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而忘私 只爲再造一個“新塌轤”
2008年8月30日,攀枝花市仁和區與會理縣魚鮓鄉發生了6.1級地震。塌轤村毗鄰震中,全村135戶農房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111戶成爲危房。
地震發生後,楊自祥顧不上自家受災情況,立即召集所有在家黨員、青年和民兵,成立了40多人的應急搶險先鋒隊,冒着餘震的危險,逐一查看了農戶受災情況,帶領全村黨員幹部從廢墟中搶救受傷羣衆、糧食及牲畜。親自選定災民安置點,搭建臨時性帳篷,每天晚上堅持治安巡邏,組織人員監控次生災害點,有效防止了次生災害的發生。
爲有序組織災民災後重建,楊自祥克服重重困難,一方面動員羣衆拆除危房,爲災民協調宅基地重建住房;另一方面積極組織災民恢復生產。地震當時,正值烤煙烘烤的關鍵時期,但是很多村民的烤房在地震中損毀,無法使用。楊自祥顧不上自家的困難,動員村民修建臨時烤房23間,並組織災民將烤煙拿到自己剛剛新建的密集型烤房中烘烤,減少了村民的損失,但是自家的烤煙因未及時烘烤爛在地裡,損失達8萬餘元。家人對楊自祥埋怨不斷,甚至覺得他太“憨”了。楊自祥卻堅定地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要時刻爲羣衆的利益着想,自己受點損失算不了什麼,只要羣衆信任我就好。”
正是楊自祥的這股“憨勁兒”,振奮了村民抗災自救的精氣神。在他的組織下,111戶房屋全部得到加固或重建,塌轤村順利完成了災後重建工作,恢復了生機。
談到塌轤村今後的發展,楊自祥自信滿滿地說:“今後還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調整好產業結構,鼓勵村民搞多種經營,嘗試調整外出務工農民的土地,搞規模化種植;二是從攀枝花大田鎮引進酸石榴,規劃1500畝的種植規模,帶動村民致富;三是搞好基礎設施建設,爭取資金把修好的8.4公里村道硬化成水泥路,再建一個提灌站,從金沙江提水進一步解決好村民用水問題。”
楊自祥正如“領頭雁”一樣,帶領着塌轤村的村民追逐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