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耕耘貞觀 > 耕耘貞觀 > 

第371章 李泰的仁慈

第371章 李泰的仁慈

第371章 李泰的仁慈

說實話,對比起運河因爲大隋已經幫助李泰完成興建工作,李泰所需要的也只是清淤和維護。

相對來說,這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只要把標準化推行下來,把稅收給收取上來,基本上津口體系便能順利推行下來。

但修路就不一樣了,因爲河道沒人佔領,或者說就算出什麼賊寇佔領了某段河道,但朝廷都能派遣軍隊把對方給清剿了,順便讓將士們提升一下經驗,加速他們的成長。

換到道路上,這一套就走不通了。

因爲很多土地都是有主的,如果只在原來道路基礎上進行拓寬倒好說,以王真儒一直以來的幹活經驗,這根本就不是什麼難事。

真正困難得是李泰提出的建立專門讓車馬跑的高速公路。

準確得說,李泰提出想要以建高架橋的模式來修建這道路,實現貨運車馬與行人間的分流,從而更進一步的提升貨物流動的速度。

而土水泥這東西因意外弄了出來,別管原理是什麼,經過一年調整已經能穩定供應。

但因爲不知道具體原理,想進一步改進依舊變得非常困難,還是土水泥水平。

別說你只想安靜待着,只要讓魏王看到了你,那魏王就想要給你安排工作,然後一輩子讓你感恩戴德的幹下去。

王真儒聽到李泰的話,到底是鬆了一口氣。

但這一張嘴也吃了不少的虧了,怎麼說起話來,還是讓人這麼心驚膽戰呢!

“其實魏王您所說的這些配套設施,爲什麼不留在當地,我見偶爾也會有其他地區的人被吸引過來的,想來不久只有也會成爲村子的!”王真儒忍不住道。

“首先我們需要給這些村子一個精準的定位!”李泰道,

只要能把當地土地利用起來,讓百姓不至於餓肚子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不太容易?”王真儒搖搖頭說道,“雖然那些地方的確是處於相對不錯的交通位置。

正因爲如此,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村子,一個能容納這些山上百姓的村子!”

但自從掌握了盾構機,全國大大小小需要繞山路的地方,基本都用盾構機打隧道的方式,來實現新基建。

也正如此,自己在魏王手下幹活才相當有動力,因爲魏王是真正關心百姓的一位大王。

對這些生活在山上的人來說,最痛苦的莫過於就算他們自己也清楚要是下山了,怕是在鄉鎮之中都未必能夠有辦法生存下去。

自己不需要去想太多東西,因爲從自己認識魏王到現在,魏王所做的政策都是對的!

收租時總不可能四五個人翻山越嶺過來,結果一個村子只收了一石米,都還不夠給這些人的口糧呢!

所以城鎮上也有人知道很多人逃難到山裡,多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李泰對王真儒道:“這些地方的定位都是位於各個地區相對來說不錯的交通樞紐上。

對李泰來說,既然你們被自己給發現了,那你們就別逃了,都給我幹活!

“沒問題!”王真儒聽到李泰的話點點頭,道:“但村子建立不可能把百姓塞進去了事的,他們應該怎麼求生。”

日子雖然清貧,但至少有個飽腹,然後這些小村子就這麼傳承下去,變得更加封閉矇昧。

李泰只希望蒸汽機什麼時候也能遵循一下摩爾定律就好。

“所以,要讓這些人從山上下來,我們首先要在山下面建立一座村鎮!”李泰深吸一口氣到底做出這麼個決定。

李泰說道了這裡,繼續道:

“水源和糧食的問題解決掉了,那剩下來的就是整個城市的發展定位問題。

李泰深吸一口氣,道,“而且我更清楚所有人都在看着洛陽到滎陽間這道路應該會怎麼樣的建設。

要知道就算地主那也是會計算成本的,這些山田基本上都是不看一眼的。

現在蒸汽機在農業上最成功有效的發明是蒸汽磨坊,只不過就成本來說,還是水利更方便,甚至不要說水利,就算是一頭毛驢的成本都比蒸汽磨坊要低得多。

李泰嘆了一口氣,按了按自己的太陽穴,道,“所以必須要把他們給逼下山去!”

如果只建立個小驛站什麼倒好說,想要建立一個這樣的大村子,活不了這麼多人啊!”

“強遷!?”王真儒聽到李泰提出這麼個建議,連連搖頭,

王真儒無奈道:“我們要修建的這段道路,是要從洛陽到鄭州是需要經過嵩山北麓。

“我們不能建立一個村子,然後把人隨便丟進去什麼都不管,這樣會死人的!”

說實話,王真儒真的不明白,魏王明明是皇家出身,爲人也算是聰慧。

“這些不同意的人到底是哪些人?”李泰聽到王真儒的話深吸一口氣問道。

“那土地不適合耕種呢?!”王真儒聽到李泰的話又問道。

事實上,在盾構機這項技術沒被華夏徹底掌握前,華夏基建的主流還是盤山公路這種相對來說比較省事的辦法來翻山越嶺。

範越風不是給了我們最佳的交通點了嘛,那些地方多是處於荒地,需要從頭建設而已。

而李泰可不知道王真儒的想法,就算是知道,怕也是會臉紅。

小麥不適合那就種植高粱,高粱不適合就種植小米,五穀雜糧總歸有適合的。

同時,醫舍,農學社,蒙學,澡堂,等等基礎的生活設施,自己也能夠順路的安排進去。

他們一般會在向陽坡上開墾一片土地出來,想辦法種植糧食讓自己活下來。

有這本地居民的存在,我也就不需要擔心,隨着你們這些施工隊伍的離開,逼得整個村落都要搬遷,甚至連自己的配套設施都一樣要搬遷。

“這很難!”王真儒對李泰非常認真道:“他們這些被逼到山上的人,未必不想要回到城市去,但問題是他們想回歸城鎮真的非常困難。”

這兩者在技術上都不算太難,至少對大唐來說,已經掌握了相應技術。

“魏王還請謹言,如今聖人治世,海清河晏,哪裡來的苛政猛於虎!”王真儒道。

所以盤山公路這種東西實際上挺古老的道路發明,但使用到現代也都未必完全淘汰。

但現實是,雖然自己每年都往蒸汽機裡砸錢,但自己還遠遠看不到真正有效的成果。

“我們建立一個村鎮?”聽到李泰的話,這時候的王真儒不由帶着幾分的恍惚。

“養不起的!”李泰搖頭道,

那可動起來可真的是心疼死我了!”

若出現了民怨,甚至鬧出了人命就不好了!”

這過程中,不僅是所用到的技術會成爲標杆,政策也一樣會成爲標杆。

“但這樣他們不就跟社會脫節了嗎?難道他們下來時,就沒見到城鎮發展,就心甘情願守着山上一畝三分田?”李泰聽着王真儒的話表示不理解。

“苛政猛於虎……”李泰不知道自己算不上吐槽,但到底明白了幾分那些山上人的心態。

很簡單,也就只是求一個安穩而已。

把冬雪儲存下來,需要時等它融化,那就成了水!”李泰思索着說道,

當然,真到朝代末年這些地方也最容易從村民轉職成爲山賊,相對比較難清理。

“不論需要建立多少的村子,只要能夠讓整個工程推行下去,再多的村子也要建設!”

王真儒對着李泰說道,“魏王您認真嗎?

要知道不僅是洛陽到滎陽這路段而已,而且還有其他路段的。

因爲非常簡單,李泰的定位,不是這些百姓生活怎麼樣,而是這村子的百姓應該怎樣幹活……

因爲華夏的地區與地區間,常常因爲山川阻隔,迫不得已需要繞路。

但因爲距離水源比較的遠,又或者當地的土地並不適合大面積耕種,所以都是荒地。

總而言之,還是繼續任重而道。

那種下山之後出人頭地,升官發財什麼的是童話,更多的還是自己在其他的地方打拼幾年,從一無所有到負債累累,只能逃回家來,最後也就守着山坡上的幾畝田地過日子。

“安土重遷,若強遷怕會引發民怨,我們修路的事情上上下下都盯着。

若是都要建立村子的話,那需要建立多少村子!?”

算了小心一點,這些每個村子人口至少要四千人起步。

而王真儒不由想到自己跟範越風兩人去繪圖時見到的那些山上小村落,無奈道:“山上沒稅收,也沒人謀劃他們的田地,所以過得相對比較安生!”

“的確,求生是大問題,我希望這種村子打造成爲可以容納三千到五千人的大村子!”李泰喃喃道:“如果他們連生存都生存不下去的話,那就沒有意義了!”

因爲王真儒清楚,他本能覺得對魏王來說,是個人都想要納入到自己的生產體系內。

比如只要有天津橋水準,那建立路上的高架橋根本就不是什麼難事。

“嵩山裡面還有前隋的逃難的百姓?”李泰聽到王真儒的話不免有幾分愕然,至於隱士什麼的,基本上都是世家出身,交給滎陽鄭氏解決。

這種山林裡不論是當初隋朝時逃難到山林裡的百姓,又或是類似杜別架或孫神仙之類的隱士,在這一段裡面實際上挺多的!”

別看他們開墾出了田地,但這些田地都是薄田,就算是富戶想要謀奪也都是謀奪那種水邊的富田,誰看得上這些山上的田畝。

“另外範越風可試着找找有沒有地下水,有地下水每家鑽一口井,想來就夠用了!”

而李泰指出要修建的道路,要麼是上高架橋,要麼是盤山公路。

最大可能就是難的缺少媳婦,又會滋生婦女買賣,成爲河南地方的頑疾!”

“肯定有的!”王真儒看着李泰彷彿完全不敢相信的樣子,解釋道,

“逃到深山裡面的百姓一般上不會是獨自二人,而是好幾家一起逃到了深山裡。

“土地適不適合耕種那是要農業學府的專業人士過來考察之後才能做決定。

我們只是在那裡修建些柵欄擋住野獸,再修建一些房屋讓百姓們居住進去,應該不是什麼難事吧!”

“水源好解決,每家都挖掘個大型儲雪池,並幫助他們建立一套相對簡單的過濾體系。

“這些基礎設施所配套的有很多都是脫產人口,沒有足夠人口基數是養不起配套設施的。

李泰揮揮手,說道:“正是這樣封閉的社會,隨着時間發展,肯定會出現人口問題。

不論怎麼說,魏王雖然很多的時候都很亂來,但每條政策魏王都是考慮到百姓的生活甚至是生存的。

至於盤山公路更是物美價廉的代表,別得不說秦直道陝西那邊就有很大一段的盤山公路。

而盾構機這種東西,那是李泰敢去想的嗎?!

李泰的那個蒸汽機能有效發揮出一匹馬的動力,李泰怕做夢嘴角都會笑出口水來。

就算都沒有,那哪怕是在這裡大面積的種植藥材也好。

一開始這座城市肯定是跟着你們這些專業徭役幹活,出一天的勞力算一天的工資,讓這些當地的人不至於餓死,讓他們在陌生的環境中熟悉生存下來。

同時通過了徭役隊伍,幫助這些生活在山上的人融入到了整個社會中。

畢竟王真儒知道自己只是一個執行者,既然李泰已經做好決定,那執行李泰所作出來的決定也就夠了。

聽到李泰這般的堅持,那王真儒也就閉嘴了。

王真儒聽到李泰的話,很是懷疑的看了一眼李泰。

而沒開墾出來也就算了,但只要開墾出來了,基本上除了下山購買食鹽之類的必需品,否則都不會下山的!”

不過,這水平的水泥用來修路絕對足夠了,尤其修建盤山的道路,那就更是寶貝。

因爲這時代就算賣身爲奴,也不是什麼人都收的。

有的人目標羅馬,有的人生在羅馬。

所以李泰有仁慈,但不多。

換句話說,你從山裡面拉人下山的時候,最好先做一個統計,可不要讓我們建造的村子的空置太多,不然配套設施活不下去,也是很麻煩的事!”

“魏王,那我就下去處理這事了!”王真儒對李泰行禮說道。

“帶上魏旭!”李泰看着王真儒道,“你來做好人,惡人讓他跟不良人去做吧!”

“額……”王真儒聽到了李泰的話,嚴肅的點點頭,“感謝魏王體量!”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