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君心應猶在 > 君心應猶在 > 

第一百一十九章 初雪紛飛臨齊郡(上)

第一百一十九章 初雪紛飛臨齊郡(上)

船舟疾行,白浪翻滾,經潼關轉入黃河水道後,船隻航行的速度比起渭水河上時,增快了許多。

此時的甲板上,不似早先那般笙歌嫋嫋,歡聲陣陣了,只有一些真心賞景的船客,三三兩兩倚着船舷,時而高天闊論,時而輕聲閒談。

人雖少,崔莞也不願攪和其中,她依然與先前一樣,獨自一人在船尾,靜靜欣賞兩岸飛掠而過的,與渭水截然不同的一馬平川。

這條九曲長河,自遠古起便蜿蜒盤旋在這片遼闊的大地上,洶涌咆哮,奔流不息。放眼兩岸,是一片遙望無邊,延綿天際的壯闊平原。

目之所及,任憑是誰,心神都難以不覺震撼,那東郡名士成公綏,也曾揮毫潑墨,寫出“覽百川之洪壯兮,莫尚美於黃河。潛崑崙之峻極兮,出積石之嵯峨。”的磅礴詩詞。

足以見得,這兩岸的風光,是多麼壯麗,多麼的動人心魄。

不知不覺中,崔莞看癡了。

直至一陣刻意重重踏下的腳步聲走近身後,她方慢慢回神。

“小,小郎。”

隨着一道熟悉的清脆嗓音響起,崔莞轉過身,對上了一張浮滿忐忑的清秀小臉,正是吳汐。

她秀眉蹙了一下,輕輕頷首,道:“吳氏小姑子。”

這聲音疏離清冷,可這聲稱呼卻讓吳汐心中稍稍一鬆,她擡頭瞟了一眼崔莞,又慌忙垂下,用力捏了捏手中的木匣,猶豫片刻,還是將木匣捧在手中,直直上前,咬牙說道:“吳氏阿汐,多謝小郎相助,匣中薄禮,不成敬意,還望小郎莫要推辭。”

崔莞不由一怔,目光掃過幾乎探到眼下的手,只見一雙藕臂雖將伸得筆直,可捧在手心上的木匣卻在微微顫動,自雙臂垂落的碧色長袖也如風中嫩柳,輕輕擺動。

這個吳汐……

崔莞眸色微深,一動不動的盯着下頜幾欲頂到胸口的吳汐。

此時以相助之名送上謝禮,乍看下並無任何不妥,反而還顯得吳汐這個士族女郎知恩圖報,頗有禮節。可唯有她與吳汐心知肚明,這是一樁交易。

吳汐以錢財,收買她對送信一事守口如瓶,即便將來有朝一日事情敗露,也不得供出吳汐的存在。

到底吳氏一族仍要在雍城世代生活下去,此事雖小,可若真宣揚開來,礙於顏面,周氏也不會讓吳氏好過了。

崔莞脣角微不可查一翹,看來,這個吳汐,倒不似前些時日那麼愚笨了。

良久,待那抖動得愈來愈厲害的手臂即將垂落之際,崔莞才慢慢伸出手,接過了那個略沉的木匣。

感受手中一空,吳汐早已痠軟的手立即無力地垂下,可她心中卻是一喜,擡頭對崔莞盈盈一福,哽聲道:“多謝小郎。”這聲謝,含滿真心實意。

昨夜,若說秦四郎與崔莞輾轉無眠,吳汐卻是備受煎熬,自周薇出事起,她就沒有過片刻安寧,一顆心時而懸在嗓下,時而沉入谷底,生怕傳信一事被崔莞公之於衆。

即便歇在客店中,她也是戰戰兢兢,但凡一點聲響,立即如驚弓之鳥,膽顫心驚。

直至天色大亮,前去打探消息的侍婢來稟,說是秦四郎君仍是登了那艘朱漆大舸,吳汐也就顧不得害怕,匆匆跟上了船,又備妥禮,悄悄來尋崔莞。

“不擾小郎觀景,阿汐先行告退。”許是解去了心結,吳汐的臉色好看了許多,她勾起一絲淺笑,行禮離去。

這番舉止,對於崔莞來說,已經是十分的尊重了。畢竟在外人眼中,她不過是依附秦四郎的庶民,而吳氏雖不顯赫,卻也是名副其實的世家。

直到吳汐的身影消失在過道拐角,崔莞才收回目光,淡淡看着份量頗爲壓手的木匣,擡手一勾,解去扣在木匣上的銅片,打開後,一片華光四射而出。

木匣中裝有大半匣金銀珠寶,從銀裸子到金葉子,從珠花上拆下的瑩潤珠子到多彩的寶石,一眼掃去,林林總總,莫約有十數件。

換做尋常人,只怕早已抱着木匣垂涎不已,可對於上一世在膏粱錦繡中焚身而逝的崔莞而言,這些事物,只能勉強入眼。不過,她還是合起木匣,慎重的收入袖中。

畢竟齊郡離臨淄不遠了,若無意外,她將會留在臨淄很長一段時間,到了那時,衣食住行均是一筆很大的花銷,她不願再依靠秦四郎照拂。

尤其是今日隱隱察覺到他的心思後,就更加不能了。

身懷重金,崔莞也沒有了方纔的心平氣和,她乾脆轉身返回艙房。

合緊門窗,又細細查看了一遍,崔莞才放下心,取出袖中木匣,又把擱置在矮櫃中的包袱拎出,連着木匣一同小心的放在榻上。

她打開裹得嚴嚴實實的包袱,裡面除了衣袍瑣碎外,便是一本本線裝簡書,從大到小,從新到舊,從薄到厚,各式各樣,便是連封面的顏色均不同。

這就是她在渭南碼頭附近逛了一圈的收穫,並非是和樓管事所說的果腹炊餅,而是六、七本書冊。

大晉朝儒風盛行,即便錢財不足供不起讀書郎的庶民百姓,也爲家中能有一卷藏書而倍感自豪,當然,若是哪一日生計維持不住,將書取來出售,亦是一筆不菲的財富。

崔莞便是恰好遇上了一戶家境尚可卻急需銀錢的人家,在門前擺着二三十本藏書售賣,她從中挑選出的這七本,就足足花去了二十片金葉子。

如此一來,當初秦四郎給予錢物霎時便去了一小半。

不過,她並未心疼。

崔莞慢慢拾起一本略微殘破的書冊,也不知傳世多久,土黃色的封頁已有些泛白,但仍能清晰看出上面工整的寫着“六韜”二字。

《六韜》《尚書》《左傳》……這些,都是目前她最需要習讀的啊,而且這七本書中,甚至還有半本殘頁的《素書》!

要是可以將這七本書冊通讀熟意,銘記於心,即便在稷下學宮內無法一鳴驚人,卻也足夠引起那人的注意了罷?到時候,若能借此順利拜入那人門下,那麼,她就有了初步安身立命的資本。

想着,崔莞心中抑制不住激盪,看向那幾本書冊的目光也漸漸變得堅定起來。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