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永葆共產黨員先進性是黨自身建設的根本任務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2016版)新編預備黨員培訓教材 > (2016版)新編預備黨員培訓教材 > 

第一節 永葆共產黨員先進性是黨自身建設的根本任務

第一節 永葆共產黨員先進性是黨自身建設的根本任務

黨的先進性建設是關係馬克思主義政黨生存發展的根本性問題,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自身建設的根本任務。我們黨要始終保持先進性,就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和人民的要求,自覺、主動、持續地推進先進性建設,努力使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使我們黨始終與時代發展同步伐、與人民羣衆共命運。

黨的先進性是黨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國家興旺發達的關鍵。能否始終保持先進性,決定着黨能否在歷史舞臺上發揮領導核心作用,也決定着黨所領導的國家和人民能否不斷地走向興旺發達。

一、永葆先進性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政黨性質的內在要求

保持黨的先進性,歷來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和實踐中一個帶有根本性的重大課題。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鮮明地提出了共產黨的先進性問題,指出“共產黨不是一般的工人階級組織,而是工人階級的先進部隊”。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爲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三代領導集體,高度重視黨的先進性問題,提出了堅持黨的先進性的一系列理論、原則和觀點。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專門講了“共產黨員在民族戰爭中的模範作用”問題,強調共產黨員要成爲模範的幾個方面要求。鄧小平同志曾經飽含深情地期望:幾千萬黨員都合格,那將是一支多麼偉大的力量!江澤民同志指出,看一個政黨是否先進,是不是工人階級先鋒隊,主要應看它的理論和綱領是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是不是代表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錦濤同志強調,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爲

的是使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和我國社會發展進步的要求、反映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和願望,使各級黨組織不斷提高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始終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和戰鬥堡壘作用,使廣大黨員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始終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使我們黨保持與時俱進的品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不斷提高執政能力、鞏固執政地位、完成執政使命。習近平同志指出,先進性和純潔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貫穿於黨的性質、宗旨、任務和全部工作中,體現在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的實際行動上。這種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與時俱進、隨着形勢和任務的發展變化而不斷豐富與發展的;不是一勞永逸的,而是必須通過堅持不懈地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才能保持與發展的。

二、永葆先進性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根本要求

歷史經驗反覆證明,奪取政權不容易,執掌好政權尤其是長期執政更不容易。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核心和基礎。黨只有始終保持先進性,纔有資格代表人民執政,也才能爲人民掌好權、執好政。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就是要使我們黨始終成爲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執政黨,成爲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執政黨,成爲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潔的執政黨,歸根到底成爲永遠保持先進性、經得住各種風浪考驗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這都是黨的先進性在執政宗旨、執政方略、執政作風方面的具體體現,最終都要歸結到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上來,特別要落實到廣大共產黨員增強黨性、提高執政能力上來,落實到提高素質、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上來。

實現中

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既面臨着難得發展的機遇,也會遇到各種風險和挑戰,能否正確應對各種風險考驗,歸根到底,取決於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取決於各級領導班子堅強有力,取決於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只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緊緊把握時代脈搏,堅持走在時代前列,把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體現和落實到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各項工作中,實現黨的歷史任務就有了可靠保證。

三、永葆先進性是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的現實要求

我們黨已經成爲世界上黨員人數最多的長期執政的黨。始終保持先進性,是我們黨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堅持黨的先進性,一方面黨的理論綱領路線要先進,另一方面作爲黨的細胞的黨員要先進。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廣大共產黨員團結帶領人民羣衆,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理論、綱領、路線和方針政策,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骨幹中堅作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能否保持先進性依然是關係黨的前途命運的大問題。放眼世界,政治多極化繼續發展,經濟全球化日益加速,科技革命不斷深化,人類的社會生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着深刻的變化。世界的發展和變化,既給我們提供了機遇,也向我們提出了挑戰。中國共產黨要保持生機與活力,把自己建設成爲經得起任何風險和考驗的黨,更好地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領導核心的作用,就必須緊緊把握時代的脈搏,深刻認識時代進步的方向,繼續保持在人民羣衆中和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先進性,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充分發揮先鋒隊的作用。惟有始終保持先進性,纔能有生命的活力,才能受到人民的擁護,才能不斷推動歷史的進步。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