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民族復興_■ 決勝小康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中國共產黨歷史簡明讀本(1921-2016) > 中國共產黨歷史簡明讀本(1921-2016) > 

十四、民族復興_■ 決勝小康

十四、民族復興_■ 決勝小康

■ 決勝小康

2016—2020年是我國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即“十三五”)的時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決勝階段。制定和實施好“十三五”規劃建議,闡明黨和國家戰略意圖,明確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要求、基本理念、重大舉措,描繪好未來5年國家發展藍圖,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戰略佈局的協調推進,事關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局。

爲制定好“十三五”規劃,201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十三五”規劃建議,併成立由習近平總書記擔任組長,李克強總理、張高麗副總理擔任副組長,有關部門和地方負責同志參加的文件起草組,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領導下承擔建議稿起草工作。1月28日,黨中央發出《關於對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研究“十三五”規劃建議徵求意見的通知》,在黨內一定範圍徵求意見和建議。2月10日,文件起草組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建議稿起草工作正式啓動。

文件起草組成立後,深入開展專題調研,廣泛徵求各方意見。在徵求意見過程中,大家普遍認爲,“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爲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戰略機遇期內涵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發展既面臨許多有利條件,也面臨不少風險挑戰。希望通過制定建議明確“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標,特別是要以新的發展理念推動發展,提出一些具有標誌性的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舉措,着力解決突出問題和明顯短板,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爲此,各方面提出了許多好的意見和建議,主要有以下6個方面:一是建議對“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作出更加深入和更具前瞻性的分析概括。二是建議進一步突出人民羣衆普遍關心的就業、教育、社保、住房、醫療等民生指標。三是建議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機遇,將優勢資源集聚到重點領域,力求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四是建議進一步提高綠色指標在“十三五”規劃全部指標中的權重,把保障人民健康和改善環境質量作爲更具約束性的硬指標。五是建議重視促進內陸地區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六是建議更加註重通過改善二次分配促進社會公平,明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政策舉措,把更多公共資源用於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文件起草組在起草過程中,充分考慮、認真吸收了各方面意見和建議。

建議稿的起草,充分考慮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和要求。一是“十三五”規劃作爲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必須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二是面對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新機遇和新矛盾新挑戰,謀劃“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確立新的發展理念,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爲此,建議稿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並以這五大發展理念爲主線對建議稿進行謀篇佈局。這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着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三是“十三五”規劃作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規劃,必須緊緊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存在的短板,在補齊短板上多用力,着力提高發展

的協調性和平衡性。

建議稿形成後,中央政治局決定下發黨內一定範圍徵求意見,包括徵求黨內部分老同志意見,還專門聽取了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意見。其間,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3次會議、中央政治局召開2次會議分別審議建議稿。各地區各部門對建議稿給予充分肯定,認爲建議稿體現了“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和“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決策部署,順應了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內在要求,有很強的思想性、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建議稿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突出問題和明顯短板,迴應人民羣衆訴求和期盼,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戰略和重要舉措,對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建議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發展要求和重大舉措。比如:關於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建議稿提出今後5年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目標,確保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關於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建議稿提出要加快落實中央確定的使1億左右農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定居落戶的目標;關於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建議稿提出通過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實現7017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目標;關於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建議稿提出以國家目標和戰略需求爲導向,瞄準國際科技前沿,佈局一批體量更大、學科交叉融合、綜合集成的國家實驗室,優化配置人財物資源,形成協同創新新格局,形成代表國家水平、國際同行認可、在國際上擁有話語權的科技創新實力,成爲搶佔國際科技制高點的重要戰略創新力量。此外,還提出加強統籌協調、改革並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等等。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習近平就《建議(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

全會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的基本特徵,認爲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爲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我們要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繼續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全會提出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的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爲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佈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爲中心,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爲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

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全會強調,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遵循以下原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國,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黨的領導。

全會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二○二○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

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髮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全黨同志要充分認識這場變革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全會分析了當前形勢和任務,強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就是深入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把《建議》確定的各項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實處。全黨要把思想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認清形勢,堅定信心,繼續頑強奮鬥,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任務。要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鞏固反腐敗鬥爭成果,健全改進作風長效機制,着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着力解決一些幹部不作爲、亂作爲等問題,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形成敢於擔當、奮發有爲的精神狀態,努力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國務院組織專門力量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規劃綱要》共分20篇80章66000餘字,闡明瞭國家戰略意圖,明確了經濟社會發展宏偉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內容極其豐富,並且實現了和各專項規劃、地方規劃的有效銜接,促進全國發展一盤棋;也實現了規劃落實和年度工作部署的有效銜接,確保在“十三五”起步之時有一個良好開局,完成未來五年任務目標一步一個腳印走、一坡一坎過。

2016年3月16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的決議。決議指出,會議同意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的審查結果報告,決定批准這個規劃綱要。會議認爲,“十三五”規劃綱要全面貫徹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精神,提出的“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願,反映了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十三五”規劃綱要是市場主體的行爲導向,是政府履行職責的重要依據,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景。實現“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目標和任務,前景值得期待,也需要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