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幹部能力考覈機制現代化 > 幹部能力考覈機制現代化 > 

第五章 幹部能力考覈方法現代化_五、實現對幹部“能”的考覈方法現代化的對策措施

第五章 幹部能力考覈方法現代化_五、實現對幹部“能”的考覈方法現代化的對策措施

五、實現對幹部“能”的考覈方法現代化的對策措施

加強對幹部能力的考覈,增強幹部能力考覈的客觀性、全面性和準確性,必須解決考覈什麼、用什麼方法進行考覈。

(一)考覈方法的科學性

在幹部能力考覈方法設置上,要做到科學、合理、具體和可操作。克服以往那種“重結果,輕過程”“重眼前,輕長遠”“重顯能,輕潛能”等偏向,克服內容籠統、抽象,“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刻板模式。

1.處理好層次與崗位的關係

要根據不同職務、不同崗位的工作特點、性質和要求,進一步細化、量化考覈內容和標準,對工作能力一步細化爲若干個具體的子項目進行量化考覈。

2.處理好本職與協作的關係

幹部既要抓本職,又要抓好協調配合工作,形成一盤棋,每項工作都很重要,但由於時間、精力和考覈手段等方面的原因,考覈時又難以做到事無鉅細、面面俱到,因此,在設置考覈指標時,既要對涉及一般指標予以充分考慮,更要根據工作職能,突出考覈重點,提煉核心指標,提高考覈成效。

3.處理好顯能與潛能的關係

顯能是考覈時能夠看得見、摸得着的。潛能是考覈時難以統計分析,需要時間檢驗才能看出效益的。光考覈顯能,容易產生急功近利,搞表面工程。現代考覈方法,不僅要能反映顯露出來的能力,還要反映幹部付出艱苦努力的能力。

4.處理好定量與定性的關係

準確把握事物的本質特徵,必須從質和量兩個方面入手。在設置考覈指標時,對本身有任務指標、能量化考覈的指標要堅持量化到位;對沒有具體指標但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儘可能地進行量化;對確實難以量化的指標,設計時也要努力將抽象還原爲具體,以便於考覈操作。

(二)考覈方法的創新性

要尋求多渠道、多層次、多角度、多途徑、全方位考覈幹部,達到客觀、公正與公平。方法要簡便易行。從無到有,從簡到繁,又刪繁就簡,這是幹部考覈工作螺旋上升的一個過程。

考覈要充分考慮幹部隊伍的實際,堅持從嚴考覈、從簡考覈、從實考覈,力求標準明確具體,過程簡便易行,堅決清除那些繁瑣、令人眼花繚亂卻沒有發揮應有作用的形式和程序。要把日常考覈和定期考覈、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分相結合,充分運用現代手段,綜合各類考覈情況,加強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分析研判,全面掌握領導班子的運行情況和領導幹部的履職成效。對不同領域的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要分類制定考覈標準,突出考覈重點,立足實際不搞一刀切,着力建立一整套簡便易行、務實管用,符合科學發展觀、正確政績觀的綜合評價體系和考覈辦法。

1.注重年度考覈與平時考覈相結合

目前,幹部能力考覈使用最多的方法是聽取述職報告、組織測評、個別座談等。這種考覈方法能在短時間內瞭解掌握幹部的主要表現和工作能力,但對幹部潛能的一些深層次的東西卻難以瞭解和考覈準確。要建立平時考覈機制,年度考覈要以平時考覈爲基礎,做到平時考覈與年度考覈相結合。

2.注重順向瞭解與逆向評價相結合

要打破慣性思維,在“順向瞭解”的基礎上,增加對幹部執行能力差、協調能力差、創新能力弱、應急能力差等“逆向測評”瞭解,以便收集到“順向瞭解”難以掌握的情況。

3.注重共性考覈與職能考覈相結合

傳統的能力考覈,大多是

用一套相同的指標考覈所有班子和幹部,考覈的針對性、科學性不強。要完善從統一標準到分類考覈,從年底考覈到把平時考覈納入年度考覈,從統一測評到分層次測評,從職務調整到把政治手段與經濟手段相結合的考覈模式,使不同職位幹部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工作,奮發創新,最大限度地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

4.注重公開考察與側面考覈相結合

要建立健全乾部考察數據庫,把幹部任職考察、換屆考察和屆中考察等信息記錄在案,既瞭解考覈對象的現實表現,又瞭解其全部歷史和全部工作。要通過現場察看、走訪以及有重點地選擇一些反映幹部工作業績的單位或部門有針對性地進行實地考察,全面瞭解幹部。

5.考覈過程探索“集中”與“民主”相結合

堅持把黨組織把關與擴大民主貫穿考覈工作全過程,既有效落實羣衆對考覈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又充分發揮黨委(黨組)組織領導作用。把組織考覈與羣衆考覈有機結合起來,全面瞭解掌握領導班子的運行情況和領導幹部履職情況。同時,在幹部能力考覈中增加民意調查環節,讓黨員羣衆客觀、具體地對幹部進行滿意度評價,做到了“幹部行不行、羣衆來評定”。或者向社會“曬亮”幹部工作實績,接受羣衆評判和監督,實現“幹部幹得好不好,讓羣衆來評判”的目的。

(三)考覈方法的公正性

科學管用的考覈方式是考準考實幹部的保證。對不同主體、不同類型、不同渠道考覈統籌整合,推進幹部能力考覈。

1.突出考覈重點

幹部能力考覈要突出考覈重點,樹立正確考覈導向,使考覈由單純比經濟總量、比發展速度,轉變爲比發展質量、發展方式、發展後勁。在具體方法上,可採取個人述職述德、民主測評測德、個別談話問德、社區調查訪德、查閱資料查德、設計試題考德、綜合分析辨德、考察公示示德等方式進行。能力考覈,關鍵要看全面工作,對幹部推進改革思路、素質和能力的考覈。要把幹部放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環境中去評價,主要看其有沒有推進改革的決心和勇氣、有沒有推進改革的思路和舉措、有沒有推進改革的成果和實效。既看顯能又看潛能,既進行縱向比較,又適當進行橫向比較;更加註重考覈推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2.加強分類考覈

黨政部門的考覈,可分爲綜合管理部門、行政執法和服務羣衆的窗口部門、專業技術性較強的部門等類別,進行分類考覈。綜合管理部門重點考覈發揮職能作用、制定政策措施、加強綜合協調等情況;行政執法和服務羣衆的窗口部門重點考覈依法行政、履行職責、服務質量等情況;專業技術性較強的部門,重點考覈提高專業管理水平、推進技術創新、服務中心工作等情況。根據不同層次幹部崗位職責要求,實行分級考覈,班子正職應突出知人善任、統攬全局、決策籌劃、敢於擔當、民主作風等方面的考覈;副職突出協調配合、處理問題、落實任務等方面的考覈;一般幹部突出勤政務實、吃苦耐勞、完成任務等方面的考覈。

案例北京市公務員年度考覈量化評分標準(試行)中關於“能”的考覈規定

(一)機關內設機構正職幹部考覈評價表

(二)機關內設機構副職幹部考覈評價表

(三)機關內設機構其他公務員考覈評價表

(來源:豆丁網)

3.完善日常考覈

要注重隨機考覈,通過深入基層、深入服務對象、實地走訪等,聽

取羣衆對幹部的意見,在鄉語口碑中考察瞭解幹部的履職情況。按照增強代表性、知情度和關聯度的原則,引導羣衆有序參與幹部考覈工作,根據參與測評對象設置不同測評權重,廣泛瞭解民意,擴大幹部考覈中的民主。應加大專項督查,跟蹤督查瞭解幹部貫徹落實上級黨委、政府重大決策部署情況,瞭解考察幹部總攬全局能力、執行能力、應急反應能力與政策理論水平。實行巡視考覈,根據工作需要,組成巡視考覈組,採取列席被考覈單位年度工作會等重要會議,查閱有關文件資料,開展個別訪談等方式,瞭解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情況。提高民主生活會質量,組織部門和有關部門通過參加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瞭解班子運行情況和領導幹部個人的工作表現。改進完善經濟責任審計,組織部門定期向審計部門提出年度審計計劃,定期對領導幹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對重大投資建設項目、重點工程進展情況和重大資金使用等情況進行專項審計,及時跟蹤考覈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政治態度、負責精神、處理能力、自我要求等現實表現。

4.加大量化考覈

量化指標要可測量、可計算、可操作,儘量選擇最具代表性的綜合性、典型性、約束性指標,使量化指標重點突出、簡便易行。要實行定量指標總量控制,動態管理,防止指標數量不斷膨脹,數字層層加碼。要借鑑和吸收先進的人才測評辦法,在幹部能力考覈中,運用心理測驗法,對領導幹部的品德、價值觀、領導風格、領導技能、性格等多方面素質進行測評,也可採取模擬工作情景來測評幹部勝任程度和工作潛能。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開發相關軟件,對幹部民主推薦、民主測評、民意調查等環節實現無紙化統計和處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幹部能力考覈的準確性和科學性。當然,在推進量化考覈的同時,也不能否定定性考覈的作用,要堅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用分類定性來分析比較,用綜合定性來判斷評價,形成既有定性評價、又有定量結果的綜合評價意見,通過定量考覈和定性評價,進一步提高考覈評價的準確程度。

5.細化定性考覈

在定性分析中要注意具體方式和考覈細節,獲得真實信息。首先,在進行民主測評、民意調查前一到五天,考覈委員會應將民主測評表、民意調查問卷及相關材料發放給參與考評的人員,讓其有充足的時間研究測評項目,冷靜分析和判斷,減少談話時的牴觸情緒以及不知道該說什麼的情況。其次,個別談話應創造嚴肅但不失輕鬆的氛圍,讓參與考評的人感覺到自己是備受尊重和信賴的,自己的闡述意義重大。考覈主持者還必須善於引導和把握考覈的進度,通過語言的魅力來獲取所需的信息,讓參與考評的人員能夠真實的表達自己的看法。最後,對分歧意見進行綜合研究,深入分析意見分歧的原因,從而達到真實評定的目的。

6.科學合理評價

在全面掌握考覈信息的基礎上,要科學採取數據分析、比較分析、歷史分析、環境分析等方法,客觀公正地作出綜合評價。一是要對考覈各環節取得的數據進行認真研究、仔細分析、審慎比較,綜合每位幹部的歷史、現狀、潛力等情況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二是要將考覈結果轉換成簡潔直觀的線性分析圖等方式,從不同角度直觀、全面地顯示考覈對象在不同層面、不同項目測評上的特徵和差異。三是要完善實績分析的方法,科學客觀地評價幹部,應該做到既重統計數據,又重羣衆評價;既看重增長速度,又看重發展質量;既重視當前效果,又重視長遠發展,做到綜合考量、科學評價。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