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諸天從神探狄仁傑開始 > 諸天從神探狄仁傑開始 > 

第三十六章 茅山

第三十六章 茅山

茅山乃是道教名山,也是道教上清派的發源地,故而也被稱爲“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共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

實際上,茅山有南北兩支,位於長江以南的,是南茅山;位於長江以北的,則爲北茅山。

漢時,茅氏三兄弟於北茅山隱居,並建立三茅道觀。

因此,世人稱這三兄弟爲三茅真人。

南北朝時期,道教名士陶弘景亦在茅山“龍池”結廬而居。

他在此地蒐集整理了東晉天師楊羲的《上清真經》和許謐、許遜的《上清經》,合編爲《真誥》並篡集上清法術,撰寫《登真隱訣》,使上清法門臻至完備。

至如今,上清派已隱隱有執道教之牛耳的氣象,爲多數上層統治者所信仰。

多年前,高宗皇帝曾專門請上清派的天師司馬承幀入長安講道,以彰顯李唐對道教的推崇。

上清派之所以能有如此迅速的發展,與其教義是分不開的。

在上清派之前,道門多以太清派爲首,太清派是典型的外丹派,認爲煉丹服藥是羽化得道的根本。

其代表人物便是東晉的葛洪。

但是,由於醫學和理化知識的缺乏,導致太清派煉製的丹藥多有毒性,長期服用基本等於慢性自殺。

這就導致那些較爲理智的上層統治者,對外丹法逐漸產生懷疑。

於是,主修內丹的上清派便逐漸走入中心。

上清派是內丹派的開創者,注重精神內修,講究精、氣、神的修持,輔修符籙、齋醮,亦少煉外丹。

所以上清派少見丹鼎火符,多見學習文理、修行內功之人。

上清派認爲,人身之中有百神,對應天上諸神,通過修行可使身中之神脫離身體的桎梏,遨遊天地,得見真神。

這種思想的根本就是“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宇宙”。

在上清派的理論中,修行人只要打通內外宇宙之間的交流通道,便可羽化飛昇。

......

茅山宗,山門

沈憂之帶着葛亞雲和葛亞清姐妹兩,奔波數日,總算是來到了這座道教聖地。

“居士來此何爲?”

山門口的道童見到三人,微微一禮,問道。

沈憂之回禮,答道:“特來求見靈虛真人,有要事相商。”

“敢問居士名諱。”

“沈憂之。”

“居士且稍後,容小道通稟。”

“多謝。”

小道士點了點頭,快步向山門內走去。

一旁的葛亞雲則四處觀望,打量着周遭的一切。

她知道,這裡就是沈憂之爲她們找的落腳之處。

“如何?覺得這個地方怎麼樣?”沈憂之問道。

葛亞雲默不做聲,顯然還沒有打算原諒沈憂之。

其實她對這裡十分滿意,不僅山清水秀,而且武運昌盛,方纔上山之時,她便見到許多練拳、舞劍以及打坐的道士。

不僅是她,葛亞清也對這裡充滿好奇,但她眼裡看到的,則是許多談玄論道的隱士。

不多時,前去通稟的道童回來了。

“居士且隨我來!”

說完,他便引着沈憂之三人進入山門。

山門內道觀雖衆多,但分佈不均、十分散亂。

因爲此時的茅山尚處於發展階段,除了上清派之外,還有許多其他道脈的隱士在此結廬而居,所以各種建築遠不如後世那般恢弘壯麗。

茅山第一座官方修建的道觀火浣宮,還要等到五十年之後纔會落地。

雖然基礎設施比較落後,但茅山的名號卻是如雷貫耳。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一個教派的聲譽,並不以門庭大小而論。

小道士引着三人走了不多時,便來到一座低矮的道觀前。

“靈虛師叔在屋內等候,居士請便。”

說完,他又是一禮,然後便自行退下了。

葛亞雲和葛亞清自是不敢妄動。

沈憂之則緩緩走上前,拱手拜道:“晚輩沈憂之,求見靈虛真人。”

很快,屋內便緩緩傳來一聲——

“進。”

得到准許,沈憂之這才領着兩娃娃推門而入。

屋內,一個身形清瘦、鶴髮蒼顏的道長正在閉目修神,正是靈虛真人。

“來此何事?”

靈虛真人緩緩睜開眼睛,看着沈憂之,問道。

沈憂之見此,又是一禮:“想請真人收兩個弟子。”

靈虛真人聞言,目光轉向沈憂之身後的葛亞雲和葛亞清。

顯然,兩個徒弟指的就是她們了。

“何人所求?”

靈虛真人突然提了個莫名其妙的問題。

“沈憂之。”

沈憂之毫不猶豫地答道。

“可。”

靈虛真人微微頷首。

“多謝。”

沈憂之又是一拜。

隨後,他便轉身對葛亞雲和葛亞清囑咐道:“今後,你們就呆在這裡,一切都要聽從真人的教誨。不可惹是生非。”

雖然靈虛真人答應收她們爲徒,但未行拜師禮、未曾受籙,還算不得正式的師徒關係。

這個時候,兩個小姑娘倒沒有使性子,老老實實地點了點頭。

沈憂之見事情妥當了,也心滿意足,對着靈虛真人拱手道:“此間事了,在下先行告辭!”

靈虛真人點頭道:“去吧。”

沈憂之聞言,最後看了看兩個小娃娃,隨即便轉身快步離去。

葛亞雲看着他離開的背影,眼神中滿是複雜的情緒,也不知是仇恨還是感謝。

“姐姐,你怎麼了?”

單純的葛亞清看着愣神的姐姐,忽然問道。

“沒什麼。”

葛亞雲搖了搖頭,答道。

真奇怪!

葛亞清心裡默默嘀咕到。

......

辭別靈虛真人之後,沈憂之快速離開了茅山。

表面平靜的他內心卻極爲興奮。

因爲他謀劃許久的第二步計劃終於完成了!

元齊身死,鐵手團覆滅,一直懸在他頭上的利劍徹底被解除。

從今以後,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從此刻開始,他便能安心發展自己的勢力,運籌帷幄,直至問鼎天下!

一想到這些,即便以沈憂之多年養氣的心境,也忍不住心潮澎湃,開始幻想未來的美好。

他越想越興奮,腳步也越走越快,最後竟不自覺地運起了輕功,像一隻自由的猛虎,在這蒼莽羣山間飛速穿梭。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