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皇帝不快活 > 皇帝不快活 > 

15.一斛珠(十五)

15.一斛珠(十五)

連夜而傾的大雪終於在申初時分打住。天邊鉛雲散盡,血色殘陽如火燒般烙紅了滿地的深雪,彷彿蜿蜒着一條又一條的血河。上京城家家戶戶門扉緊閉,最熱鬧繁華的大街竟一個人影也沒有,靜得恍若一座死城,只有風偶然拂起一地的塵埃雜什,在石板道上跌蕩翻卷,訴說寂寥。

一日之前,上京城才經歷建國開城以來最驚心動魄的日子。那一日,祁王謀反,大軍攻城,火燒皇宮,相府抄家,老百姓窮極一生也遇不上一回的事兒,竟通通聚在那一日發生了。

祁王的反旗豎起得那樣的毫無預兆。正當所有人都以爲祁王心孝,領了一千精兵擅自班師回朝不過是爲了見病重的皇帝一面時,三萬大軍自上京城郊憑空冒出,如洪水猛獸般猝急不防地涌向上京城,所有人才恍然大悟。

帝王家,從來只言皇權,何曾有親情可講?

爲了祁王的一場野心,那一日,死去的人太多太多。攻城的三萬祁軍被兵馬大將軍的五萬大軍與守城的八千羽林軍裡應外合重重一擊,全軍覆沒。闖宮的郎大人與數百屬下於皇宮的正清門前伏誅,無一倖免,流出的鮮血打溼了整個皇宮。東宮與各個朝官的家中或有奴婢小廝、或有小妾寵姬,亦在那個夜裡,無聲無息地的死於太子隱衛的暗殺之下。皇帝的妃嬪舒貴人與其宮中的一班宮女內侍被賜三尺白綾,縊死於寢宮之中。祁王府三百餘口人全都被羽林軍就地格殺,屍體連着金碧輝煌的祁王府一夜之間被一把大火燒成灰燼……

而這場滔天大禍的罪魁禍首祁王,同一日,被太子斬於皇帝寢宮乾毓宮外。

彼時,除了護駕的東宮內侍總管、金吾將軍與一衆羽林軍,在場者,還有恰巧進宮探視皇帝的太子妃,郎瓔珞。

郎瓔珞只要一閉上眼睛,就能看見當時蕭豫被一劍刺穿的畫面。那樣鋒利而寒冽的長劍,毫不留情地穿過了蕭豫的心口,她眼睜睜地看着那一抹刺眼至極的殷紅一點一點的在蕭豫的衣衫上擴大,她的心口,也像被長劍刺穿一樣,痛得她眼前一黑,竟無法呼吸。

“蕭豫——”破碎的吶喊淒厲地傳遍整座皇宮,竟彷彿淹沒了颯颯的風雪聲。

蕭豫臉色慘白地捂住胸口,回過頭望着她,嘶聲低吼:“快走!”

當時卻不知,原來那一眼之後,竟是天人永隔。

便是蕭豫留給她的那件東西,也救不了他。

那宮裝美人舒貴人終究還是從戚長寧的眼皮子底下將她送出了皇宮,只是,舒貴人也因此被戚長寧拿住,賠上了性命。郎瓔珞在兵荒馬亂的上京城中極力往相府方向奔去,她很害怕很害怕,可是她一心記着蕭豫那句“只有你能救我”,所以,無論如何,她都一定要趕回相府去把那件東西找出來救他!

她做夢也料想不到,蕭豫留給她的,竟是一卷紙鑲綾絹。

綾絹明黃,面紋瑞雲祥龍,白紙勝雪,墨色深濃,上書“傳皇位予七皇子,祁親王蕭豫”,下戳蓋丹紅硃砂印鑑——“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傳位詔書。

她雙手顫抖地捧着那一卷紙絹,沉重得幾乎生生將她碾碎。忽地,一個纖細的身影猛地推開房門,朝她撲過來,哇的一聲大哭,“小姐!”

“屏兒?”郎瓔珞一怔,旋即緊緊擁着一身狼藉,哭得幾乎背過氣的銀屏。謝天謝地!她沒事!她還活着!郎瓔珞哄着她道:“別哭!別哭!你傷着哪裡沒有?你怎麼從會在這裡?”

銀屏搖了搖頭,邊哭邊道:“小姐被帶走以後,屏兒偷偷跟着那些宮女從皇宮裡逃了出來……屏兒不敢回東宮,只好回相府……小姐,皇宮到處都是死人,屏兒好害怕……”

郎瓔珞輕拍着她的背,“不怕,沒事的。很快便會沒事的。”

是安慰銀屏,亦是安慰自己。

很快便會沒事的。只要有這卷詔書,蕭豫會沒事的。

郎瓔珞拿着詔書奔出房門,屋外夜色濃重得化不開,大雪仍在飄零,空氣中仍有一絲若有似無的血腥之氣。爺爺端坐在大廳主位之上,腰背挺直,臉上卻是一派沉暮蒼涼。那一雙往昔炯炯有神的雙眼竟已變得黯然無光,死氣沉沉,彷彿在望着她,又彷彿透過她望向了身後更遠更遠的地方。

“郎家完了。”

郎瓔珞驀地一呆:“爺爺,您在說什麼?”

“老夫說過,莫要低估太子……祁王,你怎麼就不信老夫……”爺爺牢牢盯着郎瓔珞手中的詔書,驟然仰天長笑,笑得岔了氣還不停:“人都死了,即便有傳位詔書,那又如何?”

手中的紙卷猝然墜地。

郎瓔珞的臉瞬間褪去全部的血色。

怎麼可以!蕭晸!你怎麼敢!那可是你血脈相連的親弟弟!

“小姐……”跟在郎瓔珞身後的銀屏怯怯撫上她涼如寒冰的手。她恍若未聞,猶如木雕石塑,生生定在原地,彷彿連如何呼吸也給忘卻了。

遽然,廳外的哭叫聲並着雜亂的腳步聲四下紛起。一聲溫醇如水的嗓音遠遠地、清晰地蓋過重重喧囂,直鑽進耳中。

“奉攝政太子殿下口諭,郎正檀、郎頌明與叛逆蕭豫合謀篡逆,罪大惡極,今被查實,賜闔府查抄!欽此!”

郎家一百多餘口人,除了宮變當日已就地伏誅的郎頌明,餘人上至郎相下至奴婢小廝俱獲死罪,女眷賜自縊,男丁處斬。唯獨太子妃,因身份特殊,暫交宗人府,等候聖裁。

大胤郎氏一門,至此絕後。

三日後,郎正檀被斬於菜市口。這位兩朝重臣以無比慘烈的方式結束了他的一生。同一日被處斬的還有昔日追隨祁王的六部大小官員,共三十六人。劊子手的鍘刀刀刃都砍得捲了起來。

是夜,文帝駕崩。皇宮的燈火亮了一整夜。文帝甚至還未來得及給宗人府中的太子妃定罪,便已隨着他當年最疼愛的兒子祁王去了。那一日,正是景祐十九年的臘月初四。

臘月初五,太子臨危受命,登基爲皇,稱武帝,年號承天。

登基大典之上,左相夏侯倡與大理寺卿卓韃合表上奏,懇請新皇制裁太子妃。武帝准奏,着翌日行斬首之刑。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