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腮腺炎的腫大是以耳朵爲中心的,家長在辨別的時候可以根據這幾種症狀來確定:首先是腮腺腫大,在耳垂下方,以耳垂爲中心腫痛。一般持續7~10天,常常是一側先腫大2~3天后,另一側也出現腫大,並伴有疼痛和熱感。在張口及咀嚼時疼痛加重。腫痛約一週後消退。腮腺腫大時大部分有3~5天的發燒。
而他的孩子並不是這樣,孩子只是由於口腔炎症引起的淋巴結腫大,平時注意口腔衛生,吃點消炎藥就好了。消炎藥最好是滅滴靈,對口腔感染效果好,因爲口腔感染以厭氧菌爲主。
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經呼吸道感染而致病的,傳染性很強,一般是通過唾液飛沫傳播,在幼兒園,要是有一個孩子得病後,就會波及半個班的孩子感染,幾乎可以說是防不勝防!
因此,孩子得病後家長千萬不可掉以輕心。應該及早隔離,防止與鄰居或幼兒、同學的接觸;注意休息,合理飲食,吃高纖維、易消化之食物,多吃蔬菜湯及喝鮮果汁、吃水果等,多喝溫開水。
記得小時候得了痄腮後,大人們就用土方法治療,比如把韭菜搗爛,擰取汁加入鹽,調合均勻,分成3份,抹在患處,幹後再換,一般一兩天就好了;或者是把新鮮的蒲公英搗爛,敷於患處,每日換3~5次也可以達到治癒的效果。
另外,我們通過按摩也能治療:讓孩子仰臥,家長用兩手中指輕輕揉摩頰車穴10次;按揉合谷、風池穴各1分鐘;推天河水500次,退六腑300次、揉涌泉300次;拿兩側肩井穴5次。幾次下來,孩子的病也會好的。
中醫認爲,痄腮是由風溫邪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治宜清熱解毒,散結消腫。
孩子在發病期飲食宜清淡,忌食油膩厚味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特別應該注意禁食酸味食物,酸味食品刺激腺體分泌,會使腮腺腫得更大。
因此,給孩子喝銀花茶和綠豆菜心湯可清熱解毒,效果非常不錯。
(5)用拇指推大魚際區100次。(2)
將15克銀花煎水後,加糖少許飲用,對於痄腮初起、腮部紅腫、壓痛明顯者效果不錯;另外一方就是取綠豆50克,白菜心兩三個,鹽或冰糖少許。將綠豆洗淨,入鍋煮至將熟時,放入白菜心,再煮20分鐘,加入鹽或冰糖少許調味。取汁服,每日1到2次,連服4日即可。
預防腮腺炎最有效的措施是接種腮腺炎疫苗,並要完成2針次完整的免疫程序。有接觸史的易感兒童,可用板藍根15~30克,銀花9~15克,用水煎服,每天1劑,連服3~6天,可起到預防作用。
我們都知道,傷溼止痛膏具有很好的活血止痛及清熱化溼作用,對於治療流行性腮腺炎也有不錯的效果,用傷溼止痛膏敷貼患處,每日換藥1次,直至痊癒爲止。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症狀的不同,必要時可輔助藥物治療,效果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腮腺炎局部的表現外,家長還應該注意腮腺炎合併症的發生,如合併腮腺炎腦炎、睾丸炎等。
另外,家長要注意:腮腺炎是一種病毒感染,經過1周到10天的時間,大部分的孩子可以自然恢復正常。重要的是在這段時間裡應注意充分的休息。補充水分和易消化的營養物質,不宜給酸性食物,以免引起腮腺局部疼痛。
答疑錄
冰之旅問:
我女兒11歲了,23號感覺嘴張大有些疼痛,第二天晚症狀加劇,手觸摸耳下有些腫脹,25號去醫院檢查化驗血常規,血小板分佈寬度10.8,醫生確診細菌性腮腺炎,休息一週,開了清開靈、頭孢,服藥後症狀減輕。請問孩子一直未發燒,腮下腫脹也不明顯,精神狀態一直很好,是否是腮腺炎,何時可以上學?
張醫生答:
細菌性腮腺炎沒有傳染性,可以上學。我們平時說的腮腺炎,一般指的是病毒性腮腺炎,這是傳染性很強的,所以要隔離。
丘嶽問:
我兒子在9歲時打過腮腺炎疫苗。20天后,他左耳垂下有點痛,同時體溫38.5攝氏度。五官科醫生看了沒見有什麼,用了兩天青黴素也沒好。後來發熱到39.5攝氏度。吊了兩天青黴素也沒退熱。後來兒科醫生用了慶大黴素、紅黴素吊了7天。退熱了。耳朵也不痛了。可是,25天后我兒子說他耳朵響,左邊比右邊響,安靜時聽得見。五官科醫生開了西比靈和維生素B1、三磷酸腺苷。後來耳朵響聲小了。我帶兒子去測聽力,聽力正常。今年我兒子12歲了。上個月,我兒子咳嗽一個星期,後來他說耳朵響比以前大了。醫生開了兩個星期的抗生素和血栓通,吃了也沒有明顯好轉。到現在,我知道慶大黴素、紅黴素對耳有毒性。請幫我分析,我兒子的耳鳴是由藥物引起的還是由感染引起的?或者是其他引起的?
張醫生答:
曾發熱後耳鳴,曾耳鼻喉科診治,當時測聽力正常,經治療耳鳴好轉,此次發熱後又出現耳鳴,考慮爲神經性耳鳴,應該到耳鼻喉科檢查,電測聽。可以鍼灸,用銀杏葉製劑(如達納康),改善內耳微循環,減輕症狀,必要時使用高壓氧治療。慶大黴素及紅黴素族抗生素有損聽神經,可致耳鳴,此時期應避免應用。
水瀾問:
孩子今年6歲,這半年已經得了3次腮腺炎了。這次已經快一個月了還沒好,前期一直服用抗生素、板藍根,現在在醫院配的外敷藥,驗過三項免疫功能後,醫生說免疫低,配了卡介苗,打了兩次了,但近日有點兒鼻塞,服用了感冒藥,不知還能否再打了?
張醫生答:
一般孩子得流行性腮腺炎有終身免疫,但有的孩子可以患第二次,半年內有三次可能不是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而是由細菌引起,應到口腔科查腮腺管是否有病變。
7.“夏季熱”真的很難受
在中醫上,對於兒童夏季熱來說,診斷治療時並不是以病名爲依據的,而是強調從其發病機理的一般規律中尋求具體的病因病機特點,選擇針對性的治療方法,才能達到治病求本的效果。
我們一提起夏季熱,可能就有許多家長感覺孩子像是在發熱,於是就按照感冒來醫治,或者急着給孩子退熱,給孩子吃不少西藥,這真是苦了孩子!這麼一來,延誤了病情不說,還給孩子雪上加霜,因爲家長將孩子的病斷錯了!
我曾經就遇到過不少這樣的家長。有一個孩子8歲,從學校回來就莫名其妙地開始發熱,家長以爲感冒高熱,於是就給喝感冒藥,結果卻越來越熱纔不得不來醫院。
兒童之所以發熱,是由於暑天不能汗出透熱於外,而不能汗出的原因是津氣不能達表作汗,津氣不能達表的原因又是津爲熱傷、氣爲溼困,故治療機制,必須是清熱以生津、運溼以開氣,使津復氣達,則自能作汗透熱,所謂“暑令當以汗出”則不能發熱即此。因此,其療效過程,自然是暑先平而口渴先止,溼漸化而二便轉常,最後隨之津氣平復才能作汗而退熱。如果見名(夏季熱)思義(退熱),急於退熱,甚至外用冰敷、內服苦寒,不僅難以達到理想效果,甚至適得其反。
具體來說,內因與心脾有關,外因則與暑氣的溼熱兩性有關,因爲夏天爲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太陰溼土三氣合行其令之季,火土交蒸,因此產生溼熱相合的時氣偏勝之暑氣,一般我們成年人的形氣較爲充實,能耐抗其氣,可是,這兒童陰陽未充,形氣都很弱,尤其是心脾偏弱者,心屬火而通於夏,脾主溼而通於長夏,則很容易因“暑喜傷心”、“溼喜困脾”而爲暑氣溼熱之性所傷。熱耗其津則渴,溼困其氣則瀉,溼鬱熱蒸,氣失透達則身熱自現。
一般而言,治療兒童夏季熱以中藥療效更爲滿意,一般多用竹葉石膏湯、王氏清暑益氣湯、人蔘白虎湯等加減治療。此外,可服用六一散、金銀花露或金銀花、杭菊花煎湯代茶飲,能消暑熱,解煩渴。也可自制防暑清涼飲料,如三鮮飲:鮮荷葉、鮮竹葉、鮮薄荷各30克,加水煎煮約10分鐘,再放入適量蜂蜜攪勻,冷卻後代茶飲,有生津止渴、清熱解毒的良效。也可用金銀花、梔子、山楂各15克、甘草5克,水煎,涼後當茶飲,可清熱、去火、消暑、爽身。中成藥可用金梅清暑沖劑,每次1/2~1/3袋,1天3次,開水沖服;或雞蘇散,每次6~9克,1天2次,布袋包煎服;久熱氣虛的孩子,可酌用補中益氣丸。對於暑傷肺胃證,可用生脈飲口服液每服5毫升,1天3次。
足浴的效果也不錯,家長可備西瓜皮1塊(切細),升麻、香薷、佩蘭、竹葉、柴胡、黃芩各10克,水煎取汁給孩子足浴,每天2次,每次10~30分鐘,連續2~3天,可芳香化溼,解表退熱。
另外,藿香、佩蘭、荷葉、薏苡仁、各15克,將藥材切碎,薏苡仁打碎,煎水代茶飲用。有芳香化濁,祛暑利溼的作用,適合夏日清暑,夏季熱。
或者,通過按摩亦可治療:推三關、退六腑各200次,分陰陽、推脾土各300次,清天河水200次,點揉內庭、解溪、足三裡、陰陵泉,按摩氣海、關元各3分鐘。1天1次,7天爲1療程。
兒童夏季熱的預防可從以下幾點着手:居室應常開窗,通風降溫,保持涼爽,飲食清淡,多飲水。
注意營養,飲食宜清淡,多喝白開水,可用西瓜汁、銀花露、綠豆湯等代茶。高熱時可適當用物理降溫。注意皮膚清潔,防止併發症等。
儘可能使孩子居室陰涼通風,睡前給孩子洗溫水浴,可以刺激皮膚血管擴張,易於散熱,而預防夜間體溫過高。對待持續發熱、口渴的孩子,要及時補充**,可以讓孩子多喝一些淡鹽涼開水。飲食方面應給予高熱量、高蛋白和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的易消化的食物,如雞蛋、牛奶、新鮮水果、新鮮蔬菜等,還要讓小孩喝一些綠豆湯、荷葉湯等清涼飲料或西瓜汁等,以利於排尿降溫。
患有兒童夏季熱的孩子忌長期使用抗生素降溫、忌服魚肝油和鈣片,更不要吹電風扇和長時間使用空調來試圖達到降溫的效果。兒童夏季熱發病時間多集中於6、7、8三個月,秋涼以後大多能自愈,如果沒有其他併發症,愈後多數良好。
答疑錄
虹兒問:
我的兒子今年剛好兩週歲,得了“夏季熱”,白天一般都有38攝氏度左右,晚上稍微退下,後半夜體溫又開始上升,反反覆覆已有1個月了,我想問一下,有沒有什麼治療方法?
張醫生答:
由於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體溫調節中樞的調節性能不是很好。所以用物理降溫更比用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的退熱藥效果好。如果用藥物的話,中藥比較好,毒性也小些。
凝雪問:
我兒子8個月大的時候檢查是“夏季熱”,現在5歲了還是和以前一樣不出汗,請問我該怎麼辦呢?
張醫生答:
平時應注意飲食,睡前可給孩子用溫水洗澡,多喝水。
天業雲問:
我的兒子在發熱好了以後,就開始鬧肚子疼,而且偶爾還會嘔吐。以前有過胃腸道感染,淋巴結腫大。這次去醫院查後也是淋巴結腫大,基本沒查出什麼毛病,可現在還是肚子疼,但不是劇烈地疼,請指點!
張醫生答:
一般來說,有過胃腸道感染的孩子都可能有腹痛,如果感染已愈腹痛應消失,淋巴結腫大不知在何部位,若是在腸繫膜淋巴結腫大說明有炎症可引起腹痛,應消炎治療。
蘆葦問:
我女兒今年6歲,從昨天開始發熱,晚上吃過退熱藥體溫就下來了,但是今天她的體溫一直在38.5攝氏度左右,給她吃了清熱解毒的藥後也不見好轉。請問這樣持續發熱對孩子有影響嗎?
張醫生答:
如果孩子沒有出現其他不適可以暫時不用藥,一般病毒感染就會出現發熱,會自行好轉,體溫不超過38.5攝氏度就不用退熱藥。
8.遺尿並不僅是尿牀那麼簡單
《幼幼集成·小便不利證治》:“小便自出而不禁者,謂之遺尿;睡中自出者,謂之尿牀。此皆腎與**虛寒也。”兒童遺尿症的關鍵在於腎之陽氣不足,或肺脾氣虛,累及腎臟,致腎氣不足,單純肺脾氣虛較少見。故治療選用補腎固澀之品,隨證情不同,靈活施治。
兒童遺尿也是令家長煩心不已的事。如果光是在嬰幼兒階段尿牀的話,那還可以理解,孩子小嘛,誰小時候沒尿過牀呢?可是,孩子要是長大了,到了五六歲甚至十幾歲以後還尿牀的話,那就有問題了。別說家長沒轍,就是孩子也覺得害羞,心理上容易產生自卑感。因此,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及早治療。
曾經有一位女士帶着她的十來歲的兒子來看病,她說,尿牀真是麻煩事啊!孩子他爸現在都三十好幾的人了也尿牀,您看,現在連兒子也遺傳了!孩子尿牀也就是了,可是這爺倆一起尿牀,我真想給他們每人買一個尿不溼!
引起尿牀的原因很多,我們不排除有些孩子尿牀有遺傳因素,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男孩中,孩子的父親小時候也往往尿牀。而對於大多數尿牀的孩子來說,尿牀是一種機能性的問題,只要父母注意看護並去除生活中可能造成孩子尿牀的因素,孩子尿牀是可以糾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