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使杜魯門總統和美國那些高層下定決心的,無疑是傷亡估計這個巨大的數字,上百萬美軍士兵傷亡,即將美國總統也承擔不了這個責任,除非他不想連任。.
在夏威夷,這幾天集中了盟軍太平洋戰場的所有高級將領,還有美國的戰爭部長和總統也在開會的前一天到達。
陸銘也是被邀請之列,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陳誠這次也被邀請。
美軍太平洋總司令部對陸銘的到來給予了非常隆重的歡迎禮節,尼米茲上將,麥克阿瑟上將,馬歇爾上將和總統特使一同到碼頭迎接,這個陣勢之大,陳誠在一邊看得震撼無比。
會前,美國高層會議上,關於日本投放原子彈的問題第一次被提出。
坐在生旁邊的阿瑟?康普頓向戰爭委員會提出,是否有可能在投彈攻打日本前進行一次非軍事的實彈演習。
他指出,這樣一次的實戰演習會迫使日本領導人屈服投降。生認爲此事值得討論並號召委員們給予評論。
委員們提出了很多有關爆炸演習的意見,同時又因爲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被否決掉。
討論提出,如果日本領導人事先得到警告,他們依然有足夠的空軍力量去擊落載有原子彈的飛機。如果擊落的原子彈被證實是一顆未炸的原子彈,這隻會更加加強日方繼續作戰的願望。
如果測試在中立領土上進行,日本領導人會認爲它可能是僞造的。“儘管——演示並不會摧毀人們的生命——這種可能性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阿瑟?康普頓回憶到,“沒有人能提出一個使測試非常具有說服力以至於可以用來停止戰爭的方法。”
隨着原子彈演示想法的出局,生組織會議討論原子彈可能帶來的物理影響。奧本海默說,一個原子核爆看得見的效果是十分壯觀的,在以2/3英里爲半徑的範圍內它可能會將2人致死。
格羅夫斯補充到,他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們對於新武器釋放的巨大能量充滿信心;他特別強調了原子彈的用處。“我想我有責任勸告大家應該投放原子彈”,格羅夫斯後來回憶道,“畢竟,每天我們許許多多的同胞都在不斷失去生命。”
主席直率地提醒委員會,已經有2多億美元投入到原子彈的相關工作中去了。
“我們的工作是相當昂貴的,”他事後寫道,“隨着時間的流逝,我們在這個項目中傾注了越來越多的金錢和力量,政府開始不斷促成原子彈的最終使用。”
臨時委員會會議的結果就是建議杜魯門總統使用原子彈並無須警告日本政府,以產生最大限度的心理震撼。
委員會建議投放原子彈的目標應是“一個軍事裝備區或是軍工廠,它們緊挨着或是被最易摧毀的房屋和其他建築物所包圍”。
在臨時委員會做出決議前,馬歇爾將軍就已經命令格羅夫斯組織一批科學家和軍事戰略分析家去評估在日本的潛在攻擊目標。
格羅夫斯後來寫道,目標應該使那裡的建設將最大限度地影響日本人繼續戰爭的願望。如果可能,目標也包括下列一些地方,即還未被空中力量所嚴重襲擊,因爲這樣便於精確估計由原子彈爆炸帶來的損失和破壞。
委員會就目標的確定已進行了許多次會議。到5月28日,將選擇鎖定在四個城市:
小倉,位於九州最南邊的島嶼,是日本最大的軍需品工廠之一;
長島,位於本州的主要島嶼,是一個主要的日本海軍保衛隊裝配點,同時它也是衆多軍工廠的窩點;
新舄,是日本的一個海港,它包含着一個大型的鐵製品廠,一個主要的燃油精煉廠以及一個油料貯備庫房;
京都,作爲日本的首都已經有1多年的歷史,也是當前多所大學、宗教聖地和衆多軍工廠的聚集地。
第二天,格羅夫斯告訴生目標已經確定,並將名單提交給馬歇爾將軍。生要求儘快看到報告。
格羅夫斯拒絕了並認爲目標的選擇是一項軍事行動,馬歇爾應該先看名單。
這位軍事委員會部長答道:“這是一個由我自己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馬歇爾並不能做出決定。當格羅夫斯最終向生讀出了所選城市的名單時,他立刻將京都從名單中剔除,而對格羅夫斯關於此城市是爲我們提供充分了解原子彈爆炸所帶來的影響的地區的爭論充耳不聞。
美國高層這個時候只能說有想法而沒有決定,這個可以說是潘多拉魔盒的東西,一旦打開,這個後果,現在的美國高層同樣膽戰心驚。
參加完酒會。馬歇爾上將和尼米茲、老麥三個,把陸銘和李秋接到了夏威夷一間保密非常高的基地裡,這裡的檢查非常嚴格,一路上通過了最少15道管卡。
車子一直是往下開的,在這個地下基地中,馬歇爾上將請陸銘就坐,纔開始了這次真正的會談。
“陸將軍,我代表我國政府,想請問一下將軍準備用多久解決東北的戰局。”
陸銘一路走來,看到這幾個老美神情嚴肅的樣子就知道肯定是大事,聽完這話他沒有馬上回答,而是做出一副爲難的樣子。
“是不是遇到了什麼困難?”
“不是。”陸銘搖頭,猶豫了下才解釋道:“我們可沒有貴國那麼大的後勤保障,過於急迫對我軍壓力很大,這麼多年都過去,越到最後關頭,我們必須越加小心。”
“理解,很理解陸將軍的擔心。”馬歇爾上將點了點頭,陸銘這樣的做法無可非議,現在日軍在做最後的垂死掙扎,和對方拼沒有必要,更不用過急。
但這次他們請陸銘過來,可不是希望對方這樣慢吞吞的進攻,美國等不起。
“假如,我是說假如,我們有秘密武器,能對日本本土造成重大打擊,這樣的話,陸將軍這邊也可以加快行動腳步,最好和我們配合,給日軍最後一擊。”
陸銘驚訝的看着馬歇爾,看來,美國還是完成了原子彈的試驗,當即裝作迷糊的問道:“究竟是什麼樣的武器,能給日軍重大打擊?”
“一次能毀滅一個城市的武器。”馬歇爾雖然說的淡然,但眉目中的傲然明顯可見。
陸銘沒有再去問對方是什麼武器,半是懷疑半是爲難的解釋:“既然貴國有這樣的武器,我們加快行動不是不可能,但有一點必須說明,如果我們全力對日軍發起攻擊,蘇聯那邊我們不希望他們出兵。”
“這點當然沒有問題!”說話的老麥,“我國其實並不希望蘇聯插手,但是在這之前,我們需要一個保證,就是能在8月之前消滅關東軍的保證。”
“道格拉斯將軍的這個問題,我們可以保證,但是貴國有什麼辦法能保證蘇聯大軍不會越過邊境線呢?”
陸銘的反問讓麥克阿瑟沒有辦法回答,倒是馬歇爾上將想了下做出了保證,“這點我們儘量和蘇聯協商,同時我軍艦隊這段時間儘量靠近庫頁島附近。”
都是聰明人,一點就透,既然馬歇爾上將這麼說,陸銘知道,美國已經答應直接插手,看來原子彈試驗成功之後,美國的態度強硬了很多。
隨後,馬歇爾上將也談到了他們制定那個關於攻擊九州的計劃,陸銘仔細聽完後搖了搖頭,美國人想讓自已和日軍拼命,這點他可不想去參與過深。
拼命的日軍可不是那麼好打,沖繩的例子就在眼前,不過陸銘不知道的是,美國既然做出決定,爲什麼還有猶豫不用原子彈呢?
下面的交談,陸銘答應東北結束戰鬥之後,可以和美軍一起對日本本土作戰,但是出動兵力數量上卻沒有做出保證,只答應到時再說。
這點馬歇爾他們也沒有辦法,陸銘這個人的脾氣他們也清楚,既然答應就會做到,還有一點,美國方面關於原子彈的行動,也已經做出準備,投放不投放,還等進一步觀察。在夏威夷開會的這段時間裡,在“印第安納波利斯”號上共有12名船員,其中可能只有3人知道真相——他們船上所運載的貨物將會毀滅日本。離開提尼安島三天後,他們發現至少有16艘日本潛艇在跟蹤,最後i-58號潛艇發現了他們的行蹤,伺機用魚雷將船炸沉了。
如果那些貨物還在船上的話,別說是救生艇,就算上帝也保衛不了這批貨物。
因爲只有一小部分救生艇和大約8人逃離了被炸沉的巡洋艦,而最後在8月3日獲救後,倖存下來的只有3名,其餘5名都已經葬身海底。
當這兩名假冒的炮兵軍官安全抵達提尼安島後,他們立即把裝有重要貨物的木箱和圓桶送到了一間活動房屋裡,這所房子位於陸軍航空部隊的北邊操場上,地方偏僻,房間裡不但裝着空調,屋外還有重兵把守。
而事實上,這兩名冒充軍官是普林斯頓大學的工程師和核專家,他們這次是奉格羅夫斯將軍的命令前來執行任務的。
幾天後,“曼哈頓工程”的總軍械師威廉?帕森斯上校打開了木箱、圓桶和其他一些空運過來的神秘容器。
帕森斯從木箱中拿出了一個鋼管,這根管子看上去有點像大炮的炮管;隨後,他又從別的容器中拿出了一個深灰色的金屬圓柱體,這個圓柱體上還鑽有一個孔;然後,他從那個鋁製條紋的圓桶裡拔出了一個小塞子,這個子彈形狀的小塞子與圓桶的質地一樣,它就是精製的鈾235。最後,帕森斯把這幾個部件和其他一些零部件安裝在一起,組裝成了一個看似簡單的組合裝置,至此,第一枚用於軍事行動的原子彈誕生了。帕森斯把鈾圓柱體連接在鋼炮管的後端,然後把鈾235做成的小塞子插入後膛盡頭,屆時,這個鈾235製成的小塞子將被精確射入到鈾圓柱體的孔裡,一旦這兩塊裂變材料迅速結合在一起,就會達到臨界狀態,發生鏈式反應,釋放出巨大的原子核能,其威力相當於2萬噸tnt。
組裝部件和引爆炸彈要依序做好下列工作:插入子彈形狀的鈾235小塞子後,把一個普通炸彈中的扳機塞進後膛盡頭,裝上保險絲,一旦點燃引線,鈾子彈將以每秒9英尺的速度衝進炮口後端的鈾圓柱體內。
完工後的鈾彈有1英尺高,28英寸厚,總重約9磅。爲了與“胖子”區別開來(“胖子”是兩個星期前在阿拉默果爾多基地試驗的圓球鈈彈),“曼哈頓工程”的工程師們把這顆鈾彈命名爲“小男孩”。
隨後,斯帕茨將軍從華盛頓飛到關島,經過長途飛行後,他從運輸機上疲倦地走下來,此時他已被任命爲美軍戰略空軍司令。
在他的公文包裡放着一份由格羅夫斯將軍簽發的陸軍作戰計劃密令:8月3日後,一旦氣候許可,可以目擊轟炸,即可投擲“特別炸彈”。
安全意識極強的格羅夫斯將軍並不願意簽發這份匆忙成書的文件,但斯帕茨將軍因爲怕揹負沉重的道德譴責負擔,一再堅持要一份書面根據。
他咆哮道:“如果我必須殺死成百上千的平民,我不會依據口頭命令行事的,我要一紙文件。”
投擲原子彈的所有準備工作都已就緒,一旦投下原子彈,日本將不得不屈服。提尼安島(一年前美國海軍剛剛從日本人手中奪回)目前擁有四條85英尺長的平行跑道,這些跑道將用於起降非常沉重的轟炸機。這個島嶼距離日本中心城市近15英里,剛好在“空中超級堡壘”——b-29轟炸機的負載航程之內。
這種波音公司製造的最新型高空飛行轟炸機只能運載一枚巨型炸彈和相關的監測儀器,之前,第五○九混合大隊隊長蒂貝茨上校已經帶隊駕駛着這些轟炸機從尤他州的溫德威爾機場飛抵提尼安島了。
第一枚空運原子彈在洛斯阿拉莫斯製造完成,有經驗豐富的帕森斯上校在提尼安島重新組裝好,如今正整裝待發。同時,一旦其他零部件抵達提尼安島,第二枚原子彈也將很快組裝成功。斯帕茨將軍脫下飛行服,就立刻召見蒂貝茨上校和帕森斯上校,下達作戰命令。當他們聽到斯帕茨將軍宣讀命令時,這些人都在安靜地思量着每個人的具體任務。李梅將軍曾指揮b-29轟炸機對日本領土進行輪番轟炸,因而熟知日本的軍事部署,他將在下列4個城市中選出攻擊目標:廣島、小倉、新氵舄,和長崎。
蒂貝茨上校今年剛剛3歲,是五○九混合大隊的隊長,他將選派人員與他一起完成這次任務,同時李梅將軍的副官也會協助他們。帕森斯是原子彈的助產士,他親自監督原子彈的登陸、安裝和運送等一系列工作。
當斯帕茨宣讀完命令,將文件放回公文包後,他巡視四周:“先生們,你們的日程表都安排好了嗎?”在座的每一個人都點頭示意已完成。向日本投擲原子彈開始倒計時了。
蒂貝茨返回自己的辦公室,開始考慮執行任務的合適人選問題。一年前,蒂貝茨就親自挑選士兵組成第五○九混合大隊,並一直以特殊的方式訓練他們。
每次演習都要精確地投擲一枚仿真炸彈,然後急速上升離開模擬目標。這種訓練更適合輕便的戰鬥機,而不太適合沉重的四引擎轟炸機。不到最後關頭,蒂貝茨不會向士兵們透露訓練的惟一目的就是投擲原子彈,然後活着回來報告任務完成情況。現在他有了一枚真的核彈,不久,他就會有一個真的攻擊目標。蒂貝茨需要七架b-29飛機來執行任務。一架飛機作爲預備機,留在硫磺島機場,隨時準備替換髮生故障的飛機;另一架負責對首選目標的氣象偵查;另外兩架將偵查其餘目標的氣象狀況;還有兩架b-29將近隨着運載原子彈的飛機,進行觀測(其中一架運載着儀器準備測試核爆炸的當量和範圍,另一架帶着一組照像機準備進行航拍)。
在兩架擔負觀測任務的飛機中,蒂貝茨安排一名優秀的飛行員查爾斯?斯溫尼上校駕駛“偉大藝師”號,上校喬爾傑?瑪夸特駕駛“91”號,負責航拍任務。美軍這次,所做的就是雙管齊下的準備。陸銘是從美軍行動計劃中看出來的,地面部隊的情況,美軍沒有再增加陸軍隊日本九州的行動,而海軍方面,更着力於封鎖日本全島,這些小細節就能看出,美國人已經做出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