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最後的三國 > 最後的三國 > 

第1055章 關東三督

第1055章 關東三督

6抗對諸將道:“今蜀國強盛,吞晉之勢不可擋也,晉國敗亡,已成定局,雖然說晉國存亡於我們沒有大多的關係,但三國鼎立之局一旦打破,以蜀國的強大,吳國亦難存矣。aawwx所以,我們絕不能隔岸觀火,以爲事不關己,便可以置身事外,脣亡而齒寒,我們必須要有所行動,以遏制蜀國的崛起。”

武昌左部督薛瑩道:“都督所慮確實,蜀國以一州之地,當初被魏國所破,幾近亡國,然而十年之間,竟然可以死灰復燃,坐擁壁江山,真是世事難料。然而現在以蜀國的強勢,晉國尚不能敵,恐怕我們也無法對付。”

6抗道:“不錯,單憑我們的力量,是不足以和蜀國相抗衡的,現在晉國雖然將亡,但仍然據有司豫青兗徐等數州之地,現在蜀國對洛陽是志在必得,如果我們出兵去和它爭洛陽,無異於是虎口奪食,此計不足取也。洛陽不可得,但我們卻可以退而求其次,如果能盡得關東之地,收穫亦是頗豐。”

關東這一稱呼在不同的時期有着不同的含義,秦秋戰國時期,秦國佔據關中,以函谷關爲界,函谷關以東就是關東之地,囊括齊、楚、趙、魏、韓、燕六國;東漢三國時代,關東之地特指虎牢關之東,當時以袁紹爲的諸侯起兵討伐董卓,就號稱爲“關東十八路諸侯”;而到了明代,關東則特指山海關之東,既東北三省。

現在6抗提到的關東,自然指的是虎牢關以東的地區,包括豫州、青州、充州、徐州和淮南在內的廣闊地區。晉國在關東之地設有三個都督統轄,豫州都督陳騫,統御豫州之地,青州都督馬隆,統御青州兗州之地,揚州都督石苞,統御徐州淮南之地。

現在蜀軍的主力全部集中在了洛陽的周圍,僅僅劉胤就統率着二十萬的大軍,兵臨黃河北岸,對洛陽形成強攻之勢,只要蜀軍渡過黃河,洛陽就是囊中之物。

讓6抗比較納悶的是,有劉胤一軍取洛陽已經是綽綽有餘了,姜維此刻卻突然地揮師北進,攻打洛陽,南北夾擊固然不錯,但對付已經是窮途末路的司馬晉,此舉似乎有畫蛇添足的嫌疑。

如果讓6抗來選擇的話,那麼他寧可先滅南陽的杜預,而後揮師東進豫州,既可以鉗制豫州之敵向洛陽增援的可能,又可以擴大戰果,將戰火引向晉國的關東地區,徹底地消滅晉國的殘餘勢力。

但現在蜀國三十萬大軍圍攻一座洛陽城,無疑給了6抗一個進軍關東地區的機會,這就好比是切蛋糕,蜀國雖然拿走了最美味的那一塊,但吳國卻有機會拿到最大的一塊。

想到這裡,6抗微微地一笑,看來蜀國內部,也並非是人們想象之中的那種和諧,只要是人,他就逃不開名利二字,爭名逐利,那是人的本能。

看來蜀國內部的紛爭反而讓6抗成爲了最大的獲利者,不管怎麼說6抗都必須要捉住這個機會,籍此來改變自己的,改變吳國的命運。

大帝孫權的時代,東吳就不止一次地想把自己的疆土向北擴張,從長江泛舟,到飲馬黃河,但遺憾的是,孫權一次次的出征,卻屢屢地鎩羽而歸,別說是飲馬黃河了,就連飲馬淮河都成爲了一種奢望,多年以來,長江天塹就如同是一道藩籬,既擋住了北方曹魏的吞南之心,也擋住院了東吳的北進之夢。

直到魏亡晉興,東吳這才稍稍地突破了這一層的桎梏,6抗率軍攻破弋陽,吳人總算是可以嚐到淮河水的滋味了。

但弋陽終歸是一個彈丸之地,6抗也從來沒有爲此而沾沾自喜過,他的目光,他的雄心壯志,也絕不僅僅是侷限在弋陽,有機會,6抗一直想着要問鼎天下。

可惜長久以來,6抗再無機會那怕是邁出一小步,吳國的軍隊,止步於淮河,中原大地,成爲了6抗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

現在機會又一次地擺在6抗的面前,6抗又豈能讓它白白地流走。

“不過,陳騫、石苞、馬隆均是厲害的人物,絕非是容易對付,不知都督有何辦法?”鎮東將軍朱琬則是比較理性,和晉軍打了多年的交道,僅僅是一個豫州都督陳騫,就足夠吳軍喝一壺的了,若想要一口氣吞掉三個都督部,簡直就是聞所未聞之事。

6抗微微一笑道:“此一時,彼一時也,以前我軍與陳騫戰於淮上,互有勝負,誰也奈何不了誰,不過是因爲陳騫的背後有着晉國朝廷的支持,而現在整個晉國的政權已經是分崩離析,關東三都督在失去晉國朝廷支持之後,已如無根飄萍,無論是氣勢還是實力上,已經不可再同日而語了。關東諸軍的去留,無非只剩下三條路可以選擇了。

“其一,便是向蜀國投降。我相信絕大多數的關東兵是心有不甘的,與蜀國交戰了這麼多年,一下子就論爲俘虜和囚犯,這無疑是絕大多數晉兵所不能接受的;其二,是擁兵自立。自立倒不是不可以,但關東三位都有督都缺乏足夠的威望和資歷,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時候,自立就意味着四面樹敵,自取滅亡。

“前兩條路行不通,擺着關東諸人面前的,也就只剩下最後的一條路了,向吳國投降。只要我們拿出足夠的誠意來,誘之以利,不怕陳騫等人不就範。”

立節中郎將孫遵道:“原來都督準備智取,只不過不知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才能招降地得動這三個人?”

6抗道:“蜀國例來有非劉不王的傳統,想必這次也肯定不會爲陳騫石苞等人破例,只要我們肯給他們他們想在的東西,招降三人絕非難事。”

孫遵道:“封三人爲王,陛下那邊未必會同意?就算陛下同意,那向建業請旨,一來一回,也在一月之內,恐怕是遲也。”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