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飛越唐朝 > 飛越唐朝 > 

第72章今夜子時

第72章今夜子時

第72章今夜子時

“陛下,唐朝暗中派遣郭子儀帶領大軍二十萬,北上黃河,欲掃平李琳,奪回靈武。”不都法王的臉上有欣喜之色。

史思明聞言吃驚:“此話當真?”

“千真萬確。”查理曼頷首,“我們在潼關以外一百里,親眼見到郭子儀的部隊秘密行軍,不是去對付李琳,卻是爲何?”

史思明大喜:“朕還以爲唐朝對靈武的事情毫不在意,想不到,他還是按捺不住啦。”他甚至興奮得直搓自己的手。

蔡希德也是激動:“陛下,潼關的壓力驟減,該是我們反攻的時候啦。這段時間憋在關裡,真特麼的難受到死!”

史思明搖頭:“不可魯莽,唐朝善能用兵,即使抽調二十萬人攻靈武,唐朝在潼關依然有三十五萬大軍,不可小視。”

田承嗣遂道:“陛下,雖然如此,可是現在正是我大燕大舉反攻唐朝的時候,我就不信,我們誓死一戰,不能擊敗唐朝。”

老實說,像蔡希德一樣近乎被逼瘋的人,大有人在。以往,這些人無不是大魚大肉,左擁右抱,這三個多月被圍困,縱然不缺飲食,可是也已經讓他們相當難受,心中都憋着一股氣。

史思明頷首:“諸位說得不錯,我潼關原本有四十五萬兵馬,這三個月交戰損失五萬餘人,本來兵力不足,幸好令狐潮帶來十萬精兵,我潼關現在有五十萬大軍,即使唐朝不抽調二十萬進攻靈武的李琳,朕的部隊也可和唐朝的五十五萬大軍一戰,現在唐朝手中只有三十五萬兵力,而且據探子發回的消息,專信經略中原的部隊尚在河北,距離此地甚遠,此時的確是一個反擊的好機會,只是唐朝爲什麼要悄悄讓郭子儀分兵救靈武呢,此人詭計多端,難不成是一個局?”

安守忠搖頭;“陛下是多慮啦,這是明擺着的事情,唐朝以爲自己是中原最強的勢力,忌憚陛下之外,還忌憚李琳迅速壯大,畢竟,李琳可是李隆基的血統,要是在靈武立足,昭告天下勤王,的確是心腹之患,他如果不趁着李琳立足未穩急攻之,恐怕以後更加難以收服,他也是騎虎難下。”

史思明嘆息:“朕送李琳糧草百萬石,黃金十萬兩,也不知道是對是錯?說不定朕和唐朝在這裡兩虎相鬥,倒是便宜了李琳這小子?”

彼岸曼陀羅就說道:“陛下,您當初的決定英明,不必後悔,現在天下最強的勢力非唐朝莫屬,大燕和李琳脣亡齒寒,還不到互相算計的時候,現在唐朝若不是受到李琳的牽制,郭子儀也不會秘密帶兵離開,給我們反攻的機會,哼,唐朝狂妄,以爲已經控制了天下局勢,居然讓狼正軒和舍瓦帶兵五十萬進攻范陽,想不到殿下爭氣,狼正軒和舍瓦遲遲攻不下范陽,這就給了我們機會,陛下試想想,若是狼正軒和舍瓦的精兵此時還在潼關,我們依然沒有多少擊敗唐朝的機會,事不宜遲,陛下應該儘快動手。”

“聖女之言甚爲有理,唐朝是有些狂妄了,義兒在鳳凰城一戰,給了唐朝當頭一棒,哼,我大燕國的精兵,豈是等閒可比?若是唐朝不提前進攻范陽,恐怕朕也不會堅守潼關,這是唐朝的失策。”史思明有點得意洋洋。

尹子琦就搖頭說道:“陛下,您不宜看輕唐朝,微臣仔細觀察了此人,自從出道以來,生平未嘗一敗,似乎一切都順風順水,令人嫉妒,方有今日的成就,他分兵兩處進攻我大燕,雖然看似失策,卻也使得陛下的兵力分散,鳳凰城之戰,狼正軒或有失手,但是此次反擊唐朝,我們決不能掉以輕心。”

史思明大喜:“愛卿提醒得是,唐朝的身上,似乎有一種神秘的能力,運氣特別好,三月之前水淹我鄴城,誰能想到隆冬之時卻給他借到大水?似乎老天都在幫他,我們自然不能大意。不過,機會來啦,朕也不會浪費,此戰,一旦擊潰唐朝之後,安守忠帶領十萬部隊守衛潼關,其餘的將士立即隨朕進攻洛陽,若是能一鼓作氣拿下洛陽,我大燕就可在中原站穩腳跟,安慶緒啊安慶緒,這個敗家的東西,朕想不到他當年竟然不堪唐朝一擊,輕易的失了洛陽,可嘆啊可嘆!”

所有人一起說道:“陛下英明。”

不都法王頷首:“陛下有雄心壯志,本座歡喜得很,好叫陛下得知,我大秦大君已經批准了本座懲戒新唐的計劃,即日派出二十萬騎兵,由多洛羅拉元帥帶領,從邊境出發,八個月之後即可抵達范陽,這是本座剛剛收到的飛鷹傳書,請陛下過目。”

史思明大喜,接過飛鷹傳書,神色激動:“太好啦,法王,請受朕一禮。”

深深作揖行禮,這是對別國使臣最高的禮節。

隨即,史思明欽賜不都法王黃馬褂,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和彼岸曼陀羅享受燕國最高的禮遇,着意的結納。這個時候,史思明暗暗高興,要不是當年遊歷中西方諸國,不惜重金結交大食大秦和查理曼帝國的權貴,哪裡有現在的好處。

他心中清楚,一旦大食和大秦的援軍到了,以兩個大國騎兵的精銳,再加上自己手中的大軍,唐朝不說攻打燕國,就是長安恐怕也保不住,天下盡在掌握。

新唐建武次年春三月戊戌日,天氣晴好,碧空如洗,萬里無雲,唐朝端坐中軍帳,手下諸多將領環繞。

“朕吩咐你們的事情,都辦好了嗎?”

“辦好啦。”包括柴榮和郭璦,都叫起來。

誰也不知道,郭子儀帶領二十萬大軍前去進攻靈武,爲什麼不將這兩個兒子一起帶走。他們可是郭子儀的左右手,武功達到化境,勇冠三軍。

“甚好,諸位將領挨次上前,每人領取朕秘密私發的錦囊一個,秘密做好戰鬥準備,記住,今夜子時初刻,才能拆開觀看,立即執行任務,否則軍法處置。”

“是。”包括哥舒翰、章仇兼瓊、隆多、柴榮、郭璦等人,都上前領取了錦囊。

有些將領奇怪,爲什麼大將高仙芝和李光弼不在帳中,但是不敢多問,唐朝軍法森嚴,即使是舍瓦,也不敢輕易的觸犯唐朝。

諸將領取錦囊之後離去,秘密整頓手中部隊,帳中隨即走進了高尚和嚴莊。

“陛下,一切按照您的旨意行事,只是微臣有疑問,您真的可以確定史思明今夜要劫寨?”高尚說道。

“不錯。兩位莫非不相信朕?”

“微臣萬萬不敢!只是今日月白風清,接近月圓,晚上想必是皓月當空,史思明選擇此種時候劫寨,不甚明智。”嚴莊說道。

很顯然,這兩位謀士早已經商議過了。

唐朝微笑:“史思明軍中可有異常?”

“回稟陛下,城中的細作回話,史思明早已經分派好進攻將領,隨時準備出擊,只等史思明進攻的號令,並無異常。”

“很好,這在朕的意料之中。史思明現在知道多少我軍的情況?”

這些日子之中,華明慶的斥候營隨舍瓦北上協助狼正軒,唐朝自然不能放鬆情報探聽這種大事,隨即命令鳳蕭爲將,潛入潼關,高尚和嚴莊兩位軍師負責情報分析。

“回稟陛下,在我們看來,史思明已經探聽清楚郭子儀將軍的動向,否則的話,他不會這樣躍躍欲試,這些日子,燕軍摩拳擦掌,精神振奮,想必已經斷定我軍在潼關只有三十五萬人馬,想要一擊得勝,而且我們得到消息,方夏已經接洽上史思明,願意再次回到史思明身邊,種種跡象表明,史思明已經快要按捺不住對我軍出手了,就算不在今日,也肯定會在近日。”嚴莊說道。

“就在今夜。”唐朝再次輕描淡寫的說道。

兩位軍師充滿驚奇:“陛下何以如此肯定?”這兩人可是足智多謀的人物,當年在安祿山的手中大放異彩,但是以他們的精明,卻也無法知曉史思明今夜的偷襲。

嘆息。

唐朝微微的嘆息:“天機這種事情,朕無法解釋,高仙芝和李光弼已經做好準備了嗎?”

“回稟陛下,高將軍和李將軍已經就位。”

兩人遂不敢再問這種神秘之事,唐朝說是天機,已經帶着宿命的色彩。

事實上,兩人也震驚於唐朝驚人的對危機的感知能力,只是心中還未曾將唐朝等同於神。

看着兩人的背影消失在帳外,唐朝喃喃的嘆息:“至誠之道,可以前知。朕也曾懷疑我的感知有錯,也曾彷徨,可是鳳凰城一戰,朕即使遠隔千里,依然能夠感知史朝義的不同尋常,只是太相信狼正軒,讓他獨立出擊,導致此戰兩敗俱傷,未能取勝,現在史朝義緊守范陽,狼正軒和舍瓦一時之間肯定難以攻克,潼關戰局關係到天下戰局,今夜子時,若是史思明不偷襲我軍,朕如何解釋?”

事實上,即使唐朝本人,此時的心中也是惴惴不安,至誠之道只是一種感覺,難道每一次都是正確的?

曾經的每一次感知,都是正確的,可是以後,以後呢?

無數次的應驗之後,唐朝已經相信自己,可是不知道爲什麼,預言未曾來臨,他還是忐忑不安,這一次,還準嗎?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