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共和國大閱兵的故事 > 共和國大閱兵的故事 > 

第四章 1999年:建國50週年閱兵

第四章 1999年:建國50週年閱兵

1999年:建國50週年閱兵

時光流轉,歲月穿梭。彈指一揮間,半個世紀已然過去。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了50年華誕。在即將告別20世紀的時刻,中國以一場震驚世界的世紀大閱兵,作爲民族崛起歷程的完美總結。

國慶50週年閱兵,是人民解放軍繼開國大典接受以毛澤東爲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國慶35週年接受以鄧小平爲核心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兩次歷史性的檢閱之後,接受以江澤民爲核心的中共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世紀性大檢閱,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軍事意義和歷史意義。

新時期軍隊建設成就

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作出了軍隊建設指導思想實行戰略型轉變的重大決策,即由過去立足於“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的臨戰準備狀態,轉移至和平建設的軌道上來。這是中國國防建設和軍隊建設上的一次根本性、革命性的轉變,對人民軍隊的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在軍事現代化建設方面,中國航空工業已初步形成了能生產殲擊機、轟炸機、強擊機、直升機、運輸機、偵察機、教練機、多用途飛機、無人駕駛飛機和超輕型飛機等門類比較齊全的科研生產教育體系。

航天工業能自行研製生產不同類型的人造衛星、運載火箭、戰略和戰術導彈,其中衛星返回系統、低溫推進系統、地面測控系統等已經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突破了航天飛行器透明控制、高精度軌道確定、返回控制和着陸預報等一系列關鍵技術,自1992年開始實施載人飛船航天工程以來,中國先後進行了三次“神舟”號載人宇宙飛船試驗。

在軍隊政治教育方面,經中央軍委批准,軍隊已向地方開放了101個機場,開放和騰讓了29個港口碼頭、300多條鐵路專用線、90條通信線路、1000多個倉庫、300多萬平方米軍事用地及部分營房設施。

上海浦東開發區和三峽水利樞紐、蘭州—西寧—拉薩光纜通信幹線等一大批國家重點建設中,解放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裝備,成爲重要的攻堅力量。1994年4月17日,是中國軍人在三峽工程中打響的第一炮!幾千名武警水電官兵以平均每月100多萬方的速度削平18座山頭,解決了世界水利史上從未有過的一系列難題。

在1998年百年不遇的抗洪搶險鬥爭中,中國出動30萬官兵和500多萬民兵,2200多架次飛機,1.25萬臺車輛,1170餘艘舟艇,搶修加固堤壩一萬多公里,堵決口和排險情1.4萬處,搶救和轉移羣衆300多萬人。這些人民子弟兵臨危不懼,嚴防死守,在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6名官兵爲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在國防建設方面,1997年7月1日清晨,當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迎來第一個黎明的時候,中國人民解放軍奉江澤民主席的命令,雄赳赳地進駐香港,接管了英軍的兵營,象徵着主權的迴歸。

爲了遏制“臺獨”勢力的發展,解放軍舉行了海上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1995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東海公海海域進行地對地導彈發射演習,“六枚導彈全部命中目標”;10月,海軍又在中國領海舉行了諸兵種合成演習。1996年3月,解放軍又在東海沿岸和臺灣海峽先後舉行了導彈發射訓練、海軍實彈演習和三軍聯合作戰演習。

在對外關係方面,中國軍隊已逐步走向世界。目前,已同146個國家開展了軍事友好往來,在103個國家設立武官處,有74個國家在中國設立了武官處;共有1600多個軍事團組出訪了90多個國家,來自世界五大洲的2500多個代表團訪問了中國。同時,軍事外交已成功地向中低層次和軍事科研、學術交流、科技合作等多種專業領域延伸,並不斷拓展交往與合作的廣度與深度。從1996年始,互派留學人員、互派客座研究人員近千名。

同時,從1990年開始,中國軍隊先後參加了“聯合國中東停戰監督組織”、“聯合國伊拉克——科威特觀察團”、“聯合國柬埔寨臨時權力機構”、“聯合國監督西撒哈拉公民投票特派團”、“聯合國莫桑比克行動”、“聯合國利比亞觀察團”和“聯合國塞拉利昂觀察團”等聯合國維和行動,共派出軍事觀察員30餘批和工程部隊1000餘人次。

在以江澤民爲核心的中共中央及中央軍委的領導下,人民軍隊按照“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軍隊建設總要求,在新時期實現了跨越性的發展。

閱兵籌備

1989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0週年之際,由於當時的特殊原因,未能按慣例舉行大閱兵。直至1999年,即1984年新中國成立35週年大閱兵15年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舉行了慶祝建國50週年的世紀大閱兵。

1998年1月,中央軍委下發了《關於成立建國50週年國慶首都閱兵組織領導機構問題》的通知,決定成立由傅全有總參謀長任組長的建國50週年國慶閱兵領導小組。之後,閱兵總指揮部成立,拉開了世紀大閱兵準備工作的序幕。

經中央軍委和閱兵領導小組研究決定,建國50週年閱兵,要體現和展示我國主要武裝力量構成的所有成分,體現現代兵種合成、軍種聯合的特徵,近15年來新增加的兵種必須參加受閱。這樣一來,陸軍航空兵、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武裝警察特警部隊、預備役部隊首次參加閱兵,空中梯隊由1984年的4個變成10個。

1998年2月6日,閱兵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召開,北京軍區司令員李新良上將被任命爲此次閱兵的總指揮。

50週年大閱兵方案中提出了“展示國威軍威、體現時代特點、體現諸軍兵種聯合受閱、爭創世界一流”四個要求。此方案在報經中央軍委批准時,江澤民親自批示,國慶50週年閱兵,要向世界展示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巨大成就,展示我軍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勝利之師的嶄新面貌,展示我軍維護祖國統一、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堅強決心和強大力量,以揚我國威、振我軍威,振奮民心、鼓舞士氣,進一步鼓舞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更加堅定的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全面推向前進。

根據中央軍委和閱兵總指揮部的指示,參閱的地面部隊從4月15日至19日,在短短的五天之中就陸續從全國15個省市,通過鐵路、公路、海上和空中運輸渠道,由四面八方向京郊的三個閱兵村迅速集結。這是一次人員和重裝備空前的大集結。各閱兵部隊從上到下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對受閱裝備進行全面的檢修,根據機動方式、行進路線,制定了周密的開進方案,凡是極爲重要的裝備、重要的路段和裝載車站,都有領導現場指揮。各技術保障分隊伴隨部隊一路實施機動保障,確保部隊順利到達。

短短几天內,2.4萬名受閱官兵、400多臺重武器裝備、100多架戰機,全部集結完畢。參加閱兵的官兵都是經過嚴格挑選出來的。被選中參加閱兵的人員條件要求很高: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 身體健康,身高必須在1.70米至1.80米之間。很多表現好的官兵只因爲身高差一兩釐米,沒被選上,留下終生遺憾。

參閱指戰員帶着部隊官兵的殷殷重託,開始了艱辛的閱兵訓練。站軍姿訓練,兩個小時不能動彈,還必須挺拔如鬆,眼睛40秒鐘纔可以眨一下,還必須炯炯有神;正步踢腿定位三分鐘不能動,每一步下去必須是75釐米的距離,踢腿的高度必須是30釐米;方隊行進中,無論縱看、橫看還是斜看、豎看,都要像一個人一樣,幾百個人的手臂必須同時起落,腳落地的聲音要像一個人一樣乾淨利落。要達到這些要求,練得不夠,顯然不行。從早到晚,除了吃飯、睡覺、上廁所,就是訓練。

當時,許多受閱官兵每天喝七八公斤水,卻不解小便。閱兵總指揮部派醫療組做出測算,參加受閱訓練的官兵在最熱的天氣裡,每人每天平均流掉兩公斤汗水。一萬多名官兵一天流出的汗水達20多噸。幾個月下來,受閱官兵流掉了幾百噸汗水。正是這數以噸計的汗水,澆築了威武雄壯的強大方隊。

1999年7月23日,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冒着酷暑來到閱兵村,視察慰問在這裡艱苦訓練的受閱官兵。江澤民說,國慶50週年閱兵是慶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受閱部隊牢記使命,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國慶閱兵這一重大政治任務。

“一、二、三、四!”對於一名軍人來說,沒有什麼比這句口號更爲熟悉的了。但在50週年的受閱部隊中,“一二三四”卻別有一番意義。

所謂“一”是指“一次規模最大的閱兵”。

國慶五十週年閱兵可以說是歷屆閱兵中規模最大、裝備最新、現代化程度最高的一次。

此次世紀大閱兵共由17個徒步方隊、25個車輛方隊和10個空中梯隊組成。陸、海、空、二炮、武警,其中,海軍陸戰隊,特警部隊,預備役部隊都是首次參加閱兵。因此,這是歷次閱兵中兵種最多的一次。車輛方隊由包括坦克、火炮、裝甲車、導彈在內的443輛戰車組成,也是歷次閱兵中規模最大的。而由9種機型15個機種的132架飛機組成的空中梯隊,更是以前所未有的氣勢,展示了人民空軍空中力量的最新發展。

“二”是指“二對雙胞胎接受檢閱”。

在受閱部隊中,有兩對雙胞胎格外引人注目。這就是女兵方隊的領隊張薇薇、張莉莉姐妹倆和空中梯隊的飛行員李支農、李支剛兄弟倆。

張薇薇和張莉莉是女兵方隊的兩名指揮員(走在方隊前列的領隊)。這是太難得的巧合了。她倆從進入女兵方隊的那一天起,就引起了各方面的關注。她倆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在整體隊伍中,受到萬衆注目,不僅要求自己的動作標準漂亮,還要分毫不差地做好引導,從到達敬禮線下達口令,舉手敬禮開始,絕對不能有任何失誤。

功夫不負苦心人,女兵方隊板報上登着這樣一行文字:張薇薇、張莉莉在分指揮部組織的各方隊指揮員考覈中,取得第一名。她倆是訓練明星。

駕駛殲擊機的孿生兄弟李支農、李支剛,他倆從長相、性格、舉止甚至生活道路都完全相同:同時被招飛入伍,同時被提升爲中隊長、大隊長,同時晉升爲特級飛行員,同時榮立二等功,1999年又雙雙被選中參加國慶閱兵,一起飛過天安門。據有關資料介紹,孿生兄弟是同時成爲殲擊機飛行員的,這在當今世界上絕無僅有,而中國空軍的李支農、李支剛則是惟一的一對。

“三”是指“三軍航空兵組成空中梯隊”。

50週年閱兵式上,將飛過天安門上空的空中梯隊的龐大機羣,是由陸海空三軍航空兵組成的。這在中國閱兵史上還是第一次。

參加空中梯隊的飛機共有132架,是歷次閱兵中規模最大的。其中有空軍的轟炸機、殲擊機、強擊機,還有海軍航空兵的殲擊轟炸機和陸軍航空兵的直升機。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海軍航空兵的殲擊轟炸機“飛豹”,在閱兵式上揭開了神秘的面紗。陸軍航空兵的直升機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直—9型武裝直升機,駐香港部隊航空兵裝備的也是這種飛機。

“四”是指“四大軍兵種導彈同時亮相”。

在國慶閱兵的戰車方陣裡,威武壯觀的導彈羣無疑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些彙集到一起的中國導彈羣體,是由陸軍、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四大軍兵種的導彈部隊組成的。陸軍導彈方隊的導彈是中國最先進的低空和超低空防空導彈,是陸軍的重點防空武器。載有藍白相間導彈的方隊是海軍艦空導彈和艦艦導彈方隊,海軍導彈主要用於海上作戰。而空軍地空導彈部隊則是中國國土防空的重要力量,它主要防守萬米以上的領空。車輛方隊的壓陣陣容是第二炮兵的戰略導彈方隊陣容,這些射程在數千乃至上萬公里的中程、遠程和洲際導彈,爲祖國的安全和人民的安寧構築起了強大的立體屏障。

不愛紅裝愛武裝

在1984年35週年國慶大典的閱兵式上,整齊威武的閱兵方陣中出現了一抹亮麗的風景線:女衛生兵方隊。這是共和國閱兵式上第一次出現女兵方隊,來自漢、滿、回、壯、蒙古、朝鮮、達斡爾等9個民族,由北京軍區軍醫學校——當年著名的白求恩衛生學校的學員組成。

年輕的女兵們頭戴大檐帽、身着棕綠、藏青小翻領裙服,佩戴紅十字袖章,腳穿黑色光面皮靴,英姿颯爽,充滿朝氣。她們那整齊的步伐,贏得了天安門城樓和觀禮臺上一陣陣的掌聲。

從此,女兵方隊便連續出現在此後的國慶閱兵典禮上,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和讚譽。殊不知,在這份榮耀背後,女兵們付出了多少艱辛和汗水。

時任白求恩軍醫學院政委兼女兵方隊領導小組組長的慄龍池回憶,那會兒的要求是“苦練一個月,達標進北京”,女兵們吃了很多苦。

華北的初春仍是寒氣逼人,在石家莊某航校機場,400多名女兵頂風冒雪,排成整齊的方陣進行着嚴格的軍姿訓練。4月2日,她們穿上皮鞋進行適應性訓練。按規定戰士學員是不配發皮鞋的,領到嶄新皮鞋的女兵們甭提有多高興了。但未曾想,這雙皮鞋卻害得許多女兵的腳上起了泡。一時間,這支徒步方隊變成了“泡兵方隊”。許多人腳上磨出了泡,有的人磨破了腳指頭,一瘸一拐仍堅持訓練。有一個叫常玉敏的隊員,一個腳指頭的指甲被頂破,發炎,沒好利落,就繼續訓練,後來化了膿,她一狠心把那個指甲硬是拔掉了!一個叫董旭的隊員很要強,腳上長了“雞

眼”,邊治療邊堅持訓練。

1984年5月8日,女兵方隊進駐北京沙河機場後,天氣逐漸炎熱起來,隊員們住在攝氏40來度高溫的帳篷裡,晚上根本別想睡個好覺。當時爲了保持好軍姿,站軍姿時,兩腳分開約60度,兩腿挺直夾緊,收臀,小腹微收,挺胸擡頭,收下顎等要領動作要做到位,爲了動作整齊、姿勢標準並且堅持時間長,不少人腿上還綁着沙袋,腰上固定着T形木板,襯衣領子上扎着大頭釘,手上還夾着撲克牌。

到了三伏天,女兵們頭上頂着烈日,腳下是滾燙的水泥地板,不一會就汗流浹背了。時間一長,有的女兵的頸、腰、膝、腳就受不了,臉上的汗滴到眼裡,刺激得直流淚。

在瓢潑大雨中訓練也是常有的事。有時候,好不容易盼到雨過天晴了,草叢裡又飛起無數的小蟲、蚊子,肆意在學員們身上、臉上、脖頸間飛舞穿梭、跳動着,那種又痛又癢的感覺實在令人難以忍受。

一天下午,大家與往常一樣正在練軍姿,突然,一隻牛虻飛了過來,直奔隊員徐京輝的臉上,狠狠地叮了進去。頓時,鮮血從徐京輝的臉頰上流了下來,但是,徐京輝始終保持良好的軍姿,目視前方,一動不動。領導發現後,當場宣佈給她嘉獎一次。從此,徐京輝的故事在參閱部隊傳爲佳話,女兵方隊“邱少雲”的美譽不脛而走。

當時沙河閱兵村內十幾支徒步方隊相互之間都在暗中較勁。起初,男兵方隊的戰士們並不把女兵放在眼裡。但是,在通過天安門的時候,無論男兵女兵,標準只有一個,絕沒有性別區分!於是,加大訓練量,壓縮業餘休息時間,吃苦耐勞,嚴摳細訓,成了女兵們的自覺行動。

在閱兵總指揮部和沙河分指揮部組織的歷次考覈和9次合練及兩次天安門前預演中,女兵方隊的訓練成績始終名列前茅。9月26日,總指揮部組織了閱兵前最後一次考覈,完全按國慶當天天安門前的實際情況進行,在考覈中,女兵方隊精神飽滿,步伐有力,橫、豎、斜線整齊,踢腿、擺臂、步幅、步速合乎標準,規定時間3分22秒75,而實走3分22秒整,僅誤差0.75秒,創下了徒步方隊的記錄。

1984年閱兵時女兵方隊有一對姊妹叫何愛澤、何仰澤,引人注目。楊得志總參謀長到方隊視察時曾接見過她倆,後來無論是首長還是媒體人員到女兵方隊,都要看一看她倆。

巧合的是,在1999年的大閱兵中,女兵方隊中也有一對領隊的“姊妹花”,她們美麗灑脫的英姿一時成了人們熱議的話題。從此,張薇薇、張莉莉的名字在大江南北被人們所熟知。

1998年9月,張薇薇和張莉莉被挑選進了國慶50週年的閱兵方陣。選拔的標準一如既往地嚴格:身高必須在1.62—1.74米之間,體型勻稱,容貌端正,思想作風過硬。幸運的是,兩姐妹同樣1米7的個頭,同樣的清秀臉龐,同樣的能歌善舞。即使和他們很熟悉的人,都很難看出她們倆相貌上的區別。1999年4月,姐妹倆和隊員們進駐了北京的沙河閱兵村,接受訓練。

加入女兵方隊後,張家姐妹倆以苦爲樂,立志爲全軍女兵爭光。她倆像演唱每一首喜愛的歌、表演每一段熟悉的舞蹈那樣,體會着每個訓練動作,盡力達到最佳水平。畢竟沒有受過嚴格的錘鍊,畢竟是女孩子,規範化的隊列動作不是想做就能做出來的,那需要吃苦,需要流汗。爲了提高踢腿速度,她倆主動在雙腿上綁了沙袋;爲了練習踢腿定位,姐妹互不相讓,都光着腳對着牀頭踢。當然,青一塊,紫一塊是難免的。

作爲方隊的指揮員,張薇薇、張莉莉深知她們肩負的責任重大。在整體隊伍中,她們受到萬衆注目,這就要求她們不僅要使自己的動作標準漂亮,還要分毫不差地做好引導,從到達敬禮線下達口令,舉手敬禮開始,絕對不能有任何失誤。爲了使下達的口令在軍樂聲中讓廣場上50米內的每個隊員都清清楚楚地聽到,她倆訓練場上叫,課餘時間喊,練得嗓子一次次出血;行進間的敬禮已不知練了幾萬遍了,但還要練。她倆在宿舍、在路上互相監督,互相糾正,抓緊點滴時間,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終於,這對姐妹花以正規到位的動作和良好的精神風貌,圓滿完成了任務,受到了總指首長的一致好評,軍區聯勤部還專門寫信給這姐妹倆請了功。

在這支女兵方隊中,獨生子女兵近半數。爲了能以嚴整的軍容接受全國人民的檢閱,她們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女兵們每天早晨5點20起牀,每天堅持訓練近8個小時。訓練是嚴酷的,並不因她們是女兵就稍有鬆懈。女孩子們每日穿着皮靴,腳腫得像饅頭一樣,汗一出,腳上皮炎、雞眼和血泡全被汗水浸着,白花花的,像蜂窩一樣,佈滿小眼,一層又一層蛻皮,幾乎所有人都得了腳氣,癢得鑽心,卻不能抓。在不長的訓練時間裡,她們平均每人穿壞了兩雙膠鞋、三雙皮鞋、三雙皮靴,僅修鞋用的釘子就有40多公斤。數字浸透着女兵們的汗水!她們只有一個堅定的信念:軍營裡沒有女性,只有軍人;當好中國女兵的代表隊,走出軍威國威來!

訓練工作快要完成了,女民兵方隊的服裝也需要儘快確定。閱兵總指揮李新良將軍讓軍需部門設計了六套不同顏色和款型的服裝,召集閱兵總指揮部的所有人員一起觀摩協商。

他對大家說:“50歲以上的同志先不要發言,讓50歲以下的先說。他們年輕人的眼光和我們的不同,更具時代性。”

經過一番討論,李新良最終傾向於年輕人的意見,選了紅色的女兵服。這時有人說:“毛主席說女兵‘不愛紅裝愛武裝’,咱們選紅裝合適嗎?”李新良聽了哈哈大笑:“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了,我們的女兵既愛紅裝,也愛武裝!”

凝聚的榮譽——軍銜

1999年國慶閱兵,是1988年人民解放軍實行新的軍銜制度後的第一次閱兵。代表軍銜等級的徽章出現在87式軍服上,取代了35週年閱兵式全體官兵一律佩戴的全紅肩章。

中國的軍銜制度經歷了1955年和1988年兩次變革。

大多人都知道中國在1955年開始實行軍銜制,實際上這種制度並不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後纔開始醞釀並實施,而是早在炮火紛飛的抗日戰爭年代與解放戰爭年代,就曾經計劃實行。

1937年8月,隨着國共抗日統一戰線的建立,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爲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即第十八集團軍)。同年10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華南、華中游擊隊改編爲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這兩支革命軍隊一道開赴抗日戰爭前線,並深入敵後,開闢抗日根據地。在戰爭中,各個部隊很快有了較大發展,組織體制也比以前更爲統一。也正是在這時,八路軍首次開始醞釀實行軍銜制。

1939年4月2日,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和副總司令彭德懷,曾致電毛澤東主席與中央書記處,提出:“部隊日益擴大,正規軍各種制度亟待建立,擬照國民革命軍編制區分,規定部隊中各級幹部之等級(三等九級制)。這可以興奮幹部,職責分明,於我軍傳統亦無損害。”

這次部署評定軍銜之後,在八路軍部分機關與部隊幹部中,便開始了軍銜等級評定。在《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的《必須制裁反動派》一文裡,就曾提到“八路軍少校副官羅梓銘”。

然而,由於當時的客觀條件尚不成熟,這次部署實施軍銜制度,最終都沒有能夠全面落實。隨後,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使人民解放軍實施軍銜制度的條件逐步具備。

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正規化建設被提上了議事日程,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實行軍銜制度。1953年1月9日,毛澤東批准中央軍委《關於實施軍銜制度準備工作的指示》,全軍開始準備實施軍銜制,2月7日,軍委成立了軍銜實施委員會,制定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條例(草案)》。

1955年1月23日,中央軍委再次發佈《關於評定軍銜工作的指示》,並確定軍銜爲“6等19級”,即元帥2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將官4級: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4級: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4級:大尉、上尉、中尉、少尉;軍士3級:上士、中士、下士;兵2級:上等兵、列兵。

8月11日,國防部長彭德懷、總政治部主任羅榮桓下達了《關於軍士和士兵評定軍銜的指示》,規定了士兵軍銜的內容,全軍評定軍銜的工作正式展開。國慶節前,全軍軍官的軍銜評定工作基本完成。

1955年9月27日下午,元帥授銜典禮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毛澤東主席將“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的命令狀”授予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10位傑出的軍事家。那一顆顆綴在肩章上閃閃發光的金星,是軍人地位與榮譽的象徵,也是他們奮鬥足跡與所作貢獻的凝聚。

當日下午,國務院又隆重舉行了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官軍銜及勳章的典禮儀式。國務院秘書長習仲勳宣讀了周恩來總理授予解放軍將官軍銜的命令。周恩來總理把授予大將、上將、中將、少將軍銜的命令狀一一頒發給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等在京的將軍。

9月28日,國防部舉行授銜典禮。國防部長彭德懷元帥授予在京部分校級軍官軍銜。同年,各大軍區和各軍兵種也先後在各領導機關所在地舉行了授銜儀式。賀龍、聶榮臻、葉劍英等元帥以及其他高級將領,分別授予這些單位將官、校官、尉官軍銜。

首次授銜,全軍被授予少尉以上的軍官53.1萬餘名,其中元帥10名、大將10名、上將55名、中將175名、少將800名。這次授銜,將官合計1040名,之後又選升上將2名、中將2名、少將560名。到1965年取消軍銜制時,全軍共授予上將57名、中將177名、少將1360名。在57名上將中,授銜時年齡最小的是39歲的“紅小鬼”蕭華。

與此同時,全國人大常委會還通過《關於規定勳章獎章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人民革命戰爭時期有功人員的決議》,將八一勳章和八一獎章、獨立自由勳章和獨立自由獎章、解放勳章和解放獎章,分別授予全軍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革命戰爭的有功人員。當時全軍共有131人獲一級八一勳章,117人獲一級獨立自由勳章,570人獲一級解放勳章。至1957年,人民解放軍共授予有功人員各種勳章10萬餘枚、各種獎章52萬餘枚。

1955年10月1日的國慶大閱兵,與往年有一個極大的不同,這就是受閱官兵全都穿着佩戴軍銜的新式制服,軍容整齊壯觀,面貌煥然一新。

1964年,爲了保持軍隊艱苦樸素的光榮傳統,增強軍隊和地方的團結,中央軍委考慮減低軍隊幹部的薪金,同地方幹部適當拉平。軍委常委開了會,擬出了軍隊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的減薪方案,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賀龍元帥和總參謀長羅瑞卿大將到北戴河向毛主席報告這個事。毛主席聽了彙報,把手一揮說:“減!”賀龍又請示說:是不是把軍銜牌牌一起取消算了?毛主席立即表示同意:取消,這個牌牌我早就想把它搞掉了。在這以前,毛主席不止一次說過:“我看到那個牌牌,就不舒服。過去沒有牌牌打勝仗,現在有了牌牌我看要打敗仗了。”

由於時代侷限性對軍銜制存在的片面認識,及1955年軍銜制度的不完善,1965年5月22日,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取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的決定》,1965年6月1日開始實施。

時光荏苒,轉眼間中國軍隊已經歷了近20年沒有軍銜制的歲月。1980年3月12日,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提出,要搞軍銜制。1988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予以公佈施行。士兵軍銜制度同時立法。新公佈的軍銜制度不設元帥、大將和大尉,而以一級上將爲最高軍銜。軍官軍銜設3等11級,將官:一級上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海軍、空軍軍官在軍銜前分別冠以“海軍”、“空軍”。專業技術軍官,在軍銜前冠以“專業技術”。

1988年10月1日,人民解放軍開始實施新的軍銜制度,共授予尉官軍銜40.5萬人、校官軍銜18萬人、將官軍銜1452人。軍銜制的再度實施,標誌着人民解放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進入一個新階段。

在中國實行軍銜制度的歷史上,1955年和1988年授銜時的兩個最高軍銜都沒有授出。1955年毛澤東堅決不願接受大元帥軍銜,最終,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史上唯一的大元帥銜成了空銜。

1988年新的軍銜制規定,一級上將是中央軍委主席職務的編制軍銜。然而,同1955年的大元帥銜一樣,這次最高等級的一級上將銜也被能夠獲得此殊榮的人拒絕了。鄧小平公開表態:“我是武衙門裡的文官,我不要軍銜。”

事實上,很多人都曾懷念20世紀50年代初期,懷念在那個時候,人與人的關係,彷彿也帶着孩子般的純淨、真誠和天然美。人們的靈魂在那美好的歲月裡,似乎都潛移默化地純淨了,品格似乎也在人們之間的互相感染中不斷得到昇華。尤其是老一代高級將領們的高風亮節,現在回想起來都仍然感人至深。其中許光達大將就是一例。

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司令員的許光達在得知被評爲大將時,急忙找到老首長賀龍要求降銜。他誠懇

地說:“老總啊,評高了!太高了!我鄭重向您請求,降低我的銜級。只有這樣,我才能心安一些。”

許光達稍微停頓了一下,又接着說:“老總啊,我是誠懇、認真的。幾十年來,有多少優秀的同志在我的身邊犧牲了!有的同志死後連一堆土包都找不到。沒有他們的流血犧牲,哪能有我許光達的今日?如今讓我領受這麼重的榮譽,心中實在愧得慌啊……”

隨後,許光達又直接給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寫信,報告自己心願:

軍委毛主席、各位副主席:

授我以大將銜的消息,我已獲悉。這些天,此事小槌似地不停地敲擊心鼓,我感謝主席和軍委領導對我的高度器重。高興之餘,惶惶難安。我捫心自問:論德、才、功,我佩戴四星,心安神靜嗎?此次,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功績授勳。回顧自身歷史, 1925年參加革命,戰績平平。1932—1937年,在蘇聯療傷學習,對中國革命毫無建樹。而這一時期是中國革命最艱難困苦的時期,蔣匪軍數次血腥的大圍剿,三個方面軍被迫作戰略轉移。戰友們在敵軍層層包圍下,艱苦奮戰,吃樹皮草根,獻出鮮血生命。我坐在窗明几淨的房間吃牛奶、麪包。自蘇聯返回後,有幾年是在後方。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行列裡,在中國革命的事業中,我究竟爲黨爲人民做了些什麼?

對中國革命的貢獻,實事求是地說,是微不足道的。不要說同大將們比,心中有愧,與一些年資較深的上將比,也自愧不如。和我長期共事的王震同志功勳卓著:湘鄂贛豎旗,南泥灣墾荒;南下北返,威震敵膽;進軍新疆,戰果輝煌……

爲了心安,爲了公正,我曾向賀副主席面請降銜。現在我誠懇、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請:授我上將銜。另授功勳卓著者以大將。

據說,當彭德懷在軍委辦公會上讓人宣讀許光達的信時,會場上一度鴉雀無聲,寂靜得彷彿掉下一根針都能聽到。他們顯然都爲許光達深深感動了。

時至今日,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嚴於律己和“見榮譽就讓”的風格仍然值得我們學習,他們的無私精神也應該作爲寶貴的民族財富,傳承不息。

世紀大閱兵

199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了50週年華誕。這一天,首都北京再一次成爲全世界關注的中心。前夜的一場大雨徹底洗淨了塵埃,碧空如洗,澄宇獻瑞。

一個個大紅燈籠,一座座造型獨特的花壇,一面面飄揚的彩旗,一串串亮麗的彩燈,一羣羣威武的軍警,濃烈的節日盛景與嚴肅的凝重氣氛遍佈了十里長安街。

修繕一新的天安門廣場上空飄浮着34個大紅燈籠造型的氣球。兩個直徑爲7米的氣球,懸掛五彩繽紛的花籃,象徵五十年來中國各項事業發展迅速,碩果累累,欣欣向榮,生機勃勃。其餘的32個氣球,分佈在廣場四周,象徵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族人民的團結和統一。廣場上林立的彩旗迎風招展,10萬名少先隊員、青年學生手持花束,組成紅底黃字的巨幅“國慶”字樣的圖案。

上午10時,震天的50響禮炮猛然迴響在天安門廣場上空。共和國五十載風風雨雨,五十載春華秋實,五十載艱苦創業,五十載高歌猛進,一切幸福和難忘的記憶都濃縮在這轟鳴的禮炮聲中。

由一千多人組成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軍樂團奏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旋律,全場肅立高唱國歌,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高高飄揚在廣場上空。

10時15分,軍號齊鳴,恢宏雄渾的樂曲像驟然而至的海潮,匯成震天撼地的交響──“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高亢激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奏響了世紀大閱兵的序曲。

雄壯的樂曲中,身着中山裝的江澤民主席乘國產紅旗牌檢閱車穿過天安門城樓、跨過金水橋、駛上長安街,在閱兵總指揮、北京軍區司令員李新良的陪同下,檢閱了由42個威武雄壯、軍容嚴整、裝備精良、精神抖擻的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和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民兵預備役部隊組成的地面方隊。

“同志們好——同志們辛苦了——”江澤民主席向受閱部隊官兵致以親切的問候。

“首長好!爲人民服務!”官兵們的回答似驚雷迴盪,山呼海應,使這場世紀大閱兵氣勢更加恢宏,更加振奮人心。

檢閱部隊後,江澤民重新登上天安門城樓,發表了重要講話。他說,今天,我們在宏偉的天安門廣場,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週年。這是全國各族人民的盛大節日,也是檢閱我們成就和力量的莊嚴典禮。江澤民代表黨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全國政協和中央軍委,向一切爲祖國的獨立、統一、民主、富強建立了功勳的革命先輩和烈士們表示深切的懷念;向全國各族人民和海內外愛國同胞,致以熱烈的節日祝賀;向關心和支持中國發展的外國友人和世界人民,表示誠摯的感謝。

江澤民講話結束時,全場掌聲雷動,廣場背景變換成“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的絢麗圖案。

10時36分,閱兵分列式開始。

156雙軍靴有力地敲擊着大地,156支鋼槍閃爍着堅毅和威嚴。共和國三軍儀仗隊護衛着“八一”軍旗,率先通過天安門。

隨後,來自陸軍、海軍、空軍、武裝警察、預備役部隊和民兵的一萬多名官兵組成16個徒步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的先後順序依次爲:國防大學方隊,陸軍院校方隊,海軍院校方隊,空軍院校方隊,兩個步兵方隊,水兵方隊,海軍陸戰隊方隊,飛行員方隊,空降兵方隊,女兵方隊,武警警衛方隊,特警方隊,預備役部隊方隊,男民兵方隊,女民兵方隊。

在海軍方隊中,有一支身穿海洋迷彩服、肩挎新式鋼槍的“新軍”的出現備受關注,這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陸戰隊方陣。這是一支由陸戰步兵、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防化學兵、通信兵、反坦克導彈兵、兩棲偵察兵等組成的多兵種合成部隊,是一支具有多種作戰能力的快速反應部隊。作爲人民海軍序列裡最年輕的一員,他們既能叱吒藍天碧海,又能縱橫陸地島礁。人們讚譽這支部隊是“陸地猛虎,水中蛟龍,空中雄鷹”。

海軍陸戰隊從南中國海的海疆來到北京閱兵村,是閱兵村中路途最遠的一支部隊,也是唯一的一支坐着專列臥鋪進京的部隊。每個隊員都“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能夠熟練地使用各種槍支,跳傘、潛水、攀登、滑雪、駕車等各種技能也是熟練掌握,徒手格鬥更是不在話下。他們與水面艦艇、水下潛艇、海軍航空兵、岸防部隊一起,共同構築起立體的海上長城。這支英勇的海軍陸戰隊一露面,廣場上頓時掌聲雷動,喝彩聲響成一片。

在徒步方隊進行當中,最爲人津津樂道的畫面之一,就是軍中姐妹花率領女兵方隊英姿颯爽地走過主席臺。女兵方隊是一個充滿朝氣的集體,方隊隊員全部來自白求恩軍醫學院,女學員們身着草綠色西服領上裝、深藍色軍裙,腳蹬高腰皮靴,意氣風發地走過天安門廣場。在這支女兵方陣中,有來自苗族、白族、回族、土家族、朝鮮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的30多名學員。走在這支女兵方隊前面的兩位美麗的孿生姐妹領隊,就是之前提到的“軍中姐妹花”——張薇薇、張莉莉。

16個徒步方隊過後,伴隨着《戰車進行曲》雄壯的節奏,400多臺戰車、火炮、各種導彈等,組成25個車輛方隊,如同金戈鐵馬浩浩蕩蕩而來。人們驚喜地看到,今年閱兵式上展示的幾乎都是首次亮相的新裝備。

這25個方隊依次爲:坦克方隊,履帶式步戰車方隊,履帶式裝甲輸送車方隊,輪式裝甲車方隊,反坦克導彈方隊,履帶式122自行榴彈炮方隊,履帶式120自行滑膛炮方隊,履帶式152自行加榴炮方隊,履帶式122自行火箭炮方隊,履帶式4管25自行高炮方隊,輪式122自行火箭炮方隊,155牽引加榴炮方隊,雙35牽引高炮方隊,野戰防空導彈方隊,海軍三個導彈方隊,中高空地空導彈方隊,中遠程地空導彈方隊,常規地地導彈方隊,中程、遠程地地核導彈方隊。

當最後一排遠程導彈車通過天安門中線的那一刻,陸海空航空兵首次聯合編隊組成的強大機羣中的第一架飛機準確飛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上空。

11時5分,以空軍航空兵爲主體,陸軍、海軍航空兵聯合組成的10個空中梯隊,駕駛9個機種、15個機型的132架飛機穿雲破霧超低空呼嘯而來,在藍天上拉出一道道彩煙。此次空中梯隊一改以往受閱全部由空軍航空兵組成的狀況,而是以空軍航空兵爲主,與海軍航空兵、陸軍航空兵聯合組成,三軍航空兵首次在受閱中比翼齊飛,在兵種構成和裝備性能上都是以往閱兵所沒有過的。

隨着受閱部隊的一批批通過,廣場上的組字背景變換出長城、和平鴿等圖案和“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字樣。城樓上的黨和國家領導人,觀禮臺上的各界代表,看到威武雄壯的受閱部隊陣容,一次次熱烈鼓掌,全場掌聲經久不息。

在莊嚴的《歌唱祖國》樂曲聲中,羣衆遊行隊伍緊隨受閱部隊精神抖擻地向廣場進發,羣衆遊行開始了。

當一輛以“奔向未來”爲主題的巨型彩車駛過廣場時,14000名少先隊員放飛了手中的氣球和鴿子。一時間,近萬隻五彩氣球騰空而起,五萬羽和平鴿飛向高空,少先隊員們歡呼着涌上金水橋。江澤民等國家領導人滿面笑容地向孩子們揮手致意,慶典氣氛又一次推向**。

“中國的大閱兵最出色”

1999年10月1日,50週年大閱兵結束。同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對這次閱兵非常滿意,給予了高度評價。軍委主席江澤民發佈嘉獎令,通令嘉獎參加受閱的陸、海、空三軍,武裝警察部隊和民兵、預備役部隊的全體指戰員,稱讚他們向世界展示了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巨大成就,展示了我軍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勝利之師的嶄新風貌,展示了我軍維護祖國安全與統一,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堅強決心和強大力量。

正如85歲高齡的開國上將楊成武感慨的那樣:“彈指一揮50年,人民軍隊換新顏。今天的閱兵式是國慶閱兵中最壯觀的一次。”這次國慶閱兵作爲對新中國成立50年來人民解放軍在黨的領導下,在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上取得輝煌成就的一次全面檢閱,作爲對精銳之師的一次全面檢閱,規模宏大,場面壯觀,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首先,此次閱兵規模宏大,參閱兵種之全、之精都是前所未有的。參加受閱的陸、海、空軍和第二炮兵、武警、預備役部隊以及民兵,都是有戰功或光榮歷史的精銳之師。受閱通過天安門廣場的1.1萬人,地面重裝備441臺(輛)、各種飛機132架,編成17個徒步方隊、25個車輛方隊和10個空中梯隊,代表了中國武裝力量構成的所有成分。陸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武警特警、預備役部隊等第一次出現在受閱部隊中,這些都是改革開放新時期誕生的新兵種或部隊類型,表明解放軍的軍兵種結構有了很大變化,這是適應現代戰爭要求、打贏高技術局部戰爭能力的一個大進步,充分體現了中國軍隊現代化兵種合成、軍種聯合的特徵。

其次,50週年閱兵式上多種新型裝備的亮相使人大飽眼福。尤其是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99式主戰坦克、類似法國“飛魚”的海軍新型反艦導彈、二炮新型戰略導彈等一批先進裝備。與15年前的國慶閱兵相比,國防科技含量增大,高科技武器裝備已開始成爲主戰武器。而這些武器裝備絕大部分是中國自己製造。受閱的坦克、火炮、導彈、飛機等42種大型裝備,都是從全軍部隊中精選或新裝備部隊的,有40種是首次公開亮相,國產裝備比例佔95%以上,其中第三代坦克、空中加油機、殲轟七飛機和第二炮兵四種型號的導彈等,高科技含量很高,有的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裝甲陣容由坦克方隊、步戰車方隊、裝甲車方隊共100多輛戰車組成,是新中國曆次國慶閱兵中最大的裝甲陣容;戰略導彈部隊的常規地地導彈、中程地地核導彈、遠程地地核導彈等組成的四個導彈方隊,是新中國曆次國慶閱兵中第二炮兵導彈亮相最多的一次。

閱兵總指揮李新良曾感慨地說:“這次閱兵是建國以來規模最大、裝備最新,也是機械化的程度和科技含量的程度最高的一次。42種大型裝備,90%以上都是新的裝備,而且絕大部分都是我們自己研製和生產的,其中新型主戰坦克,還有部分導彈和新型飛機的科技含量都達到了世界的先進水平。”

這次閱兵過後,各族人民交口稱讚,歡欣鼓舞;海外僑胞也爲祖國擁有這樣強大的軍隊感到驕傲和自豪。

一些國外人士和媒體的反響尤爲強烈。國外主要電臺、電視臺和報紙,對中國的閱兵紛紛進行報道和評論。稱中國的“國慶閱兵進行得十分順利和成功,中國軍隊訓練有素”,認爲這次閱兵“東風—31導彈、T—90坦克、飛豹戰機等先進武器亮相,展示了中國日益增強的軍事實力”,表明“中國的武器裝備研製水平已經居於世界前列”。

閱兵總指揮李新良上將回憶,一位中國駐古巴前大使說:“咱們50週年大閱兵的錄像,古巴最高領導人卡斯特羅總統看了兩次,每次都讚不絕口。卡斯特羅說,他曾多次看過其他國家的閱兵,只有中國的大閱兵最出色!”

相信50週年這次不平凡的世紀大閱兵必將在共和國的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頁,也將人民軍隊走向新世紀的光榮與夢想留在了壯麗的天安門廣場,留在了中國大地和華夏兒女的心上。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