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飛越唐朝 > 飛越唐朝 > 

第78章擒爲上策

第78章擒爲上策

第78章擒爲上策

“微臣慚愧,封常清對我倒是不錯,既不願歸降我朝,倒是以禮相待,可是牛仙客竟然想擒了微臣請功,真的想不到,這人愚昧至此,請陛下懲罰!”

唐朝連連搖手:“舊唐遺臣,受李隆基厚恩,多少有些氣節,本是平常之事,當然不是愛卿的錯,只是想不到,牛仙客做了李琳的天下兵馬大元帥,倒是真的以爲即將掌握天下,野心膨脹,不可理喻。”

郭子儀頷首:“謝陛下寬恕,微臣也想不到,他們居然執迷不悟,真的是螳臂當車。”

唐朝微笑:“牛仙客是被高官權位矇蔽了雙眼,而封常清則是看重李唐的傳統,他們都沒有搞清楚,朝代的更替,乃是歷史的潮流,先進的生產力必然要促成新的制度產生。”

“生產力?”郭子儀徹底的懵啦,如進入雲裡霧裡,一臉的無辜。

唐朝哈哈一笑,立即明白自己的失言:“氣數,愛卿,朕一時胡言亂語,不必放在心上,朕的意思是說李唐氣數已盡,跟着李琳的,都是些不識時務的愚笨之臣,像牛仙客和封常清。”

郭子儀幡然醒悟:“陛下說的是,只是牛元武一戰之後退入城中,我軍兵力不足,若是強攻,恐怕未必能奏效?”

唐朝搖頭:“我以三十三萬騎兵遠攻靈武,若不能速戰速決,倒不如派專信的六十萬大軍緩攻靈武,還可騰出時間北攻范陽,不知愛卿可有方略?”

郭子儀臉現爲難之色:“陛下,李琳在靈武經營數月之久,現在可以說兵強馬壯,我軍在實力上未必佔優,一旦強攻,恐怕難敵,微臣實在沒有辦法。”

唐朝微笑:“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此話愛卿想必明白?”

郭子儀臉上顯現迷惘的神色:“微臣當然明白,只是不知這話和克敵制勝的方略有什麼關係?”

“這有何難?此話有個寓意,我軍看似兵力不足,李琳和牛僧儒佔據堅城,應該有些心理上的優勢,在此種情況下,若是我們暴露一些破綻,他們難道會視而不見?”

郭子儀的眼睛亮啦:“不錯。陛下是想將這看起來的劣勢轉化爲優勢,一舉獲勝?”

“不錯。若是朕這一次抽調專信手中的大軍,以浩大之勢進攻李琳,以牛僧儒的精明,甚至可能棄城而逃。別人不知,但是牛僧儒是最瞭解李琳手中實力的人,他當然知道自己手中的兵多而多是烏合之衆,操練也遠遠不足,正面交戰,肯定不敵我新唐的精銳騎兵,所以朕這一次前來,只帶三十萬騎兵,爲的就是不要嚇着了他們。”

“我明白啦。陛下,您是擔心嚇跑了他們,不好一舉殲滅?”

唐朝頷首:“正是。北方戰事,纔是決定我新唐國運的戰鬥,牛僧儒雖然有才,可是不得其時,當年徐州兵敗,李亨死,李唐大勢已去,李琳困守劍門關,若不是得到史思明的資助,他不敢帶兵出巴蜀,其膽小如此,可以想象其內心的脆弱,現在李琳奪取靈武,的確是明智之舉,只是出兵的時間太短,兩個月不到,新近歸附他的四十萬步兵,大多是關中的難民,投軍只是爲了求一口飯吃,戰鬥力低下,毋庸置疑,如果我們緩緩擊之,則是給了牛僧儒操練手下將士的時間,靈武城中看起來有六十萬人馬,可是真正的戰鬥力,應該大不如史思明之前在潼關的守軍,這就給了我軍速戰速決的機會。我們選擇在此時進攻靈武,時機剛剛好,李琳現在只在中原奪取了這麼一座城池,羽翼未豐,一旦兵敗,隨時都有退入劍門關死守的打算,所以朕還暗中派遣專信調集精兵。”

郭子儀大喜:“陛下英明,這一次,陛下是要徹底剷除李唐的勢力?”

“當然。李唐秉天下正統,現在看起來是蘚疥之疾,實則是心腹大患,不擒李琳,終究難以安天下,今夜我們就去靈武看看,是否有機會。”

“是,陛下!擒賊先擒王,陛下的意思,難道不殺李琳?”

“不錯。靈武城中有六十萬部隊,強攻的話,即使我新唐得勝,也會付出相當的代價,可如果我們能夠擒住李琳,或許事情要好辦得多,李琳的武功不足爲慮,他手中真正的高手,除了牛僧儒、牛仙客和封常清三人,只有一個牛元武,刺殺他軍中大將,正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最好辦法,這是我軍現在最大的優勢,若不利用,豈不愚蠢?”

郭子儀頷首:“陛下所言極是,只是此種行爲,陛下您不用去啦,畢竟還是有些兇險的,微臣這一次和牛仙客一戰,已經引起了李琳的警覺,再要故技重施,恐怕他們的防守會更嚴密?”

唐朝微笑:“愛卿不必擔心,朕練成至誠之道,龍潭虎穴,猶如等閒,靈武城中雖然有備,想必無法阻擋!若朕不去,還真擔心你們的安全,子儀,在你看來,擒住李琳,有幾分勝算?”

“實不相瞞,陛下,若是沒有微臣前面打草驚蛇,陛下這一招,恐怕有三成的機會,至於現在,微臣以爲,只有一成。”

唐朝頷首:“是啊,若說要殺了他,以朕的武功,或許有三成機會,可是殺了他不是最好的選擇,要擒住他,的確困難,不過,再困難,我們也得一試,不是嗎?”

“陛下說的是,只是爲什麼一定要擒住他,殺了豈不省事?”

唐朝搖頭:“殺了雖然省事,可是李唐倖存下來的王爺,還有不少,牛僧儒這種人還會扶持一個,即使我們將李隆基的兒子都殺乾淨啦,還有他的孫子,朕攻下靈武之後,立即就會北上攻打史思明,根本騰不出手來追殺李唐餘孽,所以目前看來,最好的辦法就是擒拿李琳,只要他做了我新唐的臣,別的人就沒有什麼機會啦,至少,李隆基已死,我新唐之前又殺了李亨,已經將李唐連根拔起,幾乎所有人期待的李琳再一投降,前朝的影響自然不再。”

郭子儀頷首:“陛下說的是,不知何時動手?”

“就在此時。”唐朝很平淡的說道。

“什麼?”郭子儀幾乎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

唐朝嘆息:“既然連愛卿都料想不到,看來朕現在去,還有一些出其不意的機會,不能錯過啦。”

“陛下要親自去,微臣一定要隨行。”

唐朝搖頭:“不能啦,這一次,朕一個人去就行啦。”

“萬萬不可。陛下萬金之軀,怎麼可以一個人前去?微臣一定要跟着。”

“無妨。朕命你暫領中軍,只要你留在中軍,朕去做事的時候才能安心,你明白嗎?”

“這——微臣領命,可是即使這樣,陛下隻身前去,萬萬不可,不如請李南靖大俠跟隨前去,緩急之時還有個照應?”

唐朝大手一擺:“靈武在朕眼中,不過是彈丸質地,我一個人潛入其中,反而自由,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強大的自信澎湃而出,郭子儀立即被震撼了:“陛下,微臣明白您的意思。”

他當然知道,唐朝的武功太高,單獨行動自然是最省事最容易成功的,即使是帶上自己或者是李南靖,或許也是一種束縛,因爲一旦遇到危險,唐朝還要分心照顧。成就至誠之道的唐朝,對危險的感應能力,讓郭子儀都歎服。

是夜月黑風高,靈武像是一隻巍峨的高山,唐朝換上緊身夜行衣,金麟藤甲護身,將玄鐵重劍背在肩上,施展輕功,像是一隻猿猴一般攀上了高高的城樓,居然沒有發出比一隻老鼠覓食更大的聲響,就這樣輕飄飄的進了靈武城。

唐朝選的時候並不算好,甚至可以算差,正是黃燈初上時分,不過在這戰時的危城之中,即使這種時候,也沒有多大的歡宴景象。

不過,靈武原縣衙所在的地方,卻是燈火通明,有幾人正在持觴飲酒,一陣又是一陣酒肉的香氣傳出,充滿了歡樂。

“陛下,唐朝小兒帶兵來到城下,不敢進攻,明顯是怕了,末將願意領兵殺他個片甲不留。”牛元武的聲音之中有強烈的戰意。

李琳微笑:“牛將軍的勇氣,朕是佩服的,只是戰爭非兒戲,還需要從長計議的。”

“是,陛下。”牛元武不說話啦,舉筷大塊朵頤。

牛僧儒微笑:“陛下說得是,不可小覷唐朝,此人只有三十萬騎兵,居然敢來犯我六十萬大軍,其志可佳,可是我們決不能和他硬拼,只要牢牢守住了靈武,不出一個月,唐朝必定撤兵而去,到時候,就是陛下中興大唐的絕好機會啦。”

牛仙客在鼻孔之中哼了一聲:“我就不明白啦,兵臨城下而不戰,乃是怯也,現在我唐朝兵精糧足,爲什麼不出兵和唐朝決戰?就算是萬一不勝,我們還可以據靈武而守,我就不信,唐朝區區三十萬人,會是我們的對手?”

牛僧儒摸着稀疏的鬍鬚,嘆息的說道:“牛大帥,你不是沒有和當年安祿山的騎兵交過手,在你看來,用你手中最精銳的十萬騎兵,能否擊敗安祿山當年的十萬親兵?”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