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論美國的民主 > 論美國的民主 > 

第122章 年輕女性怎樣習得爲妻之道 (1)

第122章 年輕女性怎樣習得爲妻之道 (1)

在美國,伴隨着步入婚姻的殿堂,婦女便永遠失去她的獨立自主。年輕的未婚女性雖然不像在其他國家那樣受到嚴格的管束,但是在爲人妻後,就必須承擔沉重的家庭義務。年輕的未婚女性出嫁前,在父親家裡可以享受自由和樂趣,而出嫁後住在夫家就如同住進了修道院。

這兩種反差強烈的情況,或許不像人們所想象的那樣矛盾。事實上,美國婦女從前一種情況進入後一種情況,是很自然的。

篤信宗教的民族和重視實業的民族,都對婚姻持有一種極其嚴肅認真的態度。前者認爲婦女在生活中循規蹈矩是民情淳樸的最好保證和最明顯標誌,後者則認爲這是家庭安定和繁榮的最可靠保障。

美國人民既是清教徒,同時又是商業民族,因此,他們的宗教信仰和經商習慣,都促使他們要求婦女具有自我犧牲的精神,使自己的樂趣永遠服從於事業,而在歐洲幾乎很少要求婦女這樣做。因此,在美國佔有統治地位的輿論便把婦女死死地封閉在只顧家庭的利益和責任的窄小圈子裡,不允許她們越出雷池一步。

美國的女青年進入社會那一刻起,便發現這些觀念早已根深蒂固,也看到了從這些觀念推衍出來的規矩,並很快明白一旦自己和當時通行的習慣背道而馳,她的安寧和聲名甚至社會存在,都有立即遭受破壞的危險。但是,由於她在理智上已有牢固的認識,她所受的教育又使她養成了剛毅的性格和習慣,所以她具備順應社會的能力。

可以說,正是由於享有獨立,她纔在需要犧牲的時候得以鼓起勇氣去忍受犧牲,並且毫不抵制、沒有怨言。

此外,美國婦女婚後受到束縛,並不是由於自己的單純和無知而落入預設的陷阱。她們婚前接受的那些教育,已經使她們知道自己將來應當如何,並且結婚這個枷鎖是她們在沒有他人干預之下自己套在脖子上的。她們勇敢地接受新的生活條件,因爲這是她們自己作出的選擇。

在美國,父母的管束不嚴,而夫婦的約束則是很嚴的,所以,一個青年女性選擇結婚,必然經過了慎重考慮和反覆衡量。在美國,不會出現早婚現象。因此,美國婦女只有在她們的理智經過鍛鍊並最終成熟的時候,纔會決定結婚;而其他國家的大多數婦女,往往是在結婚之後纔開始鍛鍊她們的理智並使其成熟的。而且,我決不認爲美國婦女結婚後在整個生活習慣方面隨即發生的巨大變化定然是出於輿論的壓力。絕大多數情況下,她們完全是依靠自己的意志力來承受這個變化的。

擇偶時期一到,自由的世界觀所培養和加固的那個冷靜而嚴肅的理智便告訴美國婦女:婚後繼續輕浮和自我做主只能造成無休止的爭吵,決不會得到任何樂趣;未婚女青年的娛樂不能成爲已婚婦女的消遣,已婚婦女的幸福之源乃是她丈夫的家。由於她們事先早已看清,只有一條道路可以使她的家庭得到最大幸福,所以她們一開始便沿着這條道路走下去,一直走到盡頭而不後退。

美國婦女表現出來的這種意志力,不但表現在適應新的情況所帶來的嚴格義務而不埋怨上,也在她們接受生活中的一切重大考驗上反映出來。

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的個人命運像美國人那樣動盪不定。在美國,一個人在他的人生旅程中多次沉浮,即由富變窮又由窮致富的現象是很常見的。

美國婦女總是以冷靜而堅定的毅力來對待這種巨大變化,可以說她們的是隨着她們的貧富變化或伸或縮的。

正如我在本書上卷所說的,每年向西部荒涼地區移居的冒險家們,大多是早年定居在美國北部的英裔美國人。其中有許多人本已在故鄉享有舒適安逸的生活,但仍要大膽地冒險前去追逐財富。他們攜妻子同行,使她們共同品嚐在幹這種事業的初期總要遇到的各種艱難困苦。我甚至在西部荒漠的邊緣地帶,也常常能遇到一些在大城市的舒適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婦,她們幾乎是結婚後剛剛離開父母的豪宅,就來到這荒林裡的簡陋茅屋了。疾病、孤獨和沉悶,都沒有使她們失掉勇氣。儘管她們的面容看上去那樣憔悴,但她們的神情卻是無比堅毅的。她們既有憂鬱的表情,也有果敢的氣概。(B)我深信,這些美國少婦在她們的早期教育中就已經形成她們在這種情況下表現出來的內在力量。

因此,美國的婦女早在年輕時代就已經懂得爲妻之道。儘管她們在生活中的擔當的角色變了,日常的生活習慣也不同了,但她們的精神仍然照舊。

第十一章 身份平等在美國怎樣有助於維護良好的民情有些哲學家和歷史學家曾經說過或當面對人講過,婦女的情操高低隨她們的居住地離赤道遠近而變化,即離赤道越遠就越端莊,反之就越不端莊。我想,這種說法是迴避難題的最好辦法,按照這種說法,只需一個地球儀和一個圓規,就可立刻解決人性方面表現出來的最難解決的問題之一。

我認爲,這個唯物主義理論並不是依據事實建立起來的。

即便是同一個民族,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就有不同的表現,可能一個時期重視貞潔,而另個時期又顯得淫蕩。因此,一個國家的民情是正派還是**不羈,取決於一些可變的因素,而決不只在於該國的不變的地理位置。

不可否認,在一定的氣候裡,性的相互吸引力激起的是極其強烈的。但是我認爲,社會情況和政治制度,經常是可以激發或抑制這種天生的的。

儘管訪問過北美的旅遊者們在一些問題上意見並不統一,但有一點他們全都承認,就是那裡的民情比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端莊得多。

顯然,在這一點上,美國人比他們的祖輩英國人優越得多,我們只需對這兩個國家進行粗淺的觀察,就可以得到證明。

像在歐洲所有其他國家一樣,在英國,人們總是懷着惡意去評論婦女的弱點。人們經常能聽到哲學家或政治家嘆惋民情不夠正派,而且文學家也在這樣每天虛構着他們的作品。

在美國,所有的書刊,包括長篇小說,都把婦女構想得冰清玉潔,沒有人在書中講述男女間的風流韻事。

毫無疑問,美國的這種十分正派的民情,部分地來自它的國土、種族和宗教。但是,在其他國家也有的所有的原因,還不足以說明這個問題。因此,爲了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還要求助於某個特殊的原因。

我認爲,這個特殊的原因就是平等以及由此派生的各項制度。(C)身份的平等,不是隻依靠其本身來使民情正派,但毫無疑問它能使民情容易正派或加速正派。在貴族制國家中,出身和財勢不同的男女,往往是不能結婚的。可能使他們結合,但社會情況和由此產生的觀念,卻成爲他們正式結成白頭偕老的夫妻的阻礙。

由此,必然會出現許多露水夫妻和秘密夫妻。這是大自然在暗中報復法律加於它的限制。

當身份的平等把男女間的一切想象的和實際存在的障礙都推倒之後,情形就變成另一個樣子了。這時,任何一個少女都可以自信自己能夠成爲愛慕她的男人的妻子,婚前的傷風敗俗行爲將難以實現,因爲雖然容易使人衝動和輕信,但你無法使一個女性在你完全可以自由結婚但你卻不同她結婚的時候,還相信你在愛她。

這個原因對婚後生活也發生着同樣的作用,只不過變得間接一些而已。

無論是在正搞不合理之愛的人看來,還是在很多想要搞這種愛的人看來,再也沒有比強迫婚姻或隨機結合更能使不合理之愛合理化的了。①在女性可以永遠地自由擇偶而且教育使她們能夠做出最佳選擇的國度裡,輿論對她們的過錯是絕對不會寬容的。

美國人具有的嚴肅精神,也部分地來因於此。他們認爲婚姻是一種負擔沉重的契約,但又不能不嚴格執行其中的一切條款,因爲他們事先就知道其中所有的條款,而且享有拒不締約的完全自由。

使夫婦在婚後必須更加忠貞的約束,也在使他們更加容易忠貞,而不是相反。

在貴族制國家裡,結婚的目的與其說是兩個人結合,不如說是雙方的財產結合。

因此,有時在訂立婚約時,男方已經上學讀書了,而女方還在被哺乳。以聯合雙方的財產爲目的的夫婦結合會使雙方同牀異夢,這也是不足爲奇的。這是契約的本質使然。

反之,當每一個人都能永遠自由擇偶,不受外來的干涉和指使時,使男女彼此接近的,通常只能是愛好和思想的一致。這種一致又可以使他們相依爲命並鞏固夫婦關係。

我們的父輩對婚姻有過一種很奇怪的看法。

由於他們見到當時剛剛流行的少數戀愛婚姻幾乎都成了悲劇的結局,所以便斷言婚姻之事聽憑當事人的心意是非常危險的。在他們看來,萍水相逢或許比精挑細選還好。

①讀讀歐洲的各種文學,就很容易確認這個真理。

當一位歐洲作家想要在小說中描寫我們在一般的婚姻中常見的悲慘結局時,他必然先向讀者交代這是一對很不般配的或強制結成的夫妻,從而引起讀者的同情。儘管長期以來,已經養成的過分寬容的人生態度至今仍在鬆弛我們的民情,但作家如不先把書中人物的缺點表現得情有可原,他就很難使我們對他們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關心。這種寫法保準讓作家取得成功。我們每天所見的一切,也在薰陶我們採取寬容態度作爲長久之計。

美國的作家不會向讀者表示他們對書中人物的缺點持有如此明顯的原諒態度。他們的習俗和法律不准他們這樣,而且由於他們沒有指望將來可以描寫淫蕩情節,所以他們便不想寫這些東西了。美國出版的長篇小說之所以很少,部分地應當歸因於此。

但是,指出他們所見到的事例也不能證明什麼,倒不是十分困難。

首先我要指出:民主國家在賦予婦女以自由擇偶的權利時,也要努力在事先使婦女的頭腦中具備完成這種選擇的知識,使她們的意志能夠產生進行這種選擇所需要的力量,而貴族制國家中的少女,在不顧父母的權威而私奔,將自己交給一個她們既無時間瞭解其情況,又沒有能力判斷其好壞的男子時,就缺乏這一切的保障。因此,她們初次運用自由意志時就會出現失誤,她們在沒有受過民主教育時就在結婚方面仿效民主的習慣,結果犯了極其慘痛的錯誤,這都是不足爲奇的。

但是,問題還不止於此。

當一對男女想要突破貴族的社會情況所造成的各種桎梏而結合時,他們還面臨許多障礙需要克服。在打破或削弱必須遵守父母之命的束縛之後,他們還要付出最後的努力去戰勝習俗的勢力和輿論的專橫。最後,當他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如願以償時,還將忍受親友的白眼:被他們打破了的偏見,使親友同他們疏遠了。這種情況不久便會挫傷他們的勇氣,使他們感到心裡難受。

因此,這樣結婚的一對夫妻即使一開始就很不幸,後來還可能犯罪,我們也不應歸咎於他們的自由選擇,而應當歸因於他們生不逢時,生在了一個不允許他們進行這種選擇的社會裡。

也不要忘記:粗暴地阻止一個人不犯一般的錯誤,幾乎總會同時促使他失去理智,合法地使一個人勇於向他的時代和國家通行的觀念宣戰,同時也要讓他在心理上做好進行暴力和冒險的鬥爭的準備,但凡具有這種性格的人,不管他走到哪兒,都很少能夠得到幸福,也很少能夠行善。順便提一下,在一些最必要的和最神聖的革命中之所以極少見到溫和而穩健的革命家,原因正在於此。

因此,在貴族制度時代,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萍水相逢,一見鍾情,除了個人的思想和愛好以外,其他一切條件都不考慮就倉促結爲夫妻,但婚後不久就見異思遷、亂搞以致出現悲劇,這是無須驚奇的。但是,如果這種結合能合乎事物的常規和自然秩序,並且受到社會情況的支持,承認父母的權威,得到輿論的讚揚,那麼,毫無疑問,家庭內部的和睦將更加提升,夫妻間的忠貞將更好地得以遵守。

在民主國家裡,幾乎每一個男人都參與政治生活,各自從事一種職業;然而另一方面,由於家庭的財產不多,做妻子的就不得不長年留守在家,以便親自打理家務,精心管理家庭的一切細節。

男女雙方的這種性質迥異的必須承擔的勞動,就像一道天然的屏障妨礙着夫妻間的**,使一方的性衝動日益減少並且不如以前興奮,而另一方的抵制也就更加容易。

這並不是說身份的平等一定能使男人忠貞不已,但它的確能減少男人的傷風敗俗行爲的危險性。由於這時誰也沒有閒暇和機會去評說某人是否想保持貞操,所以就出現了既有大量娼婦,又有衆多節婦的現象。

雖然這種情況造成了個人的可悲與不幸,但並不妨礙整個社會持續活躍和堅強。它既不會破壞維繫家庭的紐帶,又不會使社會民情頹靡,因爲使整個社會陷入危險的並不是個別人的嚴重腐化,而是所有人的普遍墮落。在立法者眼裡,賣淫遠遠不如通姦可怕。

平等使人所過的這種忙亂的、到處奔波的生活,不但使人無暇沉湎於談情說愛,而且還能通過一個比較隱秘的,但比較可靠的辦法,使人避開談情說愛。

生活在民主社會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工商階級的思維習慣;他們的頭腦較嚴謹,注重實際,愛用心計,可以隨時不拘束於理想而去追逐某一擺在眼前的目標,並把這一目標視爲自然的和必然的嚮往對象。因此,平等並沒有破壞人們的想象力,但卻限制了它的活動範圍,只許它在地面上低空盤旋。

民主國家的公民最不喜歡幻想,也決不喜歡悠然地耽於通常在事前發生的並可能使心潮起伏的孤獨冥想。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