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陸銘的強力支持下,龍剛的軍隊已經發展到20多萬,其中騎兵部隊佔了七成,因爲有自已的兵工廠,武器彈藥基本能自給自足,雖然不能生產重型武器,但在這一片地區,他們靠着自已的努力,已經成爲了一支讓日本關東軍不得不重視的軍隊。複製本地址瀏覽%77%77%77%2e%62%78%73%2e%63%63
和日軍打了很多次,雙方各有勝負,去年,還和傅作義將軍一起,給了日軍一次重擊,粉碎了日本關東軍的陰謀。
這一年多來,蘇聯遠東軍區的軍隊突然在這邊部署了十個師,龍剛一開始還以爲是針對日軍的,後來發現,對方竟然加強了這邊的封鎖,這讓他們不由警惕萬分。
陸銘給他們的指示是獨立自主,不要受外來勢力的影響和擺佈,所以龍剛他們同樣在邊境部署了大軍,就是因爲這樣的牽制,讓他們沒有辦法再找日本關東軍的麻煩。
這些情況,陸銘等人當然是知道的,爲此他們都很惱火,不過因爲當時的情況,沒有心思去考慮那邊的問題,現在既然明的威脅,這件事就不能不考慮到對方這樣做的目的。
陸銘既然拿定主意不願讓步,楊傑等人肯定支持,不過他們現在鞭長莫及,想支援龍剛很難短時間做到。
“圍魏救趙嘛,還記得一件事嗎?當時進攻印度的日軍,一部分回到了澳洲,現在還一部分留在中亞,聽說人還不少,我們可以從這裡想個辦法。”
李秋馬上反應了過來,“好辦法!我們和英國那邊聯繫下,組成一支遠征軍,名義就是追擊日軍,那樣一來誰也不能說我們什麼。”
陸銘意味深長的笑了笑,“這樣還不夠,必須拉上美國,以盟軍的名義來,我想這件事,美國會非常樂意做的。”
還別說,英美都非常願意組成一支遠征軍,特別是聽說陸銘願意出動三十萬大軍的消息,美國馬上承諾,他們願意提供所有的費用,英國也不甘示弱,同樣表示,願意出動十萬英聯邦的軍隊加入。
不過英國人有個要求,他們希望從印度進入,這點上陸銘和美國都沒有意見,很快,幾方就達成了意見。
石原莞爾這個時候也在考慮他們的退路,現在澳洲隨着日軍的勢力範圍一再的被壓縮,雖然他們分出了一部分軍隊進入墨西哥,但還有一百萬軍隊的出路,讓他很頭暈。
用這些軍隊和美軍死戰,石原可沒有這樣的想法,他這個人和任何一個日軍將領都不太一樣,什麼武士道精神,在他看來這都是忽悠人的玩意,想辦法爲這些軍隊找條出路,纔是他最真實的想法。
現在石原有兩條路可走,一是根據大本營的命令,把這些軍隊撤回本土,用力加強本土的防禦力量,板垣徵四郎也一直希望這樣做。
但石原卻極力反對,本土的情況他當然很清楚,不要說這一百多萬軍隊,就是再多點,進去也是填不滿這個無底洞的。
陸銘這邊忽然要組建遠征軍的消息,石原很快就知道了,他發現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板垣君,我們的機會來了!”
被石原找來的板垣,聽的一頭霧水,“什麼機會?”
“來來,我仔細的和你說說。”石原現在精神煥發,整個人都變了個樣。
“陸銘那邊大張旗鼓的在組建遠征部隊追擊我們在中亞的軍隊,這消息你知道吧,這就是我說的好機會。”
石原擡起頭,“一開始,我還真以爲對方是爲追擊我軍來的,後來我仔細一想,這個老對手會有那麼積極的出兵,以他那無利不起早的性格,肯定另有目的的,所以我綜合了這段時間來的很多消息,得出了個結論,一個對我們非常有好處的結論。”
板垣聽天書一般的在聽石原說着,他根本不知道這算是那門子的好機會。
“板垣君,你想下,陸銘他們真正的目的是爲了什麼,肯定不是追擊我軍,而是另有目的,這對我們來說,正是個好機會,我們可以出動軍隊增援,這樣美國甚至會故意放開通路,讓我們過去。”
“戰火引到那邊,是英美最希望看到的,他們的目的是什麼我們先不去管,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死中求活的機會,中亞那麼大一片地區,如果我們進入,等於魚入大海,比起這島嶼上的戰略空間大了非常多。”
石原眼中忽然閃過一道亮光,“我還準備冒險一次,賭美國明知道我們的目的,他們也會裝沒有看見,真正把這百多萬大軍轉移到中亞,後面才真正的大有可爲。”
板垣總算明白了石原的目的,對他來說,這同樣是個好消息,兩人馬上決定,組成增援部隊,進入中亞。
石原這步棋並不是頭腦發熱才走的,印度現在亂成一團,英國人自顧不暇,真正危險的是海上,不過對這個危險,盟軍海上正好遭到重創,這邊艦隊肯定會調走一大批,這又是他們的一個機會。
比起陸銘這邊,石原他們的速度可快多了,第一批部隊的三個師團已經開始出動,神不知鬼不覺的進入阿拉伯海。
正如石原所料那樣,盟軍的艦隊調走了很多,他們也不會想到,日軍竟然會調往這邊。
孫立人是這次遠征軍的總指揮,參謀長由史迪威擔任,副司令是英國的將領,這次總兵力40多萬,號稱五十萬。
組建這支遠征軍,盟軍方面是大力宣傳的,蘇聯很快就知道了這個消息,更清楚對方這樣做的目的。
一開始,斯大林並不以爲意,在他看來,這樣的烏合之衆根本取不到多少作用。
正是這個大意,誰也沒有想到竟然被石原鑽了個空子。
“孫將軍,你們的這次任務,總部沒有什麼計劃,具體全靠你們發揮,就是一句話,儘量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孫立人認真的點了點頭,“我明白,請總司令放心。”
楊傑隨後交代道:“這次你們的任務看上去簡單,不過你們也不能大意,在外面什麼意外都有可能發生,作爲主將,要多學會思考,這次我們組建遠征軍的目的,相信你也清楚,千萬注意,不要被人利用。
日本本土,當日本的城市在美國的炸彈下燃燒顫抖的時候,日本人也在尋求利用他們所研製的秘密武器進行報復,這種秘密武器就是洲際氣球炸彈。
說來,日本人的想法還是很有意思的,他們做這個實驗最早在42年底,當時放飛的10個大氣球,竟然有6個成功的到達目的地。
這讓擔任這項研究的日本工作人員大爲激動,如果再做好點,甚至可以達到80%的成功率,這可就非常嚇人了。
而攜帶的武器,日本這些科學家們也做了很多的工作,畢竟這樣的氣球帶的重量肯定不能過重,如何增加其殺傷力呢?最後日本人想到的,自然是生化武器。
讓日本沒有想到的是,這項計劃研究沒有完成,戰場上的失利比他們想象的還快很多,而且現在的形勢,對日本還非常的不利。
畢竟這些東西都見不得人的,相持階段還好點,最少日本還有取勝的機會,現在嘛,日本除非想全體滅亡,不然即使有這樣的武器也不敢使用。
許多氣球都是由心靈手巧的女學生一針一線地縫製而成的,她們還用了一種從“魔鬼舌頭”裡提取出來的膠,這種植物是日本的土產,有土豆一樣的塊莖。每個氣球都是由600塊韌性極好的材料拼成的。
決定施行這個計劃,日軍當即把第一批載着炸彈的氣球被放入大氣層,它們在高空飄浮,一直越過了太平洋。
在放飛的9000個氣球中,最終只有幾百個抵達了北美洲,而且幾乎沒有造成任何破壞。
這個寄託着重大希望的計劃和行動,最後嘛,就這樣無聲無息的泯滅於日本人的幻想中。盟軍也不知道從什麼地方聽到了這個情報,馬上加大了對日本本土的轟炸行動,這次不再執着於他們的工業和軍事區。隨着關島和塞班島機場的逐漸完工,盟軍部署在這邊的b-29越來越多,李梅可不會去管那麼多,不斷的加大對日本本土的轟炸。
越來越頻繁的轟炸,給日本本土造成了非常重大的損失,特別是東京。
東京的市中心被大火燒了個精光,周圍堆滿了生鏽的工廠物件的殘骸,以及破碎的防空火炮。
在許多被轟炸的城市裡,憔悴骯髒的倖存者們苦苦掙扎,修理着這臺已經耗盡燃料、支離破碎的戰爭機器。
有成千上萬個家庭,已經變得殘缺不全,他們都在遷移,逃離城市逃離對方的轟炸。
所有13歲以上的男女現在都被編成了“人民義勇軍”,他們受到和士兵一樣的嚴厲管制,所有的人都接到命令:要戰鬥到死,要拋棄傷員,要以自殺來躲避被俘。
在九州的海岸上,陸軍爲迎戰盟軍的進攻所做的準備時斷時續地進行着。
在完好無損的廣島市周圍的羣山裡,陸軍的工兵們炸出無數的洞穴,作爲新的防禦工事。
在檢查了用泥土和鐵絲網組成的海岸防線之後,它們中的大部分的工事,都原始簡陋,十分粗糙,因爲這些都是出自從田裡徵募來的農民之手,日本打仗只是出於一種習慣,因爲它不知道該怎樣停止。
面對越來越糟糕的形勢,天皇本人也開始插手了,開始,他準備召開一個由前首相們和他的元老會成員參加的會議,但是由於憲法限制和軍方的反對而無法做到。
後來還是一些親王出面去走動和威脅,用了一個月時間才總算說動了這些人。
裕仁天皇召集了這些人之後,馬上和他們討論戰爭的進程以及和平的可能性,前首相東條英機現在已升格爲元老,他向天皇發表了一通關於國家團結和堅定的必要性的演講,並且認爲美國人難以保持進攻的強度。
東條英機敦促天皇下令要人民全身心地投入戰爭,並宣稱“戰爭還沒有結束,我們有必勝的信心”。
而近衛親王則給出了截然相反的建議,“這個時候難道還有幻想嗎?日本已經輸掉了戰爭。”
現在近衛心中最害怕的是,由於日本的損失引發的對美國的仇恨,再加上後方的困難,可能在日本人民甚至是陸軍中導致一場**式的革命。
“從維持日本帝制的立場來說,我們最需要害怕的不是失敗本身,而是可能伴隨失敗而來的發生一場**革命的可能性。”近衛總結道,“我堅信我們應該儘可能迅速地結束戰爭,纔是對帝國最有利的。”
天皇這個時候也沒有辦法去說什麼,只能在東條英機和近衛的這兩種論調之間保持沉默,會議上,沒有達成任何一致的意見。
其他的元老們在他們的單獨覲見中沒能說出他們心中的疑懼,天皇耐心地進行了又一項研究,這項研究的內容是在抵禦美國進攻中,海軍的士氣狀態和物質情況,由長谷川清海軍大將負責。
長谷川的秘密報告與高木和鬆谷的主旨相同:日本難以取得勝利,甚至連本土都防守不住。
儘管長谷川清、木戶幸一和其他的天皇心腹一直在尋求使日本逃脫毀滅的辦法,但是戰爭的領導者們和軍事官僚機器這個時候卻不會聽從天皇的。
戰爭失敗,總要有責任者,這些大權在握的將軍大臣們,當然不願意落得這樣的一個下場,就是東條英機,在這點上也不會站在天皇的一邊。
這個時候的日本政fu,在陸軍把持領導權的情況下,小磯國昭首相成了一個毫無作爲的旁觀者,他的外交大臣在國外所做的一點點外交努力,也全都沒有任何成果。
蘇聯人態度的變化,更給日本勒緊了頭上的套索,就在同一天的傍晚早些時候,元老們召開正式會議,他們發現東條英機仍然掌握着主導權,說話咄咄逼人,獨斷專行,就和他當首相時一樣。
東條英機再一次說,選擇和談就是在無條件投降和死戰到底之間進行,東條英機代表着大多數將軍的意見,主張繼續戰爭;而木戶幸一侯爵、一些高級海軍將領和大部分前首相則希望和平。
然而在下面七嘴八舌的辯論中,惟一能達成的共識就是下一屆的首相和內閣必須得到人民的信任。
由於東條英機隱含性地威脅說:“帝國的軍人是不怕死的,爲了捍衛帝國和天皇的利益,我們必須走它自己的路。”
在他的威脅下,這些政客們再次避開了進行戰和抉擇的責任,準備接下來的時間裡,選擇了一個妥協性的首相候選人,這就是海軍大將鈴木貫太郎,他既不是主戰派,也不是主和派。
鈴木既不屬於任何派別,而且還是一位日俄戰爭中的退休英雄,他受到了其他領導人的廣泛尊重。但是他已經近80高齡,而且沒有當首相的**。
日本國內的這些變化,並沒有影響到前方戰場,特別是菲律賓戰場,小澤現在接過了全部的指揮權,他放言:“我們接下來,要讓盟軍付出難以想象的代價。”
而盟軍方面,這次戰役的指揮官斯普雷恩斯海軍上將,並沒有因爲上次的挫折受到責難,其中尼米茲將軍就力挺他,認爲責任不是指揮上的問題。
但盟軍方面,如何破除日軍這樣自殺式的攻擊,是眼前最大的一道難題,靠着島嶼優勢的日軍艦隊,隨時可以得到地面的支援,盟軍艦隊如果發起攻擊,這些威脅非常的大。
對菲律賓羣島的轟炸一直沒有停止,甚至臺灣,現在也納入了轟炸範圍之內,但是現在盟軍自已也不清楚,島上日軍的機場究竟有沒有遭到打擊。
而這個時候,日本聯合艦隊主力也留在了菲律賓羣島,加上他們地面和艦隊的防空力量,盟軍轟炸機羣還被日軍阻擊了幾次,重型轟炸機編隊損失不小。
艦隊出動了幾次,想引誘出日本艦隊來進行決戰,小澤根本不去理會盟軍的引誘行動,只要盟軍不靠近菲律賓島嶼的攻擊範圍,日軍就不出擊。
一時間,斯普雷恩斯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對方不出來,他們又不敢進去,雙方竟然維持了一個月的平衡。最後手下一個將領幫他出了個主意,是不是去見見那位前總司令陸銘呢,或許他有辦法也不一定,這個人可是詭計百出的,想想看吧,對方既然有準備攻擊過菲律賓,肯定有一系列的計劃。這個建議讓斯普雷恩斯眼中一亮,對啊,自已怎麼沒有想到這點,如果結合對方以前的計劃,眼前的困境肯定可以解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