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別讓不好意思害了你 > 別讓不好意思害了你 > 

第22章 圓熟變通 (3)

第22章 圓熟變通 (3)

古人云:“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意思是什麼呢?意思是,穿了別人的衣服,懷裡就會裝着別人的心事或隱憂。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就是收下別人送來的禮物,就得爲別人辦事。所以,要想達到求人辦事的目的,首先就要學會怎麼給別人送禮。

當然,求人辦事,送禮送得好,方法得當,會皆大歡喜。相反,就會被拒絕,引起對方的不滿。所以,求人送禮要掌握技藝。

求人送禮不能臨時抱佛腳,最好是逢年過節,或在對方過生日時,或在對方生病時,這樣送去禮物,就名正言順,讓對方無法拒絕,自己的目的也更容易達到了。

求人送禮不能盲目地送,需要講究一些策略,有時送對方本人喜歡的東西,還不如送其家人喜歡的東西,更能加強對方對你的好感。尤其重要的是,像這種針對家人的送禮方式,有時會使你和對方之間的交情發生質的變化,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進而建立親近度較高的私人情誼。

求人送禮,不能盲目魯莽,以禮壓人,一定要了解對方的興趣,有的放矢,巧妙安排,對方易於接受禮物,辦事也就十拿九穩了。

有“禮”好辦事,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其實很多時候,對方在乎的並不是送去的財物,而是一種得到尊重和重視的感覺。因此,可以說,“送禮”是一門藝術。“禮”不在多,關鍵要能夠抓住對方的心。

送禮是一門藝術,那麼自然就會有它約定俗成的規矩,送給誰、送什麼、怎麼送,都是非常重要的,絕不能瞎送、胡送、亂送。根據古今中外一些成功的送禮經驗和失敗教訓,起碼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原則:

(1)送禮的輕重。送禮太輕,沒有很大的意義,會使別人誤解你看不起人,尤其是對關係不算親密的人更是如此,而且如果禮太輕而想求別人辦的事難度較大,那麼成功的概率幾乎爲零;但是,禮物太貴重,又會使別人覺得你的爲人比較不正當,難免會有受賄之嫌,特別是對上級、同事更應注意。除了某些愛佔便宜又膽子特大的人之外,一般人很可能婉言謝絕,或即使收下,也會付錢,要不就日後必定設法還禮,這樣豈不是強迫人家消費嗎?如果對方拒收,你錢已花出,留着無用,便會生出許多煩惱,就像人們常說的:“花錢找罪受”,何苦呢?因此,送禮要有一個尺度,選擇適當的禮物,可使對方更容易接受,更容易達到求人辦事的目的。

(2)送禮的時間。送禮的時間是非常有講究的,不能瞎送。送不好,會使對方產生誤解。送禮者可能手頭寬裕,或求助心切,便經常大包小包地送上門去,有人以爲這樣大方,一定可以博得別人的好感。細想起來,其實不然。因爲你以這樣的頻率送禮目的性太強。另外,禮尚往來,人家還必須還情於你。一般來說,以選擇重要節日、喜慶、壽誕送禮爲宜,送禮的既不顯得突兀虛套,受禮的也收得心安理得,豈不是一舉兩得嗎?

(3)瞭解風俗。送禮之前,要對對方的身份、愛好、民族習慣有所瞭解,免得好心不得好報,送出麻煩事來。例如,有個人帶着一袋蘋果去醫院看望病人,哪知引出了麻煩。正巧那位病人是上海人,上海話叫“蘋果”跟“病故”二字發音相同,送去蘋果豈不是咒人家病故?由於送禮人不瞭解情況,最終搞得不歡而散。由此可見,在送禮的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周全,以免節外生枝。例如,不要送鍾,因爲“鍾”與“終”諧音,使別人覺得你在有意詛咒他;給文化素養高的知識分子送去一幅蹩腳的書畫就很沒趣;如果給伊斯蘭教徒送去有豬的形象作裝飾圖案的禮品,禮不但不會送成,還有可能被別人轟出來。

(4)送禮的時機。在中國傳統裡,許多人都認爲送禮應該當場、當面贈送。通常情況下,如果當衆只給一羣人中的某一個人贈禮,這會使受禮人有受賄與受愚弄之感,而且會使沒有受禮的人有受冷落和受輕視之感。所以,送禮千萬要看時機與場合。即使給關係密切的人送禮也不適合在公開場合,以避免給公衆留下你們關係密切完全是靠物質作支撐的感覺。只有禮輕情義重的特殊禮品、表達特殊情感的禮品,才適宜在大庭廣衆面前贈送,如一份特別的紀念品等。因爲這時公衆已變成你們真摯友情的見證人。比如,朋友要結婚了,禮物可以事先送去。祝賀節日、贈送年禮,也可派人送上門或郵寄。這時應隨禮品附上送禮人的名片,也可手寫賀詞,放在大小相當的信封中,信封上註明受禮人的姓名,貼在禮品外包裝的上方。

古人云:“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在現代社會當中,就要改成“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只是一個字不同,其實也有內在聯繫。“禮”到“理”也到,有“禮”好辦事,只有巧妙地送出別人喜歡的禮物,我們才能更容易達到自己的目的。

“來而不往非禮也”,人們都講禮尚往來,這是人之常情,在求人辦事時也同樣如此。送禮已成爲一種藝術和技巧,自然有其約定俗成的規矩。送給誰、送什麼、怎麼送都很有奧妙。送禮送得好,方法得當,會皆大歡喜;送得不好,讓人擋回,觸了黴頭,定會堵心數日。所以,只有巧妙掌握送禮的技巧,才能給整個送禮過程畫上一個漂亮的句號,絕不能瞎送、胡送、亂送。送禮是表達心意的一種形式。先“禮”後“利”,有禮纔有利!禮不在多,達意則靈;禮不在重,傳情則行。

俗話說:“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捨不得花錢就往往辦不成事。以送禮的方法求人時,首先要敢送。如果在送禮時斤斤計較,患得患失,這樣既達不到目的,有時反而會壞了大事。只要把自己的禮物送出去了,就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回報。

3.七個講究在巧送免尷尬

給領導送禮不僅要選好時機,選好禮品,更需要講究技巧。下面來盤點幾大招,讓領導欣然接受你的禮物。

(1)借花獻佛。

如果你送土特產品,可以說是老家來人捎來的,分一些給對方嚐嚐鮮,東西不多,自己又沒花錢,不是特意買的,請他收下。一般來說,受禮者那種因害怕你目的性太強的拒禮心態有望緩和,會收下你的禮物。

(2)暗渡陳倉。

如果你送的是酒類的東西,不妨假借說是別人送你兩瓶酒,來和對方對飲共酌,這樣喝一瓶送一瓶,禮送了,關係也近了,還不露痕跡,豈不妙。

(3)借馬引路。

有時你想送禮給人而對方卻又與你八竿子拉不上關係,你不妨選送禮者的生誕婚日,邀上幾位熟人同去送禮祝賀,那樣受禮者便不好拒收了。當事後對方知道這個主意是你出的時,必然改變對你的看法。藉助大家的力量達到送禮聯誼的目的,實爲上策。

(4)移花接木。

張先生有事要託劉先生去辦,想送點兒禮物疏通一下,又怕劉先生拒絕,駁了自己的面子。張先生的太太與劉先生的女朋友很熟,張先生便用起了夫人外交,讓夫人帶着禮物去拜訪,一舉成功,禮也收了,事也辦了,兩全其美,看來有時直接出擊不如迂迴運動更能收到奇效。

(5)先說是借。

你若送的是物,不妨說,這東西我家撂着也是撂着,讓他拿去先用,日後買了再還;如送的是錢,可以說拿些先花,以後有了再還,只要你不催着要他還,天長地久也變成了送,這樣也可減少受禮者的心理負擔,你送禮的目的就達到了。

(6)借雞生蛋。

一位下屬受上司恩惠頗多,一直想回報,但苦無機會。一天,他偶然發現上司紅木鏡框中鑲的字畫是一幅拓片,跟家裡雅緻的陳設不太協調。正好,他的叔父是全國小有名氣的書法家,手頭還有他贈送的字畫。他馬上把字畫拿來,主動放到鏡框裡,上司不但沒有反對,反而十分喜愛,送禮的目的終於達到了。

(7)借路搭橋。

你可以在送禮的時候對受禮者說是以出廠價、批發價、優惠價買下的,象徵性地向受禮者收取一些費用,效果與送禮一般無二,受禮者因交了錢,收東西時就會心安理得,毫無顧慮。

4.平時多燒香不忘拜冷廟

(1)平日多燒香,急時有人幫。

現代人生活忙忙碌碌,沒有時間進行過多的應酬。日子一長,許多原本牢靠的關係就會變得鬆懈,朋友之間關係逐漸淡漠,這是很可惜的。萬望大家珍惜人與人之間寶貴的緣分,即使再忙,也別忘了溝通感情。

有位剛去美國的朋友來信說:“我們在那兒沒有什麼社交生活,難得去看看朋友,這當然是因爲我們初到異境,認識的朋友不多,但後來我聽說,其他的人也一樣……”

“我們每星期工作五天,星期六和星期天都去郊外,這是一種家庭式的生活。就是說,要去郊外,就跟自己的家人去。”

“我們不能利用假期去探望朋友,因爲一到假期,誰都不在家,除非朋友患病在牀……”

“平時我們也不可能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去看朋友,因爲交通太擠。”

“但我們常常和朋友通電話,這是我們唯一可以應酬朋友的方法,我們無事也打電話,哪怕是寒暄幾句,或者講些無關緊要的事。”

“但有事情時,我們會立刻聚在一起的,比方上星期我兒子肚子痛,我急忙起來打電話給友人江醫生,他馬上駕汽車從70公里外的地方趕到,初步診斷,認定我兒子患了盲腸炎,就用他的車子送孩子進醫院做了手術……”

有事之時找朋友,人皆有之;無事之時找朋友,你可曾有過?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當你遇到困難,你認爲某人可以幫你解決,你本想馬上找他,但後來想一想,過去有許多時候本來應該去看他的,結果都沒有去,現在有求於人就去找他,會不會太唐突了?會不會因爲太唐突而遭到他的拒絕?

在這種情形之下,你不免有些後悔“閒時不燒香”了。

法國有一本名叫《小政治家必備》的書。書中教導那些有心在仕途上有所作爲的人,最起碼要蒐集20個將來最有可能做總理的人的資料,並把它背得爛熟,然後有規律地、按時去拜訪這些人,和他們保持較好的關係,這樣,當這些人之中的任何一個當起總理,自然就容易記起你來,大有可能請你擔任一個部長的職位了。

這種手法看起來不大高明,但是非常合乎現實。一本政治家的回憶錄中提到:一位被委任組閣的人受命伊始,心情很是焦慮。因爲一個政府的內閣起碼有七八位部長,如何去物色這麼多合適的人選?這的確是一件難事,因爲被選的人除了有適當的才能、經驗之外,最要緊的一點,就是“和自己有些交情”。

和別人有交情才容易得人賞識,不然的話,任你有登天本事,別人也不知道。

(2)友情投資宜走長線。

友誼之花,須經年累月培養;做人做事,不可急功近利。

善於放長線、釣大魚的人,看到大魚上鉤之後,總是不急着收線揚竿,把魚甩到岸上。因爲這樣做,到頭來不僅可能抓不到魚,還可能把釣竿折斷。他會按捺住心頭的喜悅,不慌不忙地收幾下線,慢慢把魚拉近岸邊;一旦大魚掙扎,便又放鬆釣線,讓魚遊躥幾下,再慢慢收釣。如此一收一弛,待大魚精疲力竭,無力掙扎,纔將它拉近岸邊,用提網兜拽上岸。

求人也是一樣,如果逼得太緊,別人反而會一口回絕你的請求。只有耐心等待,纔會有成功的喜訊來臨。

某中小企業的董事長長期承包那些大電器公司的工程,對這些公司的重要人物常施以小恩小惠。這位董事長的交際方式與一般企業家的交際方式的不同之處是:不僅奉承公司要人,就連年輕的職員也殷勤款待。

誰都知道,這位董事長並非無的放矢。事前,他總是想方設法將電器公司中各員工的學歷、人際關係、工作能力和業績,做一次全面的調查和了解。認爲某個人大有可爲,以後會成爲該公司的要員時,不管他有多年輕,都盡心款待。這位董事長這樣做的目的是爲日後獲得更多的利益做準備。

這位董事長明白,10個欠他人情債的人當中,有9個會給他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益。他現在做的“虧本”生意,日後會利滾利地收回。

所以,當自己所看中的某位年輕職員晉升爲科長時,他會立即跑去慶祝,贈送禮物,同時還邀請他到高級餐館用餐。年輕的科長很少去這類場所,因此對他的這種盛情款待自然倍加感動。心想:我從前從未給過這位董事長任何好處,並且現在也沒有掌握重大交易決策權,這位董事長真是位大好人!無形之中,這位年輕科長自然地產生了感恩圖報的意識。

正在受寵若驚之際,這個董事長卻說:“我們企業公司能有今日,完全是靠貴公司的擡舉,因此,我向你這位優秀的職員表示謝意,也是應該的。”這樣說的用意,是不想讓這位職員有太大的心理負擔。

這樣,當有朝一日這些職員晉升至處長、經理等要職時,還會記着這位董事長的恩惠。因此在生意競爭十分激烈的時期,許多承包商倒閉的倒閉,破產的破產,而這位董事長的公司卻仍舊生意興隆,其原因就是他平常在關係上的投資多。

總觀這位董事長的“放長線”手腕,確有他“老薑”的“辣味”。這也揭示求人交友要有長遠眼光,儘量少做“臨時抱佛腳”的買賣,而要注意有目標地長期感情投資。同時,放長線釣大魚,必須慧眼識英雄,纔不至於將心血枉費在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庸才身上。

(3)拜冷廟,燒冷竈,交落難英雄。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