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體制問題,美國總統一職向來是大資本家的代言者,在很多問題上首先需要照顧到的都是那些出錢幫他競選總統的大資本家的利益,相比其它歷屆總統,羅斯福因爲曾帶領美國成功走出31年的全球經濟大衰退,享有崇高的個人威望,決策的自由度也就要高一些,然即使如此,很多時候在考慮很多事情的時候,他依舊不得不兼顧到那些曾幫助過他競選的金主的利益,美國政府一反常態開始積極參與戰事正與此有關,,從一戰始,美國就扮演着全球最大武器供應商的角色,這讓美國誕生了很多軍火巨頭,二戰以來,一度,美國依舊是最大的武器供應商,幾乎承擔了盟國超過一半軍隊的武器供給,但是隨着學兵軍制式武器的橫空出世,特別是隨着學兵軍打的勝仗越來越多,其武器知名度和信譽也越來越高,這一情況漸漸發生了變化,法國,中南半島上的殖民國家,這些國家使用學兵軍制式武器美國人還能忍受,但是當英國人也開始青睞學兵軍制式武器的時候,一些美**事工業巨頭坐不住了,毫無疑問,美國武器甚至連英國這個鐵桿盟友都不買賬肯定和美**隊的疲軟有關,於是,一方面美國人的軍事工業巨頭開始嘗試在技術上做出革新,另一方面,他們強烈要求國家參與更多的戰爭,好幫助他們打出美國武器的名譽,
諾克斯稱要向全世界展示美利堅的肌肉,這句話的真正含義,莫如說是要向全世界展示美利堅的武器裝備,
而一些軍事工業巨頭在遊說羅斯福的時候,他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二戰後誰將統治世界”,“閣下,二戰進行到現在,結果已經可以預期,日本必敗,德國,嗯,只要擊敗日本,那麼德國也將獨腳難支,那麼之後,誰將取代德國和日本在歐亞的位置,亞洲,照目前的情勢看,如果我們再不有所動作,必然將爲中國所控制,歐洲,哦,閣下,我聽說中國人正在嘗試着幫助法國人打回去,戴高樂並不是一個好相處的傢伙,閣下,難道我們還將失去歐洲這個巨大的市場嗎……美國的商品需要龐大的傾銷市場,這樣才能保證美國工商業的活力,閣下,如果我們不能在軍事上取得領先,那麼我們將如何確保我們的商品能安全的進入國際市場……”
因爲法國復**在太平洋戰爭中的良好表現(主要是當炮灰當得無怨無尤),歐陽雲確實有向昂波斯承諾,最遲在明年年中將會支援復**殺回歐洲,在盟國圈子裡,這並不是什麼秘密,所以羅斯福對此也是瞭然,這也是他最終同意加強在北非和中東用兵的原因,如同諾克斯所說的那樣,他也覺得是向世人展示美利堅存在的時候,
曾經,美國作爲同盟國中靈魂級別的存在,以美援爲利器,無論是曾經的宗主國英國還是已經日落西山但是還維繫着高盧雞特色驕傲的法國,亦或是桀驁不馴的中國都得乖乖服從它的調度,美國人說哪裡需要增加兵力,即使是最怕死的英國人哪怕是裝樣子,也會毅然決然的派出軍隊,固然,美國爲此付出了不菲的代價,但那也是一種成就感,能讓美國的高級官員們走到哪裡都享受到那種光芒四射的優越感,就好像少了美國,地球上從此將失去陽光一樣,
美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跌下盟國實際領導者的寶座的,羅斯福也曾經坐下來認真想這個問題,最終,他卻未能看清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也是這個時候他才發現,原來自己對中國的瞭解那麼少,而中國已經發展成了那樣的一個龐然大物,其實這不僅是羅斯福的感受,丘吉爾還有戴高樂,包括近衛文麿還有希特勒,隨着中國國防軍和學兵軍曝光的機率越高越高,對外用兵越來越多,他們都會產生這樣的感覺,那就是,好像一夜之間就突然多出來中國這麼個軍事怪物一樣,
“是因爲戰爭,戰爭讓中國得到了成長,再加上中國攤上了歐陽雲這樣的領導人,又出現了侯德榜這樣不世出的科技天才,中國才得以以火箭般的速度崛起……”羅斯福深思過後,曾經得出這樣一個“戰爭養成”結論,也是基於這個認識,他意識到了美國在太平洋戰爭初中期的決策時錯誤的,戰爭固然會奪走很多美國士兵的性命,但是不經歷戰爭,美國的戰爭機器卻永遠沒有成長起來的機會,
這個醒悟來得有點遲,不過因爲美國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龐大的戰爭機器,而且有足夠的經濟積累提供足夠的動力,所以無論是羅斯福還是史汀生亦或是諾克斯,他們都認爲美國還有機會,
局勢的發展真會如他們所料的那樣發展下去嗎,
就在歐陽雲決定成立特別行動隊以拯救大兵張旭雲的時候,新加坡,日本南方方面軍的總司令部,小泉敏一郎正在組織召開着一次大型的軍事會議,
學兵軍採取蛙跳戰術誠然成功的切斷了日本本土和南洋殖民地之間的聯繫,相應的卻也給了小泉敏一郎的原西征艦隊休養生息的機會,而因爲南洋殖民地實際上已經成了飛地,已經完全脫離本土的掌控,於是在小泉的要求下,南方方面軍正式成立,小泉也再升一級,從武久號航母艦隊的司令官變爲南方方面軍的總司令官,
小泉敏一郎在蘇門答臘嘗試了幾次反攻都以失敗收場後,小鬼子意識到在陸上和學兵軍交戰根本就沒有獲勝的機會,於是他再次將寶押到了海軍身上,也幸虧他有先見之明,早早的就在新加坡建立起了造船工業基地,所以現在一旦他決定集中資源發展海軍,立竿見影的就收到了效果,
曾經,特攻戰術是日本陸海軍的殺手鐗,這一戰術固然有其先天性破綻,但是因爲這是能夠最大化發揚武士道精神的戰術,屬於最適合日本人的戰鬥手段,所以小泉敏一郎非但沒有接受教訓,反而變本加厲的加大投入,於是不過短短几個月時間,在新加坡和大馬,日軍便又多出了幾十個特攻戰術部隊,