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真情促發展
文化館職工年齡差距大,小的十八九歲,大的五十多歲,以年輕人居多,思想異常活躍。館內以搞創作爲主,時間安排隨意性大。爲了樹立文化館對內對外的良好形象,陳德平堅持以目標管人,以制度束人,更以情育人。全面實行崗位責任制,將全年工作任務層層分解給每名工作人員,並把個人的工作情況與獎懲掛鉤;制定了《考勤制度》《值班制度》《請銷假制度》等,各項工作有規可依。然而,制度是冰冷的,從文化館具體工作而言,很多演出都是在別人休息的時候進行。爲了體現以人爲本,職工家裡有什麼困難,他都熱情周到地爲大家出主意、想辦法。
在職工的業務和專業技能上,他積極主動爲大家提供條件。劉洪以前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現在已經成爲中國書法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其藝術成就在古城頗有名氣。談起自己的成長,劉洪很感慨,他說自己今天的成就離不開館長的幫助。不僅僅是對劉洪這樣的人才,對其他人員,陳德平同樣給予極大的關心和幫助。一方面,館裡購進了大量樂器,要求所有年輕人至少要學會一門樂器,並安排專業老師輔導;另一方面,他要求大家學會編舞、編導,並決定選拔其中的優秀者到北京舞蹈學院進修學習編導,確保人才不斷代。
藝術是沒有年齡界限的。爲了發揮老一代藝術家的特長,陳德平不僅在生活上照顧他們,而且在藝術之路上給予鼓勵、提供機會。陳德平上任的時候,館裡老職工住宿困難,他往返成都、西昌20餘次,向省州文化部門爭取資金30餘萬元,加上職工集資,修建了10套職工住房;同時,還爲館內老職工的7套住房補建了衛生間,加蓋了防水層。老川劇團職工遺屬劉從香老人80多歲了,家裡生活困難,陳德平經常給予她資助,在她生病的時候,主動到醫院看望,讓她好好養病……餘尚義、曾亞雄等都是館裡的老藝術家,陳德平很是尊重他們,讓他們不斷髮揮光和熱。每次大型活動,餘尚義都要承擔寫主持詞、作詞、譜曲的重任;曾亞雄擅長美術,美術館新建後,陳德平爲曾亞雄專門組織舉辦了爲期一個月的油畫展。就這樣,不僅讓老藝術家發揮了特長,也讓他們的藝術之路更加輝煌,重要的是增添了古城的文化氣息,豐富了古城的文化底蘊。
前行的腳步是不會停止的,陳德平雖然在縣文化館館長的位子上待了18年,但他仍然活力無限。現在,他又在謀劃着第五次代表涼山州參加四川省第八屆少數民族藝術節活動,謀劃着與縣現代職業技術學校共同開辦舞蹈類培訓班,招募業餘演員……
這就是陳德平,這就是文化名城裡樂於進取、勇於創新的“孺子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