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喝水。乾燥的秋天每天通過皮膚蒸發的水分較多。所以,補水是秋季養肺的重要措施之一。每天最好在清晨起牀之後和晚上臨睡之前各飲一杯,白天兩餐之間各飲水一定數量,這樣,就可使肺臟安度秋天;另外,家長也可以讓孩子通過鼻子吸入水蒸氣而使肺臟得到水的滿足,方法很簡單:將開水倒入茶杯等小口容器中,鼻子對準茶杯深呼吸,早晚各1次,每次5~8分鐘。
另外,食粥是一種既簡單又有效的護肺方法。明代李挺說:“蓋晨起食粥,推陳致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
粥是以大米、小米、大麥、小麥和玉米等富含澱粉的穀類糧食加大量的水熬煮而成,澱粉得到充分的糊化,營養成分都溶在水中,胃腸可充分消化吸收,所以粥本身就有和胃補脾、潤養肺燥的作用,是最爲常用的一種食療食品。如若粥中再加些益肺潤燥的食物同煮,其功效更能借粥得到發揮。不用擔心營養不足,粥中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及一定量的蛋白質、脂肪與糖,完全能維持機體各組織器官的活動機能。
煮粥最常用的是普通大米。大米又名粳米,硬米。味甘性平,具有補中益氣、強壯肌肉、健脾和胃、除煩止渴的功效。含有澱粉和少量蛋白質、脂肪、B族維生素,是五穀中最常用的一種,它熬出的粥黏而可口。
此外,適合煮粥的主料還有小米、糯米、黑米、香米和大麥、小麥。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養肺即要益心護腎。
中醫認爲心和肺同居胸中,二者相輔相成,心主血、肺主氣。所以,人體氣血的運行與心肺密切相關,心有病,氣血則不能運行,肺的呼吸當然會受到影響。所以人的許多病,不是心累及肺,就是肺累及心,甚至心肺同病。而爲什麼又要養腎呢?中醫認爲,“肺爲氣之主,腎爲氣之根”。我們知道,人的呼吸不僅靠肺,也靠腎。中醫認爲淺表呼吸,有肺即可,但深呼吸一定要肺腎相配合。正常情況下,肺主呼氣,腎主納(入)氣,只有肺腎健康,相輔相成才能很好地完成呼吸。
秋季養陰宜食以下食物:
野菊花:野菊花加蜂蜜飲,是一種調節陰陽平衡的調補佳品。家長可每天用野菊花5~10克,蜂蜜適量,開水泡服,味道變淡再加蜂蜜。
野菊花性味辛、苦、涼,具有疏風清熱、消腫解毒的功效。常用於風熱感冒、肺炎、白喉、胃腸炎、高血壓以及瘡疔等皮膚病。蜂蜜性味甘、平,有補中益氣、潤燥止咳、解毒止痛的作用,是歷代醫家秋冬防燥滋補的首選天然食品。特別是在我國南方,秋季除了乾燥外,仍然“火氣十足”。加上經常食用辛香炸炒食物,人會出現乾咳、咽喉疼痛、脣乾舌燥、皮膚作癢等現象。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既有清熱作用又可滋陰潤燥的食物調節。
梨:金秋時節,正是梨大量上市的時候。梨性味冷、甘、微酸,具有潤肺、清痰、止咳、降火、清心等功效。秋天燥氣當道,人易出現口乾脣焦等“秋燥”的症狀。因此,秋天食梨最適宜,對人體大有益處。
此外,讓孩子堅持適宜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調心養肺,提高內臟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另外可適當地讓孩子秋凍,秋凍不僅可鍛鍊孩子禦寒能力和抗病能力,還能提高其肌肉和關節活動的能力,促進血液循環,流向四肢骨骼的血液也隨之增加,對兒童生長髮育有益。
答疑錄
蹺蹺鼻問:
孩子一到秋天就老腹瀉,也沒給孩子吃什麼不乾淨的食物呀,孩子有時候就是胃口不太好,常拉肚子,或者大便總是不成形。這該怎麼辦呢?
張醫生答:
這主要是由於孩子在夏天的時候體能消耗太大,加上暑邪侵犯,體質弱的孩子就會出現腹瀉之類的症狀。其實,即使是成年人,有的也只是暑邪潛伏在體內,沒有馬上發作,一旦飲食比較寒涼或者身體受涼,也是會拉肚子的。這就是脾胃受到了傷害的表現。
治療的方法很簡單,市場上的山藥,就是一味健脾的好藥材,性質比較溫和,可以煮湯來吃,再加點黨蔘也不錯。還有中藥裡的佩蘭、荷葉、厚朴,也很容易在藥店買到,對袪除夏季的溼邪,治療脾胃不好、消化不良也很有效果。
孩子如果已經出現口乾、喉嚨幹之類的肺氣受損感覺,還可以同時補充點太子參。比如:太子參黃精煮雞湯,具體做法是:太子參跟黃精各15克、山藥30克、姜少許,一起跟雞肉放進冷水鍋裡,按照平時煲湯的方法做。出鍋前放鹽等佐料即可。
吳雨問:
我家孩子最近一連好幾天,每天大便5次,便質不是太稀,精神看起來倒是還好,以前去藥店買過藥,可是都不管用。我該怎麼辦?
張醫生答:
這是孩子因爲着涼而引起的腹泄。你可以將大米炒黃,煮粥,吃米湯即可。
zhangyang問:
聽說給孩子吃水果也可以補肺,是嗎?那麼,孩子在秋天可以吃哪些水果來達到補肺的目的呢?
張醫生答:
有些水果確實可以爲孩子養肺除秋燥。比如:梨、柑橘、柿子、石榴、葡萄、大棗等,都可以給孩子適當地吃些。
風鈴問:
最近天氣臨秋,兒子每天晚上天黑時分身上很多地方就開始出風溼疙瘩,孩子說很癢。曾經也去看過醫生,醫生給開了開瑞坦,孩子吃了以後馬上就好了。可是,沒過幾天卻又復發了。媽媽說用黃蠟(蜜蜂產的一種蠟)煎雞蛋吃很生效的,可是對兒子好像不管什麼用,請問這該怎麼辦呢?用中藥能不能治?
張醫生答:
你去藥店抓3服藥,用水煎,1天給孩子吃3次。海風藤、青風藤、鉤藤、桑白皮、路路通、蒼茸子,以上藥各30克。
8.蛔蟲:秋天驅蟲好時機
中醫認爲,蛔蟲得酸則伏,因此,孩子在感覺腹部劇痛時,可以給孩子喝些陳米醋,每隔6小時喝2湯匙,連服2天后,也可以取得滿意的驅蛔效果。
我國古代對蛔蟲病早有認識,將蛔蟲稱爲蛟牆、魷、長蟲。如《靈樞?厥病》篇說:“腸中有蟲瘕及蚊蛕……心腸痛,儂作痛,腫聚,往來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熱喜渴涎出者,是蛟蛕也。”
蛔蟲病是由蛔蟲引起的一種常見的兒童腸道寄生蟲病,感染蛔蟲一般是在每年的4~10月,其中七八月份爲蛔蟲感染的高發期。而蛔蟲卵在進入人體後,一般需要60~75天左右的時間孵化成蟲。因此,到了秋天,隨着氣溫的降低,兒童的感染機率也會降低,於是就到了驅蛔蟲的最佳時節。
記得有一次,一位母親帶着一個大約七八歲的孩子來問我,孩子肚子裡好像有了蛔蟲,不打行不行?
我說不打肯定不行,那會對孩子的健康不利。
她說,聽說每個人的肚子裡都有蛔蟲,既然都有,那打不打都無所謂。而且,還能幫助孩子減肥呢!
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
相信很多家長也都這麼認爲,也許有的家長聽說某明星利用蛔蟲減肥,於是便不管孩子的痛苦,以爲真的能減肥。其實,蛔蟲給孩子造成的危害是極大的。蛔蟲的成蟲可以在人的腸道生活1~2年,幾條甚至十幾條,多的話可能有上百條蛔蟲在腸道內不僅掠奪宿主營養,同時還分泌酶的抑制劑,影響宿主對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這對於處在生長髮育階段的孩子是相當有害的。
如果蛔蟲潛伏在肚子裡的時間太長,還很容易引起併發症,比如蛔蟲性腸梗阻、膽道蛔蟲症、蛔蟲性肝膿腫、蛔蟲性闌尾炎,以及蛔蟲性腸穿孔、腹膜炎等。
蛔蟲病的輕重並不完全取決於蛔蟲數目的多少,而與蛔蟲所在部位有關。腸道蛔蟲可無症狀,或有輕度食慾不振,臍周或臍上輕度疼痛。痛沒有固定的時候,一般會反覆發作,持續的時間不定。個別孩子有異食癖:喜吃牆皮、土塊、爐渣等。大量蛔蟲積累在人體內當然會消耗其營養,造成貧血和營養不良,嚴重者可影響到精神乃至智力。有精神萎靡、興奮、頭痛、易怒、睡眠不安、咬牙等症狀。
記得小時候肚子裡有了蛔蟲,我見有些大人就給我們吃生南瓜子。有的是直接剝掉生吃,有的是把殼去了,搗碎後在飯前加紅糖空腹服用,一般第二天蟲子就隨大便排出了。這兩種方法,無論哪種都可以打掉蛔蟲,因爲南瓜子有驅蟲的效果。一般在市面上可以推薦的驅蟲藥有腸蟲清和安樂士,治癒率達到均可達到80%~100%。
服驅蟲藥後未見成蟲排出,有可能是蟲體較小包在大便裡了,肉眼看不到。如果臨牀症狀好轉,腹痛消失,面色轉紅,食慾增加,就可觀察一段時間再化驗大便決定是否需繼續用藥。有的孩子蛔蟲已排出,仍有不規則腹痛,大便每天2~3次,這是消化功能紊亂造成的,可用中藥調理,使孩子早日恢復健康。
有一點需要家長注意的是,首先要確定孩子是有蛔蟲了才能給孩子驅蟲,可根據孩子的一些異常現象做一個大致的判斷。比如孩子常喊肚子疼,特別是肚臍附近部位疼,但經揉按後可緩解,或者夜間睡眠容易驚醒、磨牙和流口水,以及在孩子面部、頸部皮膚上常有淡白色近似圓形或橢圓形斑片,上面有細小的灰白色鱗屑都可能是感染了蛔蟲病。還有,孩子吃得多且容易餓,愛吃零食,吃多少也總胖不起來,這都是感染蛔蟲的症狀。
另外,也可以通過觀察孩子的白睛上是否有藍點或藍斑來確定,如果有就是患蛔蟲病的徵象,這種斑點一般分佈在白睛上部,下部較少見,大的成片,小的僅如針頭大小。
在民間也有不少治療蛔蟲病的方子,我現舉幾例:一是炒使君子肉,把使君子的殼和衣去掉,把肉炒黃,在睡前服1粒、清晨空腹服1粒,連服2天;二是用苦楝根二層皮,兒童劑量3~6克/公斤(鮮皮),睡前煎服,或在早晨空腹服;三是用取鮮桃葉60片,把新鮮桃葉洗淨打爛,開水沖泡,連渣服下,此方用於孩子安蛔驅蛔;四是梅椒煎子,取花椒10克,烏梅15克,水煎,每日1劑2煎,分次服,烏梅能使膽囊收縮,可促使蛔蟲從膽道內排出。
預防蛔蟲病的關鍵是把好“病從口入”關,家長在平時應教育孩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瓜果蔬菜要徹底洗淨,別讓孩子喝生水;勤給孩子剪指甲,孩子有咬指甲的壞毛病應該立即制止。
蛔蟲病可以食療,巧食藥粥,方法簡便、療效可見。下面我介紹幾則藥粥效方,供家長選用。
(1)百部貫衆粥:取百部、貫衆各10克、大米30克、冰糖適量。將百部、貫衆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爲稀粥,待熟時調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天1劑,連服3~5天。
(2)檳榔粥:取檳榔30克、大米30克、冰糖適量。將檳榔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爲稀粥,待熟時調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3天爲1療程,連服1~2個療程。一般服用24小時後即可見蟲體排出。
(3)烏梅粥:取烏梅15克、大米50克、冰糖適量。如上述兩方煮成粥後食用。
答疑錄
餘夕陽問:
我家小孩4週歲半,夜裡睡覺常出現磨牙的現象,聽說這可能是有蛔蟲。但有醫生說4週歲多的孩子不能吃藥打蟲子,請問到底能不能吃打蛔蟲的藥呢?如果不能吃藥用什麼方法可以把蛔蟲打掉?
張醫生答:
如果孩子患有蛔蟲病,蛔蟲所產生的毒素及其代謝產物被人體吸收後,會出現一些神經的症狀,磨牙就是其中的症狀之一。因此,如果發現孩子患有蛔蟲病時,則應使用驅蟲藥物,中藥使君子、苦楝根皮、檳榔等,殺蟲的功效都很好。
紫雨問:
我的女兒今年9歲,平時身體還可以,去年秋天打過蛔蟲,這個星期晚上睡覺時磨牙。請問爲什麼,該怎麼辦呢?
張醫生答:
孩子出現磨牙的原因可能有:
一、有腸蟲症,可打一打蟲。孩子是去年秋天打的蟲,建議再打一打。
二、缺鈣。如果孩子睡覺時滿頭大汗,應考慮這種情況,特別是現在孩子即將進入第二個生長的高峰期,身體容易出現相對缺鈣的狀態。可試着補補鈣。必要時可抽血查一查是否真的缺鈣。
三、睡前玩耍得過於興奮。如果是這種情況,可讓孩子在睡覺前不要玩得太興奮。
薄荷冰問:
孩子老長蛔蟲怎麼辦?
張醫生答:
孩子有蛔蟲是因衛生習慣不好,吃進蟲卵而致,除驅蟲外,必須講究衛生,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
9.別讓腹瀉傷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