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耕耘貞觀 > 耕耘貞觀 > 

第370章 夠了!不要了!

第370章 夠了!不要了!

第370章 夠了!不要了!

說實話,難道李世民不知道,每次把李泰叫回來那肯定是會對李承乾造成影響嘛!

但李世民能怎麼辦,李泰從頭到尾就沒關注過這件事,現在都還在河南道里面修路呢!

然後自己好不容易給李承幹安排了名將精兵,結果這邊都把松贊干布打得投降了,那邊都還沒把祿東贊給拿下來。

這讓自己想要照顧李承幹都不知道應該怎麼照顧啊。

至於李泰那肯定要回長安一趟的,畢竟需要他把哪裡來得鐵材說清楚。

畢竟這麼多鋼材料大唐不是沒有,但那要給整個大唐去用得,可不是直接都砸在了一整支軍隊上。

沒看到自己纔跟李靖稍稍提了一句,便見到魏徵瞪大眼睛,隨時準備直諫的樣子。

要是自己直接說出要複製一支這樣的軍隊,魏徵怕不是上來就死諫。

李世民想到這裡,也不由感覺到頭疼。

不過這時候,李世民對李靖問道:“還是等到青雀回來,你跟青雀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深挖一下適應性的戰部天賦。”

自己能夠安插一個人兩個人,但總不可能這上萬的技術骨幹自己都能安插人手吧。

比如當地人有什麼樣地理性疾病,明年可以調度一定針對性草藥等等。

就算李世民安插人李泰建立的一個個體系中,但李泰又沒要造反,也就想一點點推進建設大唐,對這些甘心做間諜的人來說,真的很有歸屬感。

跟李泰培養出來的那種就是單純爲了生存而幹活,只求安家立業的人來說,優秀太多了。

“不了,他現在正在主持河南道的道路修繕工程,想來有他的時間安排。

畢竟李承幹這次在軍隊中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差錯,總不能因爲李承乾沒有打勝仗,然後就說李承幹表現不好吧。

“啊秋!不知道又是哪一個王八蛋罵寡人。”

正如此,不說這些間諜好到什麼地步,但只要努力,肯定會慢慢成爲行業精英骨幹。

而且學府兵在西海郡那邊已經駐紮了多年,便特此允許薛仁貴與學府兵今年回鄉探親。

而醫行走來到百姓家中給百姓治療,會詳細指明用什麼樣的草藥,且必須要常用草藥。

大唐對於整個國家的掌控能力到達巔峰,還是自己李唐的天下,當然也就只要苦一苦李承幹,差不多就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

當初這個念頭自己也就只想一想,畢竟重步兵現在的大唐都未必能夠養得起。

畢竟李靖這時候也發現,如果鋼鐵有這麼多,能打造出一支重步兵,那是不是也能去打造一支連人帶馬的重騎兵。

但那種醫行走氛圍,應該怎麼說呢……就李泰的醫舍保證醫行走的溫飽,每個月還有固定的一吊錢,但需要醫行走不斷去城鎮周圍的鄉村中游走。

除了標準上的不同以外,還因爲太醫院裡面的人太優秀了,往往在底層待一段時間,他們要麼就早早跳出了醫行走的坑,進入到了醫舍,然後要麼去醫療營要麼進太醫院。

那就是變得太低等的安插不進去,太高等的安插進去自己很心疼,至於一般的,那還不如從農業學府之中挑選出來的學生好用。

強不強對自己來說無所謂,畢竟任何兵種在自己的手裡,總歸能找到這兵種的使用時機。

畢竟他們能夠忠心的效忠李世民,不也是爲了大唐而奮鬥,爲了自己家族而奮鬥嘛!

這就讓李世民想要隨便安插人到李泰構建的一個個體系內變得很麻煩。

不要,這可是能夠武裝四千人一百六十斤甲冑的鋼鐵啊,只要是腦子正常的執政者,怎麼可能會不要這技術。

哪怕頂層的人手自己有,但只要李泰給的東西,什麼時候成了只有頂層人玩的玩具了。

世家把這些人培養的太過有主人翁精神,或者說他們的思維就是自己出身就是要兼濟天下,匡扶蒼生的。

另外就是醫行走的可以直接報銷的標準服飾鞋子,這差不多就是醫行走的福利了。

總而言之,只要是真正幹活的,那麼進來了也就進來了。

至於另外一批人,則就直接轉職成專業醫行走,絲毫沒有要繼續向上爬的覺悟。

“就先這麼辦吧,讓青雀把河南道的道路先安排下去,讓他過年時回來在討論這些事宜!”李世民怒道,“真是的,人都到河南道了,都不給朕消停!”

李世民則思索着道,“雖然吐蕃是小國,但打敗了吐蕃畢竟是大勝。

但現在看魏王這麼有錢,想要養一養重騎兵好像也並不是不可能的事。

反正自己感覺身體還行,至少挺個十年沒問題。

但人總是貪心的,尤其看着李泰一個接着一個拿出東西來,而且都是與社稷相關的事物,就算昏君都不可能說把這東西給砸了吧!

所以還就先這麼拖延着吧,畢竟解決這問題自己沒辦法,但拖延問題總歸是政客的強項。

別得不說,魏王的醫行走體系所需要的醫者,朝廷想要往底層安插人,但朝廷從太醫院中根本就挑選不出來。

李靖一想到這裡,到底多多少少是有點期待未來了。

畢竟,只要是農業學府出來的,不說站隊不站隊什麼的,就單單是魏王一句話,有的時候都不需要朝廷的聖旨這些人都就會主動去做事,比如那次的鑿冰便是其中之一。

這就讓百姓們對於醫行走幾乎自發的擁護。

醫行走如此,農學社也如此。

比如說現在魏王有了能夠大量增產鋼鐵的辦法,你到底是要不要?

一般上也都只是治療些小病,真要說福利,也就醫舍管一日三餐,外加一部分草藥報銷。

基本上見到一身白衣,胸口有着一株綠色草藥的標誌的醫行走,坐在附近的基本上都願意遞水喝,如果正好在吃飯,也叫着醫行走一起吃,甚至把頭一碗飯給醫行走。

以高句麗的底蘊,哪怕大唐連戰連勝,想來也能抵擋大唐至少一波的攻勢,畢竟大唐打高句麗還是很受糧食運輸與冬天氣候的制約。

但現實是,伱戒備沒有用啊!

鋼鐵的甲冑,高聳的身軀,鐵馬金戈的場面真心令自己心曠神怡啊!

聽到李世民這話,不魏徵與房玄齡兩人默契了看了一眼,很顯然,雖然這次李泰慧眼識人挑選了王玄策與薛仁貴兩人,但李世民也並沒因爲這件事情而放棄李承乾的意思。

當然要真說起來,除了北方的薛延陀算吃了東突厥的屍體能敗兩次,吐蕃靠着青藏高原的地形能多敗幾次,最難處理的應該就是高句麗了。

因爲魏王手下所產生的東西,已經越來越專業化了。

如果說,現在的李泰換一個身份,哪怕是房玄齡,李世民都應該擔心自己死了後這大唐還姓李不姓李,所以還是先把他給埋了。

很顯然,關於這點李世民想要跟李泰談一談,他們幾人也能感覺到幾分的凝重。

總而言之,各種方式安插在這裡面的醫者待的時間久了,享受着村民對自己發自內心的尊敬,感受着醫行天下的偉大宏願,然後就紮根下來了。

規避兵種的弱點,使用兵種的優點,這本身就是個優秀統帥應該做得事,頂多就看不同將領能不能找到使用相應兵種的最佳時機而已。

真說起來,醫行走體系的待遇只能算一般,跟太醫院肯定是沒得比的。

畢竟做到行業頂尖需要天賦,但成爲行業骨幹,基本上靠努力就夠了!

而朝廷這邊向李泰的各個體系安插了不少人,安插進去後,這些人一個個反正比原來的傢伙都還要來得起勁,自然而然脫穎而出成爲了優秀分子。

“聖人,那是馬上就宣召魏王回長安?”魏徵聽到李世民的話不由問道。

還是那句話,基本上正經幹活的或多或少都會摸魚,就算是醫學生也是如此,裡面肯定有好有差,有強有弱的。

但帥不帥那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也就是那次後,朝廷對拿李泰給的好處,或多或少都有幾分戒備。

總而言之,醫行走只是看病,給藥方,並不強求百姓一定要買藥。

而其中最直接的底蘊就是,看看一場戰役級別的戰爭能不能敗的問題。

這種人基本上第二天就提議還是去搬磚吧,那個活更適合你!

而朝廷自身識字的人才又基本上是出自世家,而應該怎麼說呢?

那真的是一股很強的使命感與榮譽感加身,並且有意識的不斷強化這使命感與榮譽感。

“諾!”李靖聽到這話,到底快速答應下來。

但李泰這體系的最終目標,或者說是最初建立的願景與氛圍,又讓這些本就不愁吃穿,滿腦子自我實現,以及讓別人尊重一類想法的人很對味。

但李泰的話……其實只要讓李泰做皇帝,好像一切的問題都解決掉了。

別說上萬,一個產業能拿出十幾人來李世民就感覺自己謝天謝地了。

醫行走回到醫舍每天早上便要進行一刻鐘早課,就是背誦或者閱讀張仲景《傷寒論序》,最後以醫行天下,民不生疾作爲願景結尾,身形受到了洗禮。

因爲哪怕李世民到了現在也不能對李泰予取予求,好像當初魏王弄到什麼好東西,然後聖人一句話,魏王便會乖乖交出來,但現在這種情況開始發生變化了。

然後他們就這麼莫名其妙的被這個體系給吸收掉了,成爲了各地的積極分子。

生了什麼病,應該吃什麼藥,應該怎麼去醫舍,總而言之,醫行走像醫舍的觸手走入到普通百姓裡,讓普通百姓知道,自己得了病未必需要使用平民本命技能硬撐。

百姓如果捨得那就去醫舍中買藥,如果不捨得那就指明草藥出處,能讓百姓自己去採集。

冬三九之前回長安,元宵節之後再回洛陽,讓他能在春節聚一聚,就不要再安排時間了!”

聽到李世民的話,在場幾人不由相互面面相覷額。

那種連大字都不認識一個,想要安插到李泰的體系中,是不可能的。

某種程度上來說,像大唐經過這十幾年時間國力已經開始逐漸的恢復,開始展現出身爲帝國的底蘊了。

假期爲三個月,至於學府兵以及整個軍團是否退役,還是等到三個月後再行決議。”

實際上大唐整個對外的戰爭勝率也不算是太高,但大唐就是能夠敗得起,可惜其他小國敗不起,這就是大唐這種帝國,跟周圍那些小國的最大區別。

這些行醫日記會每年進行一次總結,然後相互交流查看,從中尋找規律。

但用了農業學府的學生,那天然就會分潤了權利給李泰。

至於另外一種,那就是隨着各種專業越來越細分,對掌握標準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那要真如此,那當兵天知道要捲到什麼程度。

李泰猛打了一聲噴嚏摸摸鼻子,看向王真儒道:“洛陽到滎陽兩地的徵地情況怎麼樣了!”

當然,這是好的方面。

大家都是爲了大唐,分什麼你和我啊!

換句話說,現在的李泰的體系是很具有吸引力,但同時又有很強的排他性。

但唯有間諜爲了避免自己被懷疑,反而會努力工作,至少不至於讓自己被淘汰。

至少在李泰制定下了標準後,標準不達標的就是會被自然而然的排斥掉。

所以,現在的李世民也很無奈,李泰免費給他送技術,但他手上沒有人啊。

李世民沉思了一會兒,最終還是決定讓李泰過年時再回來。

但誰讓李世民算是千古以來最講情義的皇帝之一呢!

且不說李承幹好像有浪子回頭的趨勢,就算沒有,李世民也不可能因爲李泰太過優秀而把李承幹給廢了啊!

別得不說,至少自己昏庸至極的老爹李淵都沒做這種事,自己動手去做,怕是會從此名留青史,遺臭萬年。

反正李泰也不管,這些人到底是世家的,當地豪強的,還是朝廷派遣進來的。

所以,他們想要融入的好,那就要適應李泰制定的規則,而適應李泰的規則,自然就被規則改造成了其中的佼佼者。

至於他們回來除了補充藥劑,同時還整理自己的行醫日記。

那都是要成百上千,甚至上萬的技術骨幹,以及涉及至少十萬以上的老百姓生計的玩意。

要,肯定要李泰那套標準,肯定要用到農業學府的人,用到農業學府的人,那就必然要擴展李泰的權利。

這就是現在李世民頭疼的地方,李泰給得實在太多了,自己好想喊:夠了!不要了!

“有滎陽鄭氏出面,基本上都順利進行,但有人就是不同意搬遷!”王真儒認真道。

“必須要讓這些人搬遷嗎?”李泰看着王真儒問道。

“沒辦法,要做一條只有車輛通行的收費道路,總不能這些地方還有百姓居住,讓他們來來往往吧!”王真儒也很無奈。

“知道了,那就強遷吧!”李泰臉色嚴肅道。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