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穿梭在歷史大事件中的將軍 > 穿梭在歷史大事件中的將軍 > 

第六十八章 土地兼併怪圈

第六十八章 土地兼併怪圈

“500鬼卒?太少了。進攻其他門閥豪族門戶的鬼卒撤回來,集中軍力進攻太守府邸!”龐煖想了一下,果斷下令道。

“那......那就有1400鬼卒進攻太守府邸。有必要派出這麼多軍力嗎?”【五斗米道祭酒】卓峻手握長劍說道。

龐煖回想蘇烈蒐集到情報,想了想,堅持說道:“集中兵力,攻下太守府邸。”

“喏!”卓峻領命出發。

........

後世爲了躲債,還債,蘇烈從事過各行各業,見過千人千面,練出一手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世事洞察的圓滑本事。

在宜陽郡的日子,除了參加太守府邸的宴會,蘇烈也參加宜陽郡很多地方名門望族的酒席。暗中收集到很多王匡、王健父子日常言行、性格習慣的情報。

那個王健和尋常紈絝子弟有着很大不同。

從王健的日常言行談吐之中,這位公子哥似乎看穿了中原王朝興衰循環的歷史真相。

縱觀歷代王朝的滅亡原因。

大秦——亡於農民起義(舊貴族反撲)

西漢——貴族篡權

東漢——軍閥混戰,農民起義

西晉——異族入侵,貴族內戰

隋朝——農民起義,軍閥篡權

大唐——農民起義,軍閥割據

北宋——異族入侵

大元——農民起義

大明——農民起義,異族入侵

大清——資產階級革命,軍閥逼宮

可以看到,這些王朝末世,大多栽倒在農民起義這道檻上。

王健平日裡在門閥士族聚會中,一直鼓吹着低級人口起義戰爭的必將到來,以及低級人口暴動的必然性。

王健一直鼓吹的內容。

其實就是後世的【馬爾薩斯人口陷阱】和【土地兼併怪圈】。

這就是底層暴動的根源。

………………

自從中國出現了大一統王朝之後,就出現了一種循環:

國家統一——皇帝分封——貴族佔地——土地兼併——農民失地——天災人禍——百姓造反——推倒重來。

每一次王朝毀滅,都會對人口有毀滅性打擊。

因爲戰亂導致土地拋荒,之後就帶來了糧食減產,饑荒瘟疫之下,生產力極低的古代人口根本無法抵禦。

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天下有2000萬人,到西漢建立戶籍人口只剩下了400萬。算上流民也至少有一半的人口損失。

東漢鼎盛時期中國人口將近5000萬,三國建立的時候戶籍人口不過800萬。

........

爲什麼會有農民起義呢?

最典型的例子——明朝。

由於朱元璋是個苦出身,所以他爲了子孫後代着想,決定苦了誰,不能苦了朱家的孩子們。於是他給朱家的孩子們規定了明確的未來。

皇帝的兒子,封親王,親王的兒子,封郡王,郡王的兒子,封鎮國將軍,鎮國將軍的兒子,封輔國將軍……

老朱還是缺乏知識,他沒想到,自己的孩子們有錢有身份,那萬惡的舊社會又不實行一夫一妻和限制生育制度。宗室又不能參加科舉或者經商。

那朱家的子孫們除了造人也就沒啥別的事兒可幹了。

這種情況我們叫做——幾何倍增長。

有明以來,在全國封了八十七個親王,六百個郡王,再往下的爵位數不勝數,以至於如果按照標準給足供給的話,像河南山西這種宗室多的省份所有的稅收都不夠供給朱家的王爺。

所以很多朱家的子孫們不能經商種地考試,工資又不發,只能活活餓死在家。

對於各級王爺的待遇,也有明確的規定,舉個例子:

親王,米五萬石,鈔二萬五千貫,錦四十匹,紵絲三百匹,紗、羅各百匹,絹五百匹。

冬夏布各千匹,綿二千兩,鹽二百引,花千斤,皆歲支。

馬料草,月支五十匹。其緞匹,歲給匠料,付王府自造。

看起來很多是嗎?

實際上更多!

親王基本都是皇帝的兒子,皇帝對自己的兒子,怎麼能只給一點工資就行了呢?

比如萬曆皇帝,對自己最寵愛的兒子朱常洵,本來想封爲太子。奈何大臣們不同意,只能封爲福王,一次性在河南給了莊田兩萬頃。

之後,老爹還覺得不夠意思,不斷的要求河南和湖廣當局,給自己的兒子劃地,一次幾萬畝十幾萬畝不等,最後福王的地多到無法統計。

最後這個福王被養到了三百多斤,李自成攻破洛陽的時候由於太胖,上不去城牆,被李自成活捉之後給燉了......

一個親王的地就如此之多,天下的宗室佔了多少地可想而知。

這些地,都是不交稅的。

不僅宗室的地不交稅,明朝朝廷認爲,大臣們都是給朝廷有貢獻的人,所以大臣們的地,也不交稅。

大臣們不交稅,貴族勳臣也不交稅。

那稅總要有人交,誰來交呢?

低級人口唄。

比如一個縣,有十萬畝地,只有五萬畝在百姓手裡,剩下的地在大地主手裡,那就只收這五萬畝地的稅。

可是朝廷要打後金,要練兵,要剿匪,沒有錢,皇帝下令了,你們縣,今年多交一萬兩銀子!

趕上了朝廷要加稅,好,這五萬畝全部加稅。你說地主的地?地主是縣令的把兄弟,你們替他把稅交了!

這五萬畝地的百姓想不交稅?

可以,投靠在當官的或者貴族家裡就可以。

不過你的地從此以後就不是你的了,你就只能當佃戶。

可是不是每個人都有門路投靠到大戶的門下的。

隨着投靠的人越來越多,縣裡要收的稅是固定的,就只能攤派到剩下的自耕農身上了。

以天下三分之地,供天下十分之賦。

當自耕農發現種地的收穫無論如何都交不上稅的時候,他們就會把土地拋荒,出去討生活。成爲一個新羣體——流民。

趕上了太平年月,要飯也能活命,那他們是流民,趕上災年,沒有糧食吃,他們就會換一個名字——流寇。

崇禎元年到崇禎十七年。

陝西幾乎年年大災,顆粒無收,陝西韓城縣能吃上飯的人不足十分之一,能吃飽飯的人不足百分之一。陝西大部分的地方都是這個狀態。

朝廷下令:西北加稅。

爲什麼這麼混蛋?

因爲朝廷沒有軍餉,當官的和王爺們又不會主動捐錢,自然只能收窮鬼的錢。

爲什麼不在東南加稅?東南的地都是東林黨老爺們的,怎麼能加稅呢。

一面是大旱,糧食顆粒無收。一面是衙役們如狼似虎,把你的家人抓起來讓你交稅。

這種情況下……

大萌?我萌你媽!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