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西點頭答應說:“老闆,我們會的。現在我想跟你談一下降低庫存、提高庫存週轉率的工作思路。有些想法還不是很成熟,需要向老闆你再溝通一下。”
張帆聽了哈哈大笑:“黛西,過分的謙虛可就是驕傲了啊!你是我們公司物流管理方面的專家,如果連你都吃不準,我們就更不敢說話了。你說說看,我們一起討論、討論。”
黛西整理了一下思路,有條不紊地說:“我認爲要降低庫存,首先要好好地管理庫存,這些工作要從倉庫管理開始。物流系統的管理結果,無論好壞,都會體現在倉庫裡。在大家眼中,倉庫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藏污納垢’的地方。”
“提到倉庫,我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從理論上來說,一家公司的庫存水平跟倉庫面積的大小應該沒有必然聯繫的。但是我拜訪過的供應商,無論他們的倉庫有多大,都會堆滿了物料,真是應了那句話‘倉庫有多大,庫存就有多大’。黛西,你怎麼解釋這種現象?”戴比饒有興趣地問道。
“你說的這個現象,讓我想起來我剛畢業的那個時候,跟一位同學共租了一間單間。兩個女孩子的東西把宿舍塞得滿滿的,總覺得空間不夠用,當時我心裡在想:要是一個人一個單間,地方肯定夠用了。後來我買了自己的房子,跟我老公兩個人住在兩室兩廳裡發現空間同樣不夠用!我們根本就不知道哪來的這麼多東西。我老公曾經跟我檢討過這個問題:我們自從搬入新房子之後,空間變大了,東西就會隨便買、買了就會隨便放……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家裡到處都是東西,不管是常用的、不常用的,該買的、不該買的,反正到最後房子顯得越來越小了,我不得不再次抱怨空間不夠用了。”黛西感慨地說。
張帆微微一笑:“這的確是一個心理問題。庫存可以給大家一種安全的感覺,再加上如果倉庫有足夠地方的話,採購員肯定會想着多買一些原材料、計劃員肯定想着多生產一些成品、銷售部門也沒有那麼迫切的要求客戶提貨了……每個人都覺得倉庫的地方是足夠的,反正有地方放。所以就會出現‘倉庫有多大,庫存就有多高’這種怪圈,每家公司的倉庫永遠沒有空下來的時候。”
“那麼,如果把倉庫的面積逐步縮小,是不是就會把該暴露的問題都暴露了出來?”戴比突然間想到了一個主意。
張帆回答說:“這個主意和逐步降低公司庫存是一個道理。庫存少了,它所掩蓋的問題就會暴露出來,迫使相關部門着力去解決;倉庫的空間小了,就有可能出現爆倉的情況,大家纔會再次重視公司的庫存水平。就像這一次,如果不是你們預計到倉庫的空間不夠用的話,永遠沒有人會想到我們的庫存水平到底是高了,還是低了。”
“其實在倉庫管理方面,還有一種怪圈,那就是倉庫的面積越大,生產線物料短缺的情況反而更嚴重。”黛西漫不經心地提到。
“怎麼可能呢?理論上,倉庫越大,可放得下的物料越多,越不可能出現物料短缺的現象纔對呀?”戴比感覺很不可思議。
“哈哈,我覺得黛西說的這種怪圈很好理解。倉庫越大,庫存物料數據的準確性越難保證。結果,庫存數據的混亂會導致物料需求計劃出問題,最終的結果就是要用的物料沒找到,不要用的物料一大堆。生產線因爲缺料,造成的停線越來越多;因爲生產停線了,庫存就會越變越大;因爲庫存太多,物料管理不善,造成缺料的情況越來越多……如此往復下去,造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庫存就會越演越烈地快速膨脹。”張帆回答說。
“看來倉庫管理對於公司的正常運營非常重要啊!那麼,我們要從哪些方面着手才能把倉庫的管理做好?”戴比問道。
黛西回答說:“我覺得倉庫管理的首要任務是,要搞清楚我們庫存到底有多少東西?導致重複採購、呆滯物料過多,或者因缺料被迫停線的根本原因就是倉庫賬物不符,對倉庫管理來說這是一個非常致命的問題。我們做齒輪減速箱的,不管是齒輪箱體、齒輪、齒輪軸等等大件,還是缺螺絲、墊片、螺母等等標準件,只要在生產需要的時候沒找到相應的物料,就會造成生產計劃延誤。”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倉庫賬物不符的呢?”戴比繼續問道。
黛西笑着回答說:“這個原因嘛?可以說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門的。比如說,產品在系統上的物料清單(BOM)設定得不準;生產部、供應商或者客戶臨時拿走了物料,沒有在系統上做帳;物料已經放入倉庫了,倉管員還沒有來得及做帳;或者已經把帳做完了,物料卻沒有及時地放進倉庫裡,時間一長物料就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有可能倉管員做帳時把帳做錯了;有可能來料短缺或者多送了;有可能物料放錯地方了;有可能物料損壞了實物已經處理掉了,還沒來得及在系統上報廢;有可能東西比較小被員工‘順手牽羊’拿回家裡去了……有些原因你連聽都沒聽說過的,比如說東西太輕被風吹走了……哈哈!”
“聽得我頭都大了!有這麼多莫名其妙的原因,倉庫管理人員怎麼樣才能保證做到賬物一致呢?”戴比又問道。
黛西回答說:“對於已經發現的原因,當然要有針對性地制定對策防止問題的再次發生。比如說,針對產品物料清單在系統上設定得不準的問題,常規的做法就是把相關的物料清單定期打印出來,由相關的生產工程師、採購員、計劃員對經常發生庫存差異的物料進行一一確認。而對整體庫存數量準確性的提高,循環盤點可能是目前大家認爲最爲行之有效的辦法了。”
“什麼叫做循環盤點?”戴比繼續問道。
黛西解釋說,循環盤點法是將倉庫裡的物料逐區、逐類、分批、分期、分庫地進行連續盤點,或者在某些物料達到最低存量時,馬上安排人員進行盤點。倉庫管理人員對各自所管的倉庫物料品種,按月、按季進行有計劃、有重點地進行清查盤點。這種方法可以將年度集中清查盤點的繁重工作,有節奏地分散到平時進行,既不妨礙倉庫物料正常收發工作的進行,又能充分利用倉庫管理人員的作業間隙。
另外,循環盤點法盤點時不必關閉工廠與倉庫,可減少因生產線停工而造成的損失。但是必須有專業盤點人員常年劃分物料類別,利用豐富的經驗進行連續盤點。一般實施循環盤點法的程序是:每日任意地抽出某類物料進行盤點,在一個月內盤點到全部的物料;盤點出抽出來的物料實際的庫存數量;把庫存實數和電腦裡的數據對照,找出差異;最後還要把電腦裡的數據和倉庫裡的實物進行對照,若有差異就要追究其原因。
張帆也來了興趣,他笑着問:“黛西,如果你們在循環盤點的過程中,發現有盤點差異,一般你打算怎麼處理?”
“理論上要逐層審批,然後調整庫存,讓倉庫做到賬務一致。”黛西不假思索地回答說。
“可是你有沒有發現?如果你先把帳調平了,所面就沒有人會真正地關注差異的來源了。既然找不到差異來源,這個差異有可能還會再發生,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張帆笑着問。
“從我的角度來看,調賬是第一步,然後再考慮追查差異產生的原因是什麼。我可以把這個問題、相關責任人先記錄下來,事後跟蹤。因爲隨着時間的推移,賬務差異所造成的影響會越來越大,包括物料需求計劃、採購計劃、生產計劃等等。”黛西坦率地說。
“倉庫除了要求做到賬物一致以外,還有什麼關鍵點嗎?”戴比接着問。
黛西說:“大家都聽說過先進先出吧?先進先出原則指在庫存管理中,按照物料入庫的時間順序整理好,在出庫時按照‘先入庫的物料先出庫’的原則進行操作。因爲物品都是有一定保質期的,如果不按照這原則,可能造成很多物料過期。但是在操作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如何進行物品存放規劃,使管理人員能夠很清楚、方便的找到不同時期的物品。我們倉庫的管理人員要定期去抽查,確認有沒有做到先進先出。”
黛西接着說,倉庫的收貨流程非常關鍵。倉庫管理人員要檢查供應商送來物料的數量、品種、交貨時間是否正確;包裝方式、標識是否正確;如果是提早交貨了,是否得到了採購員、計劃員的一致同意?爲了避免庫存的惡性膨脹,早交貨的原物料理論上是不能收貨的。這些動作看似非常簡單,卻對公司的庫存影響非常深遠。當進料檢驗部門確認物料質量合格之後,倉庫管理人員要根據實物的信息錄入系統,做到賬物一致。
同樣的,倉庫的發料、出貨流程也很關鍵。這個流程的基本原則是:手續齊全的物料、產品才能發出去。這些手續有可能是系統產生的撿件單,也有可能是某些部門臨時申請的領料單。在沒有任何手續的情況下,某部門去倉庫要求“借料”的行爲是絕對不允許的。因爲“借料”在系統上沒有做帳,物料借出去以後就會造成賬物不一致,使用的時候就找不到物料了;而且時間一長,到底是誰的責任也分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