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 咸豐郡的鹽田改革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原始文明成長記 > 原始文明成長記 > 

第918章 咸豐郡的鹽田改革

第918章 咸豐郡的鹽田改革

就在新化郡上河村中的移民給當地百姓介紹漢部落北方八郡的情況時,三月中旬,經過薛青窯和大樹的聯繫之後,送往瓊州島的第二批移民也順利登岸了。

這些移民積極的在當地發揮著作用,一邊教當地百姓種植漢部落的各種農作物,一邊向他們宣傳推廣着各種漢部落的生活習慣,逐步將當地的百姓同化成一體。

整個瓊州六郡的各個村莊,也在穩步的推行着改造水田的事宜,第一批先優先改造靠近河流,或者當地本來就挖有水渠的地方。

這樣的地方比較容易改造,可以先將水稻在當地種起來,其他不好改造的地方,可以放到第二批次進行,等改造完畢,今年第三季度再進行種植也是一樣的。

雖然這樣可能會打亂當地的耕種節奏,但爲了相應的改革,這些都是必須要經歷的,只等各地的改造完成後,來年再進行統一的調度也不算晚。

值得一提的是,年初時羅衝派往瓊州島爲官的那四個郡守,此時也終於隨着第二批移民一起登陸了瓊州島。

牛尾算是故地重遊,他從小就是在這個島嶼上長大的,可謂熟的不能再熟了,這次他被分配到咸豐郡做郡守,心裡也早就有了一番打算。

咸豐郡不是個什麼大郡,本來人口就不多,而且也沒有多少肥沃的農田,一大半的人都從事着曬鹽產鹽的生產工作,每年爲鑫部落創造大量用於對外交易的海鹽。

但是現在不同了,牛尾已經得到了上面的命令,咸豐郡要做兩手發展,已有的農耕土地要繼續開發,用來生產海鹽的鹽田則是需要改造和人員精簡,將裁撤下來的百姓也都放到農業生產上去。

隨着牛尾一起來的,還有被羅衝派來的一個漢部落的包工頭,這人拿着羅衝給予的圖紙,專門負責鹽田的改造工程。

海鹽曬制這個工作,大體可以分爲三個步驟,第一是收集海水,將海水引入鹽田,在進行這個過程的時候最好先把海水過濾一下,以免引入不必要的雜質。

然後就是制滷,沒錯,海水曬鹽也需要制滷,這個制滷的大致流程就是提高海水的含鹽濃度,使其逐漸達到能夠出鹽的程度。

具體一點就是將初級引入的海水進行晾曬,當初級的海水被蒸發到一定程度時,海水的含鹽度就會提升,變成初級的滷水,然後再將這些更鹹的海水引入第二級的滷水濃縮池,繼續進行晾曬,海水蒸發,鹽度再次提高之後,然後繼續轉池。

這個過程將會經歷三到四次,最後將引入的初級海水變成鹽度飽和的濃縮滷水,只要水份再蒸發一些就會結晶出鹽的地步。

最後便是將濃縮的滷水引入出鹽的曬場內進行晾曬,直至海水全部蒸發,曬出海鹽。

這便是海水曬鹽的大致流程。

不過以前鑫部落時期的時候,咸豐郡這裡的鹽田大多都是天然形成的鹽田,還有的一些是半天然的鹽田,然後經過了當地百姓的稍微改造之後,最後才成爲鹽田。

之前的天然鹽田,大多都是海岸的石頭山,常年經過海水沖刷後,形成的一些階梯式的石頭灘塗,漲潮時海水自動漫過最高處的階梯,等退潮之後,階梯上的窪地就會留存一些海水。

這些海水經過自然陽光的蒸發,然後變成擁有一定鹹度的滷水,然後順着階梯順流而下,再更下層的階梯中匯合,逐漸形成濃度更高的飽和滷水。

這個時候,當地的百姓就會使用各種能夠盛水的工具,例如竹筒獸皮,瓦罐什麼的東西,將最下層的飽和滷水使用人力將其提到最高處的階梯中進行最後的結晶過程。

因爲海水漲潮落潮都是有固定時間的,如果不用人工將最下層的飽和滷水提到高處的話,那麼還不等這些飽和滷水開始析出結晶的時候,海水就會再次漲潮,將這些已經成爲飽和滷水的海水重新融入大海,那麼之前的努力就全都白費了。

所以這就造成了咸豐郡海鹽產業的一個重要問題,首先是鹽田不是特別多,因爲基本上都是天然形成的,所以產量直接受到了限制。

據牛尾自己所知,咸豐郡這裡的大小鹽田一共只有六個,曬場面積最小的只有十幾畝地大小,最大的鹽田只有一個,各個級別的鹽池加在一起,總面積能有三四個足球場,這就已經是大的了。

而且因爲需要使用人力來從最下面的鹽池中將飽和滷水提上來,所以這些鹽池還佔據了大量的勞動力,因爲每一次往上提水的過程,就相當於和大潮賽跑一次,必須在漲潮之前,將下面的滷水提到上面來,否則就會功虧一簣,因此人手少了還不行。

這些人就這麼平白被圈在了鹽田上,平時的時候基本上用不上,等需要幹活的時候,人少了還不行,造成了極大的勞動力浪費,連牛尾自己都知道這個事情。

牛尾自己就曾說過,別的不講,哪怕只是給這些曬鹽的工人換上一些工具,就能在提高鹽的產量的同時,節省掉大量的人力。

比如說專門修一條用來往上提水的路,然後將鹽工們汲水的竹筒瓦罐什麼的破玩意兒統一換成木桶和扁擔,讓鹽工一次能挑兩桶水,再大量的普及鐵鍬這種方便的工具用在鹽的轉運和汲水上,絕對能節省下原來三分之二的人力。

至於產量的提升,那牛尾就沒有辦法了,因爲曬鹽這個東西,它要看天氣,看季節,而且鹽田就那麼大,一次能夠容納的海水只有這麼多,將這些海水曬乾析出白鹽,時間基本上也都是固定的,這個不是說你能快點講滷水提上來就能解決的事情。

你總不能加快海水漲潮落潮的週期吧?這個肯定是做不到的。

但是到了羅衝這裡這些自然就沒問題了,因爲他已經有了萬能的蒸汽機,還有最近弄出來的水泵,挑水什麼的根本不存在,直接從下面的鹽池中把飽和滷水抽上來不好嗎?

原來需要幾百人往上挑水的工作,現在只需要幾個人看管蒸汽機、抽水泵,以及抽水的管道就好了,最多十來個人就能搞定,這還只是人力方面的節省。

產量方面,誰說鹽田少就無法提高產量了?

鹽田少不會新建嗎?漲潮落潮有周期,海水上不來,不會用水泵來抽嗎?

再說了,就算漢部落沒有蒸汽機,哪怕只是用風車水泵,或者水車來提水,同樣也能做到這些事情,這些鹽田放在漢部落的手裡,節省人力,提高產能,那簡直是玩兒一樣的事情,根本就不是什麼問題。

牛尾這次過來,要做的便是這件事,首先就是將蒸汽機帶到現有的鹽田裡去,然後將那六個鹽田中的勞動力釋放出來,一部分人讓他們直接轉行去種田。

另一部分直接收編進入公家的鹽場裡當工人,以後拿工資吃飯。

如果有人想要私開鹽田,那也行,但是首先要交一筆重稅,然後自行籌建鹽場,最後產出的鹽也只能按照部落開出的價格賣給部落,總之鹽還是歸政府獨家售賣,任何人都不準零售私鹽。

牛尾其實對此十分不解,既然允許私人開設鹽場,可爲什麼又不讓他們私賣呢?既然不允許私賣,爲何又讓他們私自開設鹽場?

其實這就是羅衝在爲將來佈局而已。

任何項目,如果都只是由官府獨自經營的話,那麼貪腐,虛報產量,降低質量這種事情是一定以及肯定會發生的事情。

或許現在有羅衝這個威望近乎神靈的首領壓着,而且官僚體系初創,那些人還沒想到貪腐,也不會玩這些花花腸子,但是以後呢?過上幾代之後,誰敢保證沒人會動這塊超大的蛋糕?

所以鹽場的經營必須分給民間一部分,讓官府和民間形成競爭,但是所產的鹽又要統一賣給部落,部落統一收購時,通過雙方的產量和質量進行對比,就能隨時發現公家鹽場裡有沒有出現問題。

.

.

.

.

今天兩章。五千多字,一會兒凌晨之前還有一章。

我細綱用完了,所以重新整理一下思路,然後從明天開始繼續恢復日萬。(本章2700+後面這個不收費)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