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論美國的民主 > 論美國的民主 > 

第92章 爲什麼美國人在科學方面不關心理論而偏重實踐 (2)

第92章 爲什麼美國人在科學方面不關心理論而偏重實踐 (2)

300年前歐洲人初到中國,當他們看到中國幾乎所有的工藝都已達到一定的完善階段時,感到非常驚異,他們認爲再沒有別的國家會比中國的工藝更先進了。不久以後,他們發現中國人的一些高級知識已經失傳,只留下了一點殘跡。雖然這個國家的實業發達,大部分科學方法還在那裡保留着,但科學本身已經不復存在。由此就說明這個民族的精神已經陷入了一種罕見的停滯狀態。中國人只知道跟着祖先的足跡前進,卻忘記了曾經引導他們祖先前進的原理。他們還在沿用祖傳的科學公式,但卻不去追究其中的精髓、真諦。他們還使用着過去的生產工具,但卻不再設法改進和改革這些工具。因此,中國人未能進行任何變革。他們也必然會放棄維新的念頭。爲了保證自己一刻也不偏離祖先走過的道路,避免陷入莫測的歧途,他們時時刻刻,在所有方面都竭力效仿祖先。人的知識源泉已經幾乎乾涸。因此,儘管河水仍在流動,卻已不能捲起狂瀾或改變河道。

但是,中國還是安然無事地生存了許多世紀。即便是征服了中國的外族,都採用了它的習俗,那裡的秩序依然井然,一種物質的繁榮景象依然到處可見。革命在中國極其罕見,戰爭可以說是聞所未聞。

因此,絕不要以爲蠻族離我們很遠就高枕無憂,因爲如果說有的民族曾任憑異族從自己的手中奪走文明的火把,那麼,有的民族也曾用自己的腳踏滅過文明的火把。第十一章 美國人以什麼精神對待藝術每個人的財富都是大致相等的,誰也沒有過多的剩餘財富,每個人都希望生活得更加舒適,大家都在不斷努力追求安樂,這將使人的內心處於這一狀態——愛好實用而不太愛美。對於這一切我不想再一一贅述,以免浪費讀者和我自己的時間。民主國家都存在這種現象,所以它們首先要發展的藝術,不是用來點綴生活的藝術而是可以使生活更加舒適的藝術。習慣上他們以實用爲主,使美居於其次。它們的希望是:美的東西同時也要是實用的。

但是,我還想更進一步地指出這一特點,之後便描述其他一些特點。

一般說來,在承認特權的時代,幾乎所有的藝術都是其從業者的特權,也就是說每一種職業都是不準其他行業涉足的獨立世界。甚至在各行各業已經自由的時候,由於貴族制國家由來已久的停滯性,仍會使從事同一行業的那些人形成一個獨特的階級,且這個階級的成員永遠是原來的那幾個家族。由於他們彼此之間非常熟悉,因此不久就產生了同業的公意和同行的自尊。在這樣的一個實業階級內部,每個手藝人做工作並不只是爲了賺錢,還是爲保持自己的榮譽而努力。他們的行爲準則就是他們的集團利益,這種利益既不是他們自身的利益,也不是他們僱主的利益。所謂團體的利益,就是指每個手藝人都必須製造出傑出的作品。因此,在貴族制度時代,藝術追求的目標不是加快製造速度,更不是降低造價,而是儘量做出精美的製品。

反之,當人們處在這種環境下(每一種職業對所有的人都開放,人人都可以隨時進入或離開某一行業,同一行業的成員彼此視爲外人,幾乎都不相識和互不關心的時候),行業的社會聯繫便不復存在,每個從業者都只能靠自己的努力,這樣他們便只求用最少的費用來賺取儘可能多的錢。唯能夠抑制他們的消費者的意志是從。但是,消費者對他們同時也會採取相應的對策。

在這樣的國家裡(財富像權力那樣集中於少數人之手並且永遠爲他們所佔有),社會的大部分財富將永遠爲同樣的一小撮人所享用;而其餘的一切人,或由於貧困,或由於習俗,或由於自我節制,而被排除在這種享用之外。

這個貴族階級處於榮譽的頂點並且保持不動,範圍既不擴大又不縮小,所以它感到自己的需求永遠都是一樣的,而且永遠以同樣方式享用。這個階級的成員,因爲他們居於高人一等的世襲地位,而愛好最精緻和最耐用的物品。

這種情況普遍影響了全國人民對待工藝品的態度。

在這樣的國家裡,哪怕是農民,也經常喜歡購買最好的物品,否則寧肯不買。

因此,在貴族制社會裡,手藝人只對人數有限而且非常挑剔的顧客服務。他們完全憑藉自己高超的手藝賺錢。

當所有的特權均被取消,等級的界限消失,人人都可以在社會的階梯上時沉時浮時,上述的情況就不復存在了。

人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在一個民主國家裡,許多人的家產都是越來越分散,越來越小。他們在家業興旺時期染上的某些需求根深蒂固,並不會因爲他們無力再滿足而消失。於是,爲了滿足這些需求,他們費盡心力,急切地尋找某些可以找到的間接辦法。

另一方面,在民主國家裡,我們也常見到一大批人的財產日益增加,但他們的增長速度比財富的增長速度還快。在他們尚未得到財富之前,就已經把貪婪的目光盯在他們預計可以得到的財富之上了。爲了儘快享用,這些人千方百計地尋找捷徑去得到那些即將到手的財富。這兩種原因合在一起,便在民主國家產生了如下現象:儘管一大批公民的需求已經並非他們的能力所及,但他們寧願勉強地滿足自己的願望,也不肯放棄所期求的對象。

因爲手藝人本身也有這種感情,所以他們容易理解這些人的感情。在貴族制社會,他們向少數人高價出售自己的製品,而現在,他們發現有更便利的辦法使自己發財,這就是降低製品價格,擴大銷售面,向大衆廉價出售製品。

但是,只有兩種辦法能夠降低商品的價格。

第一種辦法是探索出最好、最快和最妙的生產方法。第二種辦法是大量生產品質基本上一樣但價格較低的製品。在民主國家,從業者的智力幾乎全都用在了這兩個方面上。

他們努力去發明新的工藝,這種工藝不僅可以把產品製做得更好,而且可以做得更快、造價更低廉。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他們就設法降低其所製作的製品的原有質量,但同時又不能使製品的規定用途下降。以前手錶只有富人才戴得起,因此顯得特別珍貴。而現在,手錶已經不再是什麼稀罕物,幾乎所有的人都擁有。所以說,民主制度並沒有只使人的精神專注於實用工藝,它還使手藝人們快速地大量製造不夠完美的製品,而消費者們也滿足於這樣的製品。

但這並不是說,在民主制度下,在必要的時候也不能製造出更好的製品。只要買主肯出錢使手藝人的時間和勞動得到良好的報酬,手藝人也會經常造出品質優秀的製品。這場鬥爭各行各業都參加進來,通過廣泛的競爭和大量的實驗,自會出現一些手藝高超的達到本行業高峰的木匠,但顯示他們手藝的機會並不多,而且對自己的手藝他們都吝惜到了極點。他們審慎持重,不願意大顯身手。雖然他們有能力超過他們所承擔的任務,但卻往往只滿足於完成任務而已。反之,在貴族制度下,手藝人總是盡其才智而爲,一心想要達到其行業的高峰。

當我到達一個國家,看到該國的工藝提供出的一些令人讚美的作品時,我還不能使我理解該國的社會情況和政治制度。但是,只要我發現該國的工藝品數量很多而且價格便宜,但卻不夠完美,我就可以肯定:處於這種狀態下的國家,特權正在逐步消失,各階級正在混合,而且在不久的將來,它們就會融合在一起。

生活在民主時代的匠人,不僅要使自己造出的有實用價值的製品能夠售給全體公民,而且還要設法使其全部製品具有它們本來並不具有的異彩。

在各階級互相混雜的社會裡,人人想裝出一副不代表自己的真實情況的模樣,併爲裝得像樣而大費苦心。民主制度不是這種感情的成因,因爲這種感情完全出於人心的自然。但是,民主制度卻在使人把這種感情用於物質方面。道德方面的虛僞在任何時代都是存在的,但奢侈方面的虛僞則是民主時代所特有的。

虛榮心是人的一種新的需要,爲了滿足這種需要,人們便在工藝上進行種種欺騙,有時甚至做得過分,從而使工藝本身受到損失。現在,已經出現了足以以假亂真的假鑽石。等到發明出的製造方法達到十全十美,使人們難以辨別真假鑽石的時候,人們就可能對這兩者都會不感興趣了,會把它們視爲一般的小石子了。

說到這裡,我想談一談藝術之中的那種被我們特稱爲“美術”的藝術。

我不認爲,民主的社會情況和制度必然產生使從事美術的人減少的效果。但是,這樣的社會情況和制度,將會對美術工作者的造就方式產生巨大的影響。一方面,那些原本對美術深爲愛好的人,大部分將要變窮;另一方面,許多尚未富裕起來的人,將會附庸風雅,開始愛好美術。結果,總的說來,美術品的顧客將有所增加,但是,其中真正識貨和特別有錢的人卻爲數不多。這樣,我在前面對實用藝術講過的那類現象也將在美術方面發生,即美術品的數量大大增加,但每件美術品的價值卻下降了。

在那時人們不再追求偉大,而只注意優美和悅目,主要看外表而不重實質了。

在貴族制度下,產生了很多幅偉大的繪畫作品,建造了一些青銅像;而在民主國家,則出現了大量的平凡繪畫作品,塑造了一些石膏像。

當我坐船從大西洋駛入伊斯特河,首次到達紐約的時候,遙望離市區不遠的地方,看到沿着河的兩岸建有一些白色大理石造的小型宮殿,其中有幾處還有點古香古色,我大吃一驚。但是,當第二天我到特別引起我注意的一處去就近仔細觀察時,卻發現它的牆是磚砌的,只是表面塗上了一層白粉,而它的木製柱廊上則塗上了帶色的油漆。原來使我欽佩不已的那些偉大建築物,竟然全是這樣的貨色。

民主的社會情況和制度,還能使一切模仿性藝術具有一種一眼便可看出的獨特傾向。這種獨特的傾向往往是使藝術只專注於描繪形象,而不重視刻畫靈魂,因而情感和思想的描寫便被動作和感觸的描寫所取代了,而現實就佔去了理想應當佔據的地位。

我猜想,拉斐爾應該沒有像現代的畫家那樣去細緻入微地研究過人體的結構。在這一點上,拉斐爾認爲不必要求得那樣嚴格,不需要畫得分毫不差,因爲他所追求的是神似而不是貌似。他要把人畫得像人,而又有些地方超越人。他要把美本身畫得更美。

反之,大衛和他的學生們,不僅是著名的畫家,而且是著名的解剖學家。他們能夠極其真實地再現他們面前的模特兒,但也僅是如此,他們很少把想象的成分滲入其中。拉斐爾在追求比自然更美的東西,而他們卻在一絲不苟地按照自然寫生。雖然大衛他們給我們留下了精細入微的肖像畫,但拉斐爾卻能使我們從他的作品中窺到神韻。

關於繪畫方法,以上我所述的一切,也可適用於題材的選擇。

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所選的偉大題材,一般都超越了他們本身或他們所處的時代,並且這些題材能使他們發揮巨大的想象力。而當代的畫家,則經常用自己的天才來分毫不差地再現他們眼前不斷出現的私人生活細節,並且他們只按照自然界到處可見的原物去複製平凡題材的一切方面。第十二章 美國人爲什麼既建造一些如此平凡的建築物又建造一些如此宏偉的建築物我剛纔說過,在民主時代,藝術製品的數量越來越多,但卻也越來越不偉大。我應該馬上指出,在這方面也是有例外的。

在民主國家,代表民衆統治民衆的國家是非常強大的,但是,每個個人都是非常軟弱的。任何國家的公民都不會像民主國家的公民那樣看起來非常渺小,任何國家都不會像民主國家那樣看起來非常強大,任何一個國家的精神都不會像民主國家的精神那樣具有開闊性。在民主社會裡,當人們想到自己,他們的想象力就會立即縮小;但當他們想到了國家,想象力就會無限放大。所以,人們在小屋子裡過慣了平凡的生活,如果要建造什麼公共建築時,就總想把它建造得非常宏偉。

在美國人準備建都的地方,他們已在那裡規劃了一個巨大的城市。現在這裡的人口還不如法國的蓬圖瓦茲多,但在他們的計劃中,這裡有一天要有100萬居民。他們把方圓約10里約以內的樹木全部伐光,給計劃中的未來的首都居民創造便利的條件。

他們還在城市的中心建造了一座宏偉的大廈,供國會使用,還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國會大廈。

每天,美國的各州也在籌建或正在建設一些巨大的工程,一些歐洲大國的工程師都因其工程之大而歎爲觀止。

因此,民主制度一方面引導人們去生產無數微不足道的製品,同時也促使他們去建造一些非常宏偉的建築物。但於這兩個極端之間,卻是一片空白。所以,散見於各地的巨大建築物,還不能顯示出建造它們的民族的社會情況和社會制度。

我再說一句聽起來有點離題的話:這些建築物對人們理解這個民族的偉大、文明和真正繁榮並沒有什麼幫助。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