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結
臧否善惡是非,獎懲榮辱美醜,僅靠教育引導、德義感召還不夠,沒有一定的評價、獎懲和保障機制,核心價值觀建設很難獲得持久的感召力和約束力。“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制度作爲社會良性運行、文化規範有序的保證,對人的行爲有着強烈的形塑匡正效應。向實處着力,做到知行合一,就要建立和完善支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制度體系,形成弘揚核心價值觀的法律支持、政策保證和機制保障,用剛性制度樹立道德天平、引導價值判斷、規範行爲取捨,推動工作深入,營造良好氛圍。
在高校推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制度體系建設,需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爲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綜合運用教育教學、實踐養成、文化薰陶、制度保障、研究宣傳等方式,重點在“融入”上下功夫,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落實到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各環節,覆蓋到所有學校和受教育者,形成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作長效機制,使廣大師生自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工作中要堅持系統規劃,整體推進,不斷完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頂層設計;堅持分類指導,重點突破,形成可示範可引領可推廣的工作動力系統、激勵機制和實踐模式;堅持落細落小落實,形成廣大師生日常行爲準則,增強自覺奉行和踐行能力;堅持繼承創新,善於運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方式,推進理念創新、方法創新,注重總結凝練基層創新
的經驗和智慧,增強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
要完善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的制度。研製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建立和完善各學段、各學科課程教學有關標準;修訂德育、語文、歷史教材,組織開展義務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德育、語文、歷史教材的編寫、修訂和審查,系統完善地落實國家主權意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族團結教育等內容融入課程標準、教材編寫、考試評價之中;實施高校課程體系和教育教學創新計劃,整體推進教材、教師、教學、評價、學科、保障等方面綜合改革創新,打造由思想政治理論課、專業課程、社會實踐、網絡教學等構成的教育教學體系。
要完善核心價值觀融入實踐育人的制度。建立完善師生志願服務體系,成立全國和地方公益性教師志願服務組織,制定實施《學生志願服務管理辦法》,推動學雷鋒志願服務常態化;實施“實踐育人共同體建設計劃”,促進政府、學校、企業、社會等按照“目標共同、機制共建、資源共享、責任共擔”原則建立實踐育人共同體,爲學生實踐搭建平臺,提升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深化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認識;深化主題社會實踐和志願公益活動,組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講師團”,深化暑期“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長期開展扶貧濟困、應急救援、大型活動、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志願公益活動。
要完善核心價值觀融入文化育人的制度。創新主題教育活動形成校園文化品牌,集中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週”“我爲核心價值觀代言”等
活動,促進“奮鬥的青春最美麗”“與信仰對話”“與人生對話”“彩虹人生”“文明風采”等品牌活動長期開展,發揮“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的示範導向作用;加強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教育,抓住民族傳統節日等契機開展經典誦讀、知識競賽等活動,注重發揮“校訓” “校歌”等載體的重要作用及體育的綜合育人功能;充分利用現有平臺繁榮校園文藝創作,繼續抓好高雅藝術進校園、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等活動,打造一批以愛國將領、革命英雄、科學先驅、道德模範等爲原型的歌舞劇、話劇,創作一批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主題的詩歌、散文、歌曲、動漫、視頻、微電影、公益廣告等文化作品;選樹傳頌“校園好故事”“校園好聲音”,開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先進個人尋訪、優秀集體創建和校歌、班歌徵集與宣傳活動。
要完善核心價值觀融入依法治校的制度。完善學校規章制度,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完善教師管理規定、學生守則公約等師生行爲準則,建立和規範學校禮儀制度,豐富升國旗儀式、成人儀式、入黨入團入隊入學儀式等典禮的內涵,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爲學校基層黨團組織主題生活會、黨團日、班會的重要內容;探索建設學生誠信檔案,加大對失信行爲的約束和懲戒力度,構建各學段有機銜接的信用約束機制;落實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教師教育課程體系,全面落實《關於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和《關於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鼓勵教師將師德規範積極主動融入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實踐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