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帳中,林凡無數次試探法正,可法正的神情也沒半點差錯。
起初,林凡與法正悠哉談話,法正卻有些急了,這是其一。
其二,劉曄出來說法正詐降一事,一開始法正還是淡然模樣,而後就因爲劉曄詆譭他法家而變得略微憤怒,但因爲不敢招惹劉曄又活生生止住了。
其三,林凡推法正出去斬首,法正起初是淡然模樣,好似看破了林凡是試探他,等鬼門關上走一通後,又變的憤怒,好似受了委屈的小憤青,也讓林凡看出法正年輕不夠穩重的一面。
一幕一幕,就似一個不得志的年輕人跳槽到自己麾下,而展開的正常反應。
沒有不解,沒有驚嚇,沒有緊張,沒有顧慮!
不僅是林凡在觀察法正,就連賈詡也在,剛纔帳中賈詡一聲不發,隱藏了下來,暗地裡卻一直在觀察着法正。
林凡問賈詡道:“可曾看出異常!”
賈詡搖搖頭,“看似並無異常,屬下也看不透法孝直!”
老狐狸也有看不透的人,林凡輕笑。
最終幫他做出決斷的還是那份百人簽字的書冊,上面的人大都是劉備入川投降了劉備的。這些人,也和劉璋尿不到一個壺裡去。
這就是奇怪的一點,事情還能這麼巧?
要是這份名單上出現王累或是黃權的名字,那林凡也能第一時間認定法正是來詐降的。
說話間,林凡就做出了判斷,他法正能降劉玄德,爲何就不能降我林子瞻?
.................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在另一邊的戰場,中州地界,官渡之外。
建安八年五月十五日夜,夜色晴朗,月明星壤,官渡之戰打了也有兩年時間了,進程和蜀中之戰差不多,袁紹與曹操兩軍相互殺伐,各有勝負。
而此時的偏軍軍營,劉備軍帳中,卻也在上演着一幕背主行竊的好戲!
劉備坐在軍帳中几案邊,鋪開一張布帛,斟酌了良久方纔落筆。
漢幽州牧、驃騎將軍劉備拜上丞相曹公:
備蓋受袁氏厚恩,本不當懷二心。然以今日事勢論之:河北四州之地戰河南聖地,兩者相差不多,然丞相神機妙算,用兵如神,袁本初不能敵者,唯丞相者也,袁本初擅聽謠言,偏懷淺戇,自負其能,用人不明,其下郭、逢等輩,有過不罰;張郃、沮授等人,有功不賞。實乃敗途也。備北歸袁紹,現悔之晚矣,正伏聞丞相誠心待物,虛懷納士,蓋願率衆歸降,以圖建功雪恥。糧草軍仗,一應獻納。泣血拜白,萬勿見疑。
斟酌了許久,劉備才寫好擱下筆,將自己印綬重重按上去,將布帛上的墨跡吹乾,小心翼翼的捲了起來,召來孫乾道:“公祐,此行還得你去走一趟,秘密前往曹營,說願爲內應一事。記得萬事小心,切勿走漏了風聲。”?
“在下定不負主公所託!”孫乾躬身行禮,退出帳外。
而另一邊,劉備對麾下的小將潘璋也有吩咐,“文珪,你也該往鄴城走一趟了,切記小心行事,你若深陷其中,我也救不了你.....”
“末將明白!”潘璋招呼一聲,退往帳外。
袁紹與曹操相持已久,就勝負之數而言,還得袁紹更大一些,這與他的計劃也不相符。張昭也是無奈,他也有些小看袁紹了。
袁紹縱然心底裡有許多猜疑,用人不明,可依舊是家大業大,比屋連甍,戰爭打到最後,拼的就是家底。曹操戰損五萬人,而袁紹戰損十萬人,打到最後,勝利的依舊是袁紹。
爲此,劉備明白,需要自己發力做些小伎倆,才能打破平衡了,他做了兩手準備,一是派遣潘璋回鄴城之中......聽說許攸家裡人犯事被正直的審配抓了,最近許攸有向大公子袁譚靠攏的痕跡,審配此舉也是嚇唬許攸,讓他小心做決定。
不過,若是許攸家裡人死在了牢獄之中,那就好看了!
第二,就是劉備派孫乾去曹操營中當說客,說劉備願爲內應之事。
不過不到不得已的境地,劉備也不願意親自出身,在他的計劃中,許攸纔是關鍵,許攸若能忍得住,才該他劉備登場。
爲此,劉備連信件都不想給曹操送去,更別說將自己印綬留在上頭了,這些都是證據,萬一被發現舉報出來,反而大事不妙。
不過這也是證物,也只有如此才能讓曹操相信。
等孫乾與潘璋走後,關羽才低聲道:“大哥,小弟還是覺得此事不妥。”?
張飛大聲的附和道:“二哥言之有理。大哥,大戰將起,我等缺做背主之事,尤爲不恥……”?
“三弟住嘴!”劉備厲聲打斷了張飛,“如今營中袁紹耳目衆多,你是想讓所有人都知道麼?”?
張飛氣的瞪眼,狠狠的嘆了一口氣,硬生生把剩下的話吞了回去。?
劉備壓低了聲音道:“二位賢弟,此事已經我深思熟慮,並無不妥之處。眼前的情形,袁曹二人的優劣高下一目瞭然。曹操雖有白馬與延津的勝利,然而其兵馬之數依舊處於絕對劣勢,若是讓袁紹贏了,我等再無翻身之地。”
劉備沉默了片刻,“此時此刻,我等也該爲自己着想了....”?
掐着深夜時候,孫乾悄悄離開了袁軍軍營,而後潛伏許久,照着以前就做好的軍卒規劃,避開一些人多之地,小心謹慎地到了曹營。
此時的官渡之中,曹軍軍營,中軍大帳,孫乾被當成了奸細抓進來,見了曹操之面,說了劉備願爲內應之事。
“可有憑證?”曹操笑着一問。
孫乾獻上劉備書冊,是一張上好的布帛,上面劉備的左將軍印綬看的清楚,曹操細讀兩句,將布帛重新卷好,塞進袖中,淡淡的道:“公祐先生深夜來訪,辛苦了。”?
孫乾躬身行禮道:“爲了我家主公與丞相的大事,在下不敢怠慢,談不上辛苦。”
“劉幽州本在吾帳下聽命,卻趁機逃到了袁紹處,而今又要從袁紹處逃回吾處,豈不可笑?此莫非袁紹使計詐我?”說着,曹操的聲音中平添一絲寒意,“如今兩軍對圓,相持周旋,可就論聲勢而言,袁本初也大過我曹孟德,劉備豈能棄大投小,殊爲不智。其中緣故,委實令人費解,不知先生能否爲某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