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掌櫃面帶着笑容,說出來的話卻強硬的很,“我家少爺的意思,近來聽說安陽郡來了洛陽城的貴人,希望郡守大人能好好關照一下,不要……過多的干涉。”
江思思並不知道,自己只是請黎歡暗地裡關照一下情況,黎歡就能直接把事情搬到明面上說出來。
錢南安是笑容立刻消失了,眼中甚至閃過一絲殺氣,不過這掌櫃的彷彿根本沒有察覺似的,還在繼續往下說。
“咱們都知道郡守大人爲安陽郡百姓能過個好日子,這些年來也是鞍前馬後,有些小麻煩其實郡守大人是不需要太過關心的。”
“冤有頭債有主,再說了,若是洛陽的貴人們心裡舒坦了,安陽郡以後肯定也能在郡守大人的治理下蒸蒸日上,當然了,若是貴人們覺得鬧心,誰又能獨善其身呢?”
錢南安嚥了口唾沫,這個掌櫃的說話含含糊糊,猛地一聽根本不知道到底是在威脅人還是真的知道些什麼東西。
不過這展櫃的說的有關洛陽城貴人的事情,正是錢南安之前日夜難眠的原因。
“掌櫃的有所不知,有些事我也是迫不得已,顧此就要失彼啊。”
自己之前犯得那些事情始終是被謝崔吉握在手裡的一柄利劍,錢南安實在做不到不去考慮這件事。
空氣似乎都凝滯了。
過了好一會兒,徐掌櫃才重新開口,“郡守大人是在擔心三十年前的那場無名大火嗎?”
錢南安猛地站了起來,甚至還想上前直接掐住眼前人的喉嚨,“徐掌櫃這是什麼意思?”
徐掌櫃臉上的皺紋彷彿更滄桑了,“郡守大人,黎家的產業能在各個地方都能開的紅紅火火,自然不是隻靠着大家口口相傳的的好口碑的。”
“尤其民不與官鬥,黎家總要有些手段護着自家的產業啊,郡守大人。”
三十年前的一場大火,燒了一條街的二十間鋪子,死了三十二個人。
先帝震怒,當時的安陽郡郡守被撤職,整整一個月,安陽郡的天空都彷彿是黑色的。
一到了夜晚,若是有小孩兒路過那些被燒燬的鋪子旁邊,甚至都會聽到裡面傳來的淒厲的哭喊聲。
沒有人知道這場大火是如何燒起來的,後來來調查的朝廷官員因爲沒找到任何證人證物,只能以一句天乾物燥結案。
多少年了,那地方甚至比亂葬崗還要荒涼。
直到五年前,錢南安成爲了安陽郡郡守,特地請了大師在那幾處被燒燬的鋪子上面蓋了廟堂,那周圍的地方纔終於有了點兒人氣。
錢南安想到這些事,呼出了一口氣,“我知道了。”
……
“阿姐,你嚐嚐這個,御膳房新做出來的,尤其現在已經冬天了,吃了正好補補氣血。”
按照444的建議,江思思加快了自己“痊癒”的速度,如今除了還要喝藥而且不能劇烈運動之外,已經可以說是基本恢復了正常。
所以在吃食上面,賙濟世也就不再要求那麼嚴格了,基本江思思想吃什麼,立刻就有人做好送過來。
而“衛修”也帶着消息回來了。
當然,一起回來的還有一位之前燒製窯爐的老人。其餘的兩位老師傅一個腿腳不方便一個眼睛已經不能視物了,所以只能帶回這一個人。
“陛下,這老師傅說,專供先皇貴妃的一應用具並不是在安陽郡燒製,而是在洛陽直接燒製的,並且時不時的還有人來送一些不知名的東西進來。”
老師傅在朝堂上顫顫巍巍的開了口,“草民並不知道那些東西到底是做什麼用的,但敢肯定那不是尋常燒製瓷器會用到的東西,而且草民和一衆人根本不被允許接觸那東西。”
大臣們都在地下竊竊私語,景宣帝的臉色更是難看,“誰找的你們去燒製窯爐的,你還記得嗎?”
老師傅無助的瞅了瞅周圍站着的人,“草民只是被找去燒製窯爐的,只記得有一位孫大哥帶着我們過去的,他應當是認識那窯爐的主人的。”
景宣帝有些不耐煩,“你還記得那人叫什麼嗎?”
若是不知道這人叫什麼,這天下那麼多姓孫的人,要找起來不亞於大海撈針,更何況,這姓還不知道是真的假的,更不知道人是不是還尚在人世。
地上跪着的老師傅皺緊了眉頭,努力回想着當年的事情,“草民,草民好像記得……孫大哥有個綽號叫……孫瘸子。”
本來氣定神閒的衛修猛地轉身,“孫瘸子?”
老師傅茫然地開口,“對啊,就是這個綽號,好像是因爲走路總是一瘸一拐的,才得了這個綽號。”
景宣帝難得看到衛修失態的樣子,“衛大人,你怎麼了?”
衛修轉過頭去,似乎有些難以開口,“回陛下,臣家中有一老僕,就是姓孫……也是腿腳不便,是十幾年前來到臣的家中的,他自己也說過,曾經在洛陽待過不短的時間。”
就是那麼巧,衛修家裡的老僕正是那老師傅口中的孫大哥。
兩人一見面,那老師傅就認了出來。
而人羣之中的謝崔吉也變了臉色。
“草民孫天,叩見吾皇萬歲。”
景宣帝看着下面跪着的人,“他說你見過幕後之人,是誰?”
孫天彎下了自己本來就佝僂的腰,“草民不知道那人到底叫什麼,但草民現在還記得那張臉。”
景宣帝意有所指似的,“那你看看這朝堂之上,可有你記憶中的人?”
孫天一個人一個人的看過去,直接停在了謝崔吉面前,“陛下,這位大人和草民記憶中的樣子,很想。”
這次,不需要景宣帝再多說些什麼,謝崔吉旁邊的幾位大人立刻以最快的速度遠離了謝崔吉,彷彿生怕被牽連。
謝崔吉在朝堂衆人的注視下,緩緩地跪了下去。
在衛修帶着人進入洛陽的時候,謝崔吉就知道大勢已去,但還抱着一絲希望。
謝崔吉想着,沒有幾個人見過自己,或許自己可以逃過這一劫。
但事情就是這麼巧,像是早就書寫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