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諸天從神探狄仁傑開始 > 諸天從神探狄仁傑開始 > 

第一十七章 揚州案

第一十七章 揚州案

隨着狄仁傑向皇帝交旨,幽州案總算是塵埃落定。

皇帝的聖旨也在數日後抵達幽州,召狄仁傑、李元芳一同回京覆命。

從使團案發生,到幽州案終結,前後相隔尚不足一個月。

如此迅捷的破案速度,武則天自然龍心大悅,對狄仁傑、李元芳和沈憂之也是不吝嘉獎。

狄仁傑憑藉此次幽州案,重新回到了內閣宰輔的位置,回到了武周的政治中心。

李元芳更是青雲直上,從一個小小的遊擊將軍,直接晉升爲正四品的檢校鷹揚衛中郎將,並受命貼身護衛狄仁傑這位內閣宰輔。

所謂“檢校”,其實就是代理的意思,多數都是隻有品級而沒有實權的虛職。

皇帝此意,大概是覺得李元芳作爲狄仁傑這位宰輔的貼身護衛,需要一個合適的品級。

至於沈憂之,皇帝也滿足了他的要求,將百萬錢糧賜予幽州百姓。

這倒不是沈憂之的功勞真的值百萬錢糧。

幽州乃邊關重地,又遭逢鉅變,剛剛穩定不久,百姓們更是苦不堪言,朝廷本就需要安撫。

藉着賞賜的名頭,行安撫之實,既得到了實際利益,又顯得皇帝有功必賞、仁德愛民。

這樣一舉三得的事,武則天又怎會拒絕呢?

不僅是狄仁傑、李元芳和沈憂之這幾位主要功臣,就連幽州其他官吏也逐一得到嘉獎。

現在,幽州事務處理完畢,新任刺史也完成了交接。

狄仁傑終於帶着沈憂之和李元芳踏上了返回神都洛陽的路程。

......

神都

奉旨回京的狄仁傑第一時間就趕去面見皇帝武則天。

沈憂之和李元芳則在狄春的帶領下,來到了皇帝賜給狄仁傑的府邸。

“輾轉數月,終於又回到神都了。”李元芳不禁感慨道。

當初離開時,他還是不清不白的戴罪之身。

如今再回來,他已經是正四品的大將軍。

這人生的起起落落,着實令他感慨萬千。

“元芳兄如今不僅洗脫了冤屈,更是青雲直上,官居四品。”沈憂之則調侃道:“想來也是時來運轉,日後必是好運連連啊!”

他雖是調侃,但說的也是實話。

自從遇到狄仁傑,李元芳可不就是時來運轉?

不僅官位節節高升,漂亮可愛的老婆也是不請自來。

李元芳聽到沈憂之的調侃,無奈一笑,說道:“沈兄說笑了。”

他不奢求的什麼時來運轉,但求清清白白、無愧於心。

就在這時,交旨歸來的狄仁傑也笑呵呵地走了過來。

“元芳、憂之。”

狄仁傑招呼道。

“狄公(大人)!”

二人也齊聲回道。

隨即,三人在正堂落座。

狄春也立即爲三人送來溫熱的茶水。

狄仁傑飲了口茶,說道:“憂之,你的狀紙,我已呈交給皇帝過目。

皇帝封我爲揚州黜陟使,三日後便啓程巡視揚州。”

漕運之事,乃國家命脈,不僅關係着一國經濟,更是關乎各行各業的興衰,牽連着無數百姓的生計,也難怪皇帝如此心急。

李元芳聽後,連忙看向沈憂之,興奮地說道:“太好了!”

沈憂之則要鎮定許多,謹慎道:“狄公,穎王在揚州的勢力極大。

各級官吏要麼受他驅使,要麼受他脅迫。

他手下還有數千名鐵手團的殺手。

有道是,強龍難壓地頭蛇。

咱們想對付他,恐怕不是那麼容易!”

狄仁傑也點頭道:“你說的不錯。

元齊是皇帝親封的穎王。

如果拿不到實質的證據,誰也動不了他!”

查案,講究的是人證和物證。

人證好辦,揚州的數萬漕工都可以作爲人證。

但是物證卻難尋。

若是揚州官吏相互包庇,將物證悉數清理乾淨,那可就難辦了。

更難的,是怎麼證明鐵手團確實是穎王在操控。

“而且。”狄仁傑話鋒一轉,繼續道:“鐵手團行蹤隱秘,若是不能找到他們的老巢,將其一網打盡。

事後,他們定會報復那些可憐的漕工。”

李元芳聽完,這才瞭解問題的棘手。

雖然這個案子不像幽州案那般撲朔迷離、驚心動魄,但想要辦好,只怕也要大費一番周折。

狄仁傑思慮片刻,最終道:“此事不可操之過急,只能徐徐圖之。”

隨後,他又安排道:“憂之,這樣,咱們兵分兩路。

你是揚州人,比較清楚當地的情況,就先行一步,從江湖上打聽鐵手團的消息。

我和元芳則隨衛隊前往揚州,從官場上查察穎王的犯罪證據。

待你找到鐵手團的巢穴,我們便可雙管齊下,將穎王在揚州的所有勢力連根拔起!”

沈憂之聽了狄仁傑的安排,點了點頭。

這個安排倒是妥帖。

從江湖和官場兩個角度入手,雙線並行,一明一暗,可以打元齊一個措手不及。

而且,狄仁傑這回的安排不同以往。

之前,狄仁傑也曾多次將他調走,但都是爲了將他排斥在案件核心之外。

可這一回,兩條線中卻是以他這條線爲重。

狄仁傑和李元芳這條線只是輔助,更多是爲了吸引元齊的注意力。

畢竟,揚州黜陟使這個目標實在太大,憑藉元齊在揚州的勢力,不可能不提前防備。

反而是沈憂之這條暗線,可以悄無聲息地查到關鍵信息。

“大人。”

李元芳似乎對狄仁傑的安排有所顧慮,猶豫道。

“元芳,怎麼了?”狄仁傑有些不解。

沈憂之也投來詫異的目光。

李元芳解釋道:“鐵手團的底細卑職知道一二。”

“哦?”狄仁傑聞言頓時驚訝道:“你知道?”

李元芳點了點頭,說道:“鐵手團是江湖上最大的殺手組織,其前身是塢壁團,也叫鄉部,本是南北朝時期的塢壁主們創建,用來保衛宗主的領地和城堡。

後來,隋文帝一統天下,消除塢壁。

大部分塢壁團的成員都被消滅,能夠活下來的都是精銳。

在這些人中,有一位名叫元不忌的曠世高手。

他本是河北大族後裔,自幼從高人習武,且天分極佳,武功之高常人難以望其項背。

正是這個元不忌,將流亡的塢壁團成員召集在一起,成立了鐵手團。”

“元不忌?”狄仁傑忽然問道。

“是的。”李元芳答道。

元不忌,元齊,這二人是否有某種聯繫?

狄仁傑在心中細細思量。

李元芳則繼續說道:“我曾經聽師傅說過,元不忌的武功天下無雙,無人能敵。

所以鐵手團雖然作惡多端、手段殘忍,卻從沒有人能將其繩之以法。”

狄仁傑瞭然,他明白李元芳此言何意。

“我明白了,元芳,你是擔心憂之一人前往調查,很可能被鐵手團中的高手聯手追殺,九死一生。”狄仁傑說道。

李元芳重重地點了點頭。

雖然他知道沈憂之的武功不在自己之下,單論招式甚至勝過他半分。

但鐵手團裡的高手數不勝數,誰也不能保證自己在面對他們的時候可以安然無恙。

“既然這樣,元芳,你便和憂之一同前往,相互之間也好有個照應。”狄仁傑斟酌片刻,說道。

“不可!”沈憂之當即拒絕道:“狄公,鐵手團沒有宗旨,一切都是聽命於宗主。

而且它們向來膽大包天、目無法紀。

您身邊若沒有元芳護衛,難保他們不會對您下手!”

“是啊,大人。”李元芳也道:“那些人都是亡命之徒,殺害朝廷官員對他們來說也是常有的事,不能冒險啊!”

沈憂之又繼續道:“大人不必擔心我的安危。

我雖敵不過鐵手團人多勢衆,但他們想殺我也沒那麼容易!”

“可是......”狄仁傑還是有些猶豫。

過去,他曾多次誤解、懷疑過沈憂之,但對方卻以德報怨,單騎獨闖金木蘭的老巢,憑一己之力助他破獲幽州案。

現在,他又要讓沈憂之孤身一人,面對兇狠殘暴的鐵手團。

這令狄仁傑心中越發感到愧疚。

“狄公儘管放心!”沈憂之勸慰道:“我不會和他們硬碰硬的,一旦查到他們的老巢,就第一時間來與你們匯合!”

狄仁傑見拗不過他,也只能無奈同意,但還是再三叮囑:“憂之啊,你一定要小心!

以偵查爲主,決不能和他們正面衝突。

如果被他們察覺,一定要第一時間撤離。

我們既然已經知曉幕後黑手的身份,就不怕抓不到他的把柄!”

沈憂之點了點頭,隨後便道:“既如此,狄公,事不宜遲,我馬上出發!”

早一天除掉元齊,他就可以早一天開始進行後續的計劃。

隨後,狄仁傑便命狄春爲沈憂之準備好馬匹銀兩,並和李元芳一起送他出府。

臨行前,狄仁傑又交給沈憂之一樣東西——一張精緻的人皮面具。

“此物乃是幽州案時,從假方謙那裡得來的。”狄仁傑解釋道:“你曾在揚州多次上訴,甚至遭到鐵手團的殺手的追殺。

那些人定然已經對你的樣貌非常熟悉。

所以,你最好還是喬裝改扮一下,這樣無論做什麼事都會更方便一些。”

沈憂之沒想到,狄仁傑竟然思慮得這麼細緻周密,就連自己當初隨口提的一句話他都牢記於心。

“多謝狄公!我記住了!”他接過人皮面具,鄭重答道。

“憂之,此行一定要小心,切記!切記!”狄仁傑又一次叮囑道。

由此可見,此刻他對沈憂之已不再像當初那般疏離和猜忌了。

沈憂之點了點頭,隨後又轉頭對李元芳說道:“元芳兄,狄公的安危就託付給你了!”

李元芳點頭道:“沈兄放心,我一定竭盡所能保護大人安全!”

沈憂之不再多言,策馬而去。

就這樣,剛回神都不到兩天的沈憂之,再度踏上前往揚州的征程。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