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君心應猶在 > 君心應猶在 > 

第二百六十七章 母女相認重回門(中)

第二百六十七章 母女相認重回門(中)

天色漸暗,整座崔氏府邸燈火通明,大門外車馬接踵而至,赴宴賓客絡繹不絕,或三三兩兩,或孤身一人,在崔氏僕從接引下,緩步入內。

今夜宴席設在清暉園,這是歷來崔氏家主用於宴請之處,崔陸氏乃當家主母,自是可將賀誕之宴擺在此園,眼下園中男女二席,已是落座得七七八八,前來赴宴的各世家夫人姑子,出去與崔誠及崔陸氏交好的幾家外,並無人知曉今夜認女一事。

故而,目及那擺在廊下,擺滿素葷貢品,又燃着香燭的沉香木長案,衆人止不住詫異連連,議論紛紛。

“怎麼今日壽宴,還擺出這般貢物?”

“這有何可驚奇?素聞崔夫人體弱多病,想必是要借壽辰一敬神鬼,好求個平安。”

“但往日裡也未見崔夫人吃齋禮佛,噫,你可記得不久前佛誕日,朱夫人還曾上門相邀前往慈安寺觀禮,崔夫人當即便拒了。”

“你這麼一說……好似確有其事。”

坐在一旁的另一名婦人,見兩人越說越難以入耳,便輕咳一聲,意有所指的道:“無論如何,靜觀其變就是了,崔夫人設下供案,自是有一番道理。”

聞言,那兩名嘴碎的夫人,也不好多言,轉而誇起了對方的衣物飾品。

此情此景,在席間各處頻頻上演,雖不盡相同,卻也是大同小異。

清暉園中熱鬧非凡,崔誠書房一側偏僻的廂房中,卻是清冷一片,被崔誠下令,暫且拘於此處的崔綰,歷經三次逃脫未成,終是將崔誠最後一絲憐憫消磨殆盡。

親自將崔綰拘到此處的那名管事,邊指使兩名膀圓腰粗的婦人將她手足縛牢,邊面無表情的道:“綰姑子,某勸你還是安安心心呆在此處,過了今日,家主自不會薄待了你,若綰姑子非要吵鬧不休,也只是自討苦吃。”

入府三年,崔綰哪曾受過這般羞辱於苦楚,當即便要怒罵出聲,卻被一名眼疾手快的婦人,將一團平日裡擦臉拭汗的麻布帕子塞入口中。霎時間,一股濃郁的汗臭撲鼻而來,薰得她連連乾嘔,幾欲昏厥,哪還有氣力罵人。

“捆牢了,手足皆不能鬆,若是讓她跑了,家主怪罪下來,誰也擔當不起。”說罷,那管事掃了那兩名舉止利落的婦人,衣袖甩動,大步離去。

“諾。”那兩名婦人朝他的身影一禮,手上的勁兒又加重了幾分。

崔綰平日對崔氏族人百般討好,可暗地裡對她們這些打雜粗使侍婢僕從卻是多有刁難,以往崔綰深得家主與主母的喜愛,衆人敢怒不敢言。

而今不知出了何事,家主竟親自下令,將她關押在這等偏僻之處,且看管事的神情,顯然是無復起之日,她們怎會不報當日之仇?

感受到身上緊緊束縛的力道,崔綰慘白的小臉上閃過一絲絕望之色。

隨着酉時將近,賓客齊至,一襲暗紅裳的崔陸氏與同着華袍的崔誠並肩行來,崔陸氏身側是緊緊挽着她手臂的崔莞,三人身後還跟着二十來名年歲不等,均身穿錦衣玉袍的男男女女,其中有些人,在場衆人認得,正是清河郡郡守大人,以及崔氏有頭有臉的族人;而有些卻又覺得眼生,從未在清河郡中見過。

不過,無論是誰,都不及崔莞的露面讓人震驚。

崔氏乃清河郡大族,身爲唯一的嫡女,崔莞自幼備受矚目,這清暉園中的賓客,雖非全都識得崔莞,可也有不少親眼目睹她出世,長成的世交,些許有心機之人可忍下口中話,但也有人當場低呼出聲。

“這,這不是崔氏阿、阿莞?”

“這姑子雖與崔氏阿綰容貌相似,但姿顏更勝一籌。”有不知者呆呆回道。

“你不知,我所說的,是崔氏已故之女,崔氏阿莞,是莞爾之莞!”

“怎、怎可能?明明……”

陣陣竊竊私語中,一行人心思各異,不過面容上皆揚着有禮的淺笑。

行到雕花廊下,崔誠先行一步,上前擡手一禮,笑道:“讓諸位久等了。”

崔誠之言,打斷了衆人的低語,卻抹不去一張張精心妝扮的面孔上,那又驚又怪的神情。

崔陸氏撫在崔莞小手上的掌心微涼,憑顱後一道印記,確認崔莞果真爲自己懷胎十月所生,又含辛茹苦撫育十四載的親女之後,她也得知了這三年來崔莞所受的苦楚。

眼看阿莞就要苦盡甘來,卻還要先得忍受世人的竊語,一想到此,崔陸氏不禁滿是悲慼,對崔莞心疼不已。

挽在臂上的小手略緊了緊,崔莞給崔陸氏投去一記寬慰的目光,上一世,她所歷經的一切,遠比此時不堪得多,只要能回到雙親身畔,無非是幾句歲言碎語,她還受的住。

“多謝諸位賞光,今夜乃吾婦崔陸氏賀誕之日,亦是吾女認祖歸宗之時!”

一番高昂之聲,滿座譁然。

不知者自是恍然,而知情的幾家夫人,則面面相覷,此前不是言了是收爲養女?怎麼卻成了認祖歸宗?而且那姑子,絕非崔綰!

“諸位!”崔誠掃了一圈,顯然,他並未打算耽延,以免夜長夢多,崔氏到底還不是上下一心,說不好何時便會有人跳出攪局。

“衆人皆知,吾雖有子嗣近十數人,但嫡出之脈,唯有一女,可天不佑吾,小女阿莞於三年前病故。”

聞及“病故”二字,崔莞的手不由顫了一顫,但極快便平復下來。

“然而,世人不知,當年吾嫡出之脈,實則雙生。”

又是一番驚世之言,尚未平靜的喧囂再度譁起,衆所周知,大晉朝開朝之初,曾出過雙子奪位的慘劇,以至於大晉險些被魏所覆,自此,大晉朝上至士族皇室,下至寒門百姓,皆將雙生視爲不祥之兆。

因而,古往今來,雙生者,必只留其一,另外一人若不是遠遠送離,便是溺亡。

“當年,吾實不忍,便將其中一女,送往博陵崔氏,而今,長女故去三載,吾思女甚深,欲將次女迎回,特在今日設下供案,敬告天地,亦請郡守大人,清河崔氏族老,博陵崔氏族老,以及諸位一同做個見證。”

一口氣言畢,崔誠便側身一引,將念及的一干人請到供桌前。

由清河郡守親自誦出祭文,又有崔氏兩族族老燃起香燭,崔誠與崔陸氏神情恭敬,上前執香燭,叩拜過天地之後,便有人喚崔莞道:“姑子,且行置供案前跪拜雙親。”

臨危不懼的崔莞,此時竟升起一絲拘謹,她輕輕頷首,依言行到供案前,對着擺在地上的蒲團,雙膝緩緩屈下——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