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迪:“古惑仔”的別樣生存
一
河南鄭州,一座繁華的現代化大都市,在城郊,有一所素以校規森嚴聞名的封閉式中學。學校操場上,一個髮型前衛的少年,正一臉桀驁地說着他對學校的深惡痛絕:
“這地方根本不是人待的!”
“老師是鳥人,上課說的鳥語!”
“有些事,只有動手才能解決!”
“死也沒什麼,但要死得痛快!”
他叫趙迪,十六歲。喜歡的電影是《古惑仔》,電影裡渲染的江湖生活,讓熱血激情的他充滿了嚮往。剛上高一的趙迪,就因爲屢次打架被學校警告,並簽訂了一份“試讀協議”,如果再犯錯誤就回家。但他依然死性不改,衝撞老師,打罵同學。他對家人也像刺蝟一般反抗着,頂撞爸爸,罵爸爸是“惡魔”,把媽媽做的飯菜倒進馬桶,經常欺負小妹妹。
家人積極支持趙迪參加《變形計》,希望他能去大山體驗生活,反省自己,改正劣習。
出發前一天是趙迪的生日,上大學的哥哥也回來了,家人熱烈張羅,希望用生日宴會爲趙迪的《變形計》加油和祝福,也拉近他和家人的距離。可趙迪並不領情,他敷衍地吃過飯,就迅速扎進了兄弟們之中,在KTV開始了他的生日狂歡。
然而,在他桀驁的眼神裡,卻隱隱透露出一絲落寞。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度過這狂躁且永不回頭的青春?他充滿了迷茫。
出發前夜,節目組要求趙迪交出身上的錢和電子產品時,他也出人意料地配合,並慷慨激昂地表示:“我要讓這一次經歷成爲人生的逆轉,從此脫胎換骨!”
可是,到了半夜,趙迪卻忽然消失了。最終還是哥哥在酒吧找到了他。面對哥哥,趙迪鎮定地提出條件:“不給錢,我不參加節目。”出發在即,哥哥只得妥協,他保證會和節目組商量,趙迪這纔回了家。
出發時,爸爸媽媽將趙迪送到機場,他們雖然希望兒子獲得成長,但也擔心兒子不能適應大山艱苦的生活。他們對趙迪千叮嚀萬囑咐,可趙迪全不在意,也沒有分離的留戀。相反,他全身洋溢着逃離的輕鬆。
當導演問他:“你有什麼捨不得的嗎?”
趙迪說:“我最捨不得的是我的電腦,那是陪我打了幾年遊戲的老夥計呢,還有就是我養的那條狗。”此刻的他,全然沒注意到坐在他身旁的媽媽心疼與不捨的眼神。
二
節目組朝麗江新莊出發,沿途顛簸不堪,趙迪一路抱怨。到了新莊村山腳下,陡峭的山路更是讓他叫苦連天,用盡了拖、拉、扛各種手段,纔將箱子弄到村口。
村口小路旁,孩子們穿着鮮豔的民族服裝,敲着鐵盆,對趙迪笑着喊:“歡迎,歡迎,熱烈歡迎!”一個孩子跑過來,將樹枝編織的圓環掛在他脖子上;又一個孩子跑過來,熱情地幫他搬箱子。可趙迪不領情,他不耐煩地拒絕着,自顧自地拖着箱子朝前走。
第一站是學校,雖然換成了大山的學校,但趙迪對學校的厭惡依然沒變。上課時間到了,他走出校門在樹下發呆。
老師來叫他:“趙迪,上課了,你怎麼還在外面?”
“我不想上課。”趙迪的臉扭向一旁,冷冷地說。
“去上課吧,你看大家都在等你呢。”老師說。
“我說不去就不去,你煩不煩啊!”趙迪吼起來,怒氣衝衝地往山下走。
山路旁邊是懸崖,老師擔心趙迪的安全,連忙上前阻攔。趙迪揮手將老師推倒在地上,撒腿逃跑。節目組工作人員追上去,沒想到,趙迪從地上撿起一塊木板就朝工作人員砸過來。然而,這一推一砸,仍然沒能將這個“古惑”少年心裡的狂躁和憤懣全部釋放出來。
山裡沒有電,孩子們睡覺也早。睡覺前,隔壁宿舍的女孩子們嘰嘰喳喳地議論着這個從城裡來的哥哥,趙迪聽到了,他跳下牀,從地上撿起一根木棍,重重地砸在女生宿舍門上,女孩子們全都嚇得不敢再作聲。
趙迪的大山生活,就在這一番打打砸砸中拉開了序幕。
三
到了學校,趙迪一直不肯吃飯。山裡孩子吃的是洋芋和白米飯,如此簡陋的飯食讓他十分嫌棄。小夥伴擔心趙迪捱餓,每餐飯都幫他打好,可他不僅不吃,還把飯給倒了。即使如此,大山裡的淳樸孩子們依然用善意包容着他。放學後,他們將趙迪送回了他在山裡的家,也就是和志軍的家。
爲了迎接城市的兒子,和家人想盡辦法準備了比過年還豐盛的飯菜,爺爺殺了雞,媽媽去借了豬肉。餓了兩天的趙迪胃口大開,一連吃了四碗飯。他留意到,和家人根本沒向肉菜伸出筷子,這讓他有一絲說不出的感受。
因爲絕食
和暴飲暴食,到了半夜,趙迪突發腸胃炎,肚子疼得倒在了地上。和媽媽立刻趕過來,心疼地將他摟在懷裡,像哄孩子一樣哄他:“喝點熱開水,喝了就會好受些。”趙迪一直睡不安穩,哥哥和爺爺也無法安睡,全家人輪番照顧他。
這份來自大山的溫暖關懷,讓趙迪感動了。他迫不得已纔來到這兒體驗生活,可他們,卻自然而然地把他當成家人,悉心關愛。
趙迪心裡還有一個疑惑:這個家,爲什麼沒看見爸爸?當他試圖問起時,家裡人都沉默迴避。這讓他更疑惑了,這個家,究竟發生了什麼?
四
對山裡孩子來說,週末的活動不是看電視、打遊戲、去遊樂場,而是幫家裡幹活。哥哥要上山砍柴了,趙迪也欣然陪同,一路上,趙迪還展示了自己的“麥霸”本領,唱起了歌。哥哥教趙迪砍柴,趙迪也有模有樣地學着。
背柴火回去的時候,哥哥志龍照例把輕的給了趙迪,重的自己揹着。可即使那樣輕的柴火,對趙迪來說,也是“生命裡不可承受之重”!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柴火揹回家,和媽媽聞訊匆匆趕來,卸下他背上的揹簍。山裡的兒子幹慣了重活,和媽媽倒不在意,可這個從城市來的兒子也爲她幹這樣的重活,卻讓她心疼不已,也愧疚不已。她看到趙迪的肩膀被勒破了皮,連忙找來消炎的山茶油,輕輕地爲他塗抹,一邊心疼地問:“趙迪,痛不痛?”
趙迪低着頭,沒有說話。他說不出話來了,滿眼都是淚水。
對趙迪來說,這個瘦小的女人不過是一個陌生阿姨,可她給予自己的,卻是一個母親給予兒子的愛,是天下所有母親共有的愛。他自己的媽媽,給予他的也是這樣的愛,可他從前從未在意,他嫌媽媽囉唆,把媽媽用心做的飯菜倒進馬桶……
趙迪桀驁麻木的心,就這樣被溫柔地刺痛了。
週一返回學校時,他的態度有所轉變,乖乖地走進了課堂。作文課的題目是:我的父母。老師讓每個人輪流站到教室前面,把自己的作文念給全班聽,趙迪聽着小夥伴們在文字裡傾吐着對父母的愛,內心再次被觸動了。
“趙迪,該你了,念念你寫的作文吧。”老師說。
“我不想讓別人知道……”趙迪捂住作文本,難爲情地拒絕了。
楊老師笑起來說:“那你念念後桌同學寫的。”
趙迪捧着同學的作文念道:“我媽媽沒讀過書,她希望我和哥哥好好讀書,她對我要求嚴格,我也理解她。”他的聲音忽然低了下去,扭捏地念出一句,“我愛我的媽媽。”唸完這句,他放下本子走了出去,背對着鏡頭悄悄抹眼淚。
他說:“我沒對我媽說過這種話,我這人好面子,知道他們不容易,可就是說不出口。”
原來,這個“古惑”少年,他並非不懂愛,只是不懂表達,他把青春抑鬱憤懣的情緒,都化作了荊棘,刺向最親的人。
五
趙迪到了新莊,就沒有吃過零食。新莊交通不便,村子裡沒有超市,哪怕買一袋鹽,人們也要走過十幾裡山路,去山下的鎮子。何況,山裡孩子,每個星期最多隻有五毛零花錢,零食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奢侈。
這讓平時想吃什麼就有什麼的趙迪很不習慣。他和哥哥志龍說:“我懷念飲料薯片和小麻辣呀。”這些話原本只是訴苦,趙迪只是想着回鄭州要好好大吃一頓,並沒有其他意思。
這天,和家殺了一頭過年豬,在納西族,這一天被稱爲“殺豬節”,被邀請上門吃豬肉的貴客,被稱爲“殺豬客。”他們殺這頭豬,也是爲了表示對趙迪這位貴客的歡迎。一家人都在圍着殺豬忙碌時,爺爺卻不在家。
天黑時,家裡的火堆點燃了,爺爺終於回來,手裡拎着一個紅色塑料袋,進門就找趙迪:“吃吧,這是爺爺給你買來的。”
趙迪打開袋子,藉着火光一看:薯片,飲料,小麻辣,是他和哥哥志龍曾提過自己喜歡吃的零食!他驚呆了,爺爺原來是去山下給他買零食了!八十多歲的爺爺,身體也不好,居然會爲了他的一句笑談,專門走二十幾裡山路!
從山上去鎮上,一路都是懸崖,趙迪想象着爺爺拄着柺杖,走在懸崖旁的樣子,滿心感動又心酸,他把零食拆開送到爺爺手上:“爺爺,你吃。”
爺爺抽着旱菸推讓:“你吃,專門給你買的,只要你喜歡吃,爺爺就高興了。”
這個家的貧困,趙迪也見到了,他深知,花錢買零食對他們來說太過於奢侈,眼淚再也忍不住流下來。他來了這幾天,從未爲家裡做過什麼,可家裡人都疼愛着他。這是多麼深沉珍貴的愛!趙迪嚮往的“古惑”江湖裡,沒有這樣的愛。
六
和家有一匹馬,它是家裡的
寶貝,也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清晨,趙迪跟着哥哥去放馬。在遊戲裡,趙迪常常騎馬縱橫江湖,但他卻沒騎過真正的馬。這次有機會騎馬,他感到既新鮮又興奮。兄弟倆正圍着馬玩得興起,志龍的小姨家有急事,差人來叫志龍去幫忙,志龍連忙去了。
哥哥不在,放馬的任務就落到趙迪身上。剛開始,他還認真地做“弼馬溫”,可很快就被別的新鮮事吸引到一邊,等他回頭看時,馬已經跑到別人家的麥地裡,將麥苗啃了一大片!
被啃麥苗的人家發現了,牽過馬來找趙迪理論,趙迪氣勢洶洶地狡辯。和媽媽聽說馬闖禍了,也匆匆趕來。山裡人家收入艱難,一塊麥地就是全家的口糧,損失一定得賠。和家沒有錢,答應用一頭豬來賠償。
趙迪不答應,他咆哮着:“我們沒有錢!也不會給你豬!你欺負女人算什麼!”他不想因爲自己的過錯,讓這個艱難的家庭雪上加霜。咆哮,這是他慣用解決問題的方式,可此刻卻顯得那麼無力。
豬還是被人家拖走了,趙迪情緒失控,轉身衝出了家門。
導演找到趙迪時,他整個身體都泡在江水裡,只有頭露出水面。這是寒冬臘月,陽光雖然和煦,江水卻刺骨寒冷。他也許只是想靜一靜,想讓金沙江水撫平他波瀾的心緒。
清醒過後的趙迪,決定用行動表達自己的歉疚。從來沒有做過飯的他,在和媽媽的指導下,親手做了一頓蛋炒飯,做飯時,他臉上閃耀着少年特有的專注和投入。
七
這是趙迪在學校的最後一天了。
孩子們和老師對他的寬容、善意和熱情,讓趙迪對這兒的感情,從初來的厭惡,變成了現在的留戀不捨,他要好好珍惜這一天。
清晨,趙迪早早起牀,先跑到柴房幫忙劈學校用的柴;劈好柴,小夥伴們帶他去溪邊玩水、洗頭,在冬日暖陽下享受着山村裡的兄弟情;下午,趙迪又和老師一起做包子……
晚上,孩子們爲趙迪舉行了送別晚會。大山裡的孩子沒有太多的才藝,可他們還是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唱歌,朗誦詩,講笑話。最後的“壓軸戲”是大合唱,依然是七天前他們爲和志軍唱過的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對於這位遠道而來的稀客,大山的孩子們,獻上了他們濃烈淳樸的情感,趙迪也爲孩子們準備了驚喜:一個大大的生日蛋糕。
這裡的孩子從未慶祝過生日,也沒吃過生日蛋糕。趙迪聽說後,特意託節目組從城裡買來蛋糕。他爲孩子們插蠟燭,唱生日歌,讓孩子們一起許願,吹蠟燭,分享蛋糕。這些可愛的孩子,第一次爲自己的生日舉辦了隆重熱烈的慶祝儀式。
趙迪用這份心意,來表達他對孩子們的感激和歉意,這也是他回饋給大山最好的生日。
八
臨行前,趙迪還想做點什麼。
一大早,他偷偷出門找到了村長,請村長帶他找機會打工賺錢。村長帶着趙迪來到修橋工地,讓他拔釘子、扛木頭、鏟泥沙、拉推車。這些都是在工地上最輕鬆的活,對趙迪來說卻是不小的挑戰。但這一次,他沒有抱怨,沒有逃避,堅持完成了工作。
幹完活,趙迪累得腰痠背痛。導演問他:“你覺得值得嗎?”
“值得。”他毫不猶豫地說。
拿着人生第一次用雙手掙來的錢,趙迪來到鎮上,給爺爺媽媽各買了一雙布鞋。
爺爺和媽媽又感動又過意不去,堅持要他把鞋退回去,趙迪笑着說:“不可以退,退了我要生氣的哦!”其實,爺爺和媽媽的心裡都充滿了驕傲,這個城裡來的兒子,終於長大懂事了。
趙迪還有一個心願:找到志龍的爸爸。他覺得,這是他作爲兒子必須盡到的責任。他聽說,志龍爸爸14年前去西藏打工再沒回來,就去村裡挨家挨戶地打聽志龍爸爸的消息,可他得到的只有一個打不通的電話號碼,和一些老鄉對和爸爸現狀的猜測。
此刻,志軍已結束了“變形”生活回到家,互換雙方第一次見面,趙迪問志軍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爸媽他們怎麼樣?”他不知道,爸爸媽媽正準備給他一份團聚的驚喜。爲了這份團聚,趙爸連續開車十多個小時,歷經了拋錨、大風雪,還險些滑進懸崖。
當趙迪看着爸爸走進來時,飽嘗了辛酸苦辣的他,再也忍不住撲進了爸爸的懷裡。父親,這個曾經被他無視和抗拒的角色,此刻卻成了他最想擁抱和依靠的人。在一個沒有爸爸的新家,他終於理解了父親對於一個家的意義,也懂得了父親付出的一點一滴。
媽媽也過來抱住了兒子,哽咽的趙迪終於對父母說出了內心最深的愛:“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