝隊打算在阿拉斯加登陸的消息。

因此,也迅速的作出了相應的佈置。

美國爲抗擊中華軍隊的登陸,早在1937年11月起就開始構築沿海永久性防禦工事。

1937年12月10日,羅斯福下令在白令海峽建立成1.5萬個堅固支撐點組成的防線,也就是所謂的白令海壁壘。

羅斯福要求在1938年5月1日之前完成,實際上直到1938年6月,整個工程完成不到百分之五十。

因此被美國宣傳部門大肆渲染的白令海壁壘,實際只是徒有虛名而已。

倒是艾森豪威爾就任西線集團軍羣司令後,非常重視對沿海地區的防禦建設,親自率領特派代表團實地視察了白令海峽沿海防禦情況,並特別要求前沿防禦要前推至海中,從線開始,在深海中佈設水雷,在淺海中設置障礙物,這些斜插入海的木樁被中華帝人稱爲艾森豪威爾的蘆筍。

海灘上則是鋸齒狀的混凝土角錐、坦克陷阱,其間還佈設大量地雷,在能俯視海灘的制高點構築隱蔽火力點,海灘後面的開闊地區,則佈設了大量防機降的木樁,佈置這些爆炸物和障礙物,工程浩大,直到中華帝國發起登陸時,僅僅完成了一部分,即使這樣也給中華帝國的軍人登陸造成了不小損失。

艾森豪威爾手下下轄58個師,其中33個海防師,15個步兵師,8個裝甲師,2個傘兵師。即使再加上由羅斯福親自指揮的戰略預備隊2個裝甲師,總共60個師,約76萬人。

雖然美國國防部認爲,60個師防守阿拉斯加有點薄弱,可是因爲中華帝國第一艦隊,第二艦隊被毀滅,使得美國國防部過度的相信自己的海軍實力,因此,除了加派了空軍之外,陸軍並沒有大規模的朝阿拉斯加方向集結。

當時西線的美軍裝甲部隊總共有10個裝甲師和3個重型坦克營,其中6個裝甲師是由羅斯福親自指揮的,而且美國國防部認爲坦克不適宜於在海灘使用,所以部署在海灘附近地區的裝甲部隊僅有駐朱諾的第21裝甲師,只有127輛M4號坦克和40輛自行坦克突擊炮。

而海軍的力量就明顯的強大了。

航空母艦十艘,戰列艦十五艘,戰列巡洋艦三十艘,驅逐艦五十艘,潛艇一百四十八艘,遠洋掃雷艦二十艘,巡邏艦三百五十八艘,掃雷艇四百艘,魚雷艇一百二十八艘,炮艇二百四十五艘。

如此龐大的美軍艦隊,使得剛剛消滅中華帝國第一第二艦隊的美國國防部認爲,單憑這些艦隊就足以將中華帝國的登陸計劃給粉碎了。

而美國空軍爲第3航空隊,第5航空隊,第8航空隊,第101航空隊,第104航空隊,記作戰飛機約兩千餘架,其中戰鬥機一千五百餘架。

不過,在阿拉斯加東部地區的野戰機場上,還有美軍的七個航空隊,記三千餘架戰機。

加在一起,在阿拉斯加的防守空軍有六百餘架。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